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雨粑粑
生孩子給人留下的最深刻影響就是太疼,太遭罪。順產時除了劇烈的宮縮引起疼痛之外,還有一種疼叫側切疼。所以,有些孕婦在分娩之前聽身邊的人說順產非常疼之後就刻意的為了「舒適」而選擇剖腹產。實際上這是一種不科學的方式。
儘管一些孕媽會擔心順產時的側切,但實際上在整個分娩過程中最怕的不是側切,而是撕裂。因為側切是在打麻藥之後進行的一個手術,而陰道撕裂的是孩子硬生生在會陰部位擠出了一道口子。另外撕裂的傷口不是很規則,所以醫生在縫合起來也比較困難,最終導致傷口恢復也比較費時間。
一般情況下在生孩子之前,醫生都會根據胎兒和產婦的自身條件評估是否適合順產。如果有條件能順產就需要順產,這樣在對大人的產後恢復和孩子都會有好處。
在分娩的整個過程中,孕婦的產道會不斷的擴張也適應胎兒的出生。當產道的擴張程度不能滿足胎兒出生的條件時,就會發生會陰撕裂的情況。一般情況下,產科醫生會根據內檢的情況來判斷胎兒是否能夠順利出生?如果經過預判,胎兒的大小會造成產婦會陰撕裂的話,就會進行側切的手術。
在醫學上將會陰撕裂的程度分為4個等級,第1級和第2級對會陰的損傷較小。三級撕裂會影響到肛門括約肌,4級則會傷害到直腸黏膜。在分娩的過程中,助產醫生會根據會陰撕裂的等級來判斷是否進行側切。如果是一級或者二級的話,那麼側切以後的傷口和撕裂的傷口差不了太多,所以一般就不用側切。如果是撕裂程度在三級或者4級就必須要側切了。否則會對產婦的會陰部位造成很大的傷害。而且在產後的恢復過程也會非常慢。
下圖是一張會陰側切的模擬圖。
實際上在生孩子過程中避免會陰側切最好的方式並不是剖腹產,而是控制孕婦的體重和胎寶寶的胎兒大小。如果在整個孕期孕婦的體重較小,並且胎兒體重也不是很大的話,一般都不需要側切。
另外在整個孕期孕媽媽除了注意合理控制飲食之外,還需要進行適當的鍛鍊。尤其是在孕晚期的時候,更需要注意科學的鍛鍊方式。比如在飯後半小時就建議孕媽媽外出走一走讓身體多做一些活動,使得在分娩的過程中骨盆更容易打開,並且會陰部位的肌肉也更加有彈性。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小順產的難度。
另外剖腹產也並不是像有些孕媽媽想像的那麼容易。在整個剖腹產的過程中,醫生需要從裡到外縫合7層。而剖腹產的傷口一般都在10釐米以上,與會陰側切的2~3釐米相比,這個創傷還是挺大的。另外,儘管剖腹產的分娩方式在整個分娩的過程中感覺疼痛較小,但是生完孩子之後傷口的恢復時間挺長,而且她的疼痛會持續很長時間。
總之,側切只是為了避免會陰撕裂而進行的一個小手術,它造成的只是皮膚的創傷,後期恢復也是挺快的。相比之下,剖腹產造成的創傷以及對身體的影響都是挺大的,日後恢復也是相對來說比較慢。所以長痛不如短痛,如果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還是選擇順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