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申石伽在愚園路上中實新村的舊居是一間僅12平方米的亭子間,有「六步詩樓」之稱。身居陋室的申石伽一生淡泊名利,潛心作畫,出版的《山水畫基礎技法》被美術教育界譽為「當代《芥子園畫譜》」。
圖說:申石伽舊居 新民晚報記者 蔡瑾 攝
家學淵源
申石伽1906年出生在一個書畫世家,祖父是晚清著名山水畫家申宜軒,父親也擅長詩畫。申石伽4歲即啟蒙誦讀四書,11歲開始自學篆刻和依照《芥子園畫譜》學習繪畫,到14歲已能作詩填詞,並用自己作的詩詞題畫。此後,申石伽跟隨多位名師虛心學習。近代知名學者俞陛雲見他的書畫習作很是欣賞,便收為弟子,申石伽以精心繪製《俞樓請業圖》作為從師進見禮,此畫現藏於杭州西湖俞曲園紀念館。
1925年,申石伽曾與康雲、胡亞光等組織西泠書畫社,1929年加入中國美術會,與葉淺予組織中國美術會第一屆杭州畫展。申石伽的畫作深受郭沫若、齊白石、傅抱石、葉淺予等名家推崇。
室陋心寬
新中國成立後,申石伽受聘於上海工藝美術學校,從事國畫教育工作,桃李滿天下。申石伽曾說:「進門跟我學是得意門生,出門就是朋友,談不上師徒,修行全靠學生自身。」對於學生的培養,他認為國畫創作要繁榮,僅有幾個畫師是不夠的,「要努力培養新人,我希望學生超過我,甘為教學終吾生。」
1957年至1984年,申石伽居住在靜安區愚園路579弄中實新村22號3樓的亭子間,從房門到畫桌一共走六步,申石伽風趣地把這間屋子起名為「六步齋」,這也是室名「六步詩樓」的由來。當時,申石伽常以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自勉。申石伽的「心寬」為人稱道,他從不以個人恩怨計得失,從不把名利放心上,把一切境遇都視作因緣和合。他常說:「一切莫強求,只向心裡尋,那麼一個人就會心胸坦蕩,無憂無慮。」
新民晚報記者 沈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