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硅藻的超級捕光天線與「光系統I」

2020-12-20 瀟湘名醫

硅藻是一種真核單細胞藻類,它的細胞最外層是矽質(主要是二氧化矽)細胞壁,因此硅藻細胞常常形成美麗、規則的幾何形狀。根據硅藻殼的結構和形狀,可分為輻射對稱的中心綱和兩側對稱的羽紋綱。

圖1 硅藻(圖片來自網絡)

硅藻可以在海水、淡水、半鹹水和潮溼的土壤中生存,特別是在海洋中,數量巨大,多達10萬種,是海洋浮遊藻類的主要組成。同時,由於其在海洋中巨大的生物量,每年可以為地球提供20%左右的初級生產力,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元素循環(碳、氮、氧、矽等元素)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海洋中,可見光的穿透作用會隨著海水深度的增加越來越弱,而其中藍綠光和綠光的穿透力最強。為了捕獲和利用更多的太陽光能,浮遊藻類各顯其能,藍藻和紅藻等進化出藻膽體來捕獲綠光,而硅藻、甲藻和褐藻等演化出特有的捕光天線體系。

硅藻的捕光天線是獨特的巖藻黃素-葉綠素a/c蛋白(fucoxanthin-chlorophyll a/c protein: FCP),其特殊色素組成可以使硅藻在水下弱光時捕獲更多的藍綠光用於光合作用。硅藻一般呈紅褐色,與綠藻和綠色植物等光合生物相比,其FCP捕光天線具有大量特殊的類胡蘿蔔素,如巖藻黃素,矽甲藻黃素和硅藻黃素等(圖2)。而在葉綠素的組成上,硅藻含有葉綠素a和葉綠素c,而不是綠色植物中常見的葉綠素a和葉綠素b。

圖2 綠藻與硅藻

近期,來自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培養海洋硅藻細胞,分離其葉綠體類囊體膜,並提純得到了硅藻的光系統I (photosystem I: PSI)和外周FCP捕光天線的超大色素蛋白複合體(PSI-FCPIs),之後通過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PSI-FCPIs的2.38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2020年10月8日,在《自然·通訊》雜誌發表了題為 Structural basis for energy transfer in a huge diatom PSI-FCPIsupercomplex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發現硅藻PSI-FCPI的反應中心有12個亞基,周圍結合24個FCPIs捕光天線。在核心亞基中,PsaA、PsaB等亞基和其他真核光合生物有較高的保守性,但丟失了PsaG、PsaH、PsaK、PsaO和PsaN亞基,新發現了PsaR和PsaS亞基,它們可能分別參與穩固外圍FCPI天線和從FCPI亞基向PSI核心的能量傳遞(圖3)。

圖3 纖細角毛藻PSI-FCPI超級複合物三維結構。a, PSI-FCPI在類囊體膜基質側的俯視圖,外圍結合24個FCPI天線亞基;b, PSI-FCPI 的側視圖,基質側發現新的PsaS亞基。

真核光合生物的PSI都結合了一定數量的外圍捕光天線蛋白,在高等植物PSI反應中心外圍發現了4個捕光天線蛋白 (Lhca) 輔助捕光,在綠藻中發現了多達10個捕光天線蛋白 (Lhca)結合。而硅藻的24個FCPIs(Lhcr蛋白)在PSI反應中心外圍繞成三層,內層11個FCPI亞基形成一個封閉的結構 (圖4),第二層的10個亞基形成半圈結構,最外層是3個亞基距離核心距離達16 nm。這是目前發現集合捕光天線最多的單體光系統超級複合物。

圖4 硅藻與綠藻、高等植物的光系統I的捕光截面對比

PSI-FCPI結構中結合了326個葉綠素a、34個葉綠素c、102個巖藻黃素、35個矽甲藻黃素、18個β-胡蘿蔔素和大量電子傳遞體(圖5和圖6)、脂質以及水分子,這與藍藻、紅藻、綠藻以及高等植物的光系統I複合物的色素組成有顯著的差異,大大地增大了硅藻PSI-FCPI的捕光截面,可幫助硅藻吸收更多的藍綠光用於光反應。精巧設計的巨大色素網絡、錯綜排布的能量傳遞路徑可以高效地將捕獲的太陽能層層傳遞至反應中心。

圖5 PSI-FCPI分別在基質側(a)和囊腔側(b)的超大色素網絡以及可能的能量傳遞途徑

圖6 Lhcr(a圖)和Lhcf(b圖)型捕光天線中結合的葉綠素a(綠色),葉綠素c(藍色),巖藻黃素(褐色)和矽甲藻黃素(黃色)

該研究團隊在2019年率先破解了羽紋綱硅藻-三角褐指藻的FCP捕光天線二聚體的1.8解析度晶體結構(Science2019,363:eaav0365),並與清華大學隋森芳院士團隊合作進一步解析了纖細角毛藻的光系統II-捕光天線II複合物3.0 的冷凍電鏡結構(Science2019, 365:eaax0446)。目前,硅藻光合膜上的主要色素蛋白複合體的三維結構已被該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解析。

與此前解析的高等植物和綠藻的光系統I和捕光天線複合物對比發現,硅藻的光系統I結合如此大量的天線亞基和色素(圖5和圖6),不僅極大地拓展了硅藻光系統I的捕光截面,幫助其在深水下弱光環境中充分捕獲和利用光能。也衍生出一些非常有趣的科學問題:捕光截面具有如此之大的差異,硅藻、綠藻和高等植物光系統I捕獲光子、傳遞和轉換光能的效率是否相似呢?進化過程中奇妙的捕光天線結構是如何組裝形成的?這些答案還有待於科研人員的進一步探索。

來源: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來源:中科院之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紅色」硅藻的超級捕光天線與「光系統」
    為了捕獲和利用更多的太陽光能,浮遊藻類各顯其能,藍藻和紅藻等進化出藻膽體來捕獲綠光,而硅藻、甲藻和褐藻等演化出特有的捕光天線體系。硅藻的捕光天線是獨特的巖藻黃素-葉綠素a/c蛋白(fucoxanthin-chlorophyll a/c protein: FCP),其特殊色素組成可以使硅藻在水下弱光時捕獲更多的藍綠光用於光合作用。
  • 硅藻光系統II-捕光天線超級複合體原子水平三維結構
    硅藻是海洋主要的浮遊生物之一,貢獻了地球上每年原初生產力的20%左右,且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些特徵與其光系統(Photosystem,PS)以及外周捕光天線的功能密切相關不同於綠藻和高等植物,硅藻PSII的外周捕光天線是結合了巖藻黃素和葉綠素a/c的蛋白(Fucoxanthin Chl a/c binding proteins,FCPs),具有強大的藍綠光捕獲能力和快速光適應能力。然而硅藻FCPII天線蛋白的結構及其與PSII核心複合體的結合方式,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並不清楚,因此硅藻PSII-FCPII超級複合體的能量傳遞、轉換和光保護機制也未得到闡明。
  • 硅藻為啥擅長「捕光」?中國科學家找到新機理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自然界「奇葩」光合物種——硅藻如何利用其獨特結構去高效地捕獲、利用光能。北京時間8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基於該研究,科學家未來有望設計出可以高效「捕光」的新型作物。
  • 研究解析硅藻PSI-FCPI超級複合物2.38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結構生物學團隊致力於光合膜蛋白三維結構和功能的研究,2019年,破解羽紋綱硅藻-三角褐指藻的FCP(Fucoxanthin Chlorophyll a/c protein)捕光天線二聚體的1.8埃解析度晶體結構(Science,2019),描述FCP中葉綠素a,葉綠素c和巖藻黃素的精確結構信息。
  • 植物所等解析硅藻PSI-FCPI超級複合物2.38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結構生物學團隊致力於光合膜蛋白三維結構和功能的研究,2019年,破解羽紋綱硅藻-三角褐指藻的FCP(Fucoxanthin Chlorophyll a/c protein)捕光天線二聚體的1.8埃解析度晶體結構(Science,2019),描述FCP中葉綠素a,葉綠素c和巖藻黃素的精確結構信息。
  • 我國首次解析硅藻光系統-捕光天線超級複合體結構—新聞—科學網
    (Photosystem,PS)以及外周捕光天線的功能密切相關。不同於綠藻和高等植物,硅藻PSII的外周捕光天線是結合了巖藻黃素和葉綠素a/c的蛋白(Fucoxanthin Chl a/c binding proteins,FCPs),具有強大的藍綠光捕獲能力和快速光適應能力。然而硅藻FCPII天線蛋白的結構及其與PSII核心複合體的結合方式,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並不清楚,因此硅藻PSII-FCPII超級複合體的能量傳遞、轉換和光保護機制也未得到闡明。
  • 硅藻光合作用特有的光能高效捕獲和光保護機制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硅藻是海洋中最「成功」的浮遊光合生物之一,它們通過光合作用貢獻了地球上每年約20%的有機物生產力,相當於固定了近五分之一的二氧化碳,高於全球所有熱帶雨林的貢獻,這與硅藻特有的捕光天線蛋白「巖藻黃素-葉綠素a/c蛋白複合體」(Fucoxanthin chlorophyll a/c protein
  • 中國科學家完成「奇葩」光合物種硅藻首個光合膜蛋白結構解析研究
    硅藻的細胞結構和葉綠體形態。a:中心綱硅藻(中心對稱的矽質細胞壁);b:羽紋綱硅藻(兩側對稱的矽質細胞壁);c:三角褐指藻細胞中緊湊的細胞核(靛藍色)、線粒體(紅色)和葉綠體(綠色)排布;d:南極海冰中的硅藻。
  • 進展|蛋白質動態結構分子開關:植物捕光天線實現高效捕光和光保護...
    植物光合系統既要在多雲或陰天低光照條件下保持高效捕光和傳能效率,又要在正午強光持續照射下避免由此引發的氧化損傷即光保護。植物的光保護功能是將過剩的激發能以熱的形式耗散掉。在自然環境中,太陽光的輻照強度可以在短時間內呈現出十幾倍的漲落。當雲的陰影遮蔽住受強光輻照的葉片後,葉片還會將光保護狀態持續數分鐘之久,然後才切換到捕光狀態。
  • 我科學家首次解析硅藻的光合膜蛋白結構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大慶)2月8日,《科學》雜誌發表了中科院植物所沈建仁和匡廷雲團隊的一篇論文,介紹了他們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硅藻的光合膜蛋白結構。這為研究硅藻的光能捕獲、利用和光保護機制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  世界上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吸收紅光和藍紫光。
  • 以植物向光性為靈感 全新太陽能系統捕光效率提高400%
    為了讓太陽能板能吸收更多日光,太陽能專家與施工人員總是得費心調好最佳角度,不過現在美國科學家以植物的向光性為靈感,推出會自動改變角度的太陽能系統,與傳統技術相比,能捕獲更多、高出 400% 的日光。傳統的太陽能板無法隨著日照軌跡而傾斜、變更角度,使太陽能板不能與陽光保持垂直,導致發電效率大打折扣,而新型的智慧追日系統雖然可以調整角度,提高模塊發電量,但一般來說這些設備既龐大、成本也相對高昂。
  • 小硅藻,大產業 , 關於硅藻不得不說的「秘密」
    德國有企業利用管式光生物反應器培養小球藻,年產藻粉量為130-150噸,但由於生產成本問題而難以維持。國內進行開放式培養的硅藻種類主要有螺旋藻、小球藻和鹽藻等少數幾種,由於主要用於生產保健品及色素提取等高附加值產品,無法作為工業原料大量使用。目前用於硅藻養殖的光生物反應器主要有兩種類型:封閉式和開放式。
  • 中興發布面向千兆應用寬帶的超級「光貓」 ,支持Wi-Fi 6
    集微網10月20日消息,中興在近日發布了一款叫做超級「光貓」的產品。 超級「光貓」還能提供橫向多穿1堵牆、縱向多穿1層樓的超廣室內覆蓋,它配備了8根Wi-Fi 6天線,同時具備ER擴展覆蓋和DCM雙載波調製等功能,讓家庭的每個房間都能穩定接收Wi-Fi信號。
  • 紅色物體反射紅色光?大錯特錯!
    當你在搜尋引擎上詢問紅色物體反射什麼光的時候,你會發現答案幾乎都是紅色物體反射紅色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不是這樣的。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識。由於黃綠色的光被吸收,它的互補色紫紅色則被顯現出來,其它波長的光還是成對互補拼成白色光,那麼我們看到的該物體就是紫紅色。你可能會問為什麼不是物體吸收了大多數波長的光而只反射紅色光。這就涉及到物質對光選擇性吸收的問題。我們知道,物質根據其自身能量的不同可以分為基態S0、激發態S1、S2、S3、S4等,不同的激發態代表著不同的能級。
  • 家裡有蟑螂怎麼辦,超威捕蟑屋讓小強走光光
    家裡有蟑螂怎麼辦,超威捕蟑屋讓小強走光光 2020年04月20日 10:4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超威捕蟑屋讓煩人的小強走光光。 蟑螂,真的是反人類的一種神奇生物,生存能力極強,具備各種繁殖能力,什麼交配一次終生繁殖,什麼無性繁殖,而且巨能活,不吃不喝幾個星期,根本沒事,完全是神一樣的存在。關鍵蟑螂它還巨能爬,衛生間、廚房、房間、儲物間......打開抽屜見到小強真的想都不敢想。殺蟲劑往往治標不治本,噴死一隻,終究還會再來一隻,如果可以團滅那該多好!
  • 別再讓光貓不務正業做路由,修改橋接模式,回歸光貓自身功能
    (大部分光貓的外置天線都是假天線)把光貓改為橋接模式(不會影響IPTV),讓光貓回歸最基本的功能:光電轉換、IPTV、座機。購買一個性能稍好的無線路由器,來完成最佔用資源的路由、DHCP服務、NAT、WIFI等功能。PE啟動就在這裡詳細做一下演示,大家可以收藏一下這篇教程,方便日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