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杯
有人說話就會讓你本能的討厭,所有的話說了白說的感覺。為何會如此,不喜歡如果不能物理距離遠離就在心理遠離不就行了嗎?
但是人總有精神需索的枷鎖。所有求不得都是苦,比如說你提升的看待問題,前提是對方自己也得有這個層次,否則提升也是白扯。
所有的清晰都是迷惑。迷惑背後的漩渦也只是多維幻覺,穿越幻覺,一次一次清淺。從本質上我們不討厭任何人,只是有的能量氣團混亂無度缺乏實質的關注力。
有意識的關注需要力道和深度。無意識只是隨便的應對目不暇接的短小漂移,也不會清楚其本質是溝通本身背後的深度質量。他們自以為無意識的回幾句還是種不情願的義務。
如果不想這樣的事延續,第一,靠自己,不依靠這樣的能量體,自然就可以拉開距離不粘稠連接。第二,給出真正的情感本身,自然柔和透亮,讓沉默清淡而非某種詰問或懲罰。
做快樂的人有難度,隨性的回答不如不回答。這背後隱藏的是不被認真聆聽的不重視感,話說久了都會有怨。沉默則不會。
幾次覺察到可以離開,但懼怕內耗。就是不由自主產生低質量連接的幻覺,難以更改習慣造成的癥結。實際需要更多的耐心,物理距離無法的就靜默,活在自己裡面。等能夠真正隔開距離,確實需要之前更多自願自發的清理和努力,肯定不是恨,既然對方如此浮躁,那麼真沒有必須調理氛圍的必要,如果這是自己的需求,那就是自己的問題。更沒必要怨懟。
覺察自我的感覺,從小事做起。否則事情發生,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問題如何突然而至,其實都是厚積薄發,無論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