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察覺與自我反思

2020-12-20 Wendy時光

「你真的很囉嗦啊」!

「你怎麼這麼不體貼」!

「你怎麼還是不懂事啊」!

你想不明白?你也很疑惑,這一切的抱怨從何而來?明明付出的是自己啊?

為孩子從早忙到晚,叮囑一切,忙好一切,得到的是抱怨。

為愛人辛苦照顧,做好後盾,努力理解他的一切,得到的是指責。

為家庭和父母,你努力相處,和諧的對待,拋棄自己的感受,得到的是不被重視和關愛。

一切好像都不對,卻又是如此的順其自然,每個人都覺得沒有什麼,只有你陷入了矛盾和痛苦。

解決不了的困惑,和撲面而來的要求,你無能無力,得不到理解和關心,你崩潰了。

然後呢……

大家都開始覺得你出問題了,你要改變,你要反思,你自己也覺得是不是真的是這樣?

每個人都是這樣,每個女人都是這樣,繼而社會的認知也是這樣,難道這樣是對的?你反駁卻無話可說。

你決定,再也不要這樣,你要改變,可改變什麼呢,改變誰呢?怎麼改變呢?

你深深地理解也深深地明白,每個人都是如此的辛苦,每個人有各自的無奈。

同樣,每個人也有他自己的思想和認知,你說服不了別人,你的話語也打動不了別人。

你可以理解別人,但為什麼他們不能理解你呢?為什麼不能在你需要理解和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呢?

你把這種想法告訴身邊的人,大家都說,就是這樣的,習慣就好了。

你明白理解和真正的交流是非常罕見的,而落實到行動又是如此來艱難。

終於,你不想再這麼下去,你決定尋找答案和解決這一切。

琳琅滿目的書籍令你眼花繚亂,你感覺無從下手,於是胡亂翻看起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你開始有點理解和明白一些道理和方法。

1.自己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

當出現問題和憂慮,可以向別人傾訴,但要防止過分抱怨,也可以禱告。

但真正能改善和解決問題的鑰匙卻一直在自己手中,因為外界許多問題在於自己的投射。

也許別人有別人的問題沒有察覺到,但我們進步和學習卻是讓自己越來越好。

2.感受自己的感受,接受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出現問題的時候,最先提醒我們的一定是我們的感受和情緒。

難過、傷心、憤怒、高興、焦慮、憂慮、生氣等等,每一種情緒都有它的意義。

情緒就是一種感受的表現形式,有時我們不想有壞情緒,卻一味地壓制和爆發。

所以當我們出現情緒的時候,要平靜地對待,這個時候只需要靜靜地感受,然後告訴自己。

「你很生氣是嗎」?你很難過對嗎?你的眼淚告訴我你真的非常難過!

你的難過就像烏雲,它來了,你會怎麼和它相處,比如你會躺下來,想像一陣風把它吹散,等等。

情緒來了會走,我們只需要靜靜地感受自己身體的變化和體會就好,不用條件反射做下一步反應。

3.思考自己感受和情緒背後的需求。

當我們情緒來的時候告訴我們一些事,這個時候可以問問自己,我生氣是因為什麼呢?

是因為什麼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例如,朋友沒有送你禮物你很生氣,你生氣因為禮物嗎?

深層次的追溯一下,也許是你感受到不被重視,感受到對方不愛你,所以你生氣。

你生氣所以會條件反射做出一些動作,如指責別人,或者冷漠別人,或者報復等等。

所以我們應該先體會感受,然後了解自己是想得到重視和關愛。

4.調整和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個時候當我們產生感受的時候,一般會條件反射做出反應,往往在有情緒的時候做出來的事情是最傷感情的。

但想要控制情緒總是很難,其實控制情緒只需要先簡單地做三次深呼吸,讓後換一個想法。

改變自己的認知,如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時候,我們馬上就會很生氣,繼而會訓斥孩子。

但首先想發火的時候,做個深呼吸,想想生氣是放了什麼想法,也許是孩子挑食玩什麼的。

這個時候換個想法,比如孩子還不餓,或者真的不是自己愛吃的,或者是不是不舒服等等。

試著想下,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不也想玩個手機或者不喜歡的肯定不想吃,這樣就能理解也就不會感覺生氣,也許還會很關心和心疼孩子。

所以洞悉情理,就不輕易發怒!

5.感受別人的情緒和背後的需求

而別人有情緒的時候我們也用同樣的方法平靜自己,讓後想一想他為什麼這麼生氣呢?

他有什麼需求呢?站在他的位置一定很渴望得到理解和安慰吧。

所以可以理解一下他的感受,他會很感激,孩子也是一樣,身邊都是要求他的人,誰能體會他的感受呢?

6.運用非暴力方式溝通和交流。

知道他的感受和需求,也知道你的感受和需求,我們只需要平靜地說出來就好。

但這也是最難的,我們要學會練習,例如,我們說我感覺很難過,我希望你可以擁抱我陪我一會。

而不要說,你每次都這樣,你又要怎麼樣了。所以這樣只會與我們所需要的越來越遠。

7.學習和練習愛與感恩。

最重要的一定不要停止學習和學會練習,方法和表達愛都需要練習,任何方法只要多練習就會變得簡單,成為一種習慣,而習慣決定人生。

如果什麼都不想學習,那學會感恩吧,每一滴水,每一口空氣都需要感激,每一個人都值得感激,想讓別人怎麼對待我們,我們就怎樣對待別人。

希望能對每一個人有所啟發,因為幸福和喜悅的鑰匙在你手中!

感恩讀我文章的每一個你,讓我有繼續創作的力量,儘管不完美,卻一直在學習!

相關焦點

  • 擁有情緒自我察覺力,你的人生會變得不一樣
    情緒自我管理能力確實不容忽視。但要管理情緒,首先要能夠感知情緒,有自我察覺能力。所謂自我察覺,實際上就是個體把自己當作注意對象時的心理狀態。猶如能夠拿起一面鏡子,認真地細緻地反觀自己。它是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傾向、狀態的一種能力,貫穿於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 自我反思與自我管理
    行為能力是指個人的行為方面和社交方面的能力,共定義了10個行為能力要素:自我反思與自我管理;誠信與可靠;人際溝通;關係與參與度;領導力;團隊工作;衝突與危機;謀略;談判;結果導向;本文主要介紹自我反思與自我管理環境能力要素。
  • 反思是自我成長最好的方式之一
    但是人們往往會忽略,一種逆向的思維方式——反思。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論語·學而》中曾記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中,自我反思也是同樣重要。反思過去其實是對過去生活的一個自我回顧和總結,尤其是對於曾經犯的錯誤或者做過的錯事,進行一個自我總結。這樣可以在以後遇到同樣的事情時,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發生。
  • 成功=勤奮+方法+反思,一定培養孩子自我反思的習慣!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天上不會掉餡餅,成功=勤奮+方法+反思,月亮姐姐是很贊成這個觀點的。勤奮和方法不言而喻,勤能補拙,方法能讓一個人通過捷徑走向成功,最為關鍵的就是自我反思。馬雲曾在一次演講中說,真正成功的人士有個特點,無論時局如何艱困,經營變數如何大,他們都習慣性地從先身找不足,尋找改善的可能性和突圍的辦法,這便是自我反思的能力。作為學生,為何有學霸和學渣之分,除了先天的勤奮和方法以外,那麼,學渣和學霸相比較來說,他們最為缺少的就是自我反思的習慣。
  • 「自我察覺」很重要
    「自我察覺」很重要文|夜聽01前幾天下午,4個女人在奶茶店越來越往講得特別激烈。她們已經是10多年的老朋友了,現在難得出來一聚,4個老同學的狀態分別是單身、剛結婚、結婚三年、結婚7年的狀態。我們都處在一個「被察覺」取代了「自我察覺」的年代,每個人忙著被告知新資訊或者朋友的動向。用圖片或者文字記錄自己的當下。手機上滑來滑去的時間已經佔滿了所有的放空空間,很多人都不發呆了,不思考了,更不會去察覺。為什麼網絡會比坐在身邊的活生生的伴侶更加吸引人?
  • 錯誤的自我「反思」,反而有害 | 如何區別反思和反芻?
    但一開始我認為這麼做是必須的,因為覺得「人需要反思,如果不反思就無法提升自我」。直到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諮詢師,她指出:「會不會是你將『吃苦』和『收穫』捆綁在一起呢?反思和提升不代表要經歷自我折磨。」她進一步幫我分辨了「反芻」(rumination)和「反思」(introspection)的區別,讓我意識到反芻與反思是不同的。
  • 新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的自我反思
    新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出題頻率較高。但是很多同學複習的教師自我反思往往是常規類的知識,如其概念、分類等。而教師的自我反思在新課改背景下也有新的解讀,接下來就從其意義和形式方面與大家做一分享。
  • 【作文365】反思自我,擁抱世界
    反思自我,砥礪前行大家好!很榮幸站在這裡作為學生代表發言。2020年過去了,這個學期即將結束,高中生活也過了一半。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在今天的結業典禮上,我希望各位莫囿於往者,反思自我,砥礪前行。請不要埋怨「世界欺騙我們」,其實是我們自欺欺人。
  • 學會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不僅改善你物理治療師的職業生涯,還能給你帶來強大的正能量來拓展良好的個人關係。它能讓你了解自我情緒,發現自身長處和不足。抽些時間好好思考自己職業生涯中的不足以及自己所犯的錯誤。你會發現你能學到很多,並努力在下一次診療實踐中加以改正。自我反思能讓你更好地觀察自己所面對一項項特定而又具體的挑戰,所謂知己知彼,唯有看清了對手,你才有信心精準出擊。
  • 2歲開始教孩子「自我察覺」,可能是對他一生最好的幫助和愛護
    家庭交流及情緒處理問題專家莎拉.蕾舒赫要提升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不是簡單的告訴他「勝不驕、敗不餒」就能做到的,首先要幫助孩子「自我察覺」。什麼是自我察覺呢?百度中「自我察覺」的定義是:能夠辨別和了解自己的感覺、信念、態度、價值觀、目標、動機和行為。
  • 自我覺察:覺察什麼?怎麼覺察?
    最近幾年,常求見或偶遇高人,談到自我修煉,總有人會告訴我要學會自我覺察,但是很少有人告訴我覺察什麼?如何覺察?今日鬥膽在此分享我近幾年的思考和實踐。一、自我覺察到底是什麼?覺察:字典裡的解釋是指察覺,發覺,看出來。
  • 學會自我反思很重要!
    但好在,自我反思只要短短的20-30分鐘就夠了。利用這個時間問問自己的內心,今天我都遇到了哪些治療上的問題,有哪些挑戰,有哪些經驗,我是否真正了解患者的需求。自我反思不僅改善你物理治療師的職業生涯,還能給你帶來強大的正能量來拓展良好的個人關係。它能讓你了解自我情緒,發現自身長處和不足。抽些時間好好思考自己職業生涯中的不足以及自己所犯的錯誤。
  • 如何認識自我
    我們對自我認識的遠遠不夠,而且認識自己是一個長期不斷更新的過程。自我應當由兩部分組成:自我概念和自我覺知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描述的自我知覺的二元性:自我概念以及自我覺知。自我概念:即自我的內容,就是我們對「自己是誰」這個問題的了解自我覺知:即以自我為思考對象的行為也就是說自我既是一本書,又是翻書的人。你可能會問:「了解這些有什麼用?」我們大部分人對自己的認識都局限在自我概念層面,習慣於用標籤來明確自己是誰,比如性別地域學校性格等。
  • 聽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為您講講到底怎樣自我察覺?
    從古希臘格言「認識你自己」,到釋迦摩尼教導的八支正道中的正念,到現代心理學的對自我意識、情商的研究,自我覺察和駕馭是一個聯結東西、跨越古今的話題。自我覺察是對自我,包括思想、情緒、體驗、能力等,有覺察有意識。對自我意識的心理學研究最早出現在1972年,ShelleyDuval and Robert Wicklund提出自我意識理論。
  • 在課堂小結中巧用評價表引導學生做自我反思
    在課堂小結中,很多教師的做法都是讓學生談一談對課堂活動的理解、存在的困惑、取得的收穫,以此提高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敦促學生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在數學課堂中,課堂小結的環節大約需時5分鐘。等問題,試圖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但是,由於時間緊,大多教師往往只會提問三至五個學生,學生自我反思的參與面十分狹窄,效果並不明顯。為了更好地促使學生形成反思習慣,最好在課堂上留下4——5分鐘的時間(也可以放在課後完成),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學習活動自我評價表」,人人參與,及時反思。
  • 新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自我反思的形式
    自我反思是課改中的教師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師在反思過程中,逐步養成善於研究的習慣,成為一個「研究者」,並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從而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反思,對積累的經驗總結,以適應新課程下的教師角色和發展要求。
  • 徐新建 | 自我民族志:整體人類學的路徑反思
    自我民族志:整體人類學的路徑反思徐新建民國以來,國內民族志作品大多呈現為聚焦中觀族群或社會的他者表述,對人類整體與個體缺乏足夠關注。建構整體與個體、自我與他群相互關聯的整體人類學,需要回歸人類整體,也需要回歸個體、回歸自我。自我民族志是整體人類學路徑反思的重要維度之一。
  •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57天―9自我察覺是錯題本。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57天―9自我察覺是錯題本。【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的自我察覺日記】方向有了就邁步,開始走了就有路,這裡有事半功倍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提高孩子成績的學習方法。錯題本是陪孩子成長一個自我察覺的工具。錯題本不光是孩子一個人用,家長也要有家長的錯題本,孩子的錯題本根據老師的要求來做就行。
  • 紫光心靈成長訓練營自我察覺第8天
    紫光心靈成長訓練營自我察覺第8天給到孩子好玩又有成就感的學習方法​圖示法適合所有科目的學習。​從孩子出生一直到高中都能使用。​把孩子的難點通過圖片形式呈現。​知識需要有橫向縱向的柱,將它們串成線與面。​所謂高效就是最短的時間做最有用的事情。​與作者共情,首先要了解作者。
  • 自我分析:實現自我成長的方法論
    在東坡看來,就是因自我分析而實現不斷的自我成長。自我分析只是統稱,具體說來,是反思—分析—打破—重建—固化這一過程不斷重複的迭代過程。做起來非常枯燥,而且短時間好像沒啥效果,但時間一長,效果體現出來,甚至於形成了習慣,那簡直收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