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現場,一名觀眾正在欣賞新疆籍藝術家徐唯辛的布面油畫作品《礦工張永慶》。(蔣曉 攝)
作為新疆的又一個文化品牌,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顯然已成為藝術家和市民的藝術狂歡盛宴。
雙年展的成功舉辦,不可避免地會與城市、地區、國家發生關係,它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或者城市的文化生態,發展面貌,而且可以成為連接不同國家、地區的橋梁。
不管是從規模上,還是作品質量上,雙年展都堪稱一場藝術的至高享受,那麼它的舉辦將會為新疆藝術帶來什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張子康表示,通過一個雙年展,可以從文化上連接不同的國家,在心靈上產生一些溝通。如果只是政治或者商業的交往,可能涉及到利益等其他層面比較多,文化更軟性,更能夠交流,尤其是從心靈上打通之間的交流,能夠提升整個文化層面,同時通過藝術層面的放大,可以了解整個社會的情況。
推動藝術資源轉換
本次雙年展策展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彭鋒認為,一屆雙年展,不只是停留在展覽本身,而是有更多的關於藝術的交流與碰撞。
之所以不遺餘力地舉辦雙年展,原因則是它可以讓眾多的藝術形式,在一個區域內呈現,通過這種推介模式,讓藝術資源轉換成為更多的可能,最終提高藝術資源的市場認可度。
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劉建新在本次雙年展上展出了他的油畫作品《甜茶系列》,在劉建新看來,雙年展應該更好地將藝術和產業連接在一起。
中國油畫學會會員、新疆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副主任亞裡昆·哈孜說,守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如何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優勢,轉化為當代文化語言,是新疆藝術家所面臨的研究課題,這也是新疆美術發展的突破點。
新疆畫家既要有本土的東西,也要吸收和借鑑現當代藝術的一些表現方式,才能讓創作不走老路,讓新疆的美術有一個更新更好的面貌。舉辦國際藝術雙年展,給習慣了傳統表達的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個開闊視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