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文化、思想上的隔亥,是阻礙兩岸和平統一最大的障礙

2020-12-13 吾悅吾曰

現在的臺灣局勢不容樂觀。廣泛增進共識,互相了解,增強凝聚力,縮小雙方差距。逾越兩岸間的鴻溝。成為當務之急。

兩岸同胞雖然同文同種,但分離的時間太久了,兩岸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模式、理念都相差很遠。

臺灣在兩蔣時代,一直宣傳反共思想,醜化大陸,人為製造鴻溝。

而大陸在解放後,一直運動不斷,不斷強化階級意識,搞對立,人為製造敵對面,打擊面過寬。

反傳統,反儒教,文化傳承幾乎斷裂,引進來的外來文化又水土不服,難以在大陸開花結果。

十年「文革」幾乎斷送中國文明,其對文化、教育、知識分子的影響極為惡劣。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難以消除。

臺灣在李登輝、陳水扁時期,不斷強化臺獨意識的培養和教育,妄圖讓「臺獨」思想佔據臺灣青少年的頭腦,成為未為臺灣的主流意識和民意。現如今,蔡英文更是變本加厲,擅改歷史,依靠行政手段,來加速這一進程。

在以前,隨兩蔣赴臺的退伍老兵及其後代是連結兩岸骨肉親情的重要紐帶,是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重要力量。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影響和力量、聲音日益式微,逐漸消失。

兩岸之間在以前不乏良性互動。

中國政府全力爭辦北京奧運,本就有希望藉助奧運的光環重塑國家形象、展示國家實力、推動兩岸交流的目的。

臺灣方面在當時,也希望緩和與大陸的緊張關係,在承認大陸的勢力範圍的基礎上,希望確保自己的生存空間和外部空間。

兩方都抓住機遇,在兩岸溝通渠道的多元化上,不斷推陳出新,兩方在這方面有很強的緊迫感,有力地推動兩岸關係向著平穩過渡階段前進。

現任外交部長的王毅,當時出任國臺辦主任,陳雲林是當時的海協會會長,大陸方面在人事布局上,大大加強了力量,旨在會面推動對臺事務的開展,希望開創新局面。打開缺口,逐漸滲透,以政治和外交的手段來解決兩岸紛爭,消除隔亥,建立互信。

臺灣方面在當時,也作出積極回應。由江炳坤出任海基會董事長,旨在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減輕大陸對臺灣的擠壓,用合作代替對抗,以雙贏代替紛爭。

當時的馬英九,不知出於何種考慮,任命了一位具有臺獨意識與前科的人出任陸委會主委,旨在平衡「統派」與「獨派」的紛爭。這表明馬英九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是有著自己的底限的。

當時大陸方面是有點肓目樂觀的,對馬英九此舉,沒有認真對待,而是輕易放過,留下後患。

兩岸在政治上是互相對立的政治實體,誰也管不了誰,是互相競爭的關係。

在當時,談經濟合作可以,但一涉及政治問題就十分敏感。政治協商兩岸統一事宜是不可逾越的雷區。

馬英九是絕不會這樣做的,他只希望籤訂一個雙邊和平協議,共生共榮,同時,藉此打開臺灣的國際空間,加入一些國際性組織,比如「世界衛生組織」等。但這只能是馬英九的一廂情願。

大陸方面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圍繞「統一」這一終極目標的,不論臺灣政治人物如何想,要和大陸打交道,這是繞不開的話題,必須正面回應,決無討巧之餘地。

相關焦點

  • 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邱毅提出8個障礙
    近日,就和平統一有多大的可能性這個問題,兩岸專家展開激烈討論。兩岸專家熱烈討論和平統一可能性根據相關報導顯示,12月5日,《環球時報》2021年年會舉辦。在年會上大家熱烈討論「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據悉,王在希指出,有三個原因表明當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 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兩岸專家激烈討論
    邱毅: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沒有可能在被主持人黃智賢問道「如何看待臺灣現在的狀況,兩岸和平統一是否還有機會」時,臺灣文化大學教授邱毅認為,現在兩岸有沒有和平統一的可能,要看「和平統一」的定義是什麼。他進一步表示,如果是「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是完全沒有可能的,而如果「有壓力之下的和平統一」,他仍然覺得有可能。
  • 邱毅:兩岸「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是沒有可能了
    在議題二「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的討論中,被主持人黃智賢問道「如何看待臺灣現在的狀況,兩岸和平統一是否還有機會」,臺灣文化大學教授邱毅認為,現在兩岸有沒有和平統一的可能,要看「和平統一」的定義是什麼。他進一步表示,如果是「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是完全沒有可能的,而如果「有壓力之下的和平統一」,他仍然覺得有可能。
  • 兩岸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
    年初的臺灣選舉中,民進黨再次拿到執政權,與此同時,美西方勢力加大對臺海局勢的幹預力度,民進黨當局見風使舵、鋌而走險,將兩岸逐步推入兵兇戰危的境地。局勢的惡化,造成民意的對撞,大陸網際網路上武統聲浪此起彼伏,兩岸網民在虛擬空間「交火」,一場無休止的舌戰已率先打響。「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兵戎相見是當前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後選項嗎?
  • 兩岸關係只要和平、不要統一的時代終將終結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華中師大臺灣與東亞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在會上指出,當前兩岸關係面臨三重斷裂:和平發展機遇期的斷裂、中美共管「臺獨」的斷裂、認同的斷裂。周志懷指出,2016年在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在關乎臺海和平前景問題上,兩岸關係出現了三個嚴重斷裂,導致臺海形勢未知風險加大,和平前景受到嚴重衝擊。這三個斷裂是:第一,兩岸關係面臨和平發展機遇期的斷裂。
  • 《建議》談兩岸統一,為何沒有出現「和平」兩字?
    對此,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表示,「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這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重要體現,是習近平總書記長期以來的一貫思想,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偉大復興大局大勢,符合兩岸同胞共同願景和福祉。
  • 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邱毅: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沒有可能
    不過,大陸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推動兩岸的友好溝通,希望能夠在和平穩定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所以2021年的臺海局勢也註定會引發全球關注。據媒體報導,環球時報年會於近日在北京正式舉行,而此次年會主題就是「疫情下,世界的危局與變局」,而這其中所涉及到的兩岸議題就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在對「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
  • 兩岸專家學者:和平統一是兩岸關係發展趨勢
    兩岸專家學者:和平統一是兩岸關係發展趨勢 2008年12月13日 22: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福州十二月十三日電 (記者 鄭長靈)「臺獨是絕路,中國必統一
  • 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兩岸專家提有壓力下「以武促統」
    年初的臺灣選舉中,民進黨再次拿到執政權,與此同時,美西方勢力加大對臺海局勢的幹預力度,民進黨當局見風使舵、鋌而走險,將兩岸逐步推入兵兇戰危的境地。局勢的惡化,造成民意的對撞,大陸網際網路上武統聲浪此起彼伏,兩岸網民在虛擬空間「交火」,一場無休止的舌戰已率先打響。「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兵戎相見是當前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後選項嗎?
  • "現在到兩岸統一的時間窗口了嗎?"
    兩岸關係儘管在有些階段充滿了風險和挑戰,但是總體上在大陸方面堅持和平統一的基調下,這40年的和平坦率來講也是得來不易的。 今天習總書記的講話,也是告訴我們未來應該怎麼辦?我們未來還是要和平統一,並不是要用別的方式來統一,還是高舉和平統一的旗幟,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
  • 未來30年 「兩岸統一」關鍵期
    兩岸學者可以走在前面,多做這方面工作。針對當前兩岸形勢,他提出四點看法:第一,堅決反對與遏制形形色色的「臺獨」分裂勢力與活動,切實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第二,堅定地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積極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第三,密切關注影響中國統一與民族復興的外部因素,防止外部勢力損害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第四,大力為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營造穩定環境,積蓄力量,創造條件。
  • 這次蔡英文贏了,兩岸「和平統一」真無望了嗎?
    臺頭聞編輯:暗藍臺灣地區選舉已經落下帷幕,臺灣地區選舉的結果就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成功連任,這也使得部分臺灣民眾對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表示擔憂。筆者認為,兩岸和平統一是必然的,這是因為蔡英文的連任不會改變兩岸屬於一個中國的事實,更不會改變臺灣民眾和大陸民眾同宗同族的事實,所以即使蔡英文連任對於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也不會造成絲毫的阻礙,更不會使臺灣真正的從祖國懷抱分裂出去,這也是兩岸民眾所認同的。
  • 吳家瑩:和平統一是正道,是兩岸關係的唯一出路
    同時,表達了中國和平統一是對人類世界進步的貢獻,表明了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的擔當和榜樣。兩岸和平統一是正道,也是今後兩岸關係唯一的出路所在。」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如是表示。吳家瑩認為,40年來,《告臺灣同胞書》成為了指引兩岸關係前進發展的明燈,實現破冰起航,兩岸交流也從無到有,再從「小三通」到「大三通」,實現了多個跨越,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巨大的福祉,兩岸隔絕造成的親人思念和痛苦已經一去不復返,兩岸交流、和平發展以及「九二共識」成為了主流民意,有力的抨擊了島內的「臺獨」勢力。
  • 兩岸問題專家指出「臺獨」仍是兩岸關係最大障礙
    全國臺灣研究會9日舉辦「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路徑與挑戰」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認為,兩岸應攜手維護和平發展大局,對臺海和平穩定面臨的挑戰,對民進黨的「臺獨」分裂本質及其欺騙性、危害性應有清醒認識。全國臺研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指出,2008年以來,在兩岸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並進入60年來最好的發展階段。
  • 張澤熙委員:深化新時代兩岸民間交流 助力祖國和平統一
    中國臺灣網3月11日北京訊 (記者 雍紫薇)11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副主席張澤熙代表臺盟中央在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進行大會發言,他表示,要深化新時代兩岸民間交流,助力祖國和平統一。
  • 學者討論兩岸統一:「維持現狀」只是蔡英文的掩護工具
    此次研討會重點討論了非軍事角度的兩岸統一以及兩岸三地青年如何在反分裂勢力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等問題。  與會的專家學者均認為,兩岸同屬一中,統一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必然方向,但要切實把握好統一的時間點,破除臺灣老百姓對於統一的心理障礙,真正達到兩岸「心靈契合」的完全統一,而絕非僅僅是形式上的統一。
  • 從「一國兩制」的「模範生」澳門,看兩岸和平統一
    從「一國兩制」的「模範生」澳門,看兩岸和平統一 2019年12月20日 14:3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兩岸快評第518期】  12月20日是我們中國人不能忘記、也是值得驕傲的日子,這天是澳門回歸20周年紀念日。
  • 臺北秋祭白色恐怖死難者,呼籲推進兩岸和平統一
    臺北秋祭白色恐怖死難者,呼籲推進兩岸和平統一 吳濟海、傅雙琪/新華社 2020-10-24 18:00
  •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和平統一在臺灣有三點阻礙
    在議題二「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的討論中,主持人黃智賢提到,美國與臺灣民進黨在包裹著「維持現狀」糖衣時,實則在用各種法案、用語、派遣人士,通過將臺灣問題「國際化」來改變臺灣現狀。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表示,島內目前在身份認同上「比較悲觀」,但兩岸仍然存在走向和平統一的土壤。張亞中表示,和平統一在臺灣方面有三點阻礙。
  • 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雲」論維護臺海和平與融合發展
    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指出,今年兩岸關係雖遭受民進黨當局與外部勢力蓄意幹擾破壞,但兩岸關係發展沒有因遇到一些溝坎而止步。當前階段,「臺獨」分裂勢力仍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現實威脅,是祖國統一的主要阻礙,要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