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等解析硅藻PSI-FCPI超級複合物2.38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

2021-01-08 瀟湘晨報

硅藻是海洋中的主要浮遊藻類之一,在地球碳氧等元素循環中起重要作用。硅藻含有巖藻黃素、葉綠素c、矽甲藻黃素等與綠色光合生物不同的光合色素,具有特殊的光能捕獲、能量傳遞和光保護機制。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結構生物學團隊致力於光合膜蛋白三維結構和功能的研究,2019年,破解羽紋綱硅藻-三角褐指藻的FCP(Fucoxanthin Chlorophyll a/c protein)捕光天線二聚體的1.8埃解析度晶體結構(Science,2019),描述FCP中葉綠素a,葉綠素c和巖藻黃素的精確結構信息。同年,該團隊與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隋森芳帶領的研究團隊合作,進一步解析中心綱硅藻-纖細角毛藻的光系統II-捕光天線II複合物(Photosystem II-FCPII,PSII-FCPII)3.0埃解析度的冷凍電鏡結構,闡明其光能高效傳遞和淬滅的結構基礎(Science,2019)。然而,硅藻光系統I結合的捕光天線數量及核心與捕光天線的結合方式尚不清楚,硅藻光系統I的光能捕獲和傳遞機制也未得到解析。

近期,植物所團隊與隋森芳團隊合作,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解析硅藻PSI-FCPI超級複合物2.38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研究發現,硅藻PSI-FCPI的反應中心有12個亞基,新發現的PsaR和PsaS亞基可能分別參與穩固外圍FCPI天線和從FCPI亞基向PSI核心的能量傳遞。PSI-FCPI的24個FCPIs在反應中心圍繞成三層,內層11個FCPI亞基形成一個封閉的結構,第二層的10個亞基形成半圈結構,最外層是3個亞基離核心距離達16nm。這是目前發現集合捕光天線最多的單體光系統。

PSI-FCPI結構中結合了326個葉綠素a、34個葉綠素c、102個巖藻黃素、35個矽甲藻黃素、18個β-胡蘿蔔素和大量電子傳遞體、脂質以及水分子,這與藍藻、紅藻、綠藻以及高等植物的光系統I複合物的色素組成有顯著的差異,增加了硅藻PSI-FCPI的捕光截面,可幫助硅藻吸收更多的藍綠光用於光反應。精巧設計的巨大色素網絡、錯綜排布的能量傳遞路徑,可以高效地將捕獲的太陽能層層傳遞至硅藻光系統I的反應中心。

10月8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植物所博士生徐才哲、清華大學博士後皮雄和博士生黃雅雯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植物所研究員王文達和清華大學教授隋森芳為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院士、植物所研究員匡廷雲,河北科技大學教授陳曉波和濟南大學教授秦曉春做出貢獻。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等的資助,並得到植物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和清華大學冷凍電鏡中心的技術支持。

論文連結

纖細角毛藻PSI-FCPI超級複合物三維結構。(a)PSI-FCPI在類囊體膜基質側的俯視圖,外圍結合24個FCPI天線亞基;(b)PSI-FCPI 的側視圖,基質側發現新的PsaS亞基;(c-d)PSI-FCPI分別在基質側和囊腔側的超大色素網絡以及可能的能量傳遞途徑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研究解析硅藻PSI-FCPI超級複合物2.38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結構生物學團隊致力於光合膜蛋白三維結構和功能的研究,2019年,破解羽紋綱硅藻-三角褐指藻的FCP(Fucoxanthin Chlorophyll a/c protein)捕光天線二聚體的1.8埃解析度晶體結構(Science,2019),描述FCP中葉綠素a,葉綠素c和巖藻黃素的精確結構信息。
  • 「紅色」硅藻的超級捕光天線與「光系統」
    圖2 綠藻與硅藻近期,來自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培養海洋硅藻細胞,分離其葉綠體類囊體膜,並提純得到了硅藻的光系統I (photosystem I: PSI)和外周FCP捕光天線的超大色素蛋白複合體(PSI-FCPIs),之後通過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PSI-FCPIs的2.38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
  • 「紅色」硅藻的超級捕光天線與「光系統I」
    圖2 綠藻與硅藻近期,來自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培養海洋硅藻細胞,分離其葉綠體類囊體膜,並提純得到了硅藻的光系統I (photosystem I: PSI)和外周FCP捕光天線的超大色素蛋白複合體(PSI-FCPIs),之後通過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PSI-FCPIs的2.38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
  • 硅藻光系統II-捕光天線超級複合體原子水平三維結構
    不同於綠藻和高等植物,硅藻PSII的外周捕光天線是結合了巖藻黃素和葉綠素a/c的蛋白(Fucoxanthin Chl a/c binding proteins,FCPs),具有強大的藍綠光捕獲能力和快速光適應能力。然而硅藻FCPII天線蛋白的結構及其與PSII核心複合體的結合方式,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並不清楚,因此硅藻PSII-FCPII超級複合體的能量傳遞、轉換和光保護機制也未得到闡明。
  • 我國首次解析硅藻光系統-捕光天線超級複合體結構—新聞—科學網
    不同於綠藻和高等植物,硅藻PSII的外周捕光天線是結合了巖藻黃素和葉綠素a/c的蛋白(Fucoxanthin Chl a/c binding proteins,FCPs),具有強大的藍綠光捕獲能力和快速光適應能力。然而硅藻FCPII天線蛋白的結構及其與PSII核心複合體的結合方式,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並不清楚,因此硅藻PSII-FCPII超級複合體的能量傳遞、轉換和光保護機制也未得到闡明。
  • 清華生命學院楊茂君研究組首次報導線粒體呼吸鏈超級複合物結構...
    ——呼吸體的冷凍電鏡三維結構。該論文是楊茂君教授研究組繼2012年首次在《自然》雜誌報導II-型線粒體呼吸鏈複合物I之後,在該領域的又一重要研究進展(2)。這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所解析的最大、也是最複雜的膜蛋白超級複合物結構,為人類深入理解哺乳動物呼吸鏈複合物的組織形式、分子機理以及治療細胞呼吸相關的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呼吸作用是生物體最基礎的生命活動之一。
  • 蛋白質複合物結構解析
    採集圖樣之後,如果是單顆粒方法,挑取particle之後,歸類,進行三維重構,然後進行相位的修正,進行模型構建-結構修正,在此過程中可以結合生物學信息,同時可以結合部分晶體結構信息等等。很多算法和理念與X-ray晶體學很相似,傅立葉變換/密度修飾/電子密度圖辨認和建模以及修正等等所用的很多軟體是一樣的,例如coot和phenix等等。
  • ...論文報導剪接體組裝過程重要複合物U4/U6.U5 tri-snRNP的三維結構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表論文報導剪接體組裝過程重要複合物U4/U6.U5 tri-snRNP的三維結構清華新聞網1月8日電 北京時間1月8日凌晨,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就剪接體的結構與機理研究再髮長文(Research Article),題為《U4/U6.U5 三小核核糖核蛋白複合物
  • 揭開呼吸鏈 超級複合物的「廬山真面目」
    經過十年如一日的潛心研究,楊茂君團隊在這條探索之路上終於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攻克了哺乳動物線粒體呼吸鏈超級複合物的原子解析度結構這一難題;首次從體外培養的人源細胞中分離、純化出高純度的呼吸鏈蛋白複合物,並且首次發現並解析了人源超超級複合物I2III2IV2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相關研究成果「線粒體呼吸鏈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獲得了2018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生物物理所解析出植物光保護蛋白PsbS的晶體結構
    早在2000年,已有報導表明PsbS在qE功能中發揮關鍵作用,但是對於PsbS是否結合色素一直存有爭議,其參與光保護作用的機制也並不清楚,因而解析其三維結構成為本領域期待已久的研究課題。經過大量的摸索,他們建立了一個從菠菜葉片中大量純化PsbS的方案,並在純化和結晶的過程中一直維持酸性pH值條件,最終解析了PsbS活性狀態的2.35埃解析度的晶體結構。
  • 植物所等解析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綠硫細菌內周捕光天線FMO向反應中心的能量傳遞效率在35%-75%之間,顯著低於高等植物外周天線LHCI向PSI核心的能量傳遞效率(接近100%)。目前,學界尚未解析綠硫細菌的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能量捕獲、傳遞和轉化的結構基礎。
  • ...人體γ-分泌酶與重要底物Notch和APP複合物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的結構機制》(Structural basis of Notch recognition by human γ-secretase)和《人源γ-分泌酶底物澱粉樣前體蛋白的識別》(Recognition of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by human γ-secretase)的文章,分別報導了解析度為2.7埃的人體γ-分泌酶結合底物Notch以及解析度為2.6埃的γ-分泌酶結合澱粉樣前體蛋白
  • 我科學家首次解析硅藻的光合膜蛋白結構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大慶)2月8日,《科學》雜誌發表了中科院植物所沈建仁和匡廷雲團隊的一篇論文,介紹了他們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硅藻的光合膜蛋白結構。這為研究硅藻的光能捕獲、利用和光保護機制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  世界上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吸收紅光和藍紫光。
  • 非視覺阻遏蛋白與GPCR複合物的三維結構解析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餘學奎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叢堯課題組合作在GPCR跨膜信號轉導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解析了非視覺阻遏蛋白(Arrestin2)與神經降壓素受體(NTSR1)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 生物物理所等解析單純皰疹病毒2型成熟核衣殼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生物物理所等解析單純皰疹病毒2型成熟核衣殼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揭示皰疹病毒的組裝和穩定性機制 2018-09-12 生物物理研究所 該工作報導了皰疹病毒α家族的2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C型核衣殼及其五聚體周圍的CVSC的3.75 angstrom的原子解析度結構,這是該團隊繼解析HSV-2 B型顆粒三維精細結構後又一研究成果(Yuan, S. et.al Science 2018)。
  • RNA聚合酶複合物晶體結構獲解析
    RNA聚合酶複合物晶體結構獲解析 來源:中國科學報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08-25   今日/總瀏覽:1/2216
  • 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門把手」ACE2 西湖大學把它的全長結構解析...
    記者劉雲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ACE2,全稱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2,中文名稱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相關研究內容,已於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3點左右,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
  • ...組共同在《自然》發文揭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高分辨三維結構
    2015年7月29日,清華大學高寧研究組和香港科技大學戴碧瓘教授研究組共同在《自然》(Nature)雜誌上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MCM複合物的3.8埃解析度結構》(Structure of the Eukaryotic 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 ...學院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內含子套索剪接體的三維結構
    Spliceosome from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該文報導了RNA剪接循環中剪接體最後一個狀態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為闡明剪接體完成催化功能後受控解聚的分子機制提供了結構基礎,從而將對RNA剪接(RNA Splicing)分子機理的理解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 共同在《自然》發文揭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高分辨三維結構
    埃解析度結構》(Structure of the Eukaryotic 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Complex at 3.8  )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真核生物DNA複製起始與延伸過程中DNA解旋酶核心組分MCM2-7複合物的3.8 埃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並以此為基礎對DNA複製起始時MCM2-7複合物的作用機理進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