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 師琰 倫敦報導
導讀
法倫強調,正是因為剝離非核心業務帶來的現金流,使得培生有實力進行必要的大筆投資,確保成為數字學習時代的贏家。培生要為那些只想在需要時支付使用費而不想購買擁有實物的「Spotify一代」重建業務。
約翰·法倫(JohnFallon)的辦公室位於著名的河岸大街80號,正對著波光粼粼的泰晤士河,景色無敵。從2013年上任培生集團(Pearson)CEO第一天,他便面臨著背水一戰。傳統媒體和出版業務正在數字時代的衝擊下走向萎縮,必須在巨人倒下之前,為這家全球最大的教育公司找到新出路。
1844年成立時,培生只是偏居英格蘭北部約克郡的一家小型建築商,1920年進入出版業。因為創始人培生父子經營有方,加上很會「買買買」,一路發展擴張成全球最大的教育公司和書籍出版商。
1957年,培生收購《金融時報》;1970年收購企鵝出版社;1972年收購朗文出版社;1988年收購科技出版社AddisonWesley;1996年收購學校教育讀物出版社HarperCollins;1998年收購Simon&Schuster出版社教育業務後正式成立培生教育集團,培生集團的業務形成教育服務、金融信息、大眾圖書出版三足鼎立之勢。
法倫之前的CEO已在對集團進行數位化轉型的嘗試,但在法倫看來,形勢已刻不容緩,優先事項很明確:加快培生的數位化轉型、簡化投資組合、控制成本、將投資集中在教育領域最大的增長機會上。
培生變賣非核心資產的行動堪稱決絕。
2015年7月,培生宣布將包括《金融時報》在內的金融時報集團以8.44億英鎊出售給日本經濟新聞社;當年8月,又以4.69億英鎊將所持《經濟學人》50%股權出售給義大利阿涅利家族。培生以爆炸性新聞主角的方式,乾淨利落地退出了金融新聞信息市場,決心將精力100%集中於其「全球教育戰略」。
可形勢似乎並未好轉。緊接著2016年財報,北美業務受挫令培生出現創紀錄的26億英鎊虧損,此後的非核心業務剝離手筆似乎更加大刀闊斧。
2017年7月,培生出售企鵝蘭登書屋22%的股份,換取10億美元。這家公司是2013年由培生旗下企鵝出版社與德國貝塔斯曼旗下蘭登書屋出版社合併成立的,業務規模佔到全球圖書出版市場1/4,雙方分別持股47%和53%;這筆交易完成後,培生的持股減少到25%,貝塔斯曼的股權提升至75%。
那段時期,培生的股價也變得一蹶不振。2015年出售《金融時報》時,每股股價尚接近13英鎊,到了2017年8月以約8000萬美元向中國公司出售英語培訓考試機構環球雅思(GEDU)時,每股股價已腰斬至6.23英鎊。當年11月,培生又出售「華爾街英語」教育培訓機構,被一些媒體視為其在中國教育培訓市場撤退之舉。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訪談時,法倫強調,正是因為剝離非核心業務帶來的現金流,使得培生有實力進行必要的大筆投資,確保成為數字學習時代的贏家。培生要為那些只想在需要時支付使用費而不想購買擁有實物(教育類書籍)的「Spotify一代」重建業務。
為了更簡單、更高效,培生甚至拋售了一些不符合戰略目標的數字教育類資產,如學生信息系統PowerSchool、學習管理系統Fronter。
開啟「賣賣賣」模式的幾年,身為「富時100」指數成分股的培生股價萎靡不振,流動性欠佳,分析師們長期看跌,法倫本人也一度經歷了猛烈的輿論炮火攻擊,包括對他本人薪酬的質疑。
但六年堅持「走自己的路」已讓法倫足以證明懷疑者們犯了錯:2018年,培生是「富時100」指數中表現排名第四的股票,股價上漲28%。2月22日培生將公布全年業績,儘管其美國高等教育課件銷售額下跌5%,但公司六年來將首次恢復利潤增長。
在此前的分析師電話會上,法倫透露,2018財年培生的營業利潤預計將在5.4億英鎊到5.45億英鎊之間。該公司預測2019年調整後營業利潤將達5.9億英鎊至6.4億英鎊。到2019年底,培生每年削減成本節省的資金也將高於3.3億英鎊。這些數字全部高於預期。
法倫有句名言:「除非我們不斷詢問並挑戰自我,否則不會獲得最佳回報。」培生加快數位化轉變的效果已顯現:高等教育課件銷售數位化佔比從五年前的35%上升到55%,包容性訪問交易增加40%,在線項目管理增長9%,虛擬學校增長8%,英語測試增長30%,專業認證業務增長4%。法倫稱,這些都是未來培生的核心業務。
經過175年的滄桑,培生的金字招牌將被再次擦亮。只是此培生,已非彼培生。
我們決定專注於教育是正確的
《21世紀》:自上任以來,你對培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些改革更多是基於長期行業發展趨勢還是主要出於上市公司的財務壓力?培生有著了不起的輝煌過去,但是也有離職員工評價公司「偉大的遺產、未來不確定」,「公司正在迷失自我」。他們似乎對培生的戰略調整和快速變化缺乏理解和認同,你怎麼看?
法倫:只有對市場變化及時做出反應並認識到新的機會,培生才能茁壯成長。
任何像培生這種規模的企業轉型都具有挑戰性,但是我們決定專注於教育並滿足終身學習的需求是正確的,特別是在一個工作快速變化的世界。
正如我們全年一直報告的那樣,我們的業績表現符合我們的預期。但是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將保持全力專注於手頭的任務。
要想在教育事業上取得成功,你不但需要具備全球影響力,而且需要本地專業知識。作為現有的參與者,我們與市場中的機構、教師和學生建立了牢固的關係,這對於我們真正理解所處的生態鏈系統至關重要。
我們還擁有多年的學習者數據,我們正使用這些數據來改進我們的產品開發進程,將AI技術融入產品組合,從而使得我們對於學習過程有更深的理解。
我們正在大力投資來支持我們向數字學習公司的轉型,每年超過7億英鎊,比其它任何領域都要多。我們也是唯一一家發布審計公開報告的教育公司,報告我們的產品如何影響學習者的成果。
我們也認識到與其他參與者合作可能是有益的,尤其是如果我們開始將教育視為一個生態系統而不是孤島。如果看到與教育系統中的公司合作的機會,我們也會考慮。
《21世紀》:經過這幾年持續的業務簡化,你是否認為培生在全球範圍內的行業地位比以前更穩固了?
法倫:2018財年是培生在過去五年內第一次獲得贏利增長,財務方面我們很強健,沒有淨負債,而幾年前我們的淨債務超過20億美元。這也使我們每年能夠在發展和科研上投資10億美元。
總體說來我們目前的形勢非常穩定,在接下來幾年裡取得顯著增長的潛力非常大。
幫助人們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
《21世紀》:經過這幾年的業務調整,培生現在最看重哪塊區域市場?中國市場情況如何?
法倫:美國市場目前為培生貢獻份額最大,佔60%,這是因為培生一直以來就是個跨大西洋公司,總部在英國,主要業務一直在美國。
中國市場佔到培生整體業務份額的5%,根據目前培生對中國合作夥伴的投資情況,考慮到我們所面對的挑戰和自身能力,在接下來的10-20年裡,培生將很有潛力在中國發展更多的合作夥伴,使得培生在中國的業務顯著增長。
對於中國市場培生尚未設置具體的業績目標,培生的目標就是儘快在中國市場發展業務。
《21世紀》:度過了最艱難的幾年之後,培生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法倫:我們的轉型和重組支持我們的使命,即藉助我們的服務和技術,結合專業和個性化內容與評估,改善全球學習者的教育機會和教育成效。
培生通過與中國合作夥伴共同工作,分享培生在課件開發、評估和評測教育成果方面的國際專業知識,致力於支持中國的長期發展。
我們的客戶——教育工作者、政府、僱主、學習者都在努力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他們的挑戰就是我們的挑戰。
(這個挑戰就是)我們如何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在一個被科技和自動化衝擊徹底打亂的、伴隨著其它比如全球化、城市化、人口和環境變化影響的世界。
讓人們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是培生幫助人們在生活中通過學習取得進步的使命的核心。
今天踏入正規教育的學生將在2030年之前決定他或她的職業生涯。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致力於支持中國教育業的長期發展。自1980年代以來,培生一直致力於在中國提供學習和評估方面的教育解決方案。與中國的合作夥伴一起,培生貢獻其國際專業知識,積極支持中國教育業的發展。
儘管培生已經在中國30年了,但我們仍然認為自己尚處於旅程的最初階段,並期待擴大我們的夥伴關係,支持那裡的教育事業發展。
《21世紀》:你怎麼看全球經濟發展和全球教育產業發展的前景?
法倫:也許我們可以說全球經濟的發展前景並不是很確定,在過去幾年一直如此。但在我們看來,全球教育產業的前景卻是前所未有地可期,你會看到更多的人接受大學教育,你會看到更多的人攻讀第二學位,你會看到很多人對自己投資、在工作中繼續學習,重新培訓並重獲技能。
不管全球經濟前景是好是壞,在全球範圍內對於教育的需求都將增長,對於我們而言,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對我們中國的合作夥伴來說,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穩定的、雙贏的前景。
不考慮賣掉「企鵝」剩餘股份
《21世紀》:培生這幾年賣掉了不少知名資產,以專注於教育領域,但是為什麼會賣掉像「華爾街英語」這種教育培訓類資產?
法倫:這是我們全球戰略的一部分,我們真正希望做的事情是給教育機構提供產品服務,幫助教育機構取得好的教育成果。我們並不想自己擁有和運營大學及學校,而是和僱主、學校、大學、培訓機構以及教育管理機構形成一種合作關係,提供內容、評估和數字教學等服務。
《21世紀》:那麼培生會繼續出售剩下的企鵝蘭登書屋的股份嗎?
法倫:是的,我們仍然擁有企鵝品牌25%的股份,對於我們來說這不是一個跟教育產業有直接關係的產業,但是我們目前還沒有出售的計劃。
企鵝品牌的業務都很正常,我們對於和貝塔斯曼的夥伴關係也非常滿意,所以出售企鵝品牌的股份目前不在我們所考慮的事情之列。
《21世紀》:英國脫歐對培生業務有什麼影響?培生是否有應對無協議脫歐的準備?
法倫:就英國脫歐對於培生的業務影響而言,我們仍然預計整體影響將是有限的。我們在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的業務規模相對較小,培生的大部分業務收入來自美國。
《21世紀》:那從商業角度而言,你對中美之間發生的貿易摩擦怎麼看?
法倫:我們的業務定義是全球性的。無論是服務還是商品,我們認為公平和開放的國際貿易是國家、企業和人民走向繁榮的最佳途徑。
培生對於我們為幫助中美兩國人民通過教育發揮各自最大潛力的作用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