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老中青三代人心聲——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用心編好每本教材

2020-12-17 環球網

【編書育人者心語】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王斯敏

編者按:

教材,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深刻記憶。教材中有家國山河,有真理良知,有信念追求;編寫教材的人同樣是教育事業的貢獻者,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離退休老同志回信,向人教社的全體同志致以問候,對教材編研出版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如何紮實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人民教育出版社老中青三代人在思考,在踐行。他們的故事和心聲,是對總書記囑託的熱切回應,是對教育強國建設的堅定誓言。

這是值得終身為之奮鬥的事業

講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委員、原總編輯 韋志榕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阿布澤魯小學,學生們在語文課上朗讀。新華社發

時光荏苒,2020年12月1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周年,我退休也兩年多了。11月30日,讀到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教社老同志的回信,鼓勵大家「弘揚優良傳統,推進改革創新,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我備受鼓舞,感觸良多。

38年前,我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分配到人教社普教編輯部地理室工作,懷著既新奇又忐忑的心情,經歷了不少「第一次」:第一次參加高中地理教材討論會,時任總編輯葉立群在會上肯定了我對高中地理「植被土壤與自然帶」一章的修改意見;第一次站上育才中學講臺給學生上課,並把名字寫在黑板上;第一次跟老主任陳爾壽先生去新疆參加中國地理學會暑期活動,在陳先生講完課後上臺當助教,解答老師們對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球在宇宙中」一章的問題;第一次給讀者回信,翻了很多大學教材把讀者詢問的地理問題搞明白,寫好回信後請地理室副主任巴克良修改,之後又謄抄一遍才寄出……正是經歷了這許多個「第一次」,我才一步步成長起來。

在向老編輯學習的同時,我還留心向教學一線的老師們學習。我接觸較多的是地理老師,常常從旁觀察他們怎樣備課、怎樣上課、怎樣評課,這對編寫教材時把握教材的適宜性大有裨益。在人教社這所大學校學習、歷練,我懂得了教材出版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明白了一名合格的教材編輯要有愛心、耐心和恆心。教材研究和編寫工作是我們的擔當與榮耀,是值得終身為之奮鬥的事業。

在漫長而充實的職業生涯中,我親歷了人教社多個重要歷史時刻。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開始的課程改革。這次改革力度空前,教育部要求:通過教材的引領,幫助教師們改變「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合作、探究能力。如何使教材從體系架構到呈現方式都有創新,符合新課改要求?我與同事們反覆研討,夜以繼日地工作。我常想,教材是學生必讀的圖書,我們唯有把全部水平和力氣都使出來,編出高質量教材,才能對得起學生們。

今天,我已經從崗位上退了下來,但責任不能退。我將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尤其是「接續奮鬥」「弘揚優良傳統」的深刻含義,將自己畢生積累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傾囊傳授給後來者,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光發熱、擔起職責。

葉聖陶先生常說, 編教材不能「拉到籃裡都是菜」

講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委員、編審 劉立德

1958年,人教社原社長葉聖陶到河北與當地教師座談交流教材使用情況。資料照片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人教社老同志的回信中,對人教社成立70年來作出的積極貢獻給予高度評價,並對人教社未來發展寄予厚望。深情勉勵、殷切期待,更堅定了我獻身教材和教育圖書編研事業的決心。

我是讀著人教社的中小學課本長大的。在大學本科和研究生階段,我就讀於教育學科,使用的教材也主要是人教版。那時,我和同學們經常到位於沙灘后街的人教社讀者服務部買書,其中不少珍藏至今。當初沒想到,我後來會參與這些圖書的修訂再版工作,更想不到一幹就是30年。

一代代編輯接續奮鬥,成就了一套套經典教材和品牌圖書。70年來,人教社依託學術優勢、作者優勢和資源優勢,建立起以教育和心理學科為重點的品牌教育圖書出版體系,在服務教育、促進科研、弘揚學術、繁榮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為傳播教育科學知識、推動教育理論創新與實踐變革作出貢獻。

70年波瀾壯闊、與時俱進,人教社形成了敬業、嚴謹、團結、創新的優良社風。老社長葉聖陶先生常說,編教材不能「拉到籃裡都是菜」。他的詩句「能在胸中存讀者,孜孜矻矻味彌甘」集中體現了人教社社風。正是憑藉人教社團結協作的光榮傳統和傳幫帶的優良作風,我在前輩的獎掖栽培與鼓勵支持下逐步成長,日漸步入編輯出版殿堂。現在,我已從一名剛出校門的青年學生成長為人教社資深編輯,能有幸為共和國教材和教育圖書編研事業貢獻力量,這離不開老一輩編輯的辛勤指導。

作為承前啟後的一代,我會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新的起點,牢記總書記囑託,錨定航向、繼承傳統,堅持立德樹人,努力推動教材和教育圖書編研出版改革創新,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增光添彩、再立新功。

心裡始終有立德樹人主旋律

講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原主任、編審 王本華

記憶中的老教材。資料照片

11月30日,中學語文編輯室及社外專家40餘人正在舉行高中語文選修教材討論會,喜訊傳來: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教社老同志回信了!我們立即學習了回信內容,為總書記對人教社工作的肯定而無比激動,為自己是教材建設隊伍中的一員感到驕傲與自豪,更深感責任重大。

我1990年入職人教社,當時正值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編寫關鍵時刻,一來就投入到緊張的教材編寫工作中。雖然年輕,但有老先生們的關照,有人教社傳幫帶的傳統,很快就進入了角色。我至今記得當時編選的一組得意的新聞作品:一篇是消息《奧運會第一枚金牌為我奪得》,一篇是通訊《光榮啊,普拉多的槍聲》,一篇是評論《別了,0!》。三篇文章將中國人揚眉吐氣的自豪感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學生們讀完,愛國之情怎能不油然而生!

今天,我已經為教材編寫事業服務了30年,先後參與或主持編寫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兩省一市高中語文教材、課程標準初中和高中語文教材、統編初中和高中語文教材等,可謂步履匆匆。但是,步履再匆忙也從不敢淡忘心靈深處那份沉甸甸的責任——編精品教材,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特別是自2012年啟動統編三科教材以來,我作為執行主編或分冊主編,更是不敢稍有鬆懈,因為心裡始終有立德樹人這一主旋律。從教材的總體框架、各欄目安排,到單元的每一篇選文、每一個助學系統,我們都以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工匠精神,反覆討論,精心設計,細緻打磨。初中語文教材嚴謹的知識與能力系統、語文綜合性與實踐性的落實、課內與課外語文生活的勾連、讀書興趣與讀書習慣的倡導,高中教材對經典選文的關注、對情境任務活動的重視、對能力整合的追求等,都充分體現了新時代語文教學的新要求。

教育是立足當下、著眼未來的百年大計,教材建設是辦好教育、啟人心智的基礎工程,語文教材則是形成民族共同記憶、用好祖國語言文字的根本保障。作為語文課程教材的編寫者、研究者,我們將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用祖國語言厚植文化之根,用經典作品涵養民族之氣,用精品教材鑄牢教育之魂,在新時代記錄語文教育的奮進之姿。

始終保持如履薄冰 止於至善的作風

講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編輯室編輯 何致文

人教社編輯與設計師探討教材裝幀方案。光明圖片

小時候,每當開學伊始從老師手中接過人教社出版的教材,我和小夥伴們總是迫不及待地為教材包上書皮,鄭重其事地在扉頁寫下姓名。從那一刻起,懵懂的心靈便已堅信,教材裡的東西終會成為我自己的財富,並陪伴我一生成長。

而今,我成為一名普通的小學語文教材編輯,我的名字被印刷在教材上,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品牌走遍祖國鄉村城鎮、地北天南。於我而言,人教社教材已不僅是成長中的好夥伴,更是人生中的一份責任、一份使命。

編寫高品質教材,是一項接續傳承的事業。70年來,人教社高手雲集,「編研一體,學術立社」的傳統造就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經典課文,形成了體系豐富的編校案例,這是我們年輕編輯汲取營養的「富礦」。

記得剛入社時,老編輯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教材不是普通出版物,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錯和苟且;選擇做人教社的編輯,就是選擇高標準、嚴要求的態度,就要保持如履薄冰、止於至善的作風。這種對高品質的不懈追求,凝成了一代代人教社員工埋首耕耘的群像,凝結在一本本各科教材的字裡行間。

編寫人民滿意的教材,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人教社以「人民」命名,以服務人民為宗旨,擁有數以億計、綿延幾代人的讀者群。編寫出經得起讀者推敲和質疑的教材,既是每一位人教社編輯自我精進的動力源泉,也是對「讓人民滿意」責任擔當的忠實踐行。

猶記得有一次接到讀者來電,詢問「瓜」字的豎鉤和捺究竟要不要連在一起,為什麼教材中的「瓜」字筆畫有細微的差別?面對如此專業的提問,學現代文學的我一時不知所措,只得請社裡的文字學「大咖」解答,並暗下決心,抓緊利用業餘時間「惡補」。

也許有人會問,分工細化的時代,一個普通編輯為何要學習非自己專業的知識,幹這麼多聯繫讀者的苦活累活?我想,那是因為人教社編輯的心裡始終裝著讀者,人教社的名字已永遠離不開「人民」。

編寫無愧於時代的教材,是一份光榮使命。教材關係到「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總書記對人教社提出「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的要求,這既是新時代做好教材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每個人教社員工的光榮使命。我們將牢記總書記囑託,堅定正確的教材編寫方向,傳承人教社光榮傳統,埋首事業、扛起責任、不辱使命,奉獻出無愧於時代的精品教材。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3日 07版)

相關焦點

  • 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用心編好每本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老中青三代人心聲——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用心編好每本教材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王斯敏  編者按:  教材,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深刻記憶。教材中有家國山河,有真理良知,有信念追求;編寫教材的人同樣是教育事業的貢獻者,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 人民教育出版社老中青三代人心聲——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用心編好...
    如何紮實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人民教育出版社老中青三代人在思考,在踐行。他們的故事和心聲,是對總書記囑託的熱切回應,是對教育強國建設的堅定誓言。
  • 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離退休老同志回信,向人教社的全體同志致以問候,對教材編研出版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習近平在回信中說,70年來,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基礎教育教材和教育圖書編研出版上辛勤耕耘、接續奮鬥,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我謹向你們和全社員工致以誠摯的問候!
  • 人民教育出版社老中青三代人心聲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離退休老同志回信,向人教社的全體同志致以問候,對教材編研出版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如何紮實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人民教育出版社老中青三代人在思考,在踐行。他們的故事和心聲,是對總書記囑託的熱切回應,是對教育強國建設的堅定誓言。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堅守初心使命,為人才培養培根鑄魂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離退休老同志回信,向人教社的全體同志致以問候,對教材編研出版工作提出殷切期望。70年砥礪前行,70年春華秋實。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於1950年,始終致力於基礎教育教材和教育圖書的研究、編寫、出版和發行,近年來還承擔了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和歷史三科統編教材的編輯出版任務。70年來,人教社先後編研出版了11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材,累計出版各類出版物7萬餘種,發行量逾750億冊。
  • 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不斷提升教材建設能力和水平
    座談會以「培根鑄魂、啟智增慧,奮力開拓新時代教材建設新局面」為主題,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鄭富芝出席並講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攝鄭富芝指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情真意切、思想深遠、內涵豐富、催人奮進,是對人教社老同志及人教社全體同志的充分肯定,是對人教社編好教材的殷切期望,也是對全國加強教材建設提出的明確要求。
  • 為開拓新時代教材建設新局面不懈奮鬥
    2000年前後,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提倡「一綱多本」、教材多元化,出現了一兩百家出版社同時競爭教材市場的局面。人教人團結一心,直面競爭,第十套教材順利通過審查,人教版教材依然保持了主流地位,我們在競爭中鍛鍊了隊伍,經受住了市場考驗。
  • 為開拓新時代教材建設新局面不懈奮鬥-中國教育新聞網
    人教人團結一心,直面競爭,第十套教材順利通過審查,人教版教材依然保持了主流地位,我們在競爭中鍛鍊了隊伍,經受住了市場考驗。進入新時代,人教社在全力編研出版第十一套教材的同時,歷史性地承擔起了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的編輯出版任務。積極響應黨中央決策部署,鑄魂工程「成功完成」「功不可沒」。澳門教材助力澳門學生「愛國愛澳」,取得成功經驗。
  • 寫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70周年之際:為開拓新時代教材建設新局面...
    進入新時代,人教社在全力編研出版第十一套教材的同時,歷史性地承擔起了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的編輯出版任務。積極響應黨中央決策部署,鑄魂工程「成功完成」「功不可沒」。澳門教材助力澳門學生「愛國愛澳」,取得成功經驗。這兩項工作得到了習總書記的表揚。
  • 三科統編教材如何培根鑄魂,立德樹人?
    11月26日下午,在美麗的旗山腳下,福州一中舉辦培根鑄魂,立德樹人——三科統編教材育人模式改革研討會。有什麼樣的教材就有什麼樣的國民,為此要引導學生多誦讀革命前輩的名篇詩作,體會崇高的革命情懷;作為授課老師,要講究整體規劃、有機融合、自然滲透、以文化人、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推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 「第二屆中小學教材論壇」舉行,專家研討—— 改革創新 用心打造新...
    原標題:「第二屆中小學教材論壇」舉行,專家研討—— 改革創新 用心打造新時代精品教材「第二屆中小學教材論壇」12月12日在京召開,本屆論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辦,以「人教70年:我國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歷程與成就」為主題,回顧我國中小學教材建設取得的歷史成就,探索新時代中小學教材建設的發展路徑,深化我國中小學教材編寫、發行、
  • 為莘莘學子種好成長的「精神食糧」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離退休老同志回信,向人教社的全體同志致以問候,並對教材編研出版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他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希望人民教育出版社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弘揚優良傳統,推進改革創新,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紙短情長,感恩綿綿。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長期默默耕耘的「編書匠」也是與廣大莘莘學子同伴同行的良師益友。
  • 發揮好哲學社會科學培根鑄魂的作用
    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裡的「根」是精神之根,這裡的「魂」是精神之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本質上是精神生產,最根本的任務就在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那麼,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開展這種培根鑄魂的精神生產呢?筆者以為需要著重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 ...育新人,啟智增慧展風採|莆田文獻中學舉辦第十屆校園科技藝術節
    12月12日,文獻中學舉辦以「培根鑄魂育新人,啟智增慧展風採」為主題的第十屆校園科技藝術節,讓科技與藝術之花在校園熱情綻放,充分展示了學校科普教育和藝術教育成果。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教材工作格局發生歷史性變化!「十三五」我國教材「五大體系」建設...
    三、新的教材把關體系有效運行堅持教材「凡編必審」「凡選必審」,建立健全全流程把關機制,全面加強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審核,擰緊教材進入學校課堂、學生書包的安全閥。一是把好教材編寫關。嚴格各級各類教材編寫要求、人員條件等,規範「誰來編、怎麼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