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亮:這樣做,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2020-09-03 新都教育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看到這些情況:

有的孩子在家裡活潑好動、聰明伶俐,而一旦來到新的環境接觸陌生人時,就會變得膽怯靦腆,呆板笨拙;

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獨自遊戲、自言自語,顯得很不合群;

有的孩子則恰恰相反,與人交往處處逞強,橫行霸道,顯得盛氣凌人;

還有的孩子遇到熟人時,即使大人強迫其對人要講禮貌打招呼,他也緘口不語,設法躲避。

兒童的交往能力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有很大影響。如果孩子不能主動與同伴交往,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遇到問題也不敢去找老師反映或尋求幫助等,結果是沒有新的朋友。

這樣,他們就會感到孤單、心情沮喪,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學校的吸引力也隨之消失。

同樣,兒童良好的交往能力也會給孩子的發展帶來非常好的影響。

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和他的學習能力、言語發展、智能活動、情緒反應、社會行為等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

良好的交往能力,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培養。

01

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包括理解別人的能力和表達自己的能力。

正確接受、理解他人言語

父母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如閒暇時可以和孩子多交談,儘量不要用重疊詞,如「飯飯」、「覺覺」等,語言要逐漸精煉、複雜。

閱讀故事時,不要每次孩子一問就停下來解釋,要讓孩子聽完全文後自己體味其中的語句、詞彙。

多讓孩子談談所見所聞,學著用多種方法表達一個事物,如「爸爸、媽媽和我在家裡」「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媽媽和我」「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使孩子在理解能力和語言能力上都能得到提高。

在幫助孩子理解語言方面,多布置任務也是促進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種好形式。
家長可以每天布置一個任務,由含一個條件的任務逐漸過渡到含有多重指令的任務,為孩子進入小學後對語言,特別是對任務性語言的理解打好基礎。


比如,請你去拿一張小凳;請你去拿高的小凳;請你去廚房的陽臺上拿小凳。

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願望

要交往,就要靠有效的語言溝通。兒童3、6歲及8、9歲是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家長除了要多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語言理解能力之外,還要注意培養孩子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

判斷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幾個指標是:說話時聲音響亮,態度自然,用詞恰當,能比較完整連貫地、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對於即將上小學的孩子,要使其學會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感,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願望:

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呢?

首先,要遵循的一個主要原則就是「與孩子平等交流&34;當孩子做完這件事後,說一聲:「謝謝你,我的小寶貝!」這就在語言行為上給孩子做了一個良好的示範。

事實上,以禮貌對待孩子,不會失去父母的尊嚴,反而增加了孩子對父母的敬重。

對孩子的尊重應充滿於日常生活,您可以在生活中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尊重他人的氛圍。

當您讓孩子幫助做什麼事時,要經常說「請你······」,不使用生硬的命令。如果孩子做完了某件事,就說聲「謝謝」。有什麼事,您可以與孩子商量。

02

掌握交往的技巧和規則

懂禮貌,會合作,學會交流與分享

一般來講,人們都喜歡性格開朗、微笑著向人問候的孩子和有禮貌的孩子,大家也都樂意與他更多地交談。

如果遇到熟人就躲,或遇人問候不搭理,這樣的孩子就會給人一種不好的印象,別人也就不大喜歡與他接觸。這樣,他的性格就會越發孤僻。

守規則的孩子往往受同伴歡迎。父母應教育孩子多考慮小夥伴的建議和意見,觀點不一致時,要互相商量;遊戲時要遵守規則,輸了不耍賴;想和別人一起玩兒時,要有禮貌地提出要求:我們一起玩兒好嗎?咱倆交換玩具行嗎?

被同伴拒絕的孩子,很多是因為他們不懂得交往的規則。比如,在參與團體遊戲的時候,不懂得「排隊」規則;小朋友們商量做哪項活動時,他也不知道「協商」、「少數服從多數」,只會按自己的想法做。

為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制訂明確的交往規則,要求孩子遵從。久而久之,孩子習得的社交規則,被他逐漸內化形成穩固的能力後,就能夠自如地運用到和同伴的交往當中了。

體態及輔助語言的應用

人的肢體動作、表情等也同樣傳達著某種意思。在日常生活中,要隨時讓孩子了解不同體態的不同含義,以及不同感情不同體態的表達方式。如:友善歡迎、好朋友相見、探身傾聽、感興趣、厭煩、不敢肯定、疑惑、怔住了······

除此之外,還有通過手的動作表達出來的輔助語言,如這兒、那兒、這個、那個、過來、走開、去、拒絕、歡迎、安靜以及1、10數字的表達方式等。

③ 矛盾和衝突的解決

家長要明白,孩子們的衝突並非都是壞事。他們通過衝突,才能明白互相尊重、互相謙讓的重要,逐漸學會約束自己、控制自己,用友好方式解決問題。

我們經常看到,孩子們之間發生摩擦、衝突之後,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解決,過一段時間又和好如初。

因此,當孩子們之間發生矛盾和衝突的時候,在沒有過激行為的前提下,家長最好首先做個「旁觀者」,而不要急於去做「裁判者",要善於做有效的「引導者」,儘量發揮孩子們的能動性,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如果孩子們一時解決不了,家長可適當地引導他們,學會從對方的角度客觀地思考問題,或者放棄自己的意見順從對方,或者學會說服對方,使自己為別人所接受,或教會孩子學會「合二為一」,將雙方意見有機綜合而取得皆大歡喜的結果。

03

與不同年齡、性別、國家的人交往

進入小學後,孩子接觸到的人將會是形形色色的:一個學校中的學生可能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甚至不同的國家。

所以,在入學前,教會孩子如何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將會給孩子以後適應複雜的社會環境奠定堅實的基礎。但這個基礎需要家長耐心細緻地給予指導。面對不同的人群,家長要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交往原則。如尊重他人,不卑不亢。

相關焦點

  • 這樣做,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和他的學習能力、言語發展、智能活動、情緒反應、社會行為等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良好的交往能力,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培養。01 語言能力語言能力包括理解別人的能力和表達自己的能力。
  • 幼兒園是個「小社會」,如何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
    其實,孩子之所以出現不適應,和他們人際交往能力有著重要的關係。對於孩子而言,幼兒園就是一個「小社會」。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對於這個問題,今天從5個方面給予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這在孩子的人際交往中,不利於孩子融入群體。在這方面,孩子會受到家庭成員的直接影響。比如,有些孩子是由老人帶大的,就可能存在這樣的問題。很多老人說了一輩子方言,讓他們改變說話的習慣,可能會遭到反對。所以,家長為孩子營造一個語言學習的環境,有意培養孩子練習普通話,是孩子入園前準備的一項交際技能。
  • 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這5個方法不要錯過!
    一項關於成功人士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交能力,是與未來成功密切相關的重要因素,而非單純的提高學習成績。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怎樣做能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呢?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這5個方法不能錯過!
  • 孩子社交障礙?人際交往能力差?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能掉以輕心
    在這個全面發展,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很多家長不再只單純地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產生。就像在社交方面,很多孩子或大或小會存在一些社交障礙。然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家長要培養並不斷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扮演5個角色,掌握8大技巧
    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是關乎孩子人格形成及社會適應性的重要一環。為此,父母應當在了解兒童人際關係特點的基礎上,扮演好5個角色,掌握住8大技巧。相比階段性的學習成績,人際交往能力才是孩子將來走向社會,能否具有成長性和競爭力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從小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父母應扮演好以下角色。
  • 錢志亮:教孩子情緒表達和管理,家長老師應當這樣做
    因此,絕不能忽視對兒童健康情感的培養。兒童的情緒表達能力則是指在人際交往互動情境中正確表達自己情緒情感的能力。日常生活中,成人的情緒表達主要是通過語言來讓人理解的,但兒童受認知水平和言語發展水平的制約,要以準確的語言表達情緒是非常困難的。
  • 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如何培養
    培養孩子成為會溝通的人每個人從一出生,就開始了人際交往,就存在著人與人的各種關係,沒有一個人能隔開與外界的交往、溝通而獨自生存下去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很重要。培養孩子良好的交往和溝通能力,能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更遊刃有餘,獲得更多機會,更易得到成功。孩子的良好溝通能力怎樣培養?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而人際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關心則是預防和治療這類心理問題的靈丹妙藥。由此可見,從小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水平,對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預防各種心理疾病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這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肯定,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重要一步。  儘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對孩子的成功和快樂都非常有益,但請您不要過分幹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數量上的增加。您應該知道,即使是個人獨處,也可以成為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願意用他自己的方式與人交往,您就應該尊重他。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3~6歲這個階段的人際關係,我們怎麼樣來培養學齡前兒童良好的社交能力?關於兒童社交在果媽閱讀的主題閱讀(查看)當中也有詳細的解釋,我們用一個月的時間精讀了兒童社交的4本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商》、《朋友還是敵人》、《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以及《媽媽,他們欺負我》幫孩子解決社交難題。
  • 人際交往能力怎麼提升
    人際交往能力怎麼提升什麼可能導致人際關係的破壞?人際交往能力怎麼提升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呢?培養良好的個性:如果有不良品質,即使交遊很廣,也難得有知心朋友;相反,如果你具有促進人際吸引的優秀品質,就會容易被別人引為知已。善於體察別人的真正需要:這些需要概括起來包括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求、感情的需求。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不但要考慮到對方的個性品質,也要考慮對方的需求,因為人際交往的基礎是互補,只索取而不奉獻的關係是很難維持的。
  • 孩子在學校性格孤僻沒朋友怎麼辦?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很重要
    ①人際交往能力不足有的孩子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不足,沒有辦法主動去尋找朋友或是加入到其他孩子的話題和遊戲當中去。「人際交往能力」?父母要從小給孩子培養一定的社交技能,多帶孩子外出與人交際,不要讓孩子總是悶在家裡做一隻「鵪鶉」。孩子的社交技能得到提升,在學校裡交朋友,也會變得輕鬆許多。
  • 重視孩子人際交往,讓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
    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遇到的困難是許多父母關注的話題,社交能力伴隨了孩子的一生,小到幼兒園,大到成年工作。學會與他人相處是孩子邁出人際交往的第一步,但是,許多家長卻總是頭疼,孩子在家好好的,一去外面就不能跟別的小朋友友好相處,家長們也是束手無策。
  • 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需要了解這些
    如果幼兒階段人際關係欠佳,將影響日後適應社會的能力。大人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小孩也不例外,通常孩子到了三、四歲,開始重視與周圍的同學關係,並且需要對方的認同,這常是為何他們會不肯換學校,或者希望與朋友在一起慶賀他生日的緣故。幼兒階段人際關係欠佳,將影響日後適應社會的能力,如果父母早一些察覺到孩子的孤僻或過於文靜,可以和學校老師商量,安排他跟活潑開朗的同學坐在一起。
  • KaDa故事發布年度人際交往繪本榜單,助力孩子情商培養和發展
    12月25日,KaDa故事數字閱讀研究院發布了《2020年「人際交往」閱讀主題書單排行榜》,通過平臺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算法,將用戶對這類書籍的選擇喜好和閱讀推薦做了直觀的呈現。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走出孤單,學會交往,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當然,對於孩子人際交往的培養也宜早不宜遲。從娃娃階段抓起,在生活中重視每個人都有社交屬性。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學會與人相處,更好地融入集體,還可以培養他們獨立的生活能力和自主判斷能力,增強孩子在生活中的自信心。
  • 如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樂意與人交往,引導幼兒參加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未來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互助的社會,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對一個人來說極為重要,那麼如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呢?
  • 希望孩子走出自我?高手父母發展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四條原則
    但是現在針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我們就什麼都不需要做了嗎?也並不是這樣,我們仍然可以積極地去引導,為孩子逐漸發展自己的人際能力做好準備。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孩子的生理基礎,每一個大腦天生都具備的能力-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能夠聯結他人心靈的能力,能夠識別他人的感受、欲望和觀點的能力,這是良好的人際交往的核心功能。現代科學家們對大腦的研究揭示,我們的大腦實際上是為關係而生。它們本能地會從身邊的關係當中,接收信號並建構內在。
  • 高手父母發展孩子積極人際交往能力的四條原則
    我們需要為孩子創建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模式。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模式,將為孩子們發展樂於、勇於和善於人際交往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首先,我們要給孩子提供童年時期的高質量高親密度的家庭人際氛圍,儘量讓家庭充滿溫馨和幸福。
  • 培養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從他人那裡獲得信息,學習他人的經驗和智能,以及溝通協調,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  2、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是指進行積極的社會交往,建立和諧的社會關係,掌握和遵守一定的行為準則及控制自身行為能力,用以適應社會的心理特徵。
  • 錢志亮:全面發展是正道
    舉個例子,孩子在做閉單眼時出現面部扭曲、做一些快速輪替動作時總出錯,說明其神經協調發育不好。 認知也可以稱為認識,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認知能力,是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們對事物的構成、性能、與他物關係、發展動力、發展方向以及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即個體對感覺信號接收、檢測、轉換、簡約、合成、編碼、儲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斷和問題解決的信息加工處理過程。
  • 人際交往能力是個什麼東西?
    培養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人際交往能力就是在一個團體、群體內的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的人,很難想像,離開了社會,離開了與其他人的交往,一個人的生活將會怎樣?有人存在,必須與人交往。在學校,個體要與同學、教師、學校職工進行人際交往,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就不能有良好的同伴關係、師生關係,當出現問題時就容易陷入困境、走入極端,成為問題的漩渦,目前很多中學出現的眾多學生圍毆一個同學就是人際關係處理不當的典型例子。人際交往與我們密不可離,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貫穿生命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