《千與千尋》今日重映,成長是一趟有去無回的列車

2020-12-24 藝綻

「當《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完成時,我第一次覺得很驕傲。對孩子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坐上電車展開充滿期待的旅程。」 ——宮崎駿

對於很多人而言,宮崎駿幾乎是他們童年不可或缺的人物。這位偉大的漫畫家用不朽的想像力,將一個個鮮活的動畫形象搬上銀幕,講述了一幕幕治癒人心的童話故事。《千與千尋》正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故事之一。

2001年,該片在日本上映,先後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法國凱撒獎、安妮獎以及奧斯卡金像獎,在日本國內更是創下空前的304億日元票房,超越了1997年的電影《鐵達尼號》,成為日本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

今天,這部動畫電影終於在面市18年後登陸內地,讓已為人父母的「孩子們」重溫經典。

這部影片將上映的消息一出,就引起不小的轟動。一組中文版海報備受熱議,周冬雨、井柏然、彭昱暢、王琳和田壯壯的中文配音陣容令人充滿期待,宮崎駿老爺爺充滿童趣的親筆信函更是被網友爭相轉發。首映日近三成的排片佔比,顯示了觀眾高漲的觀影熱情。

電影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千尋一家誤入神秘世界,父母因為貪吃變成豬,千尋不得不獨立面對一切,如何生存,如何拯救父母,如何挽救受傷的好友白龍,構建起了電影劇情的脈絡。

面對一個自己未曾經歷過的神秘世界,柔弱的千尋從最初的無助到最後的獨立,宮崎駿藉此勾勒出一段生而為人成長蛻變的歷程。

宮崎駿稱,《千與千尋》中有兩個可以用來象徵全篇的鏡頭,「一個是開篇,坐在車子後座的千尋還是一個脆弱的小女孩;另一幕是結尾,經過種種磨礪千尋已經充滿生氣的面對整個世界。這就是千尋性格發展的兩個特寫。」

「千尋故事的靈感始於我朋友10歲的女兒,夏天她常會到山中的小屋來拜訪我。我發現市面上還沒有為她這個年齡段孩子準備的電影,我希望可以為她和她同年齡的孩子做一部電影。」 宮崎駿在巴黎首映禮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這部作品的創作初衷。為此,他時常觀察10歲孩子的言行來豐富千尋的形象。

《千與千尋》的主人公荻野千尋設定為一個10歲的小學生形象。相比較宮崎駿其他的作品,千尋是一個相對平凡的人物,她膽小、嬌弱、依賴性強、愛哭鼻子,而且笨手笨腳,還總是摔倒。

「我要讓每個同齡女孩,都從千尋那兒看到自己。她不是一個漂亮的小可人兒,也沒有特別吸引人之處,她怯懦的性格,沒精打採的神態,甚至惹人生厭。最初創作這角色時,我還真有點替她憂心呢,但到故事將近完結時,我卻深信她會成為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宮崎駿說。

在日本,1987年以後生的一批小孩,因考試不發排行榜成績,奉行寬鬆的教育方式,被叫做「寬鬆世代」。 宮崎駿畫的就是這一代孩子的形象,因為寬鬆所以變得遲鈍、嬌弱,愛哭又笨。

這樣的笨蛋千尋被爸媽帶著穿越了隧道,他們未經允許偷吃了另一個世界的食物,變成了豬。

她嚇得兩腿發軟,張皇失措時遇到了第一個朋友白龍,這是她離開父母后遇到的第一個人。白龍給的東西千尋不敢吃,當她發現自己變得透明的時候,才第一次接受了陌生人的幫助,學會了信任。

按照白龍的指示,她找到鍋爐爺爺,看見一顆小煤灰被煤塊壓倒,出於好心,她搬起煤塊卻很猶豫,準備放下的時候,鍋爐爺爺說:「要幫就要幫到底。」

其他小煤灰紛紛效仿,假裝自己被煤塊壓倒,博取千尋的同情和幫助。

「你不要因為一時高興,就把別人的工作做了,不工作的話,他們的魔法會消失。」

這句話是不會同樣適用於剛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幫助別人也有可能使他們產生依賴和惰性,剝奪他們自立的權利。

接下來的情節,也特別像一場千尋的職場奮鬥史。瑟瑟發抖的千尋強烈要求留下來工作,湯婆婆給了她一紙「合同」,這樣的畫面像極了現實生活中簽約工作的場景。

湯屋的規則是,不工作就會被變成動物。因此,工作是千尋為了生存必須要做的。這個隱喻也與當時的日本社會現實相關聯,那時的日本有很多不工作的人整日宅在家裡啃老,無所事事,惰性十足。

「我們生活在一個娛樂泛濫的社會。成年人追求不斷的娛樂,以填補心靈的空虛,這同時反映在孩童身上,過分的娛樂使他們的知覺淡化了,天賦的創造力減退了。我們的電影創作,就是要刺激那些麻木的知覺,喚醒那些沉睡了的創造力。我相信一出用心製作的電影,將是孩子借鑑的好對象。」宮崎駿說。

影片告誡年輕人,工作以後沒有人會把你當孩子照顧,你必須承擔自己的責任。

惡臭的腐臭神走進湯屋,所有人都離得遠遠的,千尋被派去幹活,終於通過自己的真誠和任勞任怨獲得了大家的尊重。

當然也會遇到不同的誘惑,置身各種複雜的環境。

白龍告訴千尋,「就算再辛苦也要忍耐等待機會,為了在這裡生存下去,你只能這樣。」

這個柔弱、笨拙的小女孩被這個世界殘酷的規則折磨得幾近崩潰,她在探望變成豬的父母后,蹲在草叢嚎啕大哭,令人心碎不已……

學會對他人的幫助表示感恩,學會獨立承擔責任,學會不以自己為中心, 這樣的成長正是無數次隱忍的淚水換來的。

初次去找鍋爐爺爺,千尋是這樣子的,後來是摔下去的.....

後來去找鍋爐爺爺是這樣子的......

當然,殘酷的世界裡也總有溫暖的時刻。像袒護千尋不被發現的小玲,嘴硬心軟的鍋爐爺爺,還有從最初就守護千尋總是給她很多指導的白龍……獨自前行的路途中也會收穫很多朋友,他們是這個世界裡的一點溫存,在寒冷的深夜總能慰藉人心。

當千尋乘上海上列車的時候,已經不再是那個畏手畏腳的小女孩了。她學會了獨立生存,她拯救了白龍,她找回了父母,也救了自己。

走過成長之路的不只有千尋。被湯婆婆寵溺無邊的大寶寶變得有同理心,用金子換取一切的無臉男最終找到了歸宿,他們一同踏上了海上列車,被向善的力量所指引。

這是一場找回自我的旅行。電影中白龍、千尋父母、湯鳥、腐臭神,將他們的經歷重合,成為了電影「迷失-尋找-回歸」的主題。

影片最初就提出了「不要忘記你原來的名字,不然就永遠回不去」這一神秘世界的規則。小千是湯婆婆給千尋的名字,「千與千尋」的題目也正是認識自我不忘初心的體現。

結尾,千尋離開湯屋的時候,白龍告訴她不要回頭。

面對向自己揮手的父母,千尋覺得此前的一切像是一場夢。千尋終於沒有回頭,因為即使一切歸零,那些來之不易的愛與成長都會永遠與她同在。

有影評人提及,這部影片的偉大在於,童年看是第一個故事,青年看是另一個故事,中年看還會有第三個故事。千尋的自我成長只是這麼多故事中的一種解讀,你的故事又是什麼呢?

相關焦點

  • 成長是一趟列車
    成長是一趟有去無回的列車,那些經歷不管好壞,都是獨一份的真實。小時候看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天真以為千尋的世界不過是一場虛妄的夢,終究會醒來;18年後電影再度被搬上大銀幕,已長大成人的我們重新再看,竟會發現其中編造出的人和事儼然成了自己清晰可見的人生,感慨道成長就是一趟單程的列車,難以追回。
  • 《千與千尋》中白龍不讓千尋回頭,列車有去無回,隱含另一層意思
    對於《千與千尋》的解讀有很多,我們很多人或許也正是通過那些細緻入微的解讀,才真正的明白了宮崎駿老師安排的某些細節的真正用意。確實,宮崎駿老師的動漫作品之所以能牽動人心,最重要的就在於那不經意間讓人發現的細節寶藏。
  • 《鬼滅之刃》超《千與千尋》首輪票房
    《鬼滅之刃》超《千與千尋》首輪票房時間:2020-12-22 10: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鬼滅之刃》超《千與千尋》首輪票房 經過66天上映後,發行方東寶宣布《鬼滅之刃 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累計票房突破311.6億日元,超過《千與千尋》首輪308億日元的成績
  • 《千與千尋》上調日本總票房
    宮崎駿執導的經典動畫名作《千與千尋》2001年在日本上映,累計收穫票房308億日元(約19.4億元),穩坐日本票房冠軍至今。 而在日前,該片發行方東寶將《千與千尋》的票房上調至316億8000萬日元(約19.9億元),原因是加上了2020年6月至8月期間,該片在日本重映的票房成績。
  • 《千與千尋》人物圖鑑:18年後,揭開成人世界真相
    6月21日,宮崎駿導演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在中國內地上映,距它在日本上映已過去18年。少女千尋和父母誤入異世界後,經過重重努力回歸現實世界。《千與千尋》經典重映,這個奇幻故事依然不怕劇透。每次看這部電影,都能讓人獲得全新人生感悟。
  • 《千與千尋》總票房再創新高 《鬼滅之刃》能否超越還需觀望
    《鬼滅之刃 無限列車》海報人民網東京12月17日電 日本東寶公司於15日的年度票房成績總結會上表示,日本電影史上票房排名第一的《千與千尋》加上今年重映獲得的8.8億日元,總票房收入達到316.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
  • 《千與千尋》:宮崎駿用孩子的口吻,講述了一個正在發生的故事
    她文筆很好,說以後想當個作家,畢業的時候我還送了她一盒《千與千尋》的明信片。像下面這樣的。那三年就像一趟疾駛的列車一樣,一去不復返。時隔十八年再看《千與千尋》,實際上宮崎駿是用孩子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正在發生的故事。
  • 《千與千尋》總票房再創新高《鬼滅之刃》能否超越還需觀望
    《鬼滅之刃 無限列車》海報人民網東京12月17日電 日本東寶公司於15日的年度票房成績總結會上表示,日本電影史上票房排名第一的《千與千尋》加上今年重映獲得的8.8億日元,總票房收入達到316.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
  • 《鬼滅之刃》票房破300億日元 將超《千與千尋》
    《鬼滅之刃》票房破300億日元 將超《千與千尋》 時間:2020.12.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千與千尋》回歸,中國版海報刷屏了!
    走過18個春秋的《千與千尋》,好似度過了一個成年禮。年少時看這部動漫時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只覺得裡面的道具服裝場景都很夢幻,如今才明白,那是一部叫我們成長的勵志片。 我猜,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看過《千與千尋》。 萬一,你是少數沒有看過的特別人。
  • 千尋乘上那班有去無回的列車,就像我們有去無回的青春
    最近又重溫了一次《千與千尋》,每次看我仿佛都會從中讀懂更多的東西。影片從頭至尾沒有把任何一個角色定義為反派,這很符合宮崎駿的風格。沒有人能真正看懂《千與千尋》,在不同的年齡段可能會對這部電影有不同的解讀。這部電影背景發生在泡沫經濟時代的日本,宮崎駿爺爺也是想警醒大家,不要迷失自己,不要讓日本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千尋的父母是泡沫經濟時代下的日本成年人的代表。
  • 《千與千尋》總票房開始上調,《鬼滅》的登頂之路要多走一周
    不知道最近網友們是否還有關注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的票房呢?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列車》就是那部改編自日本人氣漫畫《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的電影作品,其主要講述炭治郎一行人與鬼殺隊最強劍士「柱」之一的炎柱煉獄杏壽郎一起登上無限列車,一起對抗前來襲擊他們的惡鬼的故事。
  • 重溫《千與千尋》:18年後,我才看懂了這些職場隱喻
    常識君|有話說作者:白睿古廟、街道、列車、天空、綠地以及晨曦中的大海,每一幀一畫都製作精良,蘊藏著天馬行空般的想像力;在不少觀眾眼中,電影《千與千尋》就是宮崎駿送給世界的美好童話。01成長的道路上,沒有安逸一家三口迷路誤入一個廢棄的遊樂園,穿過古廟來到了完全陌生的世界,爸媽由於偷吃變成豬,留下千尋一個人。
  • 不知道這些,不要說你看過《千與千尋》!
    少女的成長在詳細介紹影片中的謎團之前,考慮到還未看過千與千尋的讀者,我就從個人的理解上,對千與千尋進行一下分析。起:千尋誤入神的世界小學生的千尋隨著父母一起,即將搬入新家。當時湯婆婆是這樣說的:今日からお前は千だよ!(大意翻譯:今天開始你的名字是千。)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千尋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寫錯了。為什麼會寫錯,影片中並未具體的說明。在神的世界,如果名字被取走的話,就無法回到現實的世界,但是千尋當時並不知道。雖然之後白龍有告誡千尋,要隱藏好名字,但是這也是在千尋籤完合同以後。或許,我們都想的太複雜了,千尋當時只是小學生而已,最大的可能就是「寫錯了」。
  • 《千與千尋》一個普通女孩的成長故事
    他的筆下有許多為世界各國不同年齡段的觀眾所知曉的動畫電影:《風之谷》、《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等等,但是今天我要說的是《千與千尋》。《千與千尋》刻畫了一個現實世界中真實的少女形象,她不同於宮崎駿其他作品中的少女,沒有幽靈公主的堅韌美麗,沒有金魚姬的活潑浪漫,也沒有娜烏西卡的自信果決,影片中的女主荻野千尋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甚至有點膽小嬌氣的少女。
  • 《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票房破302億日元 將超過《千與千尋》
    今日(12月14日),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官方宣布:該作票房已經突破302億日元,累計到場人數也已經突破了2253萬人,距離已經日本影史票房第一的《千與千尋》已經很近了。  官方表示: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上映59日,票房已經達到302億8930萬7700日元,累計到場人數為2253萬9385人,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
  •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事
    5月9日,宮崎駿經典大作《千與千尋》確認引進國內院線,中文版海報隨之曝光。粉絲在各大社交平臺奔走相告,慶祝有生之年系列。《千與千尋》被稱作成年人的動畫,電影中的主題、情節乃至美輪美奐的畫風值得每個粉絲翻來覆去的看,反覆的推敲回味,甚至為大家貢獻了無數的表情包與經典語錄。
  • 《千與千尋》童話背後的教育意義思考,是一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經典動畫電影,講述了少女千尋意外闖入神秘的神靈異世界,歷經磨難,拯救父母的成長故事。該片時隔19年被引入國內,也依舊引起了一番熱議,票房高達4.88億。 如今日本再重映吉卜力工作室的經典動畫電影,也是毫無懸念地打敗了其他新片,穩固霸佔票房前三。
  • 《千與千尋》千尋的蛻變童話背後,是一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經典動畫電影,講述了少女千尋意外闖入神秘的神靈異世界,歷經磨難,拯救父母的成長故事。該片時隔19年被引入國內,也依舊引起了一番熱議,票房高達4.88億。如今日本再重映吉卜力工作室的經典動畫電影,也是毫無懸念地打敗了其他新片,穩固霸佔票房前三。
  • 白鳳來:孩子成長是一趟列車,我是列車檢修員
    如果說,孩子的成長是一趟疾馳列車,我甘願做一位列車檢修員,幫助他們跑得更穩、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