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這項運動,連皇帝都被痴迷!如今卻成為了西方洋人運動

2020-12-20 翻開歷史叔

這幾天歷史叔重溫了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部電視劇主要背景是北宋時期,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大宋文化生活、人情關係以及家規禮儀等。

當然了,也不得不說正午陽光實在太細緻,不僅介紹了曲水流觴、點茶插花等文人雅趣之外,還有不少大宋時期士族階層的業餘生活,比如馬球、投壺以及捶丸等。

盛家嫡女如蘭曾提及的體育運動---捶丸,歷史叔頓時就被此吸引!

咦,這不是高爾夫球嗎?難道高爾夫球,也是源自於中國?

捶丸,源自於唐朝馬球中步打球

捶丸前身源自於唐朝馬球一個分支---步打球,跟現在曲棍球相似。『錘』,就是「擊」的意思,也就是擊球入洞。

而唐朝女詩人魚玄機就曾為捶丸作了一首詩《打球作》---

「堅圓淨滑一星流,月杖爭敲未擬休。無滯礙時從撥弄,有遮欄處任鉤留。不辭宛轉長隨手,卻恐相將不到頭。畢竟入門應始了,願君爭取最前籌。」

魚玄機在詩中就暗示如果有心意的人就得像打球入門一樣爭取機會,以免錯過求愛的最好時機。

可見當時球類運動就已經在唐朝流行,但由於馬球需要亮馬,又有場地限制,一般只限於貴族所玩。

而當時平民百姓也想湊湊熱鬧,於是在中晚唐時期就用拿球桿徒步來打球,也就是所謂的「步打球」,主要在地面上徒步,代替騎馬以杖擊球入門而計勝負。

不過到了北宋時期,宋朝人在步打球的基礎上,將球門改為球窩,從而更加不受地形限制,慢慢的成為了類似高爾夫球的捶丸。

(金代童子捶丸豆形瓷枕)

北宋時期,宋朝皇帝是捶丸的「鐵桿粉絲」

真正捶丸的黃金流行時期,要屬於宋、金、元三代,無論是皇帝官員,還是平民百姓都無疑愛好這項運動。

根據《宋史禮志》記載,每年3月春天,宋太宗都會舉辦一場捶丸活動,各種朝廷命官都會前來參加。

(《蕉蔭擊球圖》,兒童版」捶丸)

而要說打得最好,還是屬於宋徽宗,更是被賦予「第一球星」的稱號,而且還有一套豪華的捶丸裝備,球桿以黃金裝飾邊緣,頂上有玉飾,球包是錦囊,實屬璀璨奪目。

而在元人散曲中,也經常提及捶丸,比如元人無名氏《逞風流王煥百花亭》雜劇第二折曲中,王煥自誇什麼遊戲都會,「折莫是捶丸、氣球、圍棋、雙陸、頂針續麻、拆白道字……」。

(元代的捶丸指南)

明朝時期,捶丸還是深受皇室的喜愛

明萬曆年間周履靖重曾作《跋》附於卷後,有云:「予壯遊都邑間,好事者多好捶丸」,可見當時捶丸在明朝中期並未沒有絕跡,還是有個別皇帝雅好此道。

而在《明宣宗行樂圖》中也能看到明宣宗在玩捶丸圖,圖中所描繪的比賽情景,都符合捶丸的玩法。

明朝的婦女,也能參與捶丸

由於捶丸活動量不大,再加上又能「收其放心,養其血脈,怡懌乎精神」,吸引不少婦女所愛。

在明人杜堇《仕女圖》就曾描繪明朝貴族婦女在玩捶丸。

當時捶丸運動已經有相對完善的賽制和器具規格,這要比英國高爾夫球競賽規則的確定時間足足提早了472年。

而由於捶丸要求場地形有凹、有凸、有峻、有仰、有阻、有放、有迎、有裡、有外、有平,跟高爾夫球要求也很相似。而出土的球桿、石頭也跟高爾夫球桿、所用的球也很一樣。

但可惜捶丸在清朝之後就開始銷聲匿跡,而高爾夫運動在14世紀蘇格蘭所起源,之後經過英格蘭迅速傳至全世界。

或許我們自認為高爾夫球很洋氣,沒想到,實則走的是復古路線!

相關焦點

  • 《知否知否》中宋朝人的常用詞都是啥意思?
    【本文為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劉家歡 情人節前夕,《知否知否》終於迎來大結局,一切都塵埃落定。 馬球在宋代的文獻和詩詞中被稱之為擊鞠、擊球或打球,是人騎在馬背上以球仗擊球入門的體育形式。深受宋代皇帝和王室貴族的喜愛,成為統治階級的一項娛樂活動。
  • 《知否知否》皇帝的兒子是怎麼死的?皇位後來傳給了誰?
    《知否知否》的故事發生在北宋年間,講述的是一個五品官員家女盛明蘭成長故事,從一個小小的家族裡的人生百態,折射出那個時代的社會與變遷。劇中老皇帝因為幼子早逝而面臨著繼承人的問題,大臣們當朝逼迫老皇帝今早冊立新皇人選,那劇中皇帝的原型是誰?
  • 《知否》中為什麼稱皇帝為「官家」,還有更深層的意思
    《知否》中為什麼稱皇帝為「官家」,還有更深層的意思   《知否》這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相信應該有不少人都正在觀看,是馮紹峰和趙麗穎兩人主演的一部古裝劇,劇中以宋朝為背景,其中有這樣奇怪的一句臺詞,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劇中的眾人都稱呼皇帝為
  • 西媒:西班牙人痴迷研究漢字 或改變西方人學習方法
    但西班牙人佩德羅·塞諾斯卻痴迷於此。他已經在中國居住將近30年,在20多年的時間裡他一直嘗試著回答這個問題。據埃菲社12月22日報導,塞諾斯1960年生於馬德裡,1988年定居中國,大部分時間居住在昆明。他幾乎足不出戶,把所有時間與精力都放在研究成千上萬個漢字之上。這項工作始於上世紀90年代,5年前他重新開始了對漢字的研究。
  • 她身上每一寸都是法國人的驕傲,連乾隆皇帝也曾求之不得
    《皇帝的故事:航海圖》,1610年代設計,法國博韋工廠織造,同款於市場上拍出36.5萬美元然而這個訂單是個長久的等待,布歇花了4年的功夫設計,而此後又等了30年的時間,法國皇家博韋工坊才將其完成。 古老的權力象徵乾隆作為中國的皇帝卻也深諳西方藝術的價值。
  • 《知否知否》中的韓大相公是範仲淹的好友,曾連任三朝宰相
    《知否知否》中的韓大相公是範仲淹的好友,曾連任三朝宰相宋朝的繁榮一點也不遜色於唐朝,在宋朝出現了夜市,同時紙質貨幣也是出現在那個年代,宋朝的繁榮離不開朝廷的文官進言獻策,可是宋朝一味的追求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導致了朝廷最終文武官員分配不均,文強武弱的局勢導致了北上尚有隱患的宋朝處於極為危險的狀態
  • 「口罩」,曾是這項賽車運動的精神圖騰!
    無獨有偶,在美國的一項賽車運動中,「口罩」也曾經是賽車手們必須穿戴的護具之一,它更是這項賽事獨有的文化標誌,它就是 Drag racing 直線加速賽!沒有彎道漂移、沒有剎車點,Drag racing 比拼的就是簡單粗暴的直線加速,一個字就是「幹」!賽道長度通常是1/4英裡,即402米,兩輛車一組,原地起步,率先衝過終點的車獲勝。
  •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出現多處用詞錯誤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趙麗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作為趙麗穎和馮紹峰婚後公開合作的第一部電視劇,《知否知否電視劇中如果改成「待字閨中」就合適了。另外,「滿城文武」「款待不周」等明顯用詞錯誤,對「官人」「官家」等古代稱呼的理解混亂,甚至還有錯別字等低級錯誤,著實把觀眾的興趣點從觀劇轉移到了糾錯上。話題「知否病句賞析」以1.3億的瀏覽量還登上了某自媒體平臺的熱搜榜。
  • 《紅樓夢》裡有個痴迷東方文化的西方粉絲,真真國才女子也
    除了茜香國女國王貢品大紅汗巾、暹羅國貢茶等貢品珍品,還有一位痴迷東方文化的西方粉絲,正是出自薛寶琴口中的真真國的才女子也。此處的「他」通「她」,因為「她」字在民國新文化運動初期才出現。寶琴親身經歷見到的這位真真國的西洋少女,她從「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她對東方文化的熱愛和執著已到達痴迷的程度。為什麼說從「絲綢之路」而來?在中國地圖上我們都知道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的位置,可西海在哪裡呢?
  • 知否大相公是什麼意思 韓章在歷史上的原型是北宋名臣
    知否大相公是什麼意思 韓章在歷史上的原型是北宋名臣時間:2019-02-01 13:18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知否大相公是什麼意思 韓章在歷史上的原型是北宋名臣 在最近,有一部古裝言情劇在國內有著極高的人氣,那就是由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這項超級工程讓25國讓步,只有中國接手,西方:讓人刮目相看
    如今隨著我國這些年飛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強國,不管在哪個領域方面都位於世界前列,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正是因為發展之快,帶給很多發達國家壓力,各國擔心我們「彎道超車」,但又無可奈何。說到最近這些年的發展,基建領域取得巨大突破和進展。
  • 《知否知否》中出現多處用詞錯誤 觀眾吐槽:語文老師可坐不住了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趙麗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作為趙麗穎和馮紹峰婚後公開合作的第一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下簡稱《知否知否》)正在電視臺和各視頻平臺熱播,在開播之際,該劇因精美的畫面構圖、精良的服裝、化妝和道具以及中華傳統文化元素被觀眾寄予很大的期望
  • 《知否知否》中出現多處用詞錯誤 觀眾吐槽: 語文老師可坐不住了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趙麗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  作為趙麗穎和馮紹峰婚後公開合作的第一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下簡稱《知否知否》)正在電視臺和各視頻平臺熱播電視劇中如果改成「待字閨中」就合適了。  另外,「滿城文武」「款待不周」等明顯用詞錯誤,對「官人」「官家」等古代稱呼的理解混亂,甚至還有錯別字等低級錯誤,著實把觀眾的興趣點從觀劇轉移到了糾錯上。話題「知否病句賞析」以1.3億的瀏覽量還登上了某自媒體平臺的熱搜榜。  導演表態:會及時修改出現的問題  為什麼觀眾對《知否知否》的要求這麼高?
  • 唐朝人對擊球運動到底有多熱愛?連皇帝也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據文獻記載,麟德殿、清思殿、中和殿、左右軍駐地、龍首池附近和大明宮北部,都設置了球場。此外,太極官東北、皇城西北安福門外、興慶官勤政務本樓附近,也都有球場。禁苑之中的球場為數不少,分布在梨園、飛龍院、月坡和御馬坊附近。有的皇室成員的宅院中,也設有球場。如唐宣宗為諸侯王在十六宅營建雍和殿,並修築了球場,他每個月要去那裡打兩三次球。
  • 盤點:西方人眼裡的清朝皇帝,這次我真的被雷到了!
    正是在清朝,中國開始落後於西方,並遭到西方人的殖民掠奪。那麼在西方人眼裡,清朝歷代的皇帝和最高統治者究竟是個啥樣子呢?1.順治皇帝作為清朝入關第一君,西方人眼中的順治皇帝顯然沒什麼特別,除了他和他身邊的女人,不知道這是不是和順治皇帝為女人而遁入空門的傳說有關係。
  • 知否原著:盤點顧廷燁得到的皇帝賞賜,名副其實的新皇寵臣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顧廷燁出場比較晚,對他最為詳細的描述是盛明蘭嫁給他以後,這時的顧廷燁是新皇寵臣,位高權重。皇帝對顧廷燁非常重視,宮裡的賞賜多的如流水一樣,今天財迷的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顧廷燁收到的皇宮裡的賞賜有哪些,讓讀者們也開開眼。1.
  • 西方知識分子中的「崇洋媚外」人士
    還有不少人拿著西方知識分子的話駁斥國內的知識分子,認為他們跪久了,還不如洋人看的清楚,他們經常說「連外國人都認可中國了,你還不認可,就是洋奴。」「中國的君主制度不是獨裁……,從中國的政治制度設計來看,皇帝雖高高在上,但不便為所欲為。皇帝作為天子,也必須遵循一定的法律。……所有官員都可以對皇帝提出建議和異議。這不正是民主的表現嗎?」中國的法治,不僅對平民,也對皇帝。
  • 《知否》劇情漸入佳境 趙麗穎馮紹峰知否體宣布懷孕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由正午陽光影業出品的古代社會家庭題材大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熱播中。該劇改編自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曾璐、吳桐編劇,張開宙執導,侯鴻亮任製片人。昨日,趙麗穎和馮紹峰用「知否體」公布懷孕喜訊,戲裡戲外都得到圓滿幸福的兩人也獲得了網友真摯的祝福,「知否體」也作為開年第一個熱詞登上了熱搜榜第7位,劇集熱度又上一層樓。
  • 我們都知道「皇帝」這個稱號是秦始皇帶來的,那西方是怎麼來的?
    大夥都知道,咱們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此後古代王朝的一把手就都稱「皇帝」了,這一直持續了兩千多年,到清朝溥儀時「皇帝」才徹底完蛋。在嬴政之前,是沒有「皇帝」的,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等等,連國家都沒有,就甭說「皇帝」頭銜了,而夏商周的一把手,都稱「王」或「天子」。
  • 劇中作惡多端的康姨母,在《知否》原著中,她的結局更加大快人心
    電視劇中的康姨媽在送往內獄之前被墨蘭使壞逃跑了。僥倖逃生的康姨媽不但沒有思過悔改,反而是伺機報復。在顧府大火中,康姨媽趁亂跑到了內宅,想要殺害明蘭和孩子。關鍵時刻,顧廷燁及時趕到刺死了康姨媽。康姨媽被一劍斃命,真是太便宜她了。但是,康姨媽的死不只沒有給大家帶來一絲愉快,反而被王家老太太拿住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