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表姐帶孩子來家中做客。
我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表姐和孩子坐下來吃飯,剛吃了兩口,表姐6歲的女兒對我說:"小姨,你做的飯太好吃了,真想天天在你家。"
隨後她邊吃邊誇,對我說:"小姨,你的魚做的太好吃了,和飯店的一樣。"
說完,轉身對表姐說:"媽媽,你和小姨學習學習,給我們在家也做這麼好吃的魚。"
聽著孩子的評價,心中開心不已。
雖然為了做這頓飯,我從中午就開始準備食材,非常累,可聽到孩子的讚揚,心中依然覺得很值。
而這樣情商高的孩子,不僅讓人喜歡,還讓人願意付出。
不得不說,養出情商如此高的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福氣。
一、高情商的孩子讓人如沐春風,成長也更快樂
因為有成績可以衡量,大多數的家長都認為孩子的智商最重要,於是拼了命地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卻忽略了情商的培養。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情商對孩子未來的成功尤為重要。
作家劉繼榮寫過一篇文章--《坐在路邊鼓掌的人》:她的女兒成績一般,才藝不突出,在班級上永遠是第23名,因此有了23號的代號。
當父母們聚會的時候,小朋友們的理想都很高大上,不是主持人就是科學家,只有她的理想是想當一名幼兒園老師,帶著孩子們唱歌跳舞講故事。
雖然父母也給她折騰過興趣班,但是孩子的成績不升反降,大人們才就此作罷。
在一次野餐的時候,有兩個學霸因為搶一塊零食而互不謙讓,旁邊明明有許多美味的食物,他們卻賭氣爭那一塊零食,最後,23 號提出用擲硬幣的方式輕鬆化解了這一尷尬場面。
在野餐回家的路上,因為堵車,大家有些煩躁,於是23號用笑話,剪紙等小遊戲緩解大家等待的焦躁。
期中考上,有道語文附加題是:班上誰是你最欣賞的人?
有意思的是,班上,除了她的女兒,其他的同學都寫了她--23號。
這個時候,她的媽媽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女兒如此優秀,同學們紛紛好評:幽默風趣,善良,和同學們打成一片,樂於助人,守信守時,樂觀開朗。
連老師都說:你的女兒很優秀。
這樣的孩子,就是典型的高情商的孩子,雖然沒有突出的才藝和成績,但是大家都喜歡她。
高情商的人,懂得欣賞自己,不自怨自艾;懂得為他人著想,熱心助人,為人處世如春風一般讓人舒服;懂得用幽默的方式化解矛盾,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高情商的孩子,不一定是成績最好的,卻是最快樂的孩子。
二、從小注重培養孩子情商的父母,更有福氣
演員孫儷和鄧超平時在微博上幽默詼諧,平淡的生活經營得有聲有色,可以看出他們精心養育的兩個孩子,情商也很高。
在今年的上海白玉蘭獎頒獎晚會上,孫儷被提名但是並沒有當選。
鄧超在晚會結束後,特意帶著兩個孩子來接她。貼心的等等和小花還事先給媽媽寫了信,細心的等等還寫了兩個版本,一份是孫儷得獎了的,一份是孫儷沒有得獎的,分別放在兩邊的口袋,就等結果出來了,拿相應的那個給孫儷。
回家的路上,知道媽媽沒有得獎的等等哭了,不斷地說:媽媽,你就是最棒的。
即便到家已經很困了,擔心媽媽沒有得獎,有心理落差,等等還提出要陪媽媽吃飯。
這樣的小暖男,簡直是父母一生的福氣。
等等流露出來的高情商,是對家人滿滿的愛意。
高情商的孩子,在家裡,懂得感恩,他們能體貼父母,關心父母,在失落的時候安慰你,陪著你;在開心的時候為你慶祝,為你歡呼。他們可以很好的連接家人間的情感,使家成為愛的港灣。
除此之外,高情商的孩子,能夠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不易憤怒,更能抵抗挫折,善於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將活得更加自信。
將孩子培養成高情商的孩子,不僅讓孩子在將來走得更遠,也會讓父母在孩子的未來教養中更事半功倍。
三、情商與孩子日後的成長息息相關,作為父母,應該從以下三點注意培養孩子的情商。
1.父母以身作則
文章開頭的軒軒,就有一對喜歡在不合適的場合講不合適的話的父母。孩子,尤其是幼兒時期的孩子,會單一地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
當父母尊重孩子,尊重他人,孩子才能懂得在外面的世界中如何尊重他人。父母懂得看到別人的優點,並且讚揚他,孩子才能懂得如何去發現別人的優點。發現別人的優點並且讚揚他,本身就是高情商的一種表現。
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日常的點滴中提高孩子的情商。禮貌待人,不貶損他人,不對他人說三道四,注意自己說話的方式,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給孩子展現世界溫柔、美好的一面。
2.幫助孩子學會理解別人的感受
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就是幫助孩子建立同理心。
每個人在社會交往中都渴望被聽見被看見,需求能得到回應。
當一個人已經被看見、被理解、被公平對待,他也更懂得這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權利,即同理心,具備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人際關係也更和諧。
如果能設身處地從他人角度出發,理解他人,傾聽他人,那麼就更容易與別人建立關係,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喜愛。
3.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勇於表達、展現自我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擁有高情商,請給他自信心。自信的孩子,往往更能沉著地應對外界的壓力,用積極樂觀的心態來處理壓力。
自信的孩子會大方地接受別人的讚揚,也會真心地看見他人的優點,讚美他人,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爸爸媽媽的客觀的肯定能讓孩子更好的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並在和爸爸媽媽的交流中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養育的過程中,父母要有意識地給予孩子讚美和表揚,這種表揚要具體的,比如今天完成了2篇作文,速度提升了不少,讓孩子感受到真切的成就感。
我們總是期待孩子出類拔萃,成為人中龍鳳,但是真正有巨大成就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接受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普通人,呼朋引伴,快樂成長,當英雄路過的時候,坐在路邊鼓掌,不也挺好的嗎?
作者:棉棉語,一顆浮躁的心,希望用寫作把它沉靜下來,與你分享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