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印中電影應在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訪印度中國電影協會主席...

2020-12-17 央廣網

專訪:印中電影應在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訪印度中國電影協會主席賈瓦德

新華社記者張興軍

針對日漸升溫的中印兩國人文交流,印度中國電影協會主席基肖爾·賈瓦德近日在孟買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作為人文交流最重要的媒介之一,他希望未來兩國有越來越多的電影進入對方市場。印中電影各有特色,應在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

賈瓦德曾在印度齋普爾參與組織中國國際電影節,也曾率團參加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兩國文化交流,對兩國電影產業現狀十分了解。他告訴記者,印度和中國都是文明古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兩國電影呈現出各自鮮明的特點和風格。

「在日常生活中,印度人感性而熱情,重視傳統家庭觀念,反映到以寶萊塢為代表的印度電影裡,很容易看到大量的歌舞橋段以及感情等元素。」賈瓦德說,「中國電影裡,武俠功夫片則是一大特色。很多印度人對中國電影的最初印象都來自功夫片,很多中國動作巨星在印度也擁有大量粉絲。」

賈瓦德回憶起20世紀80年代,和大學同學們一起觀看一部香港功夫片的場景。時至今日,他坦承自己仍是成龍的忠實影迷。

在談到中印兩國電影如何進一步擴大交流、取長補短時,賈瓦德說,鑑於兩國電影具有不同的特點和風格,想進入印度市場的中國電影不妨多些音樂和情感元素,與此同時,寶萊塢電影應更多地借鑑中國功夫片的優點。

據悉,早在20世紀初,香港電影就已進入印度市場,並一度佔其進口外國影片的約十分之一,而中國內地的影片更多是通過電影節展映進入印度的。20世紀70、80年代,《大篷車》《流浪者》等印度經典電影在中國廣為流傳,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沉寂後,近年來印度電影輸往中國又形成一股新浪潮。

在賈瓦德看來,作為各自擁有龐大電影市場和觀影人群的兩個電影大國,未來印中電影文化交流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談及去年底舉行的中印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首次會議,特別是雙方在會上就文化、媒體、影視等領域的交流達成廣泛共識,賈瓦德特別興奮。「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印度電影能夠與中國觀眾見面,印度也期待能夠引進更多中國電影。我相信這必將促進兩國人民更好地理解對方。」

相關焦點

  • 專訪:習近平主席的回信激勵我為日中友好多作貢獻——訪「熊貓杯...
    專訪:習近平主席的回信激勵我為日中友好多作貢獻——訪「熊貓杯」徵文比賽獲獎日本青年中島大地新華網  作者:  2019-06-30   新華社東京6月30日電  專訪:習近平主席的回信激勵我為日中友好多作貢獻
  • 專訪:今天的中國更加自信——訪美國中西部美中協會會長霍頓
    新華社芝加哥10月1日電專訪:今天的中國更加自信——訪美國中西部美中協會會長霍頓新華社記者徐靜 苗壯「中國變化太大了!我看到,今天的中國更加自信。」美國密蘇裡州前州長、美國中西部美中協會會長鮑勃·霍頓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感嘆道。2004年,霍頓作為密蘇裡州州長、美國中西部州長協會主席第一次訪華。他告訴記者:「我目睹了本地區(美國中西部地區)工作崗位的流失,汽車工業從本地區遷出。下一個機會在哪裡?我想到了中國。」「我認為,中國是我們的下一個機會。」
  • 藝術之花在互鑑中綻放——亞洲國家電影合作交流印象
    以中國、日本、韓國、印度、伊朗為代表的亞洲電影,正在改變著世界電影格局。這些國家的電影通過互相交流實現飛速成長,這一切和亞洲各國電影文化的開放與融通密不可分。圖①②③④⑤分別為中國電影《流浪地球》、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伊朗電影《一次別離》、韓國電影《鳴梁海戰》、日本電影《小偷家族》。
  • 「好電影會超越國界、文化和語言」——訪寶萊塢電影《調音師...
    新華社孟買5月23日電  通訊:「好電影會超越國界、文化和語言」——訪寶萊塢電影《調音師》主演阿尤斯曼·庫拉納  新華社記者張興軍  「很開心我主演的電影能夠在中國上映,但能夠收穫這麼高票房,是我此前從來不敢想像的。」
  • 意中交流協會主席朱裕華:要融入西方社會需先了解中國
    在提到如何促進中意兩國之間人民的交流時,義大利意中交流協會主席朱裕華如是說道。  (義大利意中交流協會主席 朱裕華)要想很好的融入到西方社會,最最主要的是,首先要了解我們自己的國家。這是我最深刻的體會,你連自己國家都講不清楚,對方就會覺得,你是中國人你怎麼對中國都不了解。
  • 中法藝術交流協會訪義大利 促中法意文化藝術交流
    中法藝術交流協會訪義大利 促中法意文化藝術交流
  • 歷任中國總理訪印:周恩來四訪經歷兩國關係起伏
    從1954年到1960年的6年間,周恩來曾四度訪問印度。  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在日內瓦會議休會期間,按毛澤東主席的指示,第一次訪問了印度。這次訪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關注,人們紛紛猜測新中國能否化解印度對邊界問題的誤解。訪印期間,周恩來與尼赫魯進行了6次正式會談。這次訪問的一個成果是,兩國總理重申了指導兩國關係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 意中交流協會一行訪上海 冀與市僑聯加強合作
    意中交流協會一行訪上海 冀與市僑聯加強合作
  • 印媒震驚:印度電影佔領中國的大上海
    當然了,這種高時長給導演很大的發揮空間,其即保持了故事的完整度,又能有時間深入挖掘人物內心,讓電影變得厚重而有內容。2)直擊社會問題,引發共鳴。在我們看的很多高分印度電影中,基本上都揭露了印度社會問題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教育、種族、宗教和性別等。
  • 印度電影中的歌舞:民族化的表徵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對於電影歌舞,一般的描述是這樣的:電影作品中的角色經過一定的情感積累後通過載歌載舞的形式向觀眾或其他角色抒發自己的情感、訴說內心感受的熒幕表演方式。歌與舞在電影歌舞中的位置應該是相當的,並且它們都應對電影的敘事和藝術表現負責。現今,印度故事片的年產量仍舊保持在700部左右,而其中大約500部屬於純歌舞電影(多於3個舞蹈場面,且每場歌舞的時間不少於3分鐘),而剩下的200多部中也有一大部分或多或少地包含著歌舞場面的痕跡。歌舞成為印度電影與世界其它電影的最顯著區別,同時也就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印度民族電影的最耀眼的表徵。
  • 印度電影中民族元素的運用
    印度電影中民族元素的運用 □趙珊珊 摘要:近年來印度電影以其絢爛的歌舞場面、獨特的民族服飾、鮮明的宗教色彩、風格多樣的民風民俗等元素吸引了眾多觀眾。印度電影中展現的民族元素不僅是民眾生活的縮影,更成為印度獨有的電影標識,藉助電影向世界傳播了印度文化。
  • 專訪:「為開創新中交往的新篇章注入新動力」——訪新中友協會長...
    新華社新加坡11月10日電專訪:「為開創新中交往的新篇章注入新動力」——訪新中友協會長潘國駒新華社記者王麗麗 劉天「當前,新中關係發展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兩國在政治、經濟及社會發展方面都進入新的時代。新中友協將秉承協會宗旨,以新的活力、新的形式、新的內容,為開創新中交往的新篇章注入新動力。」新加坡-中國友好協會(新中友協)會長潘國駒9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新中友協是1993年7月成立的民間團體,由致力於新中民間友好交往的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構成,蜚聲海內外的知名學者楊振寧和王賡武,以及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等人均在協會榮譽顧問之列。
  • 專訪:媒體合作有助於增進俄中民眾的文化認同
    :媒體合作有助於增進俄中民眾的文化認同——訪俄羅斯記者協會主席索洛維約夫  新華社莫斯科9月2日電 專訪:媒體合作有助於增進俄中民眾的文化認同——訪俄羅斯記者協會主席索洛維約夫  新華社記者劉洋  「文化認同對於發展俄中關係十分重要,媒體合作在這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 ...北京世園會將產生深遠影響——訪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主席奧斯特...
    新華社海牙4月26日電 專訪:北京世園會將產生深遠影響——訪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主席奧斯特羅姆  新華社記者劉芳  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即將召開之際,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主席貝爾納德·奧斯特羅姆日前在海牙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 音樂電影《日照之戀》首映式暨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影視創作基地...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侯宏偉 邱翔 日照報導11月29日下午,音樂電影《日照之戀》首映式暨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影視創作基地掛牌儀式在日照市舉行。日照市政協主席王斌出席儀式,日照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留星出席儀式並致辭。
  • 在笑中沉思,印度電影給我們的啟示
    2018-04-11 09:46圖文來源:新華日報近兩年,印度電影在中國可謂風生水起,從去年上半年在中國砍下12.9億元票房的《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再到本月4日上映的《起跑線》,無一不在中國市場贏得熱烈反響,可謂叫好又叫座。這幾部印度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娛樂中反思現實問題,令影片承載了遠較娛樂更為深刻的社會價值。《起跑線》講述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更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 印度「第三電影」:帕特瓦丹的鏡頭中,真實而殘酷的社會現實
    新冠疫情掩蓋了因《公民身份修正法案》在印度持續數月的衝突。隨著印度民間批評政府疫情防控不力的聲音四起,中印邊境衝突再次拯救了莫迪政府:沸騰的民意轉移向了中國。不管怎樣,印度國內逐漸加劇的宗教族群衝突和社會階層矛盾都是難以被長久掩蓋的。
  • 訪白俄羅斯白中友協副主席格裡什克維奇
    訪白俄羅斯白中友協副主席格裡什克維奇 2019-10-15 16:參與互動    專訪
  • 清明檔 | 中國觀眾為什麼喜歡印度電影《起跑線》?
    「探究教育本質」的影片訴求令國內電影自嘆弗如 仿效歐美,印度許多私立學校會提前預留25%的名額用於接收寒門子弟,但權勢階層鳩佔鵲巢的現象早已司空見慣。在《起跑線》中,當主人公拉吉受良心譴責,在校長室中勇敢說出「偷梁換柱」的實情後,卻遭到後者的冷嘲熱諷。「如果我把這個位置讓給一個窮人,那我如何從中受益。」
  • 第六屆德國電影節漸進尾聲 一次中德電影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由德國電影協會主辦,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和百老匯影城共同協辦的第六屆德國電影節,於11月9日至30日在北京、成都兩地展映,12部優秀的德國電影與觀眾見面。其中包括此次電影節的開幕片、今年榮獲亞特蘭大猶太電影節大獎的《隱形同盟》,以及2017年坎城電影節入圍影片、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憑空而來》等佳作,相關電影的主創人員出席多場映後交流,現場分享創作過程中的體會與思考。自2013年起至今,德國電影節在中國邁入第六個年頭,一路見證中國觀眾對德國電影的關注與興趣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