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笑中沉思,印度電影給我們的啟示

2020-12-13 南報網

2018-04-11 09:46圖文來源:新華日報

近兩年,印度電影在中國可謂風生水起,從去年上半年在中國砍下12.9億元票房的《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再到本月4日上映的《起跑線》,無一不在中國市場贏得熱烈反響,可謂叫好又叫座。這幾部印度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娛樂中反思現實問題,令影片承載了遠較娛樂更為深刻的社會價值。

《起跑線》講述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更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丈夫拉吉雖然也一度質疑是否有必要擠破腦袋讓女兒上名校,但隨著妻子米圖的堅持,夫妻兩人很快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搶奪起跑線的家長隊伍中。其間,他們遇到了不計其數和他們一樣的父母,為了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吃盡千辛萬苦。

影片展現了印度的教育現實,即好的學校要求學生必須住好的學區房,孩子的父母還要接受各種考核,除了學歷、職業等硬性指標,父母的談吐思維、衣著品位等也要納入考量,考核要經過筆試和面試兩關,非常嚴苛。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影片的主旨思想與這句在中國頗為流行的口號神似,這也讓很多觀看該片的中國家長在觀影過程中發出會心的「苦笑」,影片上映3天票房過億元,速度已追平《摔跤吧!爸爸》。

長久以來,社會現實題材電影創作一直是國產電影的薄弱環節。內地電影圈有一種潛意識,言及票房則避談現實意義,似乎只要涉及社會價值、主旋律就一定會板起面孔或端起架子。但這幾部印度電影,其精心構思的情節、幽默的對白語言、豐富的戲劇衝突、真摯的情感、潤物無聲式的價值浸透,宛如一股清風,在中國圈粉無數之餘,也給中國電影帶來了啟示。

誰說喜劇片就不能承載嚴肅的社會話題?誰說要票房就一定要大投入、玩IP?這幾部印度電影幾乎都做到了小投入大票房,讓觀眾笑著笑著就陷入了沉思。究其原因,在於創作者有觀察生活的細心,發現問題的責任心和藝術創作上的耐心。

《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的出品人兼主演、印度著名影人阿米爾·汗曾說,「電影不僅是一種娛樂化的表達形式,更是一種對社會不合理之處的批判工具。」在他的作品中,從來不缺少對印度社會問題的反思。他一次次把印度社會放在聚光燈下,仔細「檢查」印度社會在哪一方面還有欠缺。雖然身處娛樂行業,但阿米爾·汗卻有著超越娛樂的責任心,因為他知道,恰恰是因為自己的國家有太多問題,所以想通過一個藝術工作者的努力,讓國家變得好一點、再好一點。

融價值思考於影片本身,沒有說教的「出離感」,是這幾部電影的高明之處。在《神秘巨星》裡,所有「沉甸甸」的現實都沒有刻意的說教,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小女孩逐夢的過程中。對於勇敢挑戰社會習俗的女孩來說,社會一開始就報以不解與嘲諷,阻撓與奚落,女孩則用自己的奮鬥贏得了社會的理解,也贏得了傳統社會對女人命運的一點點改變,情節設計合理、自然又感人至深。

對於藝術創作來說,生活是取之不竭的靈感源泉。一部戲所擁有的一切笑點、淚點、痛點和燃點,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這幾部印度電影之所以能讓中國觀眾坐在影院裡含笑抽泣,恰在於它構建的故事內核與情感內核,都來自於生活本身。《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中印度傳統社會對婦女的歧視,《起跑線》裡教育資源不平衡帶來的社會問題,等等,本身就蘊藏了戲劇矛盾與衝突的可能,而印度影人恰恰抓住了矛盾,並用電影的方式呈現出來,最終取得了成功。

阿米爾·汗在分享他的創作心得時曾說:「這沒有什麼訣竅,只是因為我們與觀眾走得更近。」

其實,無論時代與技術如何進步,電影的講述本領和對社會的反思都是它應有的面目。只要回歸到電影的初心,即使沒有大投入、沒有流量鮮肉、沒有特效製作,這樣的「三無」電影依舊可以打動觀眾的心。

相關焦點

  • 梅爾·吉勃遜電影《啟示》給我們的啟示
    梅爾·吉勃遜執導的電影《啟示》名噪一時,筆者當年看過後一直印象深刻,至今難以忘懷。片中寫實的血腥鏡頭,瑪雅人對面自然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智慧,都令觀眾耳目一新,大呼過癮。感官刺激之餘,又覺胸中塊壘,想要一抒為快。近日再次觀片,似有所悟,心胸豁然開朗。故事發生在瑪雅帝國即將崩潰的時候。自然破壞,糧食欠收,瑪雅祭司下令要用大批的活人祭祀,用以安撫神明。
  • 印度電影曾催人淚下,而一部《起跑線》又讓人笑得開懷,神力何在
    在中國影視作品中,我們看到,家庭恰恰是一個迴避的地方,明明中國人非常重視家庭關係,但在電影裡呈現的,都是拋開家庭之外的兩人世界。這反映了中國電影認為家庭關係會讓電影充滿無趣與陳腐,尤其是一些新潮的浪漫電影,製造一種踢開家庭的瀟灑情懷,即使有父母存在,也是驚鴻一瞥,且是漫畫式的醜化存在。如《無問西東》中現代部分的父母,就是一種帶有著醜化性質的怪僻老人。
  • 印度電影中民族元素的運用
    印度電影中民族元素的運用 □趙珊珊 摘要:近年來印度電影以其絢爛的歌舞場面、獨特的民族服飾、鮮明的宗教色彩、風格多樣的民風民俗等元素吸引了眾多觀眾。印度電影中展現的民族元素不僅是民眾生活的縮影,更成為印度獨有的電影標識,藉助電影向世界傳播了印度文化。
  • 印度電影中的歌舞:民族化的表徵
    歌與舞在電影歌舞中的位置應該是相當的,並且它們都應對電影的敘事和藝術表現負責。現今,印度故事片的年產量仍舊保持在700部左右,而其中大約500部屬於純歌舞電影(多於3個舞蹈場面,且每場歌舞的時間不少於3分鐘),而剩下的200多部中也有一大部分或多或少地包含著歌舞場面的痕跡。歌舞成為印度電影與世界其它電影的最顯著區別,同時也就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印度民族電影的最耀眼的表徵。
  • 印度「第三電影」:帕特瓦丹的鏡頭中,真實而殘酷的社會現實
    咖喱中的蒼蠅獨立紀錄片被一些印度學者稱為「咖喱中的蒼蠅」(a fly in the curry),這些少量的「不和諧」影像,猶如落入一鍋完美咖喱的小蒼蠅,破壞了由千百部寶萊塢電影編織出的善惡有報、愛情浪漫、結局團圓的美夢。
  • 電影推薦從印度電影來看印度文化
    印度與我國西南部接壤,其文化有著獨特的地域風情和民族特徵。雖然也許我們未曾涉足這片土地,但也仍然可以通過印度的影視文化來揭開這片土地的神秘面紗。印度的電影產業始於19世紀末,印度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電影出產地區。
  • 雙語:印度電影靠什麼徵服我們
    紮實的劇情、投入的表演以及發人深思的價值觀,確實對得起眾人的好口碑,我們用盛讚的方式,向腳踏實地的電影致敬。  自5月5日在中國上映11天以來,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獲得了4.5億元(6500萬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印度電影在中國的票房記錄。
  • 印度電影《起跑線》為什麼會讓人從笑看到哭
    有句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今天要講的就是一部讓人扎心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它是一部反映教育的電影,但是劇中並不是用很嚴肅的形式來表達,而是用輕鬆愉快的方式反映出父母對孩子教育操心的社會問題。那為什麼說它是一部讓人扎心的電影,讓小編帶領著走進電影中去吧。
  • 遠遠大於寶萊塢的印度電影世界
    這幾年,印度電影突然又回到了我們的視野,它以「寶萊塢」的名號開始在世界傳播。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從《流浪者》到《大篷車》,再到《摔跤吧!爸爸》,我們能強烈地感受到印度電影中那始終如一的歌舞。這也給我們帶來了某些錯覺,以至中國觀眾只要一提到印度電影,就會將之等同於寶萊塢。但在這本《印度電影簡史》中,我們能看到,其實寶萊塢的範疇要遠遠小於印度電影,甚至小於孟買電影。
  • 一部20年前的電影給我們的4個啟示
    其實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電影《大腕》裡面的經典演繹。這部20年前的電影,可以說神預言了4件事情,很值得我們反思。只不過20年前我們都太年輕太單純,只是把這部電影當做了一個笑話。20年過去,我們發現原來瘋的不是電影裡面的那些人,而是我們自己。
  • 印度寶萊塢堅守電影本土性 追求情節簡單快樂
    事後,我們問印度當地人:播放國歌是不是國家的規定?得知「這不是國家規定,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而已。」此時此刻,印度強大的傳統似乎再次得到彰顯。  儘管我們「完全聽不懂」印地語(沒有英文字幕),但絲毫不妨礙我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
  • 盤點印度10大經典電影,印度電影文化不可小覷
    我們知道美國有個好萊塢,可是你知道印度還有一個寶萊塢嗎?來看看寶萊塢的十部經典電影。《寶萊塢生死戀》是由印度寶萊塢製作的182分鐘歌舞劇情影片。《時尚》講述了女孩在時尚界追求夢想過程中自我價值實現、迷失和救贖的故事。 寶萊塢名導揭露印度時尚界鮮為人知的潛規則。這是一部超現代好看的印度片,與以往我們看到的載歌載舞的印度片不同,沒有什麼歌曲和舞蹈,但故事情節可以和大片相媲美。
  • 好萊塢動畫電影「全齡化」現象的經驗與啟示
    本文從國產動畫電影的發展現狀切入,結合好萊塢「全齡化」動畫電影的特點,概括總結好萊塢「全齡化」的成功要素,並提煉出其對中國動畫在「全齡化」發展進程中的啟示。 在中國動畫電影「全齡化」發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並獲得不錯口碑的基礎上,許多動畫製作部門提出要改變國產動畫低幼化現狀的想法。長久以來,低幼化的發展模式一直是中國動畫電影的標誌,其製作模式與受眾定位大多也局限在低幼觀眾上,對此,我國應從「全齡化」發展的角度進行分析,並多方面總結有利於發展的積極因素,為我國動畫電影「全齡化」的發展道路提供寶貴的經驗與啟示。
  • 專訪:印中電影應在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訪印度中國電影協會主席...
    專訪:印中電影應在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訪印度中國電影協會主席賈瓦德新華社記者張興軍針對日漸升溫的中印兩國人文交流,印度中國電影協會主席基肖爾·賈瓦德近日在孟買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作為人文交流最重要的媒介之一
  • 印度教育類電影《起跑線》,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印度電影「敢」拍已經是大家公認的事實,批判父權、解放女性、揭露腐敗,反思宗教,就沒有印度電影不敢拍的題材。這次整部影片,以「為子女擇校」這樣一個極小的角度為切口,用極為喜劇化加戲劇化又不失真實的方式,層層深入反映了當下印度社會種種社會現狀。而且從電影名字就可以看出富含深意:《起跑線》。一個孩子就已經讓爸媽為他的成長付出了所有心血。
  • 世界電影產量第一的印度,可不只有寶萊塢
    (洪渼涓提供) 這些生活中充滿戲劇感的場景,給了印度人拍電影特別多的啟發。印度近年來,每年大約產出1,600部電影,以平均每天產出4.3部的數量,成為世界第一的電影產出國家。 一般都以寶萊塢(Bollywood)電影統稱印度電影。
  • 這部印度電影竟然讓我笑了……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經過豆瓣的千錘百鍊依舊拿下了7.7的高分:《印度合伙人》這部電影是導演巴爾基根據印度草根企業家Muruganantham真實事跡改編,曾譯名為《護墊俠》,在中國宣傳的時候更改了名字為《印度合伙人》,也是印度第一部講述女性生理期的電影。
  • 電影《悲慘世界》的啟示
    原標題:電影《悲慘世界》的啟示  有人說,文藝裡的情緒不是真的情緒,縱然能逼近人的喉頭,燃燒人的心頭,但是,文藝所描繪的鮮活的意象如此傳神達意,完全是從生活裡走出來的,又怎麼可以說不是真的情緒呢。  觀賞湯姆·霍珀執導改編的同名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原以為頗為熟悉的故事情節,只會在重溫歷史的過程中有所裨益。
  • 電影《你好,之華》發布日版海報 周迅俯首沉思
    電影《你好,之華》發布日版海報 周迅俯首沉思 時間:2020.07.1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分享到:
  • 爸爸》是經典好電影,印度的阿米爾汗就是我們中國成龍
    劇情熱血逗樂,競技驚心動魄,挑不出什麼毛病的寶萊塢優秀電影,父女情盡在不言中。而《摔跤吧!爸爸》之所以會成為印度影史票房冠軍,是因為它的價值觀和社會背景,在印度的社會現實中,女性是沒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氛圍的,先破才能立。電影正是要告訴我們:男孩女孩一樣,不要給自己設限。光有肌肉不行,要用腦子。當所有嘲諷變成了讚揚,最後以你為榮,勝者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