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歲的李政道先生發來賀信,交大這個展不一般!

2021-02-07 上海交通大學

科學中需要有藝術的想像力,藝術中需要有科學的道理。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林忠欽在開幕致辭中說:「李政道先生一直倡導『科學與藝術的交融與發展』。讓科藝之光照亮人類前進的步伐,促進科教和文化的繁榮發展,是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弘揚科學精神與培育藝術情懷的重要使命……舉辦科藝展,激發觀眾的創新思維,傳播科學思想,提升藝術修養,引起社會對科學與藝術相融合的重視,吸引民眾尤其是青少年積極參與其中,在大學校園乃至社會上營造出崇尚科學、熱愛藝術的良好氛圍。是傳播科學精神,薰陶人文素養,發揮圖書館文化育人功能,支撐『學在交大』的目標和『四位一體』育人體系,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科藝作品大獎賽暨科藝作品展由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支持,迄今已成功舉辦四屆,藉以鼓勵青年藝術家創作科藝作品,藉此推動科學與藝術的融合,讓年輕人樹立起獻身科學與藝術的價值追求,培養科藝雙修的創新型人才,同時帶給公眾美妙的科學遐想和藝術享受。


本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作品展以「量子與拓撲」為創作主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張杰院士蒞臨科學與藝術沙龍,並深情回顧了科藝講座基金在交大的創立過程,他說:「李政道先生對科學與藝術的關係有著獨到的見解,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科藝相通』理念。他認為科學與藝術都是對普遍性的探索,是人類創造性的最崇高表現,它們起源於人類對於『發展』與『美』的永恆追求。」

四川省文化廳廳長、四川省文物局局長斯遠先生,四川美院副院長張杰教授,香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牛津藝術學院客座教授肖波先生傾情創作了三幅主題畫,展示了當量子遇見拓撲,科學的世界將會變得如此的神奇和美麗。

本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作品大獎賽吸引了來自全國143名作者的踴躍參與,最終評選出47件優秀作品在本次展覽中展出。參展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涵蓋畫作、雕塑、裝置、平面設計等多種藝術表達形式。


藝術家韓韜創作的裝置作品《薛丁格的寶箱》獲得特等獎。作品以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有關貓生死疊加的著名思想實驗為靈感來源,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繫起來。

四川藝術職業學院的馮雲萍、李興娟共同創作的《混沌空間》,揭示了量子之間神秘的互動關係,不平衡是導致變化的原因。

四川美術學院的黃東儀創作的《未知》,使用四方體呈現拓撲學研究對象的連接性和緊緻性,隱喻科學界物質之間的巧妙關係,同時意味著社會中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微妙關係。

四川藝術職業學院王梓屹的《拓撲空間三部曲》這一作品,通過對抽象生命的理解,用三部曲過程的方式,讓人們感受到了拓撲空間的脈動。

上海交大師生創作的作品想像力豐富,用畫筆拓展科學與藝術的邊界。這些作品用抽象或具象的方式來表達了作者對量子和拓撲的科學理解,整個展覽創意無限,引人遐思。

媒體與設計學院學子夏源源的作品《星空》,體現了動態的點在多維空間的互動、組合與分裂,寓意著科學世界璀璨的星空。


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學子馬寶芸的作品《歸途與迷航》,展現了周圍的黑色混沌並發出的量子歸位志平面上錯置的空間序列。

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學子田娣的作品《量子化下的莫比烏斯環》旨在體現量子與拓撲之間的關係。

科學與藝術,看似沒有太多的交集,但在李政道先生的大力倡導和身體力行之下,能領略到科藝融合之大美,並引發對科學與藝術融合創新的思考。本屆活動設立的科學與藝術沙龍環節,特邀來自科學、藝術、文化等領域的專家,帶來一場科學與藝術交流的盛宴。

2013年,李政道先生在上海交通大學設立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用以支持以科學題材為主題、全國性的藝術創作比賽及展覽。科學研討會與科藝作品展相輔相成,這源於李政道先生創見提出的「科藝相通」的理念。


本屆展覽亮點

經過三年的積累與沉澱,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影響力日趨擴大。本次活動更是創下了參賽人數歷屆之最,全國143名作者的踴躍參與,共收到160件參賽作品,相較於2016年參賽作品增加了將近三倍。通過專家的初評、覆審,特別是過對本次科學主題「量子與拓撲」的表達及作品的藝術表達能力兩方面的綜合評價,最終評選出優秀作品47幅參加本次科藝作品展覽。

本次活動還首次啟動三幅主題畫同時創作,同步揭幕,多角度詮釋科學主題。三位國內知名藝術家傾情創作了各具特色的主題畫,從各自角度不同領域,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化詮釋「量子與拓撲」這一科學主題,向世人傳遞科學與藝術交融的美妙意蘊。

四川文化廳廳長斯遠《天斧神功》

四川美院副院長張杰《邂逅》

自由藝術家肖波《量子星空》

本次活動的主題選擇也別具匠心,充分把握了科技前沿,緊跟時代動態。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表彰他們在物理拓撲相,以及在拓撲相變方面做出的理論貢獻。

時間:2017年11月25日 – 2017年12月28日


來源:李政道圖書館

值班編輯:張國立

責任編輯:金雪 王佳儀

相關焦點

  • 92歲李政道先生發來賀信!今天,交大這場視覺盛宴...
    92歲李政道先生發來賀信!今天,交大這場視覺盛宴...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92歲李政道先生發來賀信
  • 2020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舉行 科學家...
    李政道先生為本屆科藝活動寄來賀信,基於其主導的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而設立的「CUSPEA之家」當日正式揭牌落戶上海交大。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教授、集成光學專家陳益新受邀以科學家身份創作主題畫,通過繪畫形式構築未來光子科技新時代藍圖,最小參賽者、14歲俄羅斯少女索菲亞·捷列申科獲本屆科藝大獎賽三等獎。
  • 清華大學向上海交大附中發來賀信:看看都寫了啥?
    清華大學向上海交大附中發來賀信自主探索 相互激發近年,我校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在高水平上不斷取得新的提升,大批優秀畢業生被清華、北大、交大、復旦等名校錄取。
  • 今天溫州舉辦的這場豐子愷畫展 蘇步青之子為何發來賀信
    我之有今天,不就是受了豐子愷先生和他的精神的薰陶。我敬仰豐先生,遵循他的精神,熱愛他的書畫,以他的為人和做人作為我的裡程碑。」12月29日,「春風到我廬:紀念豐子愷誕辰120周年師友書畫展」在溫州衍園美術館開幕,我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的後人、日本奈良大學名譽教授、中國復旦大學原教授蘇德昌向美術館館長沈國林發來賀信,祝願展覽順利開展。
  • 大咖雲集 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交大舉行
    10月31日至11月2日,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交大閔行校區舉行,國內外的頂尖科學家們圍繞科學前沿問題碰撞智慧火花。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理事會理事長林忠欽今天上午在致辭中提到,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重點建設了物理與天文學等基礎學科,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前沿成果,實現了學校相關學科的跨越式發展。
  • 94歲李政道每一兩天就出去走走畫畫,他來信說諾獎得主選了今年科藝...
    在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另一邊,物理系教授陳益新受邀以科學家身份創作了一幅主題畫《光子科技新時代》,在畫面中天上的量子衛星、地面和海底的光纖光纜通過光子流聯通,攜帶著各種千變萬化的信息,傳遍全球每個角落而互不幹擾,形成「光纖彩虹」。這一場景同時出現在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中,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還為今年科藝活動發來親筆信。
  • 2018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舉行
    2018年11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李政道科學與藝術作品展開幕式、科學與藝術講座、科學與藝術大獎賽頒獎典禮、科學與藝術育人研討會在李政道圖書館相繼舉行。
  • 李政道圖書館在上海交大落成 諾獎獎章證書悉數亮相
    走近李政道圖書館,層層階梯向上延伸,似與天相接,拾級而上每一步都有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信息,被形象地稱之為「諾貝爾山」。  在李政道圖書館大廳,抬頭便可以看見天橋上的一行遒勁有力的浮雕漢字——「以天之語,解物之道」,這八個由李政道親筆書寫的漢字是他一生的追求、感悟與心聲,同時也是李館陳列展覽的主題。
  • 李政道在上海交大建研究所 要吸引世界最優秀科學家
    原標題:90歲李政道開亞洲之先河在滬創辦研究所 你可能不知道玻爾研究所,但你一定知道誕生在那裡的量子力學; 你可能不知道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但你一定知道工作在那裡的愛因斯坦。
  • 「你不知道的交大運動史」 李政道研究所學生黨小組開展11月主題...
    為弘揚體育運動精神與宣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要求,總結並回顧上海交通大學第48屆體育運動會,2020年11月26日中午,李政道研究所直屬黨支部學生黨小組在李所202會議室,開展了題為「你不知道的交大運動史」的主題黨日活動。
  • 李政道先生,影響著我們,影響著世界
    1957年,31歲的李政道與楊振寧一起因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清華、北大給霍邱一中發來賀信!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分別給霍邱一中發來賀信,感謝近年來霍邱一中給清華、北大輸送了一批優秀學子,並向霍邱一中全體教師致以最為誠摯的節日祝福!
  • 青縣韓中清詩聯牆賀詩詩聯賀信選登
    青縣韓中清詩聯牆賀詩詩聯賀信選登一欣悉韓中清先生詩聯書法牆鑲嵌落成的消息之後,一些在外地工作或出差的朋友,由於種種原因,未能來到現場參加慶典活動,他們深表遺憾,故此發來賀電、賀信、賀詩、賀聯表示祝賀!二滄州市政協原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詩人,何香久發來的賀信是:祝賀活動圓滿成功,中清先生真是別出新裁,楹聯書法牆在全國獨樹一幟,相信以後會有更多人效而仿之。三李炳天少將、軍旅作家、詩人發來的賀辭是:家國情懷傳文脈,詩聯牆上譜新章。一一李炳天預祝活動圓滿成功!
  • 2019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
    11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在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開幕,活動由上海交通大學、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上海科技館主辦,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李政道研究所、設計學院、上海月湖雕塑公園承辦,包括李政道科學與藝術作品展、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育人研討會等多個精彩環節,科學家和藝術家齊聚一堂
  • 清華大學發來賀信!給淄博這幾所學校
    9月10日,清華大學給淄博一中、淄博四中、淄博十一中發來賀信,感謝學校今年為清華大學輸送優秀學生淄博十一中為清華大學輸送了1名優秀學生此外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也給淄博十一中發來賀信
  • 南大中美中心110名學生「雲上」畢業 潘基文發來賀信
    原聯合國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南京大學名譽博士潘基文先生也為此特意發來賀信,祝賀該中心百餘名學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順利在「雲上」畢業。潘基文特意為南京大學中美中心2020年的畢業生發來賀電。潘基文先生在發來的賀信中寄語今年畢業生,希望他們「為創造美好未來做出更大貢獻」。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振林教授代表南京大學致辭,他鼓勵學生們在疫情期間,從一個新的視角審視自我,反思國家和世界的願景。
  • 李政道圖書館開館 館藏諾貝爾獎章
    東方網12月29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昨天,上海交大閔行校區落成一座著名科學家紀念館——李政道圖書館。這也是國內唯一一家收藏和展示諾貝爾獎章原件和證書原件的場館。  鐵鏽紅的外牆,走進圖書館,層層階梯向上延伸,似與天相接,拾級而上,每一步都有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信息,宛若一座「諾貝爾山」,這就是李政道圖書館的設計理念。建築面積約6500平方米的李政道圖書館既是一座圖書館,也是一座具有博物館、檔案館、科技館、美術館功能的紀念館。  李政道祖籍上海,開創華人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歷史。
  • 以"天之語"釋"物之道" 李政道圖書館昨在上海交大落成
    東方網12月29日消息:李政道圖書館昨天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落成,這是上海交大校園內繼錢學森圖書館之後又一座人物紀念館。  李政道是開創華人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大師之一。1957年,剛剛31歲的李政道與楊振寧因共同發現「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首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之一。宇稱不守恆定律的提出,為人類探索微觀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其後,李政道還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凝聚態物理和量子力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都取得了傑出成就,先後獲得愛因斯坦科學紀念獎、伽利略獎章等諸多獎項。
  • 第一屆李政道圖書館講解大賽圓滿舉辦
    5月22日,李政道圖書館攜手校團委、「交大-江川」學區辦以及江川學區七所小學,共同開展「交圕·學堂」之「傳科學精神 頌赤子情懷」第一屆李政道圖書館講解大賽。此次比賽是閔行科技節系列科普活動分場之一,大賽分為初賽和決賽兩輪進行,經過激烈的角逐,大學生組9名講解員、小學生組20名小講解員順利晉級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