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24日報導 西媒稱,漢字是不是象形文字?漢字的字形能夠完全表達出字義?這個問題讓很多學者感到頭疼。但西班牙人佩德羅·塞諾斯卻痴迷於此。他已經在中國居住將近30年,在20多年的時間裡他一直嘗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據埃菲社12月22日報導,塞諾斯1960年生於馬德裡,1988年定居中國,大部分時間居住在昆明。他幾乎足不出戶,把所有時間與精力都放在研究成千上萬個漢字之上。這項工作始於上世紀90年代,5年前他重新開始了對漢字的研究。
報導稱,致力於揭開漢字秘密的塞諾斯已經出版了兩部研究漢字的書籍。如今他的兩部著作都可以在西班牙的書店覓到。
日前塞諾斯在北京接受埃菲社專訪。他表示:「漢字引發了我的關注,而且在研究過程中我對其象形性的興趣愈發濃厚。」
塞諾斯並未接受過專業語言學培訓,全憑自學閱讀了所有他能夠找到的有關漢字的書籍。塞諾斯通過對漢字的研究得出結論:漢字學習起來並沒有西方人想像的那麼難,因為一個漢字的每一部分都能表達出字義。
漢字大部分都是由幾個偏旁組成的合體字,結構多為左右結構。一般情況下,左半部分能夠體現出字義,而右半部分沒有具體含義,但可以由此推測出這個漢字的發音。
報導稱,塞諾斯18年前在其第一部著作中就嘗試找到隱藏在漢字中的含義。他在最新著作中指出,實際上漢字的任何一個部分都能表達出字義,這或將徹底改變西方人學習漢字的方法。
第一部著作已經印刷了12本,銷量達到1.6萬冊,但用他的話說,這本書只是他作為一名漢語學習者,向其他學習者傳授的經驗。他在這本書中沒有拘泥於成規,而是嘗試更深入地探索漢字的奧義。
塞諾斯表示,漢字的某些部分似乎與字義無關,主要是因為數千年前統治階級不希望平民百姓都能接受教育,故意使漢字變得神秘。
塞諾斯在研究之餘也從事導遊工作。他表示,人們一直認為漢字很難學習掌握。他提出的漢字每個部分都能體現字義的觀點也沒有得到所有中國語言學家的支持。但是他的最新著作已經被送到馬德裡孔子學院,這表明中國文化部門已經開始嘗試接觸他的新觀點。
塞諾斯雖然並不認為漢語將成為未來的語言,但也承認這種語言的覆蓋面將更加廣闊。和上世紀60、70年代掌握英語有助於商務談判一樣,未來掌握漢語將為個人發展提供很大助力,因為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將愈發重要。(編譯/劉麗菲)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漢字文化創意作品。新華社記者孫參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