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孩子走出自我?高手父母發展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四條原則

2020-09-03 讀書看娃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能和他人聯結,同時保持獨特的自我認知,是人類的幸福和成就的源泉!其中能夠保持自我認知,說的是能夠對自身進行洞察,能對自己情緒和身體具備覺察能力,而能夠與他人聯結講的就是人的共情能力。

根據現在社會學家對於大規模人群的跟蹤和調查,幸福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能夠將注意力和熱情投入到他人的利益之中,而不僅僅局限於自我,通過將」我」通過融入」我們」,才會發現人生的意義和快樂。


社會科學研究和調查的結果,也和我們的認知保持著某種一致。對孩子未來的期望,我們希望他們能在社會關係中,能寬容、謙恭、有愛心和善於合作。但我們看看眼前的孩子,他們的現狀卻多是以自己為中心、無力感受他人、不會分享、也無法合作。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焦慮和不安嗎?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的」上層大腦」,也即包含理性思維、合作互惠思維的部分要等到成人之後才完全成熟,我們不能現在就要求仍然還是孩子的他們現在就必須做到。但是現在針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我們就什麼都不需要做了嗎?也並不是這樣,我們仍然可以積極地去引導,為孩子逐漸發展自己的人際能力做好準備。


我們能夠做這樣的引導和準備麼?答案當時肯定的!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孩子的生理基礎,每一個大腦天生都具備的能力-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能夠聯結他人心靈的能力,能夠識別他人的感受、欲望和觀點的能力,這是良好的人際交往的核心功能。


現代科學家們對大腦的研究揭示,我們的大腦實際上是為關係而生。它們本能地會從身邊的關係當中,接收信號並建構內在。當我們和重要的人相遇或經歷重大的事情之後,我們的大腦常會開啟新的模式,這就是大腦的發展模式。

大腦中還存在著神奇的鏡像神經元。關於鏡像神經元的典型實驗,就是科學家們發現吃花生時猴子大腦中被激活的神經元簇,與猴子看到吃花生時,大腦中被激活的神經元簇是幾乎相同的神經元簇。在我們生活的體驗中,當我們走近大笑的人群,我們的臉上會自然呈現出笑容,而當我們走進同事都神情嚴肅的辦公室,我們的全身也會馬上發緊。



鏡像神經元能夠讓我們的大腦對他人可預測的目的性行為進行反應。這種反應不僅能讓我們感覺和預測他人的行為意圖,也能讓我們體驗到他人行為背後的情緒和感受。比如,當我們身邊匆匆經過一個抱著生病孩子的媽媽,我們的心裡立即感到巨大的焦慮及沉重。


我們大腦的發展模式和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讓我們具備了願意與他人聯繫、能夠感受他人的行為及感受他人情緒的生理基礎。那孩子們當然也能夠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完全勝任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


那我們需要如何為孩子做準備呢?

我們需要為孩子創建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模式。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模式,將為孩子們發展樂於、勇於和善於人際交往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首先,我們要給孩子提供童年時期的高質量高親密度的家庭人際氛圍,儘量讓家庭充滿溫馨和幸福。在家庭裡遊戲和玩樂以及開心大笑的氛圍,能夠讓孩子對人際聯結,產生良好的感受和期待。在多個孩子的家庭裡,孩子之間的快樂多於衝突將會讓孩子們之間的關係,在長大後更加親密和長久。父母對孩子持續穩定的關注,敏銳的回應孩子的需求和情緒,將讓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在社交、情緒、身體和生活上都發展得更加優質。在家庭環境中,積極的親子關係將會讓孩子把人際關係等同於安全、快樂、被理解和被呵護。而消極的親子關係,則會讓孩子將人際關係等同於挫折、忽視、淡漠、競爭和苛責,從而讓孩子在童年慢慢關閉大腦中與他人聯結的通路,不再發展自身的人際聯結能力。



其次,父母要支持孩子創造良好人際交往的體驗,鼓勵孩子多去練習交往。而父母與他人良好的人際關係將成為極好的示範。父母能夠經常、規律的與朋友來往。在交往當中的體貼、關心和互助,將給孩子做出身邊的示範。發達的肌肉需要不斷的練習,孩子的人際交往的技巧和成熟的心態也需多練習。但是我們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沒必要過高,不需要次次成功,也不要強迫。面對孩子遇到的交往挫折,也能以坦然、放鬆的心態去看待。讓孩子在寬鬆、自由、支持的氛圍中,他們就會長勢喜人。



為孩子創建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模式第三點,是要讓孩子在關係中學習接納的心態。孩子在人際交往當中,內心的狀態會有兩種,一種是接納,是開放、包容、接納的一種狀態。接納的心態,將會開啟孩子的社交系統,讓孩子在社交中體會到存在感和安全感。另一種則是反射,孩子的內心,是防禦、封閉和對抗。這種時候孩子在與人交往時,就會草木皆兵、挑剔刻薄,從而難以相處。只有孩子的內心狀態是接納的,才能幫助孩子實現良好的人際交往,才會讓孩子在人際交往當中持續的獲益和成長。



為孩子創建積極的交往心理模式第四點,是讓孩子在交往中學習保持獨立的自我。健康的人際交往關係,需要基於關係中每個獨立健康的自我。讓孩子保持獨立的自我,需要讓孩子對自己保持覺察,能很好地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內心,能發展出基於對自身能力認可的自尊。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既不完全只信自己,給人感覺自私自利,也不會導致完全依賴別人,喪失自我甚至受到傷害。



幫助孩子積極做好準備,讓孩子從小就開始,持續關注、練習和積累社會交往的意識和能力,逐漸勇於、樂於和善於與人交往,並從中不斷收穫和成長,一定是家長們為孩子準備的最好的禮物。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有更好的看法和建議嗎?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和討論。

相關焦點

  • 高手父母發展孩子積極人際交往能力的四條原則
    我們需要為孩子創建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模式。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模式,將為孩子們發展樂於、勇於和善於人際交往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首先,我們要給孩子提供童年時期的高質量高親密度的家庭人際氛圍,儘量讓家庭充滿溫馨和幸福。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孩子的人際交往
    無論我們的孩子怎麼樣,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合群的能力。那我們背後隱含著一個希望就是:獨立&連接。 自尊自愛、獨立堅強、有主見。 同時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團結協作能力, 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金錢、人際、心理)。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人際關係代表著人的心理適應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誌,而人際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際交往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如下適應困難:拘謹膽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縮,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擊。
  •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扮演5個角色,掌握8大技巧
    什麼是人際交往能力人是社會化的動物,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孩子也是如此,如何處理好與親朋、同伴、老師的關係,怎麼打交道、人緣如何、自我感受怎樣,都是他們日常社會交往的重要內容。相比階段性的學習成績,人際交往能力才是孩子將來走向社會,能否具有成長性和競爭力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從小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父母應扮演好以下角色。
  • 重視孩子人際交往,讓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
    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遇到的困難是許多父母關注的話題,社交能力伴隨了孩子的一生,小到幼兒園,大到成年工作。學會與他人相處是孩子邁出人際交往的第一步,但是,許多家長卻總是頭疼,孩子在家好好的,一去外面就不能跟別的小朋友友好相處,家長們也是束手無策。
  • 孩子社交障礙?人際交往能力差?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能掉以輕心
    在這個全面發展,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很多家長不再只單純地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產生。就像在社交方面,很多孩子或大或小會存在一些社交障礙。然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家長要培養並不斷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 孩子在學校性格孤僻沒朋友怎麼辦?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很重要
    聽了老同學的話,葉女士大吃一驚,沒有想到後果居然會這麼嚴重:「那要怎麼提升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呢?」「這就要看你們父母了!」老同學把方法給葉女士一一敘述後,葉女士覺得醍醐灌頂,回家以後頓時去找孩子開始了試驗。
  • 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需要了解這些
    如果幼兒階段人際關係欠佳,將影響日後適應社會的能力。大人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小孩也不例外,通常孩子到了三、四歲,開始重視與周圍的同學關係,並且需要對方的認同,這常是為何他們會不肯換學校,或者希望與朋友在一起慶賀他生日的緣故。幼兒階段人際關係欠佳,將影響日後適應社會的能力,如果父母早一些察覺到孩子的孤僻或過於文靜,可以和學校老師商量,安排他跟活潑開朗的同學坐在一起。
  • 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這5個方法不要錯過!
    一項關於成功人士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交能力,是與未來成功密切相關的重要因素,而非單純的提高學習成績。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怎樣做能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呢?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這5個方法不能錯過!
  • 【家庭教育——小學2年級1-3-1】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引導孩子文明用語
    父母教孩子做事不能急於求成,要保持一顆童心,與孩子心意相通,在言傳身教中用愛心和耐心在孩子的心中播撒希望的種子。一個個真實、生動的案例,家長可以找尋到自己孩子的些許蹤影;深入淺出的分析,和家長一起探討教育的方法,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誠懇的建議,相信會給家長積極的彭響和有價值的借鑑。
  • 如何引導孩子處理人際交往的衝突?
    人際交往對孩子的成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發展孩子社會性的一條重要途徑。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無憂無慮,快快樂樂的童年。但在實際交往中,往往事與願違,每個孩子都有可能與其他孩子產生衝突。對此,有些父母會擔心自家孩子被欺負;有些父母會感到煩惱無奈,自己家孩子太調皮,常與別人起衝突,苦口婆心地多次教導,仍然無效。那作為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衝突,從而提高孩子的解決問題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呢?迸思維火花,成智慧家長!您的困惑咱們一起來討論!
  • 孩子自閉、孤僻,可能是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父母別大意
    最後詢問了一個幼師朋友,她竟然表示孩子這種表現要是到了學校很有可能和其他小朋友相處不來,並且暗示我們一定要注意。孩子現在的情形是處於「人際交往敏感階段」,如果父母不好好指導的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而所謂的「人際交往敏感階段」其實就是指在孩子童年時期,周圍人群以及自己接觸的事情都有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表現在孩子與其他人相處過程、來往能力,他影響了孩子表達情感、進行交流的方式,從而形成一種模式,算得上是情感的啟蒙。
  • 如何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學習?
    在交往中學習是孩子成長中特別重要的環節,孩子能夠學習到書本中沒有的知識,也能夠學習到家長無法教的能力。例如,語言表達能力、解決矛盾衝突的能力、協作能力、調節情緒的能力等。另一個關鍵是孩子能夠從人際交往中獲得快樂。
  • 孩子人際交往受挫,總是被孤立,孩子出現這幾種特徵家長要注意
    這就使孩子出現了社交障礙,心理學家曾表示孩子經常被孤立,在未來的生活中很難融入到集體當中,以及未來的人際交往中,往往會處於一個被動的狀態。孩子一旦在集體生活中受到排擠,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改變,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所以各位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身上有沒有出現這幾個特徵,一旦出現了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
  • 培養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從他人那裡獲得信息,學習他人的經驗和智能,以及溝通協調,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  2、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是指進行積極的社會交往,建立和諧的社會關係,掌握和遵守一定的行為準則及控制自身行為能力,用以適應社會的心理特徵。
  • 善於「人際交往」的孩子,未來成就不會差,遠超同齡人
    相信沒有家長希望孩子總是「窩」在家裡,因為只有走出家門的孩子,才能更好的融入集體生活,才不至於成為「不合群」的那個。有些孩子,好像天生就懂得如何與人交流,從小就是人群中的「焦點」。但有些孩子的性格卻相對慢熱,總是很難打開自己的心扉跟人交往。相對來說,肯定是那些性格活躍,善於跟他人打交道的孩子適應性更強一些。
  • KaDa故事發布年度人際交往繪本榜單,助力孩子情商培養和發展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走出孤單,學會交往,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當然,對於孩子人際交往的培養也宜早不宜遲。從娃娃階段抓起,在生活中重視每個人都有社交屬性。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學會與人相處,更好地融入集體,還可以培養他們獨立的生活能力和自主判斷能力,增強孩子在生活中的自信心。
  • 當孩子「自私」時,人際交往便真的開始了
    導讀:當孩子「自私」時,人際交往便真的開始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孩子「自私」時,人際交往便真的開始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樣做,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和他的學習能力、言語發展、智能活動、情緒反應、社會行為等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要交往,就要靠有效的語言溝通,家長除了要多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語言理解能力之外,還要注意培養孩子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 判斷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幾個指標是:說話時聲音響亮,態度自然,用詞恰當,能比較完整連貫地、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 人際交往能力怎麼提升
    人際交往能力怎麼提升從一般的角度講,在社交時應主要掌握以下心理原則:是互酬原則。人際交往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其行為有互酬性。因此,在我們的交往中,應該常常想到「給予」而不是「索取」;相反,如果取而不予,就會失去朋友。是自我袒露的原則。一個人把自我向別人敞開比死死關閉更能使人感到滿足,而且,這種好的感覺也會再次傳染給別的人。是真誠評價的原則。人們在交往的過程中,免不了要互相議論、互相評價,對人評價的態度要誠懇,情感要真摯,如果惡意誹謗,口是心非,或者陽奉陰違,只會遭致別人的不安與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