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859人搬出窮窩過上好日子

2020-12-20 河北日報

本報訊(記者潘文靜 實習生張嘉儀)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是很多貧困群眾的強烈期盼。從省發改委獲悉,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截至6月底,我省累計實現易地扶貧搬遷安置167859人,佔全省「十三五」搬遷任務的55%,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4098人、佔比69.2%。石家莊市已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按照今年實施計劃安排,今年底前全省「十三五」搬遷建設任務將全面完成。

低矮的土坯牆、糊著紙的木格窗、漏雨的破房頂……去年10月,雙腿殘疾的楊大姐從淶源縣深山區這樣的破舊房子中搬出,住進了縣城的安置區,平生第一次住上了有暖氣的房子。在距離安置區不到500米的地方,縣裡配套建設了產業園區。楊大姐給產業園區的沛福箱包加工廠打工,平生第一次打工賺錢。

「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越來越多像楊大姐一樣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貧困群眾,搬出了窮窩窩,過上了好日子。今年以來,我省始終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根本目標,緊緊圍繞30.5萬人的搬遷安置任務,履職盡責、主動作為,高效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深入開展。

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嚴格落實年度實施計劃,逐項優化施工方案,不斷增加施工力量,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加快推進。截至6月底,規劃建設的406個集中安置項目全部開工建設,目前已交付使用336個,其餘70個項目均已進入主體施工及以上階段。按照推進計劃,11月底前全省集中安置項目將全部實現搬遷入住。

產業就業統籌落實。加快推進後續扶持政策落實,引導各地立足資源稟賦,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宜遊則遊,讓群眾致富有門路、脫貧有依託,多渠道增加搬遷群眾收入。認真落實省農業農村廳、省發改委等9部門制定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統籌發展扶貧產業,加大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截至6月底,全省規劃建設的594個配套產業園區或項目,已建成426個。「十三五」期間搬遷貧困人口135882人,已全部落實後續幫扶舉措。

配套服務同步實施。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短什麼建什麼」的要求,同步規劃、不斷完善水電路氣訊等基礎配套設施,健全學校、幼兒園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提高安置區承載能力,為搬遷群眾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截至6月底,共建設安置區道路644.71公裡,鋪設飲水管網536.73公裡,架設通信線路339.19公裡;建成學校8所、幼兒園12所、衛生院所33所、活動室42個、其他設施90個。

拆舊復墾收益顯現。在詳細梳理項目用地性質、加快辦理土地手續的基礎上,各地耐心細緻做好群眾工作,一戶不落籤訂舊房拆除協議,制定完善拆舊復墾激勵政策,統籌開展舊房拆除、土地復墾、增減掛鈎等工作,推動復墾復綠,避免「人走屋留、兩頭佔」情況發生。截至6月底,規劃建設的406個集中安置項目,在國有建設用地上實施的有71個項目,在集體建設用地上實施的有330個項目,暫未確定或同時具有國有建設用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性質的有5個項目。全省共籤訂舊房拆除協議85848戶,已拆除住房23696套;省批覆土地20162畝,復墾及修復5337.3畝。沽源縣土地增減掛鈎指標交易47215.3萬元,在全省率先實現零的突破。

搬遷資金銜接有序。把握政策界限,強化資金保障,全面落實融資方式調整要求,督促各縣及時退還應還銀行貸款資金,財政部門統籌安排債券予以保障,全力支持工程建設。截至6月底,省級累計撥付各縣85.3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資金9.1億元,省投融資主體撥付76.2億元。各縣累計支出70.2億元,支出率為82.3%,其中中央預算內資金支出率為62.7%。

相關焦點

  • ...其中9.67萬殘疾人也搬出草窩進金窩,拔掉窮根,迎來了幸福新生活。
    新華網貴陽12月6日電 貴州省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搬遷人口達188萬,其中9.67萬殘疾人也搬出草窩進金窩,拔掉窮根,迎來了幸福新生活。  完善設施 為殘疾人提供精細服務  走進銅仁市石阡縣「陽光幸福家園」150平方米的殘疾人康復訓練室,有的殘疾人在按摩椅上進行康復按摩,有的在跑步機上慢走運動,也有人在動感單車上鍛鍊……  馮金英今年71歲,2018年從離縣城70公裡的大山深處搬到石阡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平陽社區。
  •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巖也:甩掉窮帽子 過上好日子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巖也:甩掉窮帽子 過上好日子 2020-06-07 0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住新房娶新娘,挪窮窩進富窩
    住新房娶新娘,挪窮窩進富窩——汨羅白水鎮易地搬遷小記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伏雁「易地搬遷脫貧一批」是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汨羅白水鎮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但保障好房屋質量,更紮實做好後續扶持工作,三年共易地扶貧搬遷91戶315人,貧困戶搬出的不僅是舊宅,更是挪出了幸福生活。
  • 12月份,3生肖「先窮後富」,先苦後甜,2019年過上好日子
    許多時候人,就是要有足夠的經歷,才能讓自己,步入一種全新的生活狀態。12月份,3生肖「先窮後富」,先苦後甜,2019年過上好日子。看看大家自己以及家人上榜沒,出來接福啦!生肖龍:屬龍的朋友,是典型的先苦後甜。他們去年運勢不濟,近幾年一直活在很壓抑,生活也處處受限制,不過到了2019年整體運勢就會向好,未來幾年運勢都會向好。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們搬出好日子 過上新生活丨錦屏縣河口鄉錦來...
    扶貧之路人憔悴,一心為民終不悔。  我叫覃義安,是錦屏縣河口鄉水利站的一名工作員,2017年3月組織安排我到錦來開展駐村扶貧工作,2019年擔任錦來村前沿指揮部副指揮長。該村轄錦來、烏沙、黨樣、烏什4個自然寨6個村民小組,共計166戶704人,其中貧困戶101戶453人,貧困發生率高達64.34%。全村以苗族為主,村民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傳統種養植和勞務輸出。  在3年多的駐村工作歲月中,使我記憶猶新的是烏什自然寨整寨搬遷的那些事。
  • 輝煌十三五 | 易地扶貧搬遷:挪出「窮窩窩」圓了「脫貧夢」
    「十三五」期間,湘鄉市共有261戶927名貧困群眾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擺脫了貧困,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梅橋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清晨,金色的陽光灑在梅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內,照亮了新的一天。老人們悠然自得地一邊曬太陽一邊聊天,年輕人吃過早飯匆匆出門上班,孩子們有說有笑踏上去學校的路,一旁的農貿市場熙熙攘攘,叫賣聲、吆喝聲此起彼伏,構成了一幅溫暖而生動的生活畫卷。
  • 「新家園」從「挪窮窩」到「換窮業」,山民變成幸福「新市民」
    遠眺龍陵縣城從「挪窮窩」到「換窮業」,從「搬得出」到「穩得住、能致富」,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到搬出深山天地寬,保山市龍陵縣3260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600戶同步搬遷戶告別故土,搬遷到42個移民安置點迎來新生活。搬出窮窩「拔窮根」夜幕降臨,龍陵縣碧寨鄉濱江(怒江)小鎮移民新村熱鬧起來。
  • 搬出大山,告別「窮窩窩」
    「960多萬人,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相當於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說。走出大山後,新生活過得怎麼樣?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採訪了幾位易地扶貧搬遷戶,聽聽他們的故事。
  • 方城:搬出富民新天地 過上安居新生活
    南陽市易地扶貧搬遷幸福樣本之七——方城:搬出富民新天地 過上安居新生活發放不動產權證書澧源社區安置點群山環繞,地廣田薄,是方城縣四裡店鎮的真實寫照。38個行政村,6.3萬常住人口,分布在298平方公裡的鎮域土地上。
  • 桑植縣龍潭坪鎮:搬出深山「挪窮窩」 奔向幸福新生活
    桑植縣易地扶貧搬遷總任務為14210人,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堅持「挪窮窩」與「拔窮根」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同步抓好產業扶持、就業幫扶、後續管理等工作。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在每個易地搬遷安置點至少建設一處產業基地或扶貧車間,發展茶葉加工、粽葉篩選、藤椅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搬遷戶提供就業崗位,真正做到樓上居住,樓下就業。
  • 2021年,好運連連,貴人不斷,事業大旺,過上好日子的星座
    2021年,好運連連,貴人不斷,事業大旺,過上好日子的星座:巨蟹座的人,精力旺盛,開朗樂觀,樸實無華,親切感強,會全力以赴地把工作弄好,不願意和別人去分享自己的快樂,喜歡獨自一個人去享受這種快樂。2021年,好運連連,貴人不斷,事業大旺,過上好日子的星座:天蠍座的朋友,對關係好的朋友說話直抒己見,做事專注而認真。1月開始,吉星照耀,屆時運勢較佳,財運節節攀升,倘若把握住好運,定能富貴有餘。相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經過一番努力,會擁有令人羨慕的生活。2021年,天蠍座的朋友鴻運當頭照好運到,輕鬆富貴,錢財譁譁來,幸福就在眼前!
  • 搬出窮窩窩 開啟新生活
    搬出窮窩窩 開啟新生活 2020-12-11 16:24:31   來源:阜陽日報
  • 安康市嵐皋縣:挪出「窮窩」 拔掉「窮根」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今日點擊》記者 王偉民 王建)安康市嵐皋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17.6萬人中,貧困人口有4.32萬,而要想幫助這些群眾脫貧,對於當地政府來說,難度最大的就是很多人世代都生活在山大溝深、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面臨著「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困境,嵐皋縣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想方設法幫助這些群眾挪出「窮窩」。
  • 農村人常說「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有沒有道理?
    農村人平時農閒時候比較多,每到這個時候村裡的老老少少都喜歡坐在村頭一起聊天。以前小時候農村夏天的傍晚也是非常熱鬧的,農村人都喜歡早早吃完晚飯,然後搬出涼床坐上面納涼聊天,邊搖著蒲扇邊拉家常。現代偵查技術就是利用每個人獨有的指紋來鎖定偵查對象的,可見每個人手上的指紋都是不同的。農村老人所說的「鬥」,從外表上看就是中間呈現螺旋形的,如果中間不是有規則的螺旋形是不能算作「鬥」的,有的地方也稱之為「螺」。因為個人差異,每個人手上所擁有的「鬥」的數量也是不一樣的。
  • 年代軍寵文,夫家空蕩蕩,她從空間搬出鍋碗瓢盆,高冷軍夫變妻奴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的是」夫家空蕩蕩,她從空間搬出鍋碗瓢盆,高冷軍夫變妻奴!」希望小編的推薦能讓大家喜歡,從此告別書荒!標題來自本文推薦的第一本小說,小說講述的是女主穿回70,夫家空蕩蕩的,於是她從空間搬出鍋碗瓢盆,從此高冷軍夫變妻奴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趕緊點擊書籤閱讀!
  • 想去更遠的地方看看 雲南怒江10萬人搬出「千腳樓」
    搬遷安置的永安、永昌、永祥、永泰、永興5個社區,就給每棟樓都貼上不一樣的動物標誌,以便群眾辨認。  「沒貼這個之前,還鬧過不少笑話,敲錯門、走錯路的都有。」蘭坪縣異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臨時黨工委書記和松春還記得,前兩年,這5個社區的社區工作人員最常做的事就是上門教老百姓怎麼操作電視機、怎麼用充電器。  這是易地扶貧搬遷中的一個縮影。
  • 住進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 平泉市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走上小康...
    目前,全市新建集中安置區15個,已完成搬遷安置並報帳1862戶6143人,建檔立卡戶已全部搬遷入住,超額完成了國定建檔立卡人口的搬遷入住任務。拆掉舊房子搬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寒冬臘月,記者走進距離平泉市區東北方向20多公裡的茅蘭溝鄉五家村,零下十幾度的寒風讓人不自覺地裹緊了外套。
  • 「十三五」期間,河洛山鄉六萬餘名深山區群眾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
    搬出大山!  「十三五」之初,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啟動,在河洛山鄉拉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人口遷徙」。5年間,全市6萬多人搬進了大山之外的新房子,挪了窮窩,換了窮業,徹底拔掉了窮根。柴金娥就是其中之一。  坐在汝南社區新房子的沙發上,一抬眼,牆上掛著搬遷前土坯房的照片。
  • 武都:挪窮窩 興產業 穩脫貧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武都區幹部群眾響鼓重錘,盡銳出戰,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全區累計退出貧困村310個,減貧14.75萬人,2019年底剩餘9個貧困村,剩餘貧困人口732戶2419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55%。
  • 以下表現的孩子看上去很自私,卻能最快過上好日子,家長別添亂
    無論從現實生活,還是網友來信,我都發現了一個廣大人民群眾不肯承認的真相:自私的孩子往往能更快過上好日子人的天性是趨利避害,不然也不會發展成為大自然的生物鏈頂端。從心理學上講,自私是人們為了適應大自然,為了生存和發展所表現出的一種條件反射。為了外人的眼光而強迫孩子分享,反而有違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