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兩位80多歲老人靠手工編織兒童手推車,自力更生脫貧

2020-12-20 河南一百度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菊 通訊員 謝芳 趙彤

近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來到洛陽市洛龍區科技園街道畢溝村,一個擺放著大量編織手推車的農家小院兒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走進院子,滿頭銀髮的老夫婦正靈巧地為兒童手推車編織竹條,熟練的手藝令人嘆服。而這背後,藏著發生在洛龍區科技園街道畢溝村貧困戶身上的暖心故事。

這對老兩口是科技園街道畢溝村李孝曾、王民秀夫婦,今年已經80歲了,此前,因老兩口年齡大、家中孩子缺少技術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的脫貧政策支持下,依靠自力更生在2016年順利脫貧。

脫貧後,兩人並沒有放棄編織的手藝,而他們堅持的理由僅僅是覺得「手藝捨不得丟」。如今,老人的幾個兒孫都在外務工,經濟收入尚可,但老兩口依然閒不下來,主動聯繫周邊村子的工廠,在家繼續「發揮餘熱」。

李孝曾老人介紹說,看似簡單的編織,實際包含著多種花樣,每個部位的編織方法各不相同,所以在技術上,還是以老伴為主,他打打下手。李孝曾坦言,現在脫貧了,政府政策好,掌握一門技術可以額外增加收入,不給國家和孩子們增添負擔。

據了解,這批手推車由兒童手推車工廠定期給老人運送半成品,待老人製作好一批後,再由專人過來回收。老兩口笑著說,他們每天不緊不慢地編織,雖然一天只能做出四五個,每個月也能掙到幾百元補貼家用。即便兒女不願意他們辛苦,可他們依然堅持用自己的雙手「編織」美好生活。

科技園街道畢溝村新派駐第一書記李建廷表示,該戶已享受各項扶貧政策,子女也有穩定收入,但老兩口「閒不住」,村委對他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勤勞致富的精神表示讚賞,同時鼓勵困難群眾向他們學習,依靠自己的雙手早日走上小康路。

來源:大河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手工活成了虞城縣利民鎮趙樓村留守老人的「暖心活」
    7月18日,在虞城縣利民鎮趙樓村一個收拾得乾乾淨淨的小庭院裡,樹蔭下,一臺捲尺機,一堆半成品皮尺,一張小方桌兩邊,79歲的李金聚和老伴蔣秀蘭兩位老人相對而坐,正在幹著手工活。   「俺老兩口這麼大年紀了,誰想到在家裡裝裝皮尺,輕來輕去的,一個月能掙1000多塊錢哩。」
  • ...脫貧攻堅 】松山鎮婦聯聯合「巧紅繡」開設手工編織網絡培訓班啦!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松山鎮婦聯聯合「巧紅繡」開設手工編織網絡培訓班啦!、手工盤繡、手工藏繡、手工串珠、絲網花、手工花燈、手工布鞋、手工鞋墊、剪紙等20餘個品種的手工製品及原材料銷售,開展編制技術培訓。
  • 75歲老人手工編籃子 小時候為養家現在是閒不住
    眼前這位老人眼不花,耳不聾,手腿靈活,做起編織竹籃子手工活一點不也含糊。雖然一天最多只能編2個,一個也只能賣10元,但老人卻仍樂此不疲,每天忙完家務活雷打不動地坐在自家門口編織著竹籃子。原來這位老人名叫許連娣,今年已經75歲了,是安徽省宣城市文昌鎮章村人。老人一生養育兩個女兒,大女婿屬於入贅,小女兒也早嫁他人,只是老伴十幾年前去世,雖然有些遺憾,但女兒女婿們都十分孝敬老人。
  • 農民脫貧增收可打打低齡健康老人的"主意"
    像趙阿姨這樣的上了年紀、身體健康、手腳利索的農村低齡老人,外出當環衛工、清潔工的,在新媒體產業基地和北京的其它地方、其它公司以及其它城市,還有不少。他們勤奮工作,任勞任怨,省吃儉用,每年過春節回到家裡,受到的是兒女們打心眼裡的尊重和佩服,讓他們格外自豪,能夠像外出回家的年輕人一樣,為家裡的小孫子小孫女封一個大紅包,為家庭的脫貧增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手工編織基礎教程,自製雙錢結手鍊,兒童手工作品
    大家好,歡迎來到鄰家手工,我是小莉。本期帶來雙錢結的編法,兒童DIY手工作品簡易手鍊。 雙錢結是古老的中國傳統手工編織工藝品,屬於 中國結 的一種。雙錢結又稱金錢結或雙金線結,即是以兩個古銅錢狀相連而得名,象徵"好事成雙"。古時錢又稱為泉,與"全"同間,可寓意為"雙全"。
  • 七旬老人馮後貴堅守技藝50載 編織工藝後繼有人
    4月11日,記者來到宿城區項裡街道紅星社區龔宅組馮後貴老人家採訪,這位幹了大半輩子編匠的老人打趣地說,前幾天三棵樹逢集,他和往常一樣將自己編織的籃子、糞箕等農用家什拿到集市上銷售,有兩位年輕姑娘好奇地詢問他賣的是什麼東西,其中一位姑娘還背著糞箕自拍。「我當時對小姑娘說,你拍照片回家問爺爺奶奶,他們一定會告訴你的。」馮後貴笑著說。
  • 冬季戴這款帽子好甜,手工編織兒童豆豆蛋糕帽子教程說明
    手工編織的這款豆豆這款豆豆帽子,是不是第一時間吸引到了你的眼球呢?帽子很可以吧!今天,就來說說這款用純棉毛線鉤織的帽子,簡單的編織說明。這頂帽子適合2至7歲的兒童。用了100%超柔軟棉毛線將它們製成灰褐色,淺藍綠色。我用了平時剩餘的零碎毛線製作了帽子上的點綴色。
  • 【決勝2020】走進陳寨村手工坊,看一雙雙巧手編織幸福明天
    精美的手工藝品 光明網記者王欣夷 攝  今年41歲的楊秋菊,家裡有四五個殘疾人,生活一度非常困窘。一個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手工編織,經過不懈努力,她逐漸學會了各種手工編織技術。於是,她晚上編織各種工藝品,白天擺地攤銷售,家庭經濟情況逐漸好轉。作為一名黨員,楊秋菊暗下決心,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用自己的技術帶領村裡更多的弱勢群體走上致富之路。於是,楊秋菊組織了村裡一些會唱歌、懂表演和會編織的殘疾人,成立了碭山縣摯愛殘疾人藝術團,到縣城裡和外地表演節目、銷售手工編織品,受到了廣泛好評。
  • 手工地毯編織 用彩色毛線堅守傳承
    編織地毯所用的工具。  這樣一張地毯動輒上萬元,但手工費卻少得可憐。    文/圖 記者 李波  「這上面的數字代表了毛線的顏色。」一張如同樂譜的圖紙,掛在45歲的董秀英眼前。從17歲開始學習地毯編織,董秀英坐在這條編織地毯的長凳上,轉眼間快30年了。
  • 「溜娃神器」分時租賃兒童手推車現身杭城
    「溜娃神器」分時租賃兒童手推車現身杭城    杭州網訊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經濟熱潮持續升溫的當下,上海某款「共享兒童手推車近日,有家長發現杭州也出現了「共享兒童手推車」,可掃碼取車,分時租賃。    這款手推車能否讓「溜娃」更輕鬆?能否解決家長們對安全和衛生的顧慮呢?4月11日,本網記者實地走訪了手推車投放點,並採訪了這款「袋鼠街」分時租賃兒童手推車創始人陸益明,對此款「遛娃神器」進行了詳細了解。    「溜娃神器」哪裡可以租借?
  • 80歲老人每個月補貼多少錢?80歲老人補貼標準
    隨著我國慢慢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開始成為市民熱議的話題,而一直以來,我國各地的政府,對於老齡群體,也是非常關懷的,大多都會推出高齡補貼,那麼80歲老人一月補助多少錢?下文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 傳播紅色文化,送溫暖送愛心丨永久社區「鉤針創意園」手工圍巾編織...
    12月11日上午,沌陽街永久社區婦聯結合一社區一品牌「鉤針創意園」開展手工圍巾編織活動。此次活動由「鉤針創意園」團隊、巾幗志願者團隊、社區工作者和社區居民合作完成,所有圍巾將用於慰問社區80歲以上高齡老人和在寒風中作業的保潔員。
  • 這禮物滿滿都是愛 83歲老人做手工掃帚送子女
    在浙江省浦江縣虞宅鄉橋頭村,83歲的陳奶奶家裡擺放著許多她今年剛做好的芒草掃帚。陳奶奶說這些掃帚都是自己為打發無聊時間做的,準備當做禮物送給子女們。(圖片來源:銳圖)陳奶奶今年83歲了,老伴幾年前走了,自己一個人在村裡生活。生活全能自理以外,還能額外做點農活。
  • 8天時間半雙鞋,手工編織培訓班裡唯一男學員的結營禮物
    11月4日,在灤平縣孫營村精準扶貧手工編織培訓班閉營儀式上,37歲的高大松給媽媽遞上了一隻黑色編織鞋,粗糙又笨拙的紋路依稀可見,這是高大松在8天編織培訓結束時送給媽媽的手工禮物。今年37歲的高大松,是此次編織培訓班裡唯一的男學員。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富了起來!靠的就是一個成語:心▓手▓
    翻開朋友圈,打開快手,參加全區殘疾人健身指導員培訓,介紹純手工編織汽車座墊、中國結,給殘疾員工過生日的各類視頻,讓你明顯感受到她積極向上、陽光奮進的生活態度。張利娜用兩年時間尋找、考察的手工製作「冰絲汽車座墊」成為中心主要生產項目,聘請資深的手工編織老師開展培訓,經過三個月的學習,員工熟練掌握了汽車座墊的編織技術,公司共為16名殘疾人提供了編織崗位。
  • 瓜州縣婦女手工「雙創」大賽參賽項目展示(二)小手工編織/香包刺繡
    瓜州縣婦女手工「雙創」大賽參賽項目展示(二)小手工編織/香包刺繡 2020-09-11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西瓜大王」自力更生摘「窮帽」
    今年47歲的鳳陽縣總鋪鎮山北吳村小代組脫貧戶張幫榮,肩挑起了要照顧家中老小和患病妻子的重擔,但他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在政策幫扶下,實現了自己的「致富夢」。為了幫助張幫榮家庭脫貧,當地政府為他全家免費代繳醫保(新農合)和養老保險,籤約家庭醫生,享受「351」「180」健康脫貧政策,免費安裝自來水、光伏發電設施、寬帶入戶等。
  • 柳條編織致富路
    這是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加工車間裡的日常景象。這些婦女們靠著一雙雙靈巧的手走上致富道路,編織出美好生活,被人叫作廣靈「巧娘」。廣靈縣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山西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縣裡手工編織文化歷史悠久,筐、簍、草墊等農家用具都是由農民就地取材,用玉米皮、蒲草或柳條自編自用。
  • 花甲農婦曹秀宇:自織棉鞋捐贈敬老院 讓老人溫暖過冬
    12月15日,泌陽縣春水鎮春水村五二組村民曹秀宇,帶著濃濃的愛意,為泌陽縣春水鎮敬老院老人捐贈自織棉鞋時深情地對老人們說道。臨近冬至,氣溫降低,寒氣漸濃。然而,春水鎮敬老院內卻湧動著一股股愛的暖流。當天下午,曹秀宇在春水鎮社會事務服務中主任關來的陪同下,來到該鎮敬老院送溫暖,給敬老院的老人們每人送來自織棉鞋一雙,為這個冬日的大院增添了歡聲笑語,看著領到做工精細的新棉鞋,老人們穿著千針萬線織成的棉鞋激動不已。筆者在曹秀宇工作室見到了年近六十歲的她,問其她手工編織的經歷,她喜笑顏開的講了起來。
  • 老人買菜回家手推車掉了輪子 三名路人接力幫助
    西安新聞網訊(西安晚報記者 張雷)「手推車掉了個輪子,就有好心人撿到送還,還遇到了給裝輪子的,給拉車的!真是好人多啊!」1日,83歲的侯丹老人講述了她在買菜回家時,發生在身邊的一段感動故事。  1日,記者在西五路64號院,見到了83歲的侯丹老人,在她家裡看到一輛無法使用卻一直沒捨得丟棄的手推車。老人說,每當看到這個手推車就會想起一段令她感動的故事。那是2016年4月底的一天,大約下午4時左右,她和往常一樣從解放路上的人人樂買菜回來,途經解放路與東新街十字地下通道,打算下通道時,突然發現手推車變得吃力起來。「我低頭一看,呀!一隻車輪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