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小一座亭子
卻滿滿都是戲
小陳和阿霞從小青梅竹馬。
16歲那年,小陳離開了汕頭,去新加坡謀生。臨行前,約阿霞一起逛南生百貨和小公園夜市,兩個年輕人依依不捨。
後來,他娶了南洋老婆,她逃港嫁給了遠房的表哥。
2017年春,老陳從新加坡回來掃墓,霞姨從香港回來探親。重建的小公園亭前,兩個半個多世紀沒見面的人,在對方眼裡看見了16歲那年的夜色溫柔……
許許多多重逢故事,都發生在汕頭小公園亭重建後的日子裡。
為數眾多的汕頭人從遠方歸來,行李都還沒來得及放,就匆匆往小公園趕……
看著眼前一幕一幕上演的故事,承建小公園亭的黃茂雄百感交集。
02
自掏腰包900萬建一座亭子
他卻說,值
小公園街區是汕頭開埠的發祥地,而中山紀念亭,被民間稱為「小公園亭」,它是這片街區的「心臟」。
黃茂雄記憶裡的小公園亭,特別高大,四周都是小攤販,一入夜就人聲鼎沸。
當年牽著外婆的手來到這裡的黃茂雄,怎麼都想不到,40多年後,他會自掏腰包900萬,成為第三代小公園中山紀念亭的捐建者。
黃茂雄小時候經常幫木匠父親幹一些活,只要跟木頭有關的,他什麼都做,事業越做越大,木匠坊成了木業公司。
最初他只想建一條木結構的園林長廊,可市委書記聽說了這事,就找到了黃茂雄:
「你什麼長廊都不要做了,來幫我做小公園亭吧。」
1934年,小公園亭始建,1969年被拆,1997年重建。20年來,殘破不堪。很多市民都希望儘快修繕。可他們簡單的願望,在黃茂雄心裡卻是山大的壓力:
這亭子,代表的是一代又一代汕頭人的老家印象。
就連市委書記都對黃茂雄說:「老黃啊,莫耍啊!」
03
小小的一座亭子
卻牽動著全世界的汕頭人
黃茂雄手頭最初能看到的資料,只有一張1934年看不清數據的設計圖,和一張老照片。
他只好憑藉圖紙上「八根亭柱兩兩之間的距離是6米6」這唯一數據,來確定亭子的直徑、高度。
也許自掏900萬,對手頭富裕的汕頭人來說,並不算特別難。但很少有人,會在掏完錢後,還親力親為,去營造一個大家盼望已久,而且沒有數據支撐的地標建築。
黃茂雄不僅願意,而且能!
好在小公園亭的每一次營建,都牽動著海內外所有汕頭人的心:
《汕頭特區晚報》首席攝影記者張烈華,一直關心著小公園亭的變化,他記錄了小公園亭重建中每個工程節點。當得知一介此行的目的,他放下了自己的採訪工作,前來幫忙;馬來西亞、美國、新加坡、英國……更多不知名的汕頭人,自發從世界各地搜集小公園亭的資料或相片以供參考;在小公園街區,無論颳風下雨,總有關注的目光,在凝望著這座小小的建築。
甚至可以這樣說,
小公園亭子重建的功勞與榮光
不只屬於黃茂雄一個人,
而屬於千千萬萬的「潮汕人」。
如今,夜幕下的小公園亭,猶如這座百年商埠的眼睛,在經歷了多年的沉睡之後,重新睜開。
家住小公園的老街坊都欣喜地說,這個地方十幾年沒有這樣的人氣了。許多老汕頭徘徊於此,不願離去。
04
如果你讀懂小公園亭
也就讀懂了世間悲歡離合
今天是6月21日,1939年的今天,汕頭被日寇侵略,那是汕頭歷史上唯一一次淪陷。
如果你讀懂了那些面對小公園紀念亭下歸國華僑的淚水,你也就讀懂了千千萬萬人世的悲歡離合。
▽
廣場位於阿蕾老家市中心,可她每次開車總會繞開那裡。有天,我沒忍住,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她說:
「十五年前,有人在那出了車禍,從此,我沒有了爸爸……」
▽
小鍾最討厭去的是電視塔。儘管那裡風景很好,能眺望到大半座城市。「可那也沒辦法呀,誰叫那年未婚妻在這把婚戒退還給我呢?」
同樣,如果你讀懂了小公園紀念亭旁歸國華僑的淚水,你也就讀懂了耶路撒冷哭牆之下抱頭痛哭的猶太人,抗戰後秦淮河邊為家國慟哭聲嘶的南京人,或者航行了數十天,忽然看見自由女神像而熱淚盈眶的美國水兵……
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所有的物都是人的情感寄託。
那些沉默不語的建築,見證歡聚幸福、分擔離別辛酸,連接我們內心的角落。但一旦它們殘破、失落,弄丟昔日的榮耀,我們也一定會修補,挽救,重振當年的光芒。
朝朝暮暮,你既不言不語。
一生一世,我定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