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不降反升?看看哈醫大四專家怎麼說

2020-12-12 瀟湘晨報

龍頭新聞訊(嶽金鳳 王海嬌)夏季屬於腦血管疾病相對低發的季節,因為在這個季節,人的血管處於舒張的狀態。但是,近日哈醫大四院神經內科馬學玲教授在出門診時,卻發現新發急性期的腦血管病的患者較往年同期有所增多,而且大半患者以頭暈、噁心嘔吐、走路不穩為主要表現的腦後循環缺血症狀。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夏季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不降反升?首先我們不難想到近日的伏天高溫狀態,人們出汗量增加,水分流失增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環受阻,對氧氣需要量增加,腦血液供應減少,會增加缺血缺氧,從而誘發腦血管疾病;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天氣炎熱,運動量減少,再加上夏季新鮮水果的誘惑,這「管住嘴邁開腿」口號就拋之腦後,而引起血糖升高;對高血壓患者而言,夏天溫度增高,血管會一定程度的擴張,引起血壓不穩定,再加上炎熱的夜晚睡眠不佳,也會引起血壓的波動。

由於今年疫情限制,好多人在冬春兩季外出戶外活動明顯減少,而隨著近期疫情有所控制,市民戶外活動逐步增加,外出活動後大量出汗,但是由於佩戴口罩,喝水時有些人覺得脫摘口罩很麻煩,因而好多人在活動時飲水量較前減少,導致體內水分大量流失,血管收縮使血液變粘稠,容易形成血栓。血粘度增高勢必導致血流速度減慢,若再合併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就會導致腦血栓形成。此外,由於腦血栓患者大多數是老年人,他們的汗腺萎縮、不能很好的通過排汗來降溫,體溫調節中樞的調節能力減弱,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調節自身的體溫。夏季食物容易腐敗變質,吃了不潔食物後腹瀉,也會誘發腦血栓的形成,這些都會引起體內液體流失,電解質離子失衡,造成血液粘稠,加重了腦血栓的風險。腦內後循環對缺血缺氧耐受能力差,一旦出現腦部供血不足時率先表現出相應的臨床表現,頭暈、耳鳴,噁心嘔吐、走路不穩,甚至出現視物雙影,飲水嗆咳。

那麼問題來了,夏季如何預防腦血管病呢?首先我們應該避免暴曬中暑,外出時儘量選擇早上或傍晚相對涼爽時候,當長期在高溫環境下工作運動時,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最重要的就是得多喝水,至少每天保證液體量1500ml,這樣才有助於腦血管系統的有效循環;同時要注意維持好原有的基礎疾病的藥物治療,例如控制好血壓、血糖等;此外應該避免溫差過大,室外過熱,室內吹空調比較涼爽,吃冷飲比較多,這種冷熱的變化對腦血管是不利的,合理降溫解暑,避免過激;高血壓、糖尿病人群都得按時吃藥,避免血壓大幅波動及血液粘稠;最後還要注意起居有節,保證足夠睡眠,清淡飲食,調整好心態,生活規律。

【來源:生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夏季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不降反升,哈醫大四院神內專家為你解惑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嶽金鳳 王海嬌)總體來說,夏季屬於腦血管疾病相對低發的季節,因為在這個季節,人的血管處於舒張的狀態。但是,近日哈醫大四院神經內科馬學玲教授在出門診時,卻發現新發急性期的腦血管病的患者較往年同期有所增多,而且大半患者以頭暈、噁心嘔吐、走路不穩為主要表現的腦後循環缺血症狀。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夏季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不降反升?
  • 哈醫大二院皮膚科專家為夏季常見皮膚過敏疾病支招
    人民網哈爾濱7月11日電 7月8日,是第十四個「世界過敏日」,為了提高廣大市民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尤其是北方地區春夏交替之際如何有效地預防皮膚過敏等問題,「世界過敏日」當天,哈醫大二院皮膚科組織了一場以「科學防治、降低過敏」為主題的義診和諮詢活動,為市民進行免費診療和健康指導。義診當天正值周末,參加義診活動的患者以老人和小孩為主,其中蟲咬皮炎、紫外線過敏患者居多。
  • 顱內動脈瘤遇上腦血管狹窄 哈醫大四院神經介入手術成功「拆雷...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嶽金鳳)腦袋裡長了動脈瘤,又有腦血管狹窄,這怎麼可能?60歲的陶大娘就遇上了這種少見的情況!日前,陶大娘在哈醫大四院導管室接受了微創神經介入手術,解決腦血管狹窄的同時摘掉動脈瘤,將「複雜」的病情「簡單」化,一次性解決兩個問題。
  • 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應用經靜脈途徑栓塞腦血管畸形術救治9歲女童
    近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三病房史懷璋教授團隊成功為一名右側顱內動靜脈畸形、基底節腦出血的9歲女童實施經靜脈途徑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這是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在國內率先開展經靜脈途徑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後,該術式在臨床高難度複雜病例上的又一次成功應用。
  • 糖尿病十餘年沒當回事 並發腦梗死危及生命 哈醫大四院緊急搶救轉...
    直到近日,張先生起床後突然感覺一側肢體無力,走路向一側偏斜,而且持續不緩解,家人趕緊把他送到哈醫大四院神經內科。經頭部影像學檢查,張先生一側腦動脈已經阻塞,導致相應的血管供血區域的神經功能受損,出現了肢體活動障礙及語言功能障礙。
  • 哈醫大二院婦科專家帶您了解「葡萄胎」
    今日,哈醫大二院婦科專家譚文華為您來解答疑惑。  據譚文華介紹,「葡萄胎」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用來形容腫大的絨毛。正常情況下,一個精子與一個卵子結合成受精卵,分裂構成囊胚,進入子宮腔,植入子宮內膜發育為胚胎。如果受精卵的染色體異常,構成胎盤絨毛補養細胞過度增生、絨毛間質水腫,不能發育成正常胚胎及胎盤等胎兒附屬組織,而是變成一串串像葡萄一樣晶瑩剔透的水泡狀胎塊,就是常說的「葡萄胎」。
  • ETC通行費不降反升?看看重慶高速集團是怎麼說
    ETC通行費會不會不降反升?一次通行會收到多條扣費簡訊嗎?   看看重慶高速集團是怎麼說的   「ETC通行費不降反升?沒上高速怎麼有ETC扣費?一次通行收到多條扣費簡訊?ETC消費帳單看不懂了!」
  • 哈醫大二院專家「全國愛眼日」進行雲科普直播
    來自哈醫大二院的專家在雲科普直播間中直播2個多小時,在線為網友科普眼科知識。  哈醫大二院眼科張中宇副教授的講座以時間為主線,介紹了從嬰幼兒到老年各個年齡段易患的眼底疾病,其中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護眼的問題被問及最多。
  • 哈醫大二院「全國愛眼日」專家雲直播瀏覽量破百萬
    6日9時,哈醫大二院的專家雲科普直播間裡異常火爆,持續2個多小時的直播,總瀏覽量達到102萬人次。哈醫大二院的專家還梳理出了網民最關注的眼健康問題。直播間瀏覽量超過100萬人次,留言區反響熱烈。「糖友」如何護眼哈醫大二院眼科張中宇副教授的講座以時間為主線,介紹了從嬰幼兒到老年各個年齡段易患的眼底疾病,其中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護眼的問題被問及最多。據張中宇介紹,我國約有糖尿病患者1.1億,其中1/3的「糖友」有視網膜病變的風險。
  • 16歲男生突發腦溢血…這個高致死率的疾病已悄悄找上年輕人!
    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是所有疾病死亡原因之首。除了高致死率以外,還有致殘率,超過50%以上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生活無法自理。 一般而言,腦出血只會發生在中老年患者身上,並且患者通常伴隨著惡性高血壓、嚴重動脈硬化、腦血管瘤等。
  • 哈醫大二院婦產科專家切除罕見陰道惡性黑色素瘤
    人民網哈爾濱6月26日電 黑色素瘤因其惡性程度高、致死率高、生存期短,讓人們對這種疾病「聞風喪膽」。然而,可怕的黑色素瘤不僅僅會發生在可以看得見的皮膚上。日前,一名罕見陰道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在哈醫大二院婦產科四病房微創腔鏡中心成功接受了治療,孔憲超教授帶領團隊經歷五個小時的艱難手術,順利為患者完成了腹腔鏡聯合陰式手術廣泛子宮切除+雙側附件切除+全陰道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腹股溝淋巴結清掃,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 16歲男生突發腦溢血…這個高致死率的疾病已悄悄找上年輕人!注意10...
    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是所有疾病死亡原因之首。除了高致死率以外,還有致殘率,超過50%以上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生活無法自理。 一般而言,腦出血只會發生在中老年患者身上,並且患者通常伴隨著惡性高血壓、嚴重動脈硬化、腦血管瘤等。
  • 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砒霜」治療白血病
    哈醫大一院院長血液科專家周晉教授向榮獲「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張亭棟教授表示祝賀。當年已懷有7個月身孕的她,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所擊倒:口腔裡出血,鼻子裡出血,連尿裡都是血,皮膚顏色如白紙一般。送到哈醫大一院後,被確診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入院第二天孩子就流產了。但她在靜點4個月後,出現了奇蹟。連身都不能翻的小董,竟慢慢站了起來,並能下地行走了。同年底,小董出院回家,按醫囑吃藥、點滴、複查。1976年她再次懷孕並生下一個男孩,1979年重返工作崗位。
  • 2020年河北專接本哪些專業錄取率不升反降?
    2021年河北專接本考試公告還沒有發布,以下是小青給接本人整理的2020年河北專接本錄取率不升反降的專業,2021年準備參加考試的考生可做一個參考。同學們趕緊關註上小青,先人一步了解考試政策哦。03農學類農學類專業錄取率一直不算低,今年動物醫學專業錄取率下降了29.55%,也是降幅很大的專業了。
  • 哈醫大四院今日舉辦「愛眼日」大型戶外門診活動
    6日8時—11時30分,哈醫大四院在室外廣場5號樓前舉辦「『愛眼日』呵護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明亮的未來」大型戶外門診活動。哈醫大四院8名專家將一對一義診。哈醫大四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彌樹勇介紹,這在醫學上稱之為「翼狀胬肉」,是眼科常見病,俗稱「魚肉」。彌樹勇表示,翼狀胬肉通常見於眼球內側,肉眼即可識別。侵犯角膜以後會越來越大,甚至遮蓋瞳孔而影響視力。
  • 黑龍江省醫學會陰道鏡及宮頸病理學專業委員會成立 哈醫大二院...
    來自省內宮頸疾病研究領域的近百名臨床婦產科醫生及病理科醫生參加了會議。黑龍江省醫學會副秘書長張秋濱、哈醫大二院副院長馬松峰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哈醫大醫務處副處長張澤坤出席會議。會上,黑龍江省醫學會陰道鏡及宮頸病理學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經投票選舉,哈醫大二院婦產科四病房主任孔憲超當選首屆主任委員,哈醫大二院婦產科主任李佩玲教授當選名譽顧問。
  • 哈醫大二院眼科專家提醒:眼睛脹痛、視力下降 當心患上青光眼
    哈醫大二院眼科主任原慧萍教授為義診患者做眼部檢查 人民網哈爾濱3月8日電 3月11—17日是世界青光眼宣傳周,今年的主題為「早查監控 守護光明」。為了讓更多的人知曉青光眼、了解青光眼、及時發現青光眼、早期積極治療青光眼、避免青光眼盲的發生,在「世界青光眼宣傳周」到來之際,哈醫大二院的眼科專家們於3月7日為廣大市民進行免費診療、現場諮詢和科普宣教。據了解,義診當天共有百餘名市民參加了活動,其中青光眼患者佔到了四成。
  • 哈醫大一院省內首例後循環搭橋術助後循環出血及缺血性疾病更早康復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徐旭)近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三病房史懷璋教授,鄭秉傑副教授為一名蛛網膜下腔出血合併右側小腦後下動脈瘤女性患者成功行腦動脈瘤夾閉聯合枕動脈-小腦後下動脈血管搭橋術,解除腦動脈瘤再破裂風險,並完好保留載瘤動脈的血供。
  • 哈醫大二院骨外科四病房榮獲「中華醫學會關節外科加速康復全國...
    會上,由呂松岑主任帶領的哈醫大二院骨外科四病房被授予「中華醫學會關節外科加速康復全國示範中心單位」稱號,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外科學組組長王坤正教授為其授牌。 經過數十家醫院的激烈角逐,哈醫大二院骨外科四病房憑藉豐富的治療經驗、先進的醫療技術,獲得評審專家的認可,成為首批全國示範中心之一。主任呂松岑教授擔任該項目東北地區總負責人。
  • 哈醫大二院眼科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定期檢查眼底早發現早治療
    對此,哈醫大二院五官醫院院長、眼科主任原慧萍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患者會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儘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診斷率在內分泌科醫生和眼科醫生的共同努力下可達30%,但能得到早期治療的患者不足10%,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規範檢查眼底十分重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治,才能維護患者的視功能。」眼科副主任孫大衛教授為患者檢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