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紮根山區教育事業,立身煉志正師德

2020-09-10 二三裡資訊銅川

「同學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了,但是,我想請大家利用課堂上這最後一點時間,想一想自己在暑假的時候,都去哪裡玩耍了,給老師分享一下。」「好,老師,那我先來,」一名男孩在老師話音未落就舉起來右手,躍躍欲試。記者來到宜君縣彭鎮中心小學二年級,課堂上正在和同學互動的老師正是特崗教師石磊。

今年24歲的石磊是土生土長的宜君縣彭鎮山岔人,從小他就有當教師的理想。他在大學期間,就時刻準備著為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而努力奮鬥。大學畢業後,當他得知自己的家鄉招聘特崗教師的時候,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迫使他放棄原本能享受到更好的待遇,不顧自己親戚朋友的反對,毅然地選擇報考宜君縣彭鎮中心小學特崗教師職位。

石磊很順利地通過了特崗教師招考,來到了兒時的母校,成為一名教師。十幾年後再回到這裡,不僅身份發生了轉換,而且他發現記憶中的母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破舊的教學樓不見了,教室裡告別了煤爐子,取而代之的是乾淨的地暖……平整的操場,嶄新的教學樓,這裡的教學環境遠比自己記憶中更好。

石磊對記者說:「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教師,這裡是我的母校,來到這裡,和孩子們在一起愉快的成長,我感覺很開心。而且同年組同學科的老師們對我進行了各種課業指導,學生們也積極好學,非常可愛,這些都讓我堅定了自己的選擇。」石磊堅定的說。

「1」分也能鍊師能

起初,懵懂的石磊以為只要將所學的全部知識教授給學生,才算一個合格的教師,然而現實卻給他上了一課。上課方法不正確,學生難以理解;課程設計沒有考慮到學生,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導致教學目標難以達到……滿懷知識和傳授知識根本不是一回事,雖有著滿腹的知識卻不能將其傳授給學生,他感到很苦惱,也很沮喪。

「生活,好像一下子就變得一團糟,心裡很難受,很無助,可是當我走進課堂,看到黑板,看到孩子們渴望的眼睛和純真的笑臉,身上就好像重新有了力量。」滿懷著對學生們的關愛,石磊努力調整著自己的狀態,他多次虛心請教了與他一個辦公室的王昕宇老師。

「石老師請教我最多的就是在上課過程中如何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如何讓孩子們更喜歡自己。我就向他介紹了一些我的小技巧:有時可以通過講身邊發生的一些故事,和同學們做一些簡單的互動,來調動大家的注意力和提升自身的吸引力」。王昕宇老師向記者介紹道。

除了請教前輩王老師,他還觀看名師教學視頻,參加各種教師培訓,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在隨後的工作裡,石磊把重點放在學生身上。他經常與學生聊天,了解他們心裡的想法,以便真正融入學生當中。

通過和學生們的聊天,石磊獲得了很多反饋,比如:老師上課的時候太嚴肅了我們不敢舉手、我們希望老師在下課的時候多講一些老師自己的故事……孩子們給石磊的反饋信息,他都牢牢的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

工作一年,石磊對於教師這份職業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一個班級有優秀生也有後進生,不能以一概全,對待後進生更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而不是批評與責備。

「曾有一次,我的學生田文濤考試差1分及格,我思量了很久,決定多給了1分,卷子發下去後,他很細心的發現了我的錯誤,課間他就立刻找到我,很沮喪地說『老師,你給我加錯分數了。』「沒有,這1分是我對你的鼓勵,希望你下次能夠真正拿到那個分數。」自從表揚了田文濤後,在石磊的課堂上,這名學生表現得非常積極,注意力史無前例地集中。這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卻讓我認識到了鼓勵的力量比批評更重要,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都會對學生多鼓勵少責備。」石磊回憶道。

矢志不渝鑄師魂

課後備課,批改作業,搞教學研究,這是他每天的「必修課」。課堂上,他把愛心、激情、智慧、創新作為自己的教學信條,努力把知識傳授給每位求知若渴的學生。課餘時間他還會跟學生們一起踢足球球、玩桌球,和學生們打成一片,對於這樣亦師亦友的年輕老師,學生們也很喜歡。

六年級的學生張昕懿說:「石老師上課的時候可以用幽默的方式把課本中的知識傳授給大家,我們都很愛聽。平時石老師也經常和我們一起做一些體育活動,和我們做遊戲,他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我們的朋友。」

他總是能把學習和孩子們的生活聯繫到一起,每一堂課孩子們都能從他的課中學到為人處事的道理,他成了最受孩子們歡迎的老師,孩子們背後地裡稱他為「石頭牙子」,並不是因為他的外表,而是因為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超強的感染力。

石磊愛學生愛到骨子裡,學生在他的眼裡就是自己的親人。去年班上有幾個留守兒童,這幾個孩子讓他揪心不已。「那些孩子們的語文基礎薄弱,都對語文不感興趣,有畏難情緒。為了讓他們參與進來,我在課堂上便經常和這些孩子們互動,在課下,我會利用課餘時間或者周末把這些的孩子組織到一起,給他們提供一些生活用品和學習資料,為他們講解疏導,漸漸地,這些的孩子慢慢對語文學習有了信心和動力,就在剛結束不久的中考考試,他們的語文成績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說道這裡,石磊開心著笑著。

宜君縣彭鎮中心小學校長張三軍也給予了石磊老師很高的評價,「石磊老師無論是教育扶貧工作還是教育工作包括教學工作都深受老師和學生好評,當然也深受校委會的好評。更重要的是他深受家長們的愛戴,家長們特別喜歡他,他在今年的小升初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是我們學校裡一名非常優秀的教師。」

這一年來,石磊用他的實際行動影響帶動了身邊的其他教師,大家和他一起用汗水澆灌著自己的夢想,用奮鬥詮釋著生命的意義。

(LY)

相關焦點

  • 石磊:紮根山區教育事業 立身煉志正師德
    記者來到宜君縣彭鎮中心小學二年級,課堂上正在和同學互動的老師正是特崗教師石磊。今年24歲的石磊是土生土長的宜君縣彭鎮山岔人,從小他就有當教師的理想。他在大學期間,就時刻準備著為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而努力奮鬥。
  • 澄江市董文云:29年紮根山區教育
    澄江市龍街街道尖山小學老師董文雲,他紮根山區學校29年,不忘教育初心,在平凡崗位上堅守初心、默默奉獻,用愛和責任照亮孩子們的未來。董文雲老師,生於1971年,自1991年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紮根于澄江邊遠山區教學一線,先後在立昌小學、養白牛小學、尖山小學任教。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他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理念,心系每一個山區孩子。在學校管理中他盡職盡責,同事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他總是主動幫忙解決,是大家公認的「熱心人」,教育工作的「好把式」。
  • 大餘縣首屆「紮根山區教師獎」獲得者事跡展
    師道既尊,學風自善,又逢一年教師節,向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致敬。一學年來,全縣廣大師生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辦人民滿意教務為宗旨,湧現出一批師德高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教師。在《大餘縣人民政府關於表彰2019—2020學年度全縣優秀教師和優秀學生的決定》中,「紮根山區教師獎」首次設立並予以表彰。
  • 正師風 鑄師魂——西昌一小召開師德師風警示教育大會
    四川行知教育網訊:為進一步推進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強化教師責任意識,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規範從教行為,建設一支業務素質強,師德師風過硬的教師隊伍,2020年12月14日下午,西昌一小召開師德師風警示教育大會。
  • 桐柏縣大河鎮:紮根山區感情濃 桃李不言自成蹊
    桐柏縣大河鎮:紮根山區感情濃 桃李不言自成蹊河南經濟報記者張治中 通訊員趙顯志 春華秋實,桃李沁香。9月10日,桐柏縣大河鎮召開慶祝教師節表彰大會,對大河鎮教育系統29名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激勵和鼓舞廣大教育工作者更加矢志教育報國、勇擔時代重任,為推動全鎮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奮鬥。
  • 膠州市教育體育局:「五個一」揚師德正師風
    為進一步推動全市教育系統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教書育人,在全市教育體育系統開展「對鏡正身 清廉從教」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立足實際開展「五個一」活動,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不斷深化,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主題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抓實幹,不走過場,同心同向、同力同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一是開展一次集中學習教育活動。
  • 【代表風採】藍治球:紮根山區十餘載為教育事業作貢獻
    2005年,藍治球從廣西河池學院中文系畢業後,被分配到懷集縣橋頭鎮初級中學擔任教師,紮根山區教育的他,一幹就是15年。橋頭鎮地處偏遠,經濟比較落後,前些年,不少家庭因經濟原因,不得不讓孩子輟學外出打工。
  • 師德立身 ‖ 骨幹老師到底「強」在哪?柳北的家長們看過來!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局長彭景忠給柳北區骨幹教師做培訓活動中,局黨組書記、局長彭景忠作了題為《師德立身、敬業盡責、學科引領》的專題培訓報告。他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成長的殷切希望,闡述了名師成長的意義、路徑和要求,真誠希望在座的骨幹教師成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報告中,彭景忠就「師德立身」結合現實工作中的實例談了自己的想法。
  • 麒麟東山:情系教育追夢人 走訪慰問弘師德
    教師要切實擔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立師德典範,樹教育新風,為加快東山區域教育輻射服務中心建設作出更大貢獻!,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全鎮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闊步前行,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 以德立身 以德立學 以德施教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為中華民族復興育英才,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根本主題。師德要適應人的全面高質量發展而不是單一高速度發展,要適應素質教育第一德育優先而不是單純追求應試教育能力,要適應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既要教育公平均衡更要有質量的形勢。
  • 南海名家吳雪霞:立足校本「服務」黎苗山區教育
    「生命不息,教育不止。」對於投身教育事業30個年頭的吳雪霞來說,教育教學工作早已成為不可分割的日常,哪怕是在節假日,校園裡依然能夠見到她忙碌不停的身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吳雪霞更是將其學科工作發揮到極致,力求用實際行動支起海南教育的一面嶄新旗幟。
  • 熊光菊:紮根鄉村三尺講臺 獻身鄉村教育事業
    今天播出的是剛剛榮獲常德市第四屆翦伯贊教育突出貢獻獎的碼頭鋪鎮中學教師熊光菊。她三十多年紮根鄉村,頭髮白了,眼圈黑了,身體瘦了,但是她對鄉村教育的熱愛始終不曾改變,像熊熊燃燒的火光,光焰不滅,像含笑盛開的菊花,生命璀璨,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人民教師心系教育、心系鄉村孩子的博大情懷。
  • 紮根山區終無悔 無私奉獻育桃李——芒市江東中學楊國章
    三十二年前,他帶著長輩的期盼,懷著對教育的熱情,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從師專化學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江東中學。學校惡劣的工作環境壓不過心中的熱情;崎嶇的山路阻擋不了他的教育初心;雖地處偏遠山區卻心懷家鄉教育。三十二年來,艱苦的磨練,鑄就他堅韌的性格,教育的熱情給了他戰勝困難的勇氣,給了他辛勤工作,任勞任怨,不畏艱難困苦的良好心理品質。
  • 李烈:做好紮根的事業
    感謝學會同仁及各位領導給予的這份特別信任,讓我作為小學界唯一代表參與學會會長層面的工作,使我有機會在一個中國基礎教育領域最為高大的學術平臺上認識了眾多教育大家,參加了多場教育界頂級論壇,親耳聆聽了諸多真知灼見,尤其是有機會走近了顧明遠、陶西平、鍾秉林等名家大咖,與學術界高人為伍讓我有了「土豆燉牛肉」樣的收穫;兼任小專委會理事長職務,又使我能夠站在全國小學教育的高度,與小專委會眾多專家及名長名師們一道交流研討小學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 踐行師德 不忘初心:開封市理事廳街小學師德第一課
    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為進一步加強我校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全體教職工的職業道德素養。2020年9月11日下午,開封市理事廳街全體教師齊聚會議室,舉行了以「踐行師德,不忘初心」為主題的師德第一課活動。
  • 潘仲勇:紮根邊遠山區 幫助山裡娃放飛夢想
    每天清晨,這裡會傳出陣陣讀書聲,在幽靜的山區中顯得如此動聽。「父親的話讓我打消顧慮」2000年,剛從黎平民族師範學校畢業的潘仲勇,服從安排,來到報京鄉松柏村金坪玉教學點。沒曾想,這一待就是20年。「剛來時,坪玉教學點叫坪玉小學,只有1至3年級,僅有兩名代課老師。」
  • 學高為師 身正為範,我鎮召開師德教育座談會
    8月25日,我鎮召開「學高為師 身正為範」師德教育座談會,旨在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升我鎮中小學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鎮黨委書記匡志,鎮領導梁俊傑、區美定,校(園)長、黨員、教師、師德標兵以及教育事務指導中心代表參加。座談上,與會代表就我鎮當前師德現狀、黨建工作引領師德教育、如何加強師德建設等議題進行自由交流。
  • 錦州師德師風教育整頓在行動!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環境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整治工作部署,自12月8日以來,全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學校,針對本系統師德師風存在的在職教師違規有償補課、亂訂教輔材料等突出問題,全面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教育整頓,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環境、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 孟軍廷:紮根山區的高級教師
    無論條件多麼艱苦,但紮根山區、奉獻山區的初心沒有動搖過。從教30多年來,她有很多機會調到市區條件較好的地方工作,但她始終牢記「家鄉哺育了自己,就要將青春和力量奉獻給家鄉的教育事業」的誓言,盡職盡責,無怨無悔。她潛心課改研究,認真學習新課標,積極嘗試採用「導學練結四步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內經歷「猜想——驗證——小結」的思維過程,在過程中掌握知識。
  • 師德師風從「小」做起
    向 平當前,我州師德師風專項整治工作正在深入推進,營造出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氛圍。師德師風,為師之本,師德師風無小事,必須從「小」做起,不失小節、不縱小事、不惜小我。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師的立身之本是什麼,教師之所以成為光榮的職業,在於除了具有深厚的學識之外,更重要的是擁有能起到示範的道德品行。道德是教師立身之本、職業之魂,教師應是道德的傳播者、踐行者、引導者、示範者。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提升職業認知站位,始終繃緊養德立身的「紅線」,大節不失、小節不丟,注重修身養德,提升道德修養,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