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1 09:46圖文來源:新華日報
近兩年,印度電影在中國可謂風生水起,從去年上半年在中國砍下12.9億元票房的《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再到本月4日上映的《起跑線》,無一不在中國市場贏得熱烈反響,可謂叫好又叫座。這幾部印度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娛樂中反思現實問題,令影片承載了遠較娛樂更為深刻的社會價值。
《起跑線》講述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更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丈夫拉吉雖然也一度質疑是否有必要擠破腦袋讓女兒上名校,但隨著妻子米圖的堅持,夫妻兩人很快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搶奪起跑線的家長隊伍中。其間,他們遇到了不計其數和他們一樣的父母,為了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吃盡千辛萬苦。
影片展現了印度的教育現實,即好的學校要求學生必須住好的學區房,孩子的父母還要接受各種考核,除了學歷、職業等硬性指標,父母的談吐思維、衣著品位等也要納入考量,考核要經過筆試和面試兩關,非常嚴苛。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影片的主旨思想與這句在中國頗為流行的口號神似,這也讓很多觀看該片的中國家長在觀影過程中發出會心的「苦笑」,影片上映3天票房過億元,速度已追平《摔跤吧!爸爸》。
長久以來,社會現實題材電影創作一直是國產電影的薄弱環節。內地電影圈有一種潛意識,言及票房則避談現實意義,似乎只要涉及社會價值、主旋律就一定會板起面孔或端起架子。但這幾部印度電影,其精心構思的情節、幽默的對白語言、豐富的戲劇衝突、真摯的情感、潤物無聲式的價值浸透,宛如一股清風,在中國圈粉無數之餘,也給中國電影帶來了啟示。
誰說喜劇片就不能承載嚴肅的社會話題?誰說要票房就一定要大投入、玩IP?這幾部印度電影幾乎都做到了小投入大票房,讓觀眾笑著笑著就陷入了沉思。究其原因,在於創作者有觀察生活的細心,發現問題的責任心和藝術創作上的耐心。
《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的出品人兼主演、印度著名影人阿米爾·汗曾說,「電影不僅是一種娛樂化的表達形式,更是一種對社會不合理之處的批判工具。」在他的作品中,從來不缺少對印度社會問題的反思。他一次次把印度社會放在聚光燈下,仔細「檢查」印度社會在哪一方面還有欠缺。雖然身處娛樂行業,但阿米爾·汗卻有著超越娛樂的責任心,因為他知道,恰恰是因為自己的國家有太多問題,所以想通過一個藝術工作者的努力,讓國家變得好一點、再好一點。
融價值思考於影片本身,沒有說教的「出離感」,是這幾部電影的高明之處。在《神秘巨星》裡,所有「沉甸甸」的現實都沒有刻意的說教,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小女孩逐夢的過程中。對於勇敢挑戰社會習俗的女孩來說,社會一開始就報以不解與嘲諷,阻撓與奚落,女孩則用自己的奮鬥贏得了社會的理解,也贏得了傳統社會對女人命運的一點點改變,情節設計合理、自然又感人至深。
對於藝術創作來說,生活是取之不竭的靈感源泉。一部戲所擁有的一切笑點、淚點、痛點和燃點,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這幾部印度電影之所以能讓中國觀眾坐在影院裡含笑抽泣,恰在於它構建的故事內核與情感內核,都來自於生活本身。《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中印度傳統社會對婦女的歧視,《起跑線》裡教育資源不平衡帶來的社會問題,等等,本身就蘊藏了戲劇矛盾與衝突的可能,而印度影人恰恰抓住了矛盾,並用電影的方式呈現出來,最終取得了成功。
阿米爾·汗在分享他的創作心得時曾說:「這沒有什麼訣竅,只是因為我們與觀眾走得更近。」
其實,無論時代與技術如何進步,電影的講述本領和對社會的反思都是它應有的面目。只要回歸到電影的初心,即使沒有大投入、沒有流量鮮肉、沒有特效製作,這樣的「三無」電影依舊可以打動觀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