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沙窩窩 邁進好生活

2020-12-23 求是網

  「黃沙滾滾半天來,白天屋裡點燈臺。行人出門不見路,莊稼牧場沙裡埋……」曾經的歌謠,唱出了庫布其沙漠的憂傷。

  「海沙松柏柳成蔭,柏油馬路氣笛鳴,千年古湖鎖漠中,穿沙精神大漠人……」現在的民謠,則唱出了庫布其的時代精神與風貌。

  大漠奇蹟,沙海通途。沿著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境內的穿沙公路,記者跟隨「中國四大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主題調研採訪團,來到了位於杭錦旗獨貴塔拉鎮的道圖嘎查牧民新村。這是一個生態移民新村,道路寬闊,街道整潔,沿街開著牧家樂,院裡搭著蒙古包,家家都有小汽車……處處呈現和諧富足的畫面。

圖為2020年9月14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境內的道圖嘎查牧民新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連振/攝

  道圖嘎查地處庫布其沙漠腹地,曾是一個封閉、貧窮、落後的地方,沒有出路、沒有水電、沒有醫療、沒有通訊,草場沙化植被少,牧民們的生存條件極其惡劣。「人無糧食畜無草,取暖做飯缺柴燒」,一首民謠真實反映了牧民們過去在庫布其沙漠的生產生活狀況。

  「當時沒有路,大沙裡面走不出去,蓋房用的椽檁、泥只能靠駱駝、馬拉進來,蓋個房子太難了。」孟克達來一家祖祖輩輩生活在庫布其沙漠裡,回憶過去的經歷,他感慨地說。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能否解決生態破壞嚴重、生態災害頻繁、生態壓力巨大等問題,直接關係著人民群眾對全面小康的認可度和滿意度。

  針對庫布其沙漠腹地生態環境脆弱、生產資料匱乏、生活條件惡劣等問題,為了積極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2006年在杭錦旗委政府政策性引導下,道圖嘎查與當地企業合作,採取「牧民出租沙漠、企業投資建設」的方式,共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了佔地面積500畝的集中居住區——道圖嘎查牧民新村,將分散在庫布其沙漠腹地的2個自然社36戶156名牧民集中聚居起來,為每戶牧民建設了106平方米的住房,並配套完善了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徹底改善了牧民們的生產生活條件。而他們曾經居住的地方也實行禁牧和大規模生態建設,沙漠得以休養生息和自然恢復逐漸披上了綠裝,道圖嘎查如今掩映在茫茫綠色之中。

孟克達來站在自家開辦的飯店前 求是記者 侯亞景/攝

  搬遷只是方式,脫貧才是目的,樂業才能安居。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後,後續扶持最關鍵的是就業。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

  依託國家4A級景區——七星湖沙漠生態旅遊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和三產帶動優勢,道圖嘎查引導牧民新村的牧民發展餐飲、住宿等旅遊接待,開發沙漠越野車、騎馬、騎駱駝等旅遊項目,大力發展沙漠旅遊服務業,從而促進農牧民致富。

  搬出沙漠,結束了沒水沒電的生活,孟克達來開啟了另一種生活方式。他是道圖嘎查牧民新村第一個開辦牧家樂的人,還與其他20多名村民共同成立了旅遊公司,腰包漸漸鼓了起來,生活有了奔頭。「政府每隔一段時間會組織我們出去學習,看看好的旅遊景區是怎麼搞旅遊服務的,回來也分享給身邊的人,希望我們把村裡的沙漠旅遊做得更好」。

  和孟克達來一樣,很多人搬來牧民新村的牧民也告別了牧民身份,從事起其他職業:有的當起了產業股東,將閒置的「荒沙閒地」轉租給企業或入股企業,參與到沙漠治理和改造中,取得固定收入;有的當起了種植工人,組建民工聯隊跟隨企業種樹、種草和中藥材;有的開起了牧家樂,發展民宿或牧馬、拉駱駝等;有的當起了新型牧民,立足七星湖景區成立養殖合作社,為景區及遊客提供優質肉、蛋、奶等;有的則當起了產業工人,進入企業參與到沙漠健康藥業等生態產業中。

  2016年,杭錦旗實現了「人脫貧、旗摘帽」的目標,成功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和自治區級貧困縣的帽子。

孟克達來接受採訪 求是記者 侯亞景/攝

  生態搬遷,綠富同興。經過30多年治理,庫布其沙漠林草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3%,森林覆蓋率達到15.7%,開創了「綠進沙退」、大漠變綠洲的世界奇蹟。而在孟克達來家裡,電腦、冰箱、空調、大英寸電視機、新式沙發等現代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顯示著小康生活的富足。

  「以前在沙漠裡面,我們主要就是放牧、種植甘草,收入很低;現在搬出來後,開辦牧家樂,還合辦沙漠旅遊項目,一年收入大概20萬元,生活變化真是太大了!」孟克達來告訴記者。

  「現在發展好了,機會多了,很多年輕人都回來了。」孟克達來說,「兒子大學畢業後,如果願意回來,沙漠也是他實現人生理想的最佳舞臺」。

  從由沙致貧到因沙致富,道圖嘎查的發展離不開「生態」二字。得益於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道圖嘎查牧民新村的村民在放棄了傳統放牧生活之後,正在大漠深處以另外一種方式,詮釋了什麼叫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相關焦點

  • 搬出窮窩窩 開啟新生活
    搬出窮窩窩 開啟新生活 2020-12-11 16:24:31   來源:阜陽日報
  • 窩窩醪糟——讓生活多一份溫暖
    奮鬥:好,在路上了,等我。寶貝:等你。都說成人的世界不容易,其實這個世界哪有容易的事情。那些遠離家鄉,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來到大城市的異鄉人,每一天都在努力奮鬥著,希望能打拼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她將他推到飯桌旁坐下,開心地說:快嘗嘗,今天特意去超市買的醪糟,算好時間煮的,剛剛好你回來。外面冷,吃完它之後就可以暖暖的了。他吃了一口,吃出了一種小時候媽媽的味道,身上頓時暖和起來,碗裡的熱氣衝到眼鏡上,模糊了一片,也讓他的雙眼有點點溼潤,他笑問:什麼牌子的醪糟?怎麼有種我媽媽做的醪糟的味道。
  • 搬出大山,告別「窮窩窩」
    「搬出來,還要有活兒幹」「搬出大山,不等於脫貧了。」在如今已擔任新民社區黨支部書記的羅應和看來,就業才是最大的問題。在幫助大家就業的路上,他碰過壁。有一次,他組織了35名村民去惠水縣經濟開發區一家企業面試。
  • 梵瑞社區:讓搬遷群眾搬出「山窩窩」,圓了脫貧夢
    「十三五」期間,江口縣深入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讓2808戶11933名貧困群眾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出深山,擺脫了貧困,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實現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標。梵瑞社區通過社區免費就業技能培訓,2018年從官和鄉泗渡村搬遷到凱德街道梵瑞社區的建檔立卡戶李嘉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順利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日子也過得舒坦了起來。
  • 土豆燉茄子的家常做法,再搭配上莜麵窩窩,這做法太香了
    雖然是北方菜,但是做法各有千秋,東北一般會用大醬燉,然後搭配米飯吃,而河北尤其張家口地區,基本都會搭配窩窩,蘸著吃也可以,蓋著吃還可以,今天小寧就分享大家一個特別的做法——土豆燉茄子蓋莜麵窩窩。土豆、茄子和莜麵這三種食物搭在一起,就是兩個字:健康!
  • 莜麵窩窩+西紅柿杏鮑菇澆汁
    老方丈說是用莜麥麵做的,形似「蜂窩」,所以當地老百姓稱其為「莜麵窩窩」。 後來李淵當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臺山當主持。老方丈帶領眾僧赴任中,路過靜樂縣,看到當地盛產莜麥,便把製作「莜麵窩窩」的技術傳給靜樂人。從此莜麵窩窩成為靜樂人的待客飯。後靜樂人看見這種窩窩象存放東西的直筒「栳栳」,故將窩窩改稱為「栲栳栳」。
  • 窩窩上市效應:如何振奮傳統行業轉型的信心
    雖然從提交招股書到掛牌上市只有短短的三個月,但這期間,窩窩遭遇的輿論風暴不弱於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好在最終是成功上市了,搶得了國內「O2O第一股」的標籤,也幸運地成為了今年「中概股第一股」。資本市場不相信眼淚,只看盈利前景。窩窩成功上市,說明國際資本市場對國內的O2O行業前景看好,並對窩窩的本地生活服務電商平臺模式抱有信心。
  • 暖冬的美食—窩窩醪糟雞蛋
    小編告訴你,關鍵的關鍵就在於醪糟的選擇,告訴你一個絕對味正質高、經濟實惠還獲得國家專利的大牌醪糟「窩窩醪糟」,只有它才可以做出正宗味道的醪糟雞蛋。下面就給你介紹幾款用「窩窩醪糟」做的醪糟雞蛋的做法:原材料:「窩窩醪糟」(超市都能買到)、雞蛋(土雞蛋或有機蛋首選)。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出生活新希望
    一個是易地扶貧搬遷,一個是極高海拔生態搬遷,不同的項目,卻搬出了同樣的吉祥與健康。  洛桑尼扎的新家位於四季吉祥村的西南角,是一棟白色的雙層小樓,房前屋後各色的波斯菊競相怒放。  走進寬敞明亮的客廳,只見洛桑尼扎正在小心翼翼地擦拭一排精雕細琢的藏式柜子,柜子上擺放著各種證書。環顧四周,南牆上貼滿了他與孩子們獲得的各種獎狀。
  • 原來和順的玉米面窩窩這麼好吃!
    窩窩頭是玉米面中加入黃豆面等形成雜合面的蒸製品,在明清時叫窩窩,清末民初才開始叫窩窩頭。「放著現成的和子飯不吃,偏要吃蒸酸菜窩窩頭」,這是山西民間的一句習慣用語,意思是有好日子不去過,卻偏要找著吃苦受窮受累。
  • 167859人搬出窮窩過上好日子
    本報訊(記者潘文靜 實習生張嘉儀)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是很多貧困群眾的強烈期盼。 低矮的土坯牆、糊著紙的木格窗、漏雨的破房頂……去年10月,雙腿殘疾的楊大姐從淶源縣深山區這樣的破舊房子中搬出,住進了縣城的安置區,平生第一次住上了有暖氣的房子。在距離安置區不到500米的地方,縣裡配套建設了產業園區。楊大姐給產業園區的沛福箱包加工廠打工,平生第一次打工賺錢。 「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 搬出窮窩窩,過上新生活,黃河灘區的村民喬遷新居
    黃河灘區群眾搬離窮窩窩,住上新樓房是多少年夢寐以求的願望,在黨和國家以及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廣東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下,這一夢想終於實現了。你說,他們能不唱嗎?能不跳嗎?能不笑嗎?搬離黃河灘,只是邁入新生活的第一步。
  • 武則天廢掉的唐中宗:政治上無所作為,生活上窩窩囊囊 - 蘿蔔說
    武則天執政對李唐王朝來說,雖是壞事,卻也是好事,壞的是他大肆誅殺李唐宗室,濫用酷吏,好的是他改革吏治,重視人才,又為李唐的復甦奠定了基礎。武則天時期的皇帝更換是這樣的:高宗李治→中宗李顯→睿宗李旦→武則天→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
  • 玉米窩窩怎麼做才能做的鬆軟好吃?注意這3點,做好後孩子也愛吃
    在過去的時候,因為人們的生活都是比較的貧窮的,所以有很多的人沒有白面饅頭來吃,都是吃玉米窩窩的,而對於玉米窩窩可能有很多的人都沒有吃過,但是也都是聽過的,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而人們也是越來越注重健康養生了,現在有很多的人也都是非常的喜歡吃玉米面窩窩的。
  • 蘊含在一沙一花一葉中的小康生活
    小康生活是什麼樣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在我心中,小康的底色是綠意盎然的,小康的成色是生動活潑的,小康的本色是安定富足的。尋找小康生活、發現多彩人生,不一定要在宏大敘事中。一沙窺綠意,一花遇春色,一葉見天地。或許,一粒沙、一朵花、一片葉便可折射小康的豐富與精彩。
  • 「下山上樓」搬出幸福生活(4)
    新華社照片,涇川(甘肅),2020年3月20日「下山上樓」搬出幸福生活3月20日,朱家澗村村民徐虎林整理檢查日光大棚。
  • 小南國3.11億收購窩窩9.82%股份,餐飲供應鏈電商化成趨勢
    小南國 窩窩 電商 B2B
  • 窩窩醪糟,來自天府之國的美釀
    帶著這純正傳統工藝製作的「窩窩醪糟」進入醪糟的美食法則吧:1、直接吃開瓶後直接吃,可以品嘗到糯米發酵後的曲酵醇香,甘甜回味。2、冷飲或熱飲在「窩窩醪糟」中加適量的白水或糖水(紅糖最佳),再根據個人的喜愛加入桂花、大棗、枸杞、珍珠丸子、冰粉等,夏天冰鎮後清涼解暑,冬天煮沸後暖胃和血。
  • 海南有間昆蟲博物館「蟲窩窩」探奇
    「蟲窩窩」昆蟲博物館一角。 跟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植保研究室研究人員楊琪的講解,參觀者能在館內了解昆蟲學的基本常識,通過對昆蟲的觀察發現昆蟲之美,了解昆蟲與人類生活的關聯。 「我們建這個館是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平臺和窗口,去了解昆蟲,進而了解自然、熱愛自然、敬畏自然。」
  • 楊林村,新事多,窮窩窩變金窩窩
    窮窩窩變金窩窩 ——平江縣龍門鎮楊林村脫貧攻堅紀事 村民們交口稱讚:「扶貧隊長傾情幫,山窩窩飛出金鳳凰。」 上篇:柳暗花明又一村 楊林村四面都是山,是個山窩窩;山上儘是紅砂巖,是個窮窩窩。全村14個村民小組,288戶、1282人;面積12平方公裡,耕地1017畝,其中水田941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