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是漢族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目前流行於中國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民間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於待客。歷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今兒,我們就來揭秘春卷!
春卷的歷史由來:
在唐代,春盤又叫五辛盤。明代李時珍說:「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謂之五辛盤。」以後春盤、五辛盤又演變為春餅。宋朝吳自牧在《夢梁錄》中這樣描述:「常熟餈糕,餛飩瓦鈴兒,春餅、菜餅、圓子湯。」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餅。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打春》中記載:「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鬧也。」這樣,吃春餅逐漸成了一種傳統習俗,以圖吉祥如意,消災去難。
隨著烹調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春餅」又演變成為小巧玲瓏的春卷了。這時它不僅成為民間小吃,而且也成為宮廷糕點,登上大雅之堂。在清朝宮廷中的「滿漢全席」128種菜點中,春卷是九道主要點心之一。
也有這種說法:據說宋時福州有個書生,為了溫書應試,整天埋頭攻讀,常常廢寢忘食。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勸他也沒用;就想了個辦法:把米磨製成薄餅,以萊肉為餡,包成捲筒形,既當飯,又當萊。這種小吃後來定名為春卷,並逐漸流行於城鄉各地。福州人春節期間常常食用,跟北方過節包餃子一樣普遍。蔡襄曾寫詩讚說:「春盤食菜思三九」。
春卷的家常做法:
原料:春卷皮12張,五香豆乾200克、豬肉150克、捲心菜100克、胡蘿蔔80克、澱粉適量、調料、食用油500克、醬油1/2大匙、精鹽2小
具體步驟:
1.五香豆乾洗淨,捲心菜撥開葉片、洗淨,胡蘿蔔洗淨、去皮,均切絲備用。
2.豬肉洗淨、切絲,放入碗中,加入醬油、澱粉拌勻並醃製10分鐘。
3.鍋中倒入適量油燒熱,放入豬肉絲炒熟,盛出。
4.用餘油把其餘餡料炒熟,再加入豬肉絲及精鹽炒勻,最後澆入水澱粉勾薄芡即為春卷餡。
5.把春卷皮攤平,分別包入適量餡卷好。放入熱油鍋中炸至黃金色,撈出瀝油即可。
春卷,表達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中華美食博大精深,很多美食不單單是美食,更是人們對於未來的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