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鄉愁|顧春城:射陽湖小記

2021-02-17 射陽湖發布

 我的四年高中生活是在射陽湖鎮度過的!

  那時,我每月的生活費只有五元錢,除去蒸飯費只有兩塊五毛錢左右,所以常沒有錢買食堂的菜,中午或晚上,只好吃從家中帶來的「鹽黃豆」。

  所謂「鹽黃豆」,就是待黃豆炒熟後,用鹽水滷在上面再爆炒,使其表面鹽化有鹹味。當時,我用「鹽黃豆」當菜吃時,一般是把飯盒帶到宿舍,躲躲藏藏背著吃。

也許營養不足,我在同班同學中,個頭很矮。後來被馬寇兄長知道了,他每次打菜時都要替我帶上一份。

  馬寇兄長比我年長兩歲,屬馬。他皮膚黝黑身長挺拔,他感情豐富且細膩。記得兄長有一次喜歡上一位女同學,他每天放學都要站在石灰窯的頂端向她家遙望,不管颳風下雨。

有時,馬寇兄長還帶出校門打牙祭,在我印象中,最深的莫過於射陽湖的燻燒肉,尤其豬頭肉味最美!

  據我聽知,在全國多數地方叫熟食店或醬燒店,但在我們寶應射陽鎮就叫燻燒店。

  當年我們常光顧的那家燻燒店在射陽湖中學東面不遠,他家後面就是射陽湖,那時的河水清澈見底,夏天的傍晚我們常下河打水仗。

在馬寇兄長的關照下,在高中的後兩年,我長高了好多,大概有11公分之多。

  在射陽湖高中時代,無論是學校的操場上還是革命烈士陵園裡,有馬寇兄長的身影就有我的身影,有同學形容我們「幾乎形影不離。」

  革命烈士陵園,在射陽湖中學北面,每年的清明節學校裡都要集體掃墓一次。平常我們只要有時間,都要去緬懷革命烈士,或默哀、或踱步懷古。

  革命烈士陵園,是射陽湖鎮當時的標誌,當我後來知曉射陽湖鎮還是個歷史古鎮、還有歷史名人三國時代的陳琳、境內古蹟還有漢代古墓群九裡一千墩時,我已畢業多年。

我記得,畢業典禮後當晚,為了感謝馬寇兄長對我的關心,我傾其囊中所有在駐馬街的一家小飯店請他喝了幾杯,吃得最多的就是燻燒肉。那晚我倆都喝得酩酊大醉,怎麼回到宿舍渾然不知。

  前幾年,我回家鄉廣洋湖,相約馬寇兄長去了射陽湖鎮,我們又品嘗了燻燒肉的滋味。

  射陽湖鎮的燻燒豬頭肉,油而不膩是在其次,那七份熟三份脆的口感,讓你在咀嚼時流連往返且回味無窮,特別是熬製的原計,含在嘴中留在舌尖上的滋味,讓天下美味黯然失色。

  我想那豬頭肉的味道如此香濃,猶如友誼之情越存越醇厚。

  我內心早把射陽湖當作我的又一家鄉,那裡不僅有我青春年少的記憶,更有諸多同學對我無私的幫助。

  這些純真的同學之誼,比血緣的親情更濃,我一直銘記於心不敢忘懷。

青蔥歲月恍惚如夢,多年前的高中生活仍歷歷在目,許多女同學的倩影又活躍在射陽湖中學的操場,當時她們青春又富於理想,天真也很害羞。於是,關於射陽湖的記憶,不知不覺中流淌!                                       

鄉愁是條穿越時空的線,這端是遊子,那端是故鄉;鄉愁更是記憶,記憶捉摸不定,鄉愁也就咂摸不透。無論我們在外漂泊多少年,記憶中的射陽湖永遠不會變,我們仍會準確地說出她的每一個細節。當我們融入這片故土,曾有太多喜悅徜徉,也有太多的感情要流露!思鄉的人啊,請將您那濃濃鄉愁,化成一首無字的歌,一片無韻的詩章,發送給我們,「射陽湖發布」頭條—湖畔鄉愁系列由您來講述(投稿方式見文末)。

慈善

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境界

慈善不僅需要富人之力,

更需要人人之力;

不僅在於少數人做很多,

更在於每個人都做一點點;

不僅在於謀大事、謀大項目,

更在於充盈在我們

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好事。

戶  名:寶應縣慈善總會
開戶行:寶應縣工商銀行寶應支行
帳  號:1108200129100063216
捐贈熱線:0514—88917519
捐贈地點:寶應縣安宜北路131號

收款方式:直接匯款/轉帳/現金(小額)

射陽湖社會各界的慈善捐款

匯到縣慈善總會的捐贈帳戶後

縣慈善總會將及時返回到鎮慈善分會

用於救助射陽湖的困難群體

請您在匯款時

註明姓名和聯繫方式
(例:**鎮**村+姓名+電話)

便於工作人員與您聯繫

開具慈善會收據和表達謝意

射陽湖慈善分會捐贈

諮詢熱線13952770428

投稿郵箱:bysyhxck@163.com

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18252791108、13773329332

總  編:朱義彪

責  編:林  森  徐  成  朱夢真  楊 莎

美  編:彭  靜

相關焦點

  • 煙雨氤氳的射陽湖,真美!
    一場初夏的雨有些涼意,卻洗去了塵埃,沁人心脾,煙雨氤氳,射陽湖的荷也羞澀地解開了紅紅的相思扣......濛濛細雨,古鎮更顯恬靜。今天,讓我在攝影師黃申彝的鏡頭裡感受煙雨射陽湖。綿綿夏雨,湖上默默的蕩起層層漣漪,心中泛起那無窮無盡的鄉愁;她滴答在古鎮的漢磚宋瓦上,奏出《射陽湖畔》的古韻,餘音嫋嫋、若幻若真,似兒時的搖籃曲在耳邊縹緲。射陽湖,家,等你回眸!在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中,雨是他永遠的鄉愁。雨夜皎月,是否也勾起了在外射陽湖人的思鄉情愁。
  • 湖畔人文|射陽湖這個村,曾登過央視螢屏!
    首頁菜單「閱讀有獎」→「積分刮刮樂射陽湖總面積198平方公裡,佔寶應縣區域面積的七分之一,轄30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近10萬人口,區域面積和人口規模均居寶應縣農村鄉鎮之首。射陽湖鎮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鎮。歷代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射陽湖是一本書, 娟素淡雅的封面婉若水韻清音,將33個村(居)的故事藏在書卷之中。
  • 讀罷這位作家的《重遊射陽湖駢賦》,心都醉了!
    附:《重遊射陽湖駢賦》賞析 作者:林中鳥書齋 -- 文星  駢賦,是一種體裁,講究字句對仗、工整,辭藻、聲韻和諧,力求悅耳沁心。 三賞:遊射陽湖畔 欣賞:「追憶往惜,箕山水陂,……湖爾得名,譽揚神州。」品析:煉詞熔典故,墜日成溫泉。典故之間,不即不離,虛實並舉,愈出愈奇,冠為佳話,為古鎮射陽湖新增一絕。
  • 寶應射陽湖中考狀元陳雅琴的成長學習故事
    射陽湖這名中考生的故事↓↓是什麼樣的家庭培養出了咱射陽湖今年的中考狀元?今天一早,小編帶著疑問赴橋南村官陳莊新陳,找到了陳雅琴同學家。她的家是一間普通的農村小平房,進到客廳,家具陳設雖簡陋倒也收拾的整潔。01、濃濃鄰裡情,託起留守學子的成長翅膀今天,陳雅琴家不大的屋子聚滿了前來道喜的左鄰右舍。當小編問起誰是陳雅琴母親的時候,身旁邊的幾位大姐異口同聲的說:「我們都是陳雅琴的媽媽!」
  • 遊荷園記/陳以華
    遊荷園記 文/陳以華 8月9日,因朋友邀請,我們一行五人去荷園遊玩。近兩年來,簡先生為射陽湖荷園的打造,頻繁往來於臺灣和寶應之間,與寶應射陽湖鎮交流分享蓮花種植經驗,與射陽湖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將罕見的精品蓮花種在了寶應,更把對大陸的一片深情留在了射陽湖。射陽湖的「百蓮好荷園」,既是以荷、蓮為景的風情園,又是海峽兩岸同胞以荷、蓮為媒的「蓮」心園!
  • 「尋訪古村記鄉愁」定向系列賽在江西瑞金站開賽
    崔曉燕 攝近日,江西省瑞金市九堡鎮密溪古村迎來了「尋訪古村記鄉愁」定向系列賽(江西瑞金站)的比賽,來自贛南各縣市區300餘參賽選手參加了比賽。據悉,「尋訪古村記鄉愁」定向賽每條比賽路線由特定的點標串聯而成,隊員們需要發揮團隊協作能力,在綜合比拼腦力、體力和創造力的同時,依次尋訪若干點標,以比賽用時定下最終名次。
  • 鄉愁:記起「我從哪裡來」才知道「我要到哪裡去」
    這樣,鄉愁便與人類的現代化結伴而行,或確切地說——鄉愁是人們對現代化生活的一種反撥。   誠然,思鄉、懷鄉之情古已有之。翻開中華文化史我們會看到,鄉愁是古人抒發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鄉愁作為一種文化記憶,它所表達的或者是憂國憂民的情感,或者是對於漂泊動蕩生活的感受。
  • 海南詩友聚會追思「鄉愁」詩人余光中先生
    在「兩岸詩會」頒獎禮暨《鄉愁》交響樂詩會上,先生登臺朗誦《鄉愁》,講述創作背後的動人故事,隨後還參加了詩會的採風和講學活動。2014年春,余光中曾再度來瓊。  追思會上,與會人員佩帶著潔白的玫瑰,共同觀看余光中生平短片。兩岸詩會組委會執行主任、海南省臺辦主任劉耿高度讚揚余光中的成就和影響力。
  • 《遙遠的鄉愁》2、鄉愁,是現代人心底抹不去的疼
    《遙遠的鄉愁》(之二)離別是人生的功課,相逢是許多人的希望。相逢無數,不如重逢。但每次重逢,只有變得更好,哪怕一點點,生活才更有意義。而我們,就是為了這個,才離開家,奔赴遠方。一切,都只為了心中那離不開的家味,割捨不了的鄉愁,還有家鄉的煙火氣息。多年的鄉愁,現在都濃縮成手裡緊攥著的一張車票或者機票。對遊子們來說,幸福和鄉愁很簡單,就是一家人團聚,再吃一點心心念念的故鄉美食。
  • 記美食鄉愁 留城市記憶
    廣州廣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李劭殷:感謝每個為之奮鬥的小夥伴,小團隊裡每一位都是組成《廣·味》展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此同時,廣州圖書館負一層的小展廳內,《廣·味》展覽與廣州亞洲美食節同步開幕。美食編輯鍾達文:鄉愁需要沉澱,記憶需要記錄。很幸運能參與兩個展覽和兩個網站這一龐大「美食記憶」工程的工作。
  • 鏡泊湖畔一青松——記陳翰章烈士
    鏡泊湖畔一青松——記陳翰章烈士   岸邊小彎彎溝老密營地,1000多名日偽軍將抗聯第一路軍三方面軍指揮陳翰章所率領的一支20餘人的小部隊團團圍住。   「陳翰章。投降吧,過來給你大官做!」敵人呼叫著。   「做夢,我死也不當亡國奴!」只見圓臉、濃眉、銳眼的陳翰章從硝煙裡站出來,一揚右手,匣槍一抖,那喊話的漢奸應聲倒地。
  • 七家灣老居民的鄉愁
    「七家灣,20年前的小巷,淡淡的鄉愁」是「美麗朝天宮」2017年2月28日編發的一篇圖文,時至今日,還在老七家灣人之間傳閱,閱讀量1.7萬,
  • 春城湖畔夢開始的地方 雲南昆明春城湖畔度假村
    再看設計師,湖景球場由小羅伯特·瓊斯主筆,山景球場則是傑克·尼克勞斯操刀,都是大師級的人物——此二人在美國球場設計界的人氣指數都排在前五名以內。即使這樣,吉寶集團與他們的協議裡面都有這麼一條:「球場設計水準必須達到中國第一,亞洲前五。」因為在如此完美而自然的地貌上,如果球場品質不盡如人意,簡直如同暴殄天物。
  • 相思湖畔
    註:此小詩寫成於2011.5.11,現在又到畢業季了,雖然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但依然還是會感傷,把過去的所謂的「詩」發出來,聊抒情愫。
  • 【散文】方仲賢/鄉愁
    中秋已過,年就近了,鄉愁也就近了,腳步卻不斷加快,大步大往家靠近,歸心似箭在心底翻騰。        年齡越大,離家越久年味就更濃,鄉愁也就更濃,這與你在家鄉還是在遠方毫無關係,鄉愁二字,在哪裡都會縈繞在心頭。鄉愁是與年齡有關的,小孩子不懂鄉愁,因為他們不會離開家鄉,也不會經歷離別,不懂得愁滋味。
  • 「我的詩歌,不只是《鄉愁》」——憶詩人余光中
    攝影:康慶平2017年12月14日的微信朋友圈,被「鄉愁」刷屏了。這一天,以《鄉愁》一詩聞名於世的余光中先生,因腦中風並發心肺衰竭,在臺灣高雄醫院病逝。提起余光中,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這幾句:「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余光中和我說,他喜歡詩歌裡的典故。」
  • 興隆湖畔春光撒,一小校園迎君歸
    新年伊始喜眉梢,十九大餘音尤在耳,一小全體黨員、教師們思想堅定,齊頭並肩而行,召開黨政聯席會、全體黨員、教師大會,學習新時代精神,加強學校黨政建設,發揮黨的思想引領作用,堅持以文化人,雅正共長。位於興隆湖畔的天府一小,還迎來了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廣同志及教育體育處等同志相繼來訪,他們為學生餐食與安全細細叮囑。安全、衛生有了保障,雅致的餐盤,可口的飯菜,待君來嘗。
  • 守護記憶留住「鄉愁」 華陽街道麓湖公園社區漁獲節盛大開幕
    在詩人余光中的詩歌中,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更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在成都天府新區華陽街道麓湖公園社區居民的心中,鄉愁是什麼呢?也許正如今年麓湖漁獲節的主題:「我們一起經歷的事,終將把我們連為一體。」率先登場的「常規賽」吸引到上至78歲的老人、下至2歲的小鄰居參與。28支參賽隊伍在水上逐浪競賽,伴隨著鼓點和水浪聲、喝彩聲,滄龍隊在常規賽決賽中勇奪冠軍。既然是收穫的季節,自然少不了美食。一天狂歡之後,夜幕下「湖畔魚宴」熱氣蒸騰。今年的湖畔魚宴由鄰居共同設計菜品,完美利用麓湖生態優勢,創造出麓湖的味道。
  • 閩籍詩人余光中病逝 一首「鄉愁」成絕響
    2012年,為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永春縣編排了以其《鄉愁》為背景的大型交響詩劇《鄉愁》。  「《鄉愁》不僅是對家鄉的思念,它也是對中國文化歷史傳承的期盼。裡面蘊涵的既有儒家的擔當又有道家的豁達。」看完詩劇,余光中表達了肯定。  如今,來到永春的人都會被桃溪南岸一座富有閩南傳統風格的建築吸引。它就是余光中文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