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臺灣休閒農業

2020-12-24 東方網

原標題:體驗臺灣休閒農業

夜晚有流螢,山間有蝶飛。驚蟄的時候播種,夏天看各種作物長得蓬蓬勃勃,秋天的時候,和農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在臺灣的休閒農莊,看到的是讓城市人體驗和參與農村生活的努力,是農莊對有機安全食品的認可和積極的推行。

最孩子氣的牧場

飛牛牧場的口號是:飛牛就是愛地球。走完一圈你會感受到,這個牧場,也許是臺灣西部最孩子氣的牧場了。

帶小朋友到臺灣,飛牛牧場絕對不可錯過,在這裡可以親手擠牛奶,也可以在特色餐廳試試獨特的牛奶火鍋,品嘗包裝像手雷的牛奶布丁。

其實,飛牛牧場的過去並不浪漫,早年它也是眾多純奶牛牧場中的一分子。直到10年前,經營者發現,養的奶牛越多,成本越高,銷售的牛奶卻越來越便宜。他們不得不走上轉型之路,沒想到,這一轉轉出了春天。

飛牛牧場很萌,現在的餐廳早年是牛舍,放映廳是原來的穀倉,遊人可以遠觀,還可以體驗。最讓人稱道的,是他們把牛奶的衍生品發展出了一系列的產品,除鮮奶、酸奶各種牛奶餅乾、奶片等食品,還有牛奶沐浴露、洗髮水;有奶牛造型的各式小用品、小擺件,令人目不暇接。

據說,小朋友最喜歡這個牧場了,一年有20-30萬人次到這裡來。在臺灣,這可是個大數字。

最本真的農地體驗

我想有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說的應該就是頭城農場這樣的地方吧?

頭城農場位於臺灣東北海岸,步行1.5公裡,就可以看到太平洋。

這個佔地1800畝的農場,是一塊有三條溪流穿越的坡地,是一個姓卓的女教師在36年前創辦的。

現在,已經76歲的卓媽媽仍然身輕體健,農場也已經成了臺灣著名的休閒基地和戶外環境教育基地,一年有6萬人次來這裡體驗農莊生活。

城裡人對農村的體驗,更多的是遠觀。你可能去農場採過果,去農家樂吃過農家菜,但你有沒有試過捲起褲管、赤腳踩在水田裡插秧?拿起鋤頭去真正挖田?去收割水稻?在頭城農場,這種體驗很能觸及靈魂。

明知道是一場體驗遊戲,但當我穿著農婦的圍裙,赤腳站在田埂邊,跟著導覽員念起插秧的口訣,然後拿著一塊秧苗踩進滑溜溜的泥土時,還是很新奇的。

據說,小孩子來插秧後,吃飯都不會在碗底留下飯粒,比念一萬遍《憫農》更讓小孩子記憶深刻。

卓媽媽的兒子曾留學法國,熱愛釀酒。在他創建的藏酒酒莊,你可以嘗到金棗酒、嘉寶果酒等口味獨特的果酒。這些果酒,也成為農莊一個特色伴手禮。

刀耕火種的樂趣

看過很多亮眼睛的休閒農場,文山農場從硬體來說顯得很草根、很原生態。

或者,這裡的特色就是原生態,所以,你儘可能來這裡體驗各種刀耕火種的感覺。

比如,用硬土塊壘個土灶,先點火把土塊都燒成黑色,然後放進包好的食物,比如整隻雞,或者紅薯、土豆,然後敲塌土灶,讓滾燙的土塊慢慢把食物烤熟。

比如,砍根竹子來做竹筒飯,或者用砂紙慢慢把竹筒磨成一隻喝水的杯子。

我想,或者這也算是一種基礎的生存培訓吧?

一棵柚子樹的故事

雖然有露營基地作為特色,但東風農場仍然算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農場。這裡盛產柚子。我們去的時候,他們正在籌備第二天就要開始的鄉村集市活動。

咖啡廳裡提供烏龍茶露飲用,有柚花精油系列的護膚產品,還有精美的檜木聞香擺件,讓咖啡廳變得很有格調。

臺灣創新農業專家遊文宏講述了一個關於冬山柚子的故事。柚子本是中秋前後產出的水果,集中上市,行銷不當就要價低傷農。一個「柚見幸福」的創意完美解決了這一問題。

他們做了一個卡通化的柚子形象「小柚」,從小柚的成長故事推出柚子的整棵認養計劃,鼓勵市民周末來農場照看柚子樹。

同時推出柚子料理、柚花精油SPA、柚花茶飲等各種富有特色的活動和產品。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體驗臺灣休閒農業:親近自然 分享收穫
    擠牛奶餵黑山羊吃草,捲起褲管在水田裡插秧  走進臺灣休閒農業  體驗  30年前,臺灣面臨的問題,是土地過度開發,農民貧困,農村凋零,農業末路。從有機農業到休閒農業的興起,是那時臺灣產業人士給這些問題的破題辦法。
  • 臺灣休閒農業將產業與體驗完美融合(下)
    ECOLAND易蘭國際副總裁唐豔紅也參加了此次臺灣休閒農業考察,她表示,臺灣鄉村休閒旅遊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休閒農場「情景消費」———創造出大量的奇觀、氛圍、風景和主題,讓遊客樂不思蜀。她指出,「休閒農業是產業經濟與體驗經濟的複合體,它是城市居民給鄉村增加的附加值,且這一附加值會有多有少。以咖啡豆舉例,作為農作物—產品—服務—體驗,其附加值依次增加,並以體驗價值為最。因此將體驗做到位,最重要,也最見功夫。」
  • 臺灣休閒農業遭遇瓶頸
    (資料圖片)   休閒農業是臺灣很紅火的行業,吸引都市白領甚至金領上山下鄉投身其中。不過近日據臺灣媒體報導,休閒農業已現下滑趨勢。   以產值論,休閒農業最發達的宜蘭縣2015年該產業的收入為24·4億元(新臺幣,下同),2017年下降為23·9億元。
  • 體驗農業新模式!臺灣打造火熱教育休閒農園
    農業擁有最多的自然資源,是提供體驗最適當的產業,農業資源也是自然生態教育體驗最適當的來源。農場孕育多樣化的動植物,是生態系統最完整的戶外自然教室,是實施自然教育最理想的場地。因此臺灣 「 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 」 規定休閒農場農業體驗區的用途之一是提供「生態教育」之用。這是教育農園的基本價值。
  • 榮振環:臺灣休閒農業考察報告
    到了80年代後期,政府又著力推行「農業+旅遊業」性質的休閒農業。休閒農業逐漸衍化成農業轉型下的新型農企業,成為一種創新的經營方式。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居民收入提高,閒暇時間增多,旅遊風氣興起,體驗式消費成為一種風尚。越來越多的民眾選擇走進鄉野,回歸田園,體驗自己動手做的樂趣,以及感受生態和慢生活的魅力。
  • 2016臺灣休閒農業創新體驗之旅-第二季|知學學院
    ,應同學們的要求,知學學院將於9月18日-25日推出[臺灣休閒農業體驗創新之旅]第二季,帶您走進臺灣。【我們為什麼要去臺灣學習休閒農業?】上世紀九十年代起,臺灣休閒農業進入大發展期,家庭農場聚集的區域逐漸發展成整體打造的鄉村休閒區,在發展休閒農業過程中,臺灣以日本等先進國家經驗為學習榜樣,努力尋求資源與體驗之間的巧妙結合,是臺灣農業轉型的新走向。
  • 臺灣休閒農業的20個法則
    在綜合性的休閒農業區,遊客不僅可觀光、採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和度假。臺灣休閒農業大概有鄉村花園、鄉村民宿、觀光農院、休閒農場、教育農園、市民農場、休閒牧場等模式。 十七 更新理念,與時俱進臺灣休閒農業在主推「體驗經濟」之後,還出現了「分享經濟」的理念,即休閒農業經營者與遊客分享鄉村生活,變「顧客是上帝」為「與客人首先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倡導「擁有不如享有」的消費理念。
  • 臺灣這樣玩轉休閒觀光農業
    「現在正值兩岸農業發展合作的關鍵階段。想要打造美麗鄉村,光靠農業科技還不夠,休閒觀光設計也很重要,臺灣發展經驗豐富,未來兩岸可攜手前進。」在日前於臺北舉行的「2016兩岸大健康大農業合作論壇」上,臺灣華山文創園區副執行長林羽婕說。
  • 臺灣休閒農業風吹進崑山百姓家-休閒農業 休閒農莊 崑山人 休閒...
    東方網6月13日消息:在設施大棚裡,有最新鮮的果蔬可以採摘;走累了,有咖啡廳、茶座供您小憩;肚子餓了,可以嘗一嘗農家土菜;要是興致好,還能小宿一晚,傾聽田野裡的蟲叫蛙鳴……  這是臺商在崑山開辦的休閒農莊中的寫意生活。在大陸臺資最密集區域之一的江蘇崑山,臺商們在帶來資金的同時,也把寶島的生活方式帶到了這裡。
  • 臺灣6大休閒農場,這才是真正的休閒農業!
    休閒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閒、旅遊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
  • 臺灣農村再生的重構策略——以臺灣休閒農業為例
    天津大學曹磊教授、王洪成教授在讀碩士研究生李伊儂以《臺灣農村再生的重構策略——以臺灣休閒農業為例》為題進行分享和交流,報告主要介紹了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現狀、臺灣農村再生的重構策略以及相關案例分析幾個方面的內容。
  • 休閒與農業丨25個大陸農民比不上1個臺灣農民的收入,臺灣休閒農業如何玩.
    針對這一挑戰,臺灣採取了加快農業轉型,調整農業結構,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進一步開發農業的生活、生態功能,使農業從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延伸,於是就開始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閒農業。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追求環境優美、景觀獨特、地域性強的鄉村花園開始出現。
  • 極致體驗 ▏臺灣休閒農業、文創、民宿、觀光工廠深度考察之旅
    帶你領略臺灣休閒農業的魅力,深挖休閒農業的真諦!休閒農業怎麼搞?農業文創怎麼做?民宿如何做出特色?現代農業如何做到效益倍增?農場一二三產業如何融合發展?農產品如何賣出最大銷量和滿意價格?你帶著這些問題,我帶著你,去探索臺灣休閒農業文創的奧秘,全面學習臺灣休閒農業的精華,充分汲取其30多年的精髓!濃縮精華,汲取精髓8縣市17個點,休閒農場、觀光工廠、農業文創、特色民宿、三產融合,臺灣休閒農業30多年的精華一網打盡。
  • 行業觀察 | 臺灣休閒農業的19個經驗
    臺灣很多專家學者都十分關心休閒農業發展,他們通過不同的視角潛心研究和豐富休閒農業的理論,從休閒農業的意義、功能、形式到規劃,從組織、人力、教育解說到行銷策略和成本分析,從文化、社會、理念到環境設計,等等,研究得十分細膩。特別是在臺灣大學、屏東科技大學等院校,還專門開設了休閒農業課程,開展休閒農業教學研究,建立起一整套休閒農業的理論。
  • 臺灣休閒農業 叫好又叫座圖
    華夏經緯網4月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休閒農業最近走紅國際旅遊市場,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相繼主打臺灣鄉村旅遊行程,產品叫好且叫座,臺灣的綠色之旅不但上了當地媒體頭條話題,今年6月香港國際旅遊交易會還邀請臺灣休閒農業參加新旅遊路線競賽
  • 【學術交流】張樹林談臺灣休閒農業
    ——即由低級農業型向現代都市型農業轉變,立足於生產、生活、生態的結合,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等環境資源,藉助於現代物質技術條件,融現代農業、鄉村文化、觀光休閒(旅遊)以及環保資源教育、農事體驗為一體。都市農業的興起與發展有效地推動了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體現了社會的進步與提升。
  • 臺灣休閒農業遊學景點之旅
    臺灣休閒農業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前後,經過30多年發展,目前已經走紅國際市場。
  • 看臺灣五大典型農場,探尋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秘訣
    臺灣農業產業競爭力在世界上高居第六位。其休閒農業發展起步比較早,質量比較高,現已具有相當的規模,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 【智慧田園 • 休閒農業】深訪臺灣六大最牛農場 跨越兩岸休閒農業距離
    :10月22-12月5日微信回復投票代號,如「1A」、「24C」,可直接給候選項投票。您亦可以立下標杆!【組織機構】主辦單位: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承辦單位:南方農村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三農研究院、深圳田園創意諮詢顧問有限公司協辦單位:臺灣休閒農業學會、臺灣海峽兩岸農業交流發展協會支持媒體: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南方農村報、農財寶典(種業、水產、畜牧、農場)
  • 臺灣休閒農業的七種模式和十大特點
    休閒農場是臺灣農業類型中最具代表性者,農場原以生產蔬菜、茶或其他農作物為主,且具有生產雜異化的特性,休閒農場具有多種自然資源,如山溪、遠山、水塘、多樣化的景物景觀、特有動物及昆蟲等,因此休閒農業可發展的活動項目較其他類型的休閒農業更具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