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貴族運動的高爾夫球,是我們中國人老祖宗玩剩下的東西

2020-12-22 讀天下史

被稱為貴族運動的高爾夫球,是我們中國人老祖宗玩剩下的東西

文│小先生

看過《水滸傳》的估計都知道,太尉高俅本是個潑皮無賴,因為球踢得好所以受到了端王的喜愛,後來端王繼任兄長皇位做了天子,也就是亡國之君的宋徽宗,可以說我國足球的歷史源遠流長,只不過如今一提起中國男足,大家心裡都心知肚明,基本上跟世界盃說再見。要是讓高俅知道了我國足球的現狀,只怕氣的棺材板都要給掀飛了,雖然古代蹴鞠和現代足球規則並不完全相同,不過蹴鞠歷史在我國國內也算得上是源遠流長,不過你一定想不到,還有一項運動也早就在我國古代就有了雛形。

這項運動就是一向被稱之為貴族運動的高爾夫,而在我國古代則是被稱之為「捶丸」。「錘」為擊打,「丸」則是小球,顧名思義,捶丸也就是古代用杖擊球入穴的一種運動項目,而關於捶丸活動最早的記述則是見於忽必烈時期,1282年編寫出版的《丸經》,其中敘述宋徽宗和金章宗都喜歡捶丸運動,說明捶丸最晚在北宋晚年就已經形成了。而捶丸運動的前身,則是唐代馬球中的步打球,類似於如今的曲棍球。

而實際上,不光是大人喜歡,捶丸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比方說宋朝的膝甫,小時候就很喜歡打角球,他的舅舅則是名垂青史的範仲淹,範仲淹多次要求膝甫不準打角球,但是膝甫卻是屢教不改,還是照樣玩。宋金元三代中可以說除了王公大臣之外,販夫走卒也喜歡玩,而且這一現象也在元曲當中多次提及,比如《慶賞端陽》居中的道白說:「你敢和我捶丸射柳,比試武藝麼?」而現存於山西省廣勝寺廟中的《捶丸圖》,則是記錄了兩個男子捶丸的情況。

而等到明朝,捶丸活動已經遠遠不如前三個朝代那麼普及,不過一直到明朝中葉還依舊存在,比如萬曆年間周履靖將《丸經》重刻,還作了一篇《跋》附在其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卻有一位皇帝非常喜歡捶丸,那就是被大學士解縉稱之為「好聖孫」的明宣宗,在《明宣宗行樂圖》之中,有一部分就是專門描繪了捶丸的場景,而且其中不管是旗幟,穴,棒還是侍從的所在,都和《丸經》相符合,看來明宣宗不僅喜歡捶丸,而且還是箇中高手。

圖中皇帝親自持棒參加活動,說明捶丸是一項比較高雅的活動,和今天高爾夫的地位是很像的。而皇帝既然帶頭打捶丸,明朝的士大夫階層自然也免不了,當時「好事者多尚捶丸」,當時人們休閒活動各有八種妙招,象棋叫做「八捷」,圍棋為「八勢」,捶丸則是「八巧」,在《丸經》之中均有記述。因為捶丸不像是蹴鞠一樣體力耗費大,所以不光是男人,婦女也喜歡捶丸,明人杜堇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的《仕女圖》就記載了明代貴族婦女打捶丸的場景。

而從規則上來看,捶丸和高爾夫球有三個基本特徵是差不多的,首先它們兩項運動都有球洞,在《明宣宗行樂圖》中是10個,高爾夫球則是9或者18個;再一個兩者都用球杖打球,最後一點則是場地的選擇很相似,而且捶丸球杖和高爾夫球杖極為相似,原來是在元朝蒙古人西徵時期傳往歐洲,如此看來,中華文化果然是源遠流長。

相關焦點

  • 「刀叉」是西方餐具的代表,可你知道麼那是我們祖先玩剩下的東西
    可你們還不知道吧,「刀叉」已經是我們老祖宗玩剩下的東西。據考古發現,我們的祖先在四千多年前就開始使用餐叉了,而餐刀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期,從起源來說東方領先了西方幾千年,那後來我們為什麼又用筷子了,這是我們中國飲食文化發展的結果。
  • 揮桿打球,盡享高爾夫球運動魅力 - 寧波市體育局
    高爾夫運動在普通人眼中似乎是「高不可攀」的存在,被冠以貴族運動的名頭。如今,這項被視為財富與身份象徵的「貴族運動」正在去標籤化,逐漸走近大眾視野。高爾夫是從英文名稱GOLF音譯而來:其中,G代表綠色Green;O代表氧氣Oxygen;L代表陽光Light;F代表友誼Friendship。
  • 重慶慶隆南山高爾夫球會進校園公益活動 普及高規格運動項目
    活動現場 重慶慶隆南山高爾夫球會供圖 華龍網發今(30)日,重慶慶隆南山高爾夫球會一行人走進南坪實驗金科小學,為該校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場免費的高爾夫體驗課,教練還和孩子們進行互動,手把手教他們揮桿打球。    在活動還沒有正式開始前,不少孩子就已經躍躍欲試了,「老師,什麼是推桿呀,常住理論又是什麼?」不少孩子都是第一次接觸高爾夫,他們對這項運動滿是新鮮和好奇。
  • 熟知高爾夫球基本知識和比賽規則等
    下面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高爾夫基本知識-高爾夫球的意義。高爾夫球的意義「高爾夫」是GOLF的音譯,由四個英文詞彙的首字母縮寫構成。它們分別是:Green, Oxygen, Light, Friendship。意思是"綠色,氧氣,陽光,友誼" ,它是一種把享受大自然樂趣、體育鍛鍊和遊戲集於一身的運動。
  • 將高爾夫球課寫入課表!校內建600平米迷你練習場,聘專業教練授課【山東商報】
    聘專業教練,將「紳士運動」引入校園高爾夫運動被稱為紳士運動,是一種在優美環境中進行的高尚娛樂活動。因為玩這種運動設備昂貴,所以在一些國家又叫它「貴族球」。「我們的球類運動課程開的比較全了,之所以又考慮增加高爾夫球課,首先考慮這項運動對學生的傷害性最小,即使是低年級的學生也可以進行學習。其次,高爾夫球這項運動與籃球、排球等團體運動項目不同,它更加注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學校負責高爾夫球課程的馬老師對記者說。
  • 世界文明史:高爾夫成為歐洲貴族運動,顯示彼此階級身份的差別
    新的運動也滲入工人階級,甚至在1914年以前,工人已經熱衷於某些運動(當時在英國或許有50萬人玩足球),許多群眾更是熱切地觀看和仿效。這個事實為運動設立了一個判斷的標準業餘性質,或者正確地說,對於「專業運動員」的禁令和嚴格的階級隔離。沒有一個業餘運動員可以有優異的成績,除非他可以拿出比勞動階級花得起的更多時間在一項運動上,除非他有報酬可拿。
  • 老祖宗的智慧:筷子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慾?
    老祖宗的智慧:筷子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慾?中國歷史源遠流長,5000年的傳統文化流傳至今,老祖宗們的智慧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強大。像是許多現在難以再現的名勝古蹟,機巧兵器。我們很難想像在那個物資匱乏,知識有局限性的年代,我們的老祖宗是怎麼研究出那些東西的。從以前流傳下來的這些老祖宗的智慧還是否有什麼蘊含頗深的意義呢?筷子,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吃飯用的工具,不同於手抓的隨意,不同於刀叉的規矩,我們傳統用的筷子既可以有家人好友聚餐時的自在,又可以有參加宴席時的端莊正式。
  • 撮合玄彬孫藝珍的高爾夫球,為什麼讓韓國人慾罷不能?
    在D社拍到的照片裡,也有玄彬指導孫藝珍打高爾夫球的畫面。韓國人對於高爾夫球這項運動的喜愛幾乎已經到了痴迷的階段,不管是政客明星,還是每天上班的社畜,周末去打高爾夫球已經成為了韓國人生活的重要部分。那麼,這項起源於蘇格蘭的歐洲貴族運動,是怎麼迷倒韓國人的呢?
  • 椅子和桌子並不是我們老祖宗的原創,卻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偉大
    椅子和桌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兩種家具,似乎每天都離不開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從蹣跚學步的幼童坐的小凳子到耄耋老人行動不便的時候使用的輪椅,從一日三餐的飯桌到揮灑汗水用的書桌,這兩樣看似積極平常的物品估計很少會有人關注到它們的來歷,其實認真追溯起來,這兩樣東西都不是我們老祖宗的原創
  • 「貴族運動」助入名校 加拿大華裔學生學擊劍者增
    「貴族運動」助入名校 加拿大華裔學生學擊劍者增     參賽者正進行賽事。教練何曉文指出,擊劍運動近數年在安省逐漸蓬勃,當中不少是華人。
  • 美國人:中國人為何與世界格格不入?網友:我們放棄了貴族精神
    現代社會,無論哪一個國家,都在追求宏觀意義上的自由平等,在很多中國人眼中,西方社會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國度,很多政策法律放的都非常開,但是在平等這一塊,西方人沒有東方人做的好。其實這和一個民族的精神有關,在英國、泰國這樣的國家,還有貴族、皇室這樣的存在,他們一出生就註定是高貴的,然而很多西方人在這一點上和世界格格不入,原因就是中國人已經沒有了貴族精神,這一點也是我們主動放棄的。中國在歷史上有貴族嗎?
  • 它是東方五千年歷史裡,唯一的貴族運動
    在西方,網球、保齡球、高爾夫球、斯諾克一同被譽為四大貴族運動,其中尤其以高爾夫為最。由於其耗資昂貴,普通人即使能夠參與也只能偶一為之。對於貴族而言,與其說這些是運動,不如說是社交活動,是尊重規則的放鬆和崇尚禮儀的競技
  • 保齡球運動在北京風光不再 曾被定位為貴族運動
    想當初,保齡球運動曾作為一項時尚運動傳進中國,北京也只有為數不多的高檔賓館和酒店把它作為附設項目,因而保齡球被稱為「貴族運動」。沒想到沒過幾年,保齡球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成為北京普通大眾的主要健身休閒運動。2003年之前,北京保齡球共有120多家球館,球道數量穩定在1600多條,當時經常打球的有5萬多人。
  • 球類運動有哪些
    很多人都想通過做來讓自己更加健康,但是不知道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那麼不妨嘗試一下球類運動,球類運動有哪些呢?堅持做球類運動的好處有什麼?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關於球類運動的知識吧!希望大家能喜歡。球類運動有哪些球類運動,包括手球、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網球、高爾夫球、冰球、沙灘排球、棒球、壘球、藤球、毽球、桌球、撞球、鞠蹴、板球、壁球、沙壺、冰壺、克郎球、橄欖球、曲棍球、水球、馬球、保齡球、健身球、門球、彈球等。
  • 錢文忠:中國人如果入日本國籍 就會被要求改姓
    【看點3】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那就是一種精神上和文化上的「孤兒」。如果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失去了父母,成為孤兒,大家覺得是很讓人心痛的一件事情。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是,在文化上的孤兒狀態,同樣讓人心痛。【看點4】中國的過年活動一步步被抽離掉文化實質,現在只剩下吃了。中國過年不是只有吃,這是一種退化。我們把非常豐富的年節文化,退化到一種吃的文化。
  • 高爾夫球協會完成換屆 芬尼灣為大會提供全程飲用水服務
    14日下午,大連市高爾夫球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舉行。在大連市民政局、市體育總會相關負責人的監督下,與會50餘名會員代表就協會章程修改以及新一屆理事會、監事會換屆選舉進行投票,芬尼灣為到會的代表及工作人員提供全程飲用水服務。
  • Zepp運動app教你做專業的高爾夫球手
    你很難單就步數和睡眠模式知道怎樣改善自己的運動方式,而且大部分可穿戴設備給的建議都不夠具體。「一天走一萬步是健康的。」 Zepp Labs公司的可穿戴設備旨在追蹤你在打高爾夫球時的揮桿動作   大部分人看一眼可穿戴設備收集的信息就會把它刪掉。
  • 周末去哪兒玩:盤點濟南周邊高爾夫球場
    英國公開賽、美國公開賽、美國大師賽和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協會錦標賽是高爾夫球界的四大大滿貫賽事。高爾夫球普遍被視為蘇格蘭人的發明,今日的高爾夫球18洞制度亦由蘇格蘭制定,當地亦有全球最歷史悠久的高球會,被視作蘇格蘭國粹。  相傳古時的一位蘇格蘭牧人在放牧時,偶然用一根棍子將一顆圓石擊入野兔子洞中,從中得到啟發,發明了後來稱為高爾夫球的運動。
  • 《知否》中這項運動,連皇帝都被痴迷!如今卻成為了西方洋人運動
    這部電視劇主要背景是北宋時期,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大宋文化生活、人情關係以及家規禮儀等。當然了,也不得不說正午陽光實在太細緻,不僅介紹了曲水流觴、點茶插花等文人雅趣之外,還有不少大宋時期士族階層的業餘生活,比如馬球、投壺以及捶丸等。
  • 那些嘲笑用筷子吃西餐的人,根本不懂,刀叉是我們先人玩剩下的
    中國人用了幾千年的筷子,乍一下用刀叉,不太習慣,兩人便叫服務員拿筷子來,這在西餐館也很正常。不料旁邊的人卻笑了,笑的令人很不舒服,仿佛在說:看,那個鄉巴佬用筷子吃西餐呢!其實,不管西餐還是中餐,都是吃飯而已,只要吃的舒服就好,用筷子或者刀叉還不都一樣嘛!難道用刀叉就比用筷子高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