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胎十月,藍藍終於生了,家人在產房前焦急地等待了十幾個小時,終於迎來了好消息:母子平安。
只有一點不盡如人意:藍藍被側切了,藍藍這樣跟老公描述:老公,真的太疼了,縫針時我腿一直在發抖,痛到雙腿不自覺地併攏,醫生說我這樣做會導致傷口不能充分暴露出來,只會縫得更慢,縫針也縫不好,我只得乖乖放鬆讓醫生縫傷口,明明只縫了幾針,但我感覺像縫了一個世紀。
聽完藍藍的話,老公心疼地抱緊了藍藍,嘴裡不停地說:老婆辛苦了,咱再也不生了。
看完藍藍的經歷,經歷過的媽媽們是深有共鳴,也正是由於過來人的「渲染」,不少初次分娩的孕媽會在產前反覆詢問醫生:我能不側切嗎?而醫生也會反覆安慰孕媽:放輕鬆,並不是每位產婦都要側切的。
側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有的孕媽要側切,而有些孕媽則不需要呢?
側切,即會陰側切術,在分娩的過程中,如果醫生發現胎兒比較大,或是有一些其他的產科併發症,為了避免撕裂,主動對會陰進行切開,以擴大產道出口,縮短分娩時間。
也就是說,經醫生評估後有了側切指徵,才需要對產婦進行側切,如果沒有這些指徵,是不需要側切的,這也是同樣是順產,為什麼有的孕媽側切了,而有的孕媽沒有的原因。
側切後縫針那麼痛,如何才能避免側切呢?
前面我們提到過,胎兒過大可能會導致側切,針對這一點,孕媽們孕期要合理飲食,管住嘴邁開腿,避免孕期體重增長過多、使胎兒過大,努力將胎寶寶的體重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總而言之,不是每位順產的孕媽都會側切的,放鬆心情,說不定那個不側切的幸運兒就是你;另外,在非必須的情況下,醫生是不會給你側切的,側切是為了防止更糟糕的情況發生,所以,放輕鬆,別擔心,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醫生來判斷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