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每周的排便次數在2次或少於2次的狀態,在自己可以控制排便後,每周最少有一次大便失禁的情況出現。在大便的過程中寶寶十分費力,且大便呈現出巨大、乾結的狀態,在排便時可因費力或疼痛出現哭鬧、不願排便等情況。用手按壓寶寶腹部時,能明顯感覺寶寶肚子發硬,在直腸內存在大量的便便團塊。如果符合這幾個特點,那就有可能是寶寶出現了便秘症狀。
寶寶便秘怎麼辦
1、調整寶寶的飲食。
如果是母乳餵養,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體重不增,食後啼哭等。對於這種便秘,只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症狀隨即緩解。
奶粉餵養的嬰兒更易發生便秘,因此要注意奶粉衝調的方法和比例,兩次餵奶之間要給寶寶喝一些水,如果天氣熱流汗比較多,要額外增加餵水量。對於4-5個月以上的嬰兒,可適當增加輔食,最好將菠菜、捲心菜、青菜、薺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內同煮,做成各種美味的菜粥給寶寶吃。
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粗糧輔食:小米:小米富含維生素B,其中所含膳食纖維性質柔軟,口感好易消化,適合腸胃功能較弱的寶寶食用,寶寶6個月後就可以適量添加。
蕎麥 :蕎麥中含有鈣、鐵、磷等多種礦物質,而且膳食纖維含量較高,但蕎麥不易消化,過量食用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出於對寶寶消化系統更好的維護,建議在1歲後再為寶寶添加。
燕麥:燕麥是高蛋白高纖維的穀物,富含維生素B,鐵鈣銅等礦物質,建議在7個月以後再嘗試給寶寶添加,燕麥不好消化,可以放在粥中煮開。
2、訓練排便的習慣。
嬰兒從3—4個月起就可以訓練定時排便。因進食後腸蠕動加快,常會出現便意,故一般宜選擇在進食後讓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條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按摩
大腸穴:大腸穴位於小兒食指外側近拇指端,為食指指尖到虎口的一條直線上。
進行推拿的時候可用手指的指腹輕盈、快速、穩健的從小兒的虎口處往外推至食指指尖處,反覆來回推200次即可。
按揉膊陽池:小兒膊陽池穴即為支溝穴,其位置在小兒手腕關節背部、腕橫紋中點凹陷自上3寸處即為本穴。推拿時以拇指或中指指腹著力,揉膊陽池穴100次即可。
順時針按摩腹部:將寶寶平臥與床上,推拿時用手掌根部著力,較小的兒童可將食指中指併攏,用指腹著力,在小兒小兒腹部做順針撫摩約5分鐘。此處,在進行推拿按摩時一定注意按摩的方向,只有通過順時針的按摩腹部才有助於緩解小兒便秘症狀。
揉龜尾穴:龜尾穴位於小兒臀部的尾椎骨處,通過對龜尾穴的刺激可以通調督脈,調理大腸的功能,能夠有效的緩解小兒便秘的症狀。在進行推拿時需用拇指或者中指的指端按揉小兒尾椎骨端100次。
緩解寶寶便秘需要注意
1、單純喝水並不能解決問題
便秘的主要根源,就是食物殘渣脫水嚴重,從而導致了大便秘結。但是,如果僅僅是單純補水,水分也很少能直接進入到大便內,反而會讓寶寶小便次數增加。
所以,除了要多喝水以外,寶媽還需給寶寶進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纖維可以鎖住水分,同時促進腸胃蠕動,讓便便變得更加柔軟和溼潤,能有效防治便秘。需注意的一點是,寶寶吃的膳食纖維不能經過過度加工,比如將水果或蔬菜打成泥、汁等,都可破壞食物中的膳食纖維,降低其發揮效果。
2、不能長期服用益生菌
適當服用益生菌,的確能增加腸道菌群的活性,有助於緩解腹瀉、便秘等問題。但是,益生菌服用一定要注意用量,如果盲目將益生菌當作保健品,那過量的益生菌就可造成腸道內菌群失衡,甚至讓寶寶患上「益生菌依賴症」。
3、不要濫用開塞露、香油等方法
開塞露、香油這些方法對於幫助寶寶排除堵在肛門處的大便有幫助,但需特別強調:僅為「應急」使用,不建議長期使用!如果一便秘就使用,容易造成依賴,反而加重便秘。只有從根本上找到寶寶便秘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緩解便秘。
以上就是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內容,最好要說的是,如果寶寶出現便秘寶媽們不能很好解決的話,還是要諮詢醫生,希望寶寶們都能夠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