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介紹】
布盧姆教學目標分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一般以單選題和多選題為主,考察重點時以理解和識記類為主,主要考查地位、排序、概念等。
【知識詳情】
布盧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其中,他的認知目標分類影響深遠。
1.認知領域目標分類
認知領域目標是指認知的結果,包括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等六級水平。
(1)知識,是指學生所獲得的實際信息,也就是必須知道的確切的事實、術語和方法。比如知道定理、方程式、人名、歷史事件、地名,記住烽火連三月這句古詩詞,學會教育學之父是誇美紐斯等。
(2)領會,是指把握所學材料的意義。可以用三種形式來表達對知識的領會:一是轉換,即用自己的話或用與原先的表達方式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所學的內容,比如能解釋烽火連三月是什麼意思;二是解釋,即對一項信息加以說明或概述,比如看完紅樓夢之後,可以繪製人物關係圖;三是推斷,即預測發展的趨勢,比如分段學完《父親的背影》,能知道文章中心大意。領會超越了單純的記憶,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3)應用,是指將所學材料應用於新的情境之中,包括概念、規則、方法、規律和理論的應用。應用代表較高水平的理解。比如,學a²+b²=c²,可以做課後習題,即靈活運用知識。
(4)分析,是指將整體材料分解成其構成成分並理解組織結構,包括對要素的分析(如一篇論文由幾個部分構成)、關係的分析(如因果關係分析)和組織原理的分析(如語法結構分析)。分析代表了比應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因為它既要理解材料的內容,又要理解其結構。比如寫記敘文時應該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經過以及結果等,完整的論文包括標題、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致謝。
(5)綜合,是指將所學的零碎知識整合為知識系統。包括三個水平:①用語言表達自己意見時表現的綜合;②處理事物時表現的綜合;③推演抽象關係時表現出的綜合。綜合目標所強調的是創造能力,需要產生新的模式或結構。比如面對教學中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的現象,分析幹擾因素,設定方案,用方案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習問信息技術之後,設計開發相親軟體。
(6)評價,是指對所學材料(論點的陳述、小說、詩歌以及研究報告等)作價值判斷的能力,包括按材料的內在標準(如材料內在組織的邏輯性)或外在標準(如材料對目標的適用性)評價。比如,周末與閨蜜見相親對象,從個子中等,善於溝通,再到吃飯時時刻注意閨蜜需要,體貼入微,餐後送閨蜜回家,最終可以分析出目前這個男生還可以值得交往;寫完論文,交給導師後,導師反饋論文中缺乏典型事例調查數據不真實。
2.情感目標分類
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而分為接受、反應、評價、組織和個性化等五個等級。
(1)接受,指學生願意注意特殊的現象或刺激(如課堂活動、教科書、文體活動等)。包括三個水平:知覺有關刺激的存在;有主動接受的意願;有選擇地注意。這是低級的價值內化水平。比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在電影院看《戰狼》不是很討厭。
(2)反應,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並從中得到滿足。處於這一水平的學生,不僅注意某種現象,而且以某種方式對它做出反應(如自願閱讀規定範圍外的材料),以及反應的滿足(如以愉快的心情閱讀),這類目標與教師通常所說的「興趣」類似,強調對特殊活動的選擇與滿足。比如上課認真聽講,舉目凝視,呼吸變緩,出現所謂的屏息現象;看完《戰狼》後,主動去尋找相關的愛國主義影片。
(3)評價,指學生將特殊對象、現象或行為與一定的價值標準相聯繫,對所學內容在信念和態度上表示正面肯定。包括三個水平:接受某種價值標準(如願意改進與團體交往的技能);偏愛某種價值標準(如喜愛所學內容);為某種價值標準作奉獻(如為發揮集體的有效作用而承擔義務)。這一水平學習結果是將對所學內容的價值肯定變成為一種穩定的追求,相當於通常所說的「態度」和「欣賞」。比如,看完《戰狼》後,評價電影,提高愛國意識。
(4)組織,指將許多不同的價值標準組合在一起,消除它們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並開始建立內在一致的價值體系。它包含兩個水平:價值概念化,即對所學內容的價值在含義上予以抽象化,形成個人對同類內容的一致看法;組成價值系統,即將所學的價值觀匯集整合,加以系統化。與人生哲學有關的教學目標屬於這一級水平。比如,要尊老愛幼,但是老人摔倒扶起來之後被敲詐,雖然很傷心,但是依然會樂於助人。
(5)個性化,指個體通過學習,經由前四個階段的內化之後,所學得的知識觀念已成為自己統一的價值觀,並融入性格結構之中。它包含兩個水平:①概念化心向,即對同類情境表現出一般的心向;②性格化,指心理與行為內外一致,持久不變。因此,這種行為具有普遍性、一致性,並且是可以預期的。其學習結果包括廣泛的活動範圍,但重在那些有代表性的行為或行為特徵。比如,人們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樂於助人,堅守自己的信念。
【易混點辨析】
認知目標:
(1)知識:識記。比如「△」是三角形。
(2)領會:理解。即①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②能夠正確去執行。比如:S=1/2×ah,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對應的高,s是面積。
(3)應用:理論聯繫實際。比如,能用三角形面積公式做課後習題。
(4)分析:整體到部分。比如,梯形面積公式是三角形面積公式和長方形面積公式相加得出的。
(5)綜合: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在設計建築圖紙時,屋頂的設計要符合一定的數學定理。
(6)評價:反饋意見。比如,圖紙的設計得到院長好評,認為符合實際構造。
情感目標:
(1)接受:注意。
(2)反應:展示興趣和滿足。
(3)評價:表達態度或欣賞,呈現穩定的價值觀。
(4)組織:價值體系化,保持一致。
(5)個性化:內化於自身。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