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智聯世界、共同家園」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雲端峰會正式開幕。維智科技創始人陶闖博士受邀出席WAIC2020數據智能主題論壇,屆時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發表領導致辭。
圍繞「數據要素市場賦能新經濟」的主題,維智科技創始人陶闖博士與普華永道中國管理諮詢業務CEO 張立鈞、上海銀行董事長金煜、上海財經大學趙曉菊教授同臺會談,共同探討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深度融合之下未來在國家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趨勢方向與發展機遇。
「您對於『數據要素市場賦能新經濟』這個課題是如何理解的?數據和其它生產要素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陶博士:從我的實踐經驗來看,網際網路公司的本質是在打造 」連接」。大數據智能公司的核心是建立「關聯」。一個數據,如果不能與其他的數據產生一個關聯性,實際上它沒有價值。從這個角度而言,每個人的單點數據並沒有價值,而只有把這些單點數據匯集起來,加工處理,才能產生一種超越數據本身的價值,這就是數據智能。舉例來說,如何衡量是否要在某個地區開一個銀行?以前的參照可能是這塊地區人群的收入、競爭對手的情況等。但現在大數據可以給你提供不同的方案。它或許會告訴你,因為這裡有一個電影院,所以你要開個銀行,又或者是因為這裡有個火鍋店,所以你不要開銀行。大數據能夠用多維度的方法找出我們以前所用的邏輯思考找不出來的答案。大數據融合人工智慧,它不講邏輯,講的是個關聯效應,這個關聯效應是很多維度的數據匯集在一起的最終結果;它講究的不是我們的三維思考,它可能是三十維思考、三百維思考。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計算機才能承擔這份工作。所以如今我們稱之為數據經濟,而不是信息經濟。信息是可以直接理解的,數據是不容易理解的。數據時代是要借力人工智慧從高維度,多維度角度幫我們輔助決策, 數據智能給出的結果可能沒有邏輯關係,但是有關聯關係。大部分人都知道大數據很強大,但是真正擁有大數據思維的人,實際上我認為是不多的。數據思維當下還處於早期,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大家產生數據思維。有了數據思維以後,數據的確權問題、資產問題、法律問題、隱私問題等才可能有效解決。
「圍繞STEP (社會,技術,經濟與政策)您覺得當前數據要素市場的建設的主要挑戰在哪些方面?您有什麼建議?」
陶博士:作為一個數據行業的參與者,我覺得現在整個大數據產業還處於早期。舉例來說,就「數據交換」而言,現在來說這是一個偽命題,效率不高。數據的價值很難界定原因在於我們還沒有找出數據關聯產生的最後綜合價值。
網際網路的一個典型商業模式就是數據交換,通過提供給公眾一些免費的服務, 以此交換用戶的數據, 再通過各種數據加工, 進行數據價值挖掘,從而商業化。他們用網際網路價值交換顛覆了以往收費交換數據的商業模式。從商業角度來看, 數據智能是一片藍海的機會,把無序、沒有價值、看似沒有任何意義的數據東,通過處理和AI能產生有價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