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兮羽兮奈若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2020-12-17 歷史大先森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身浩然正氣,那種凜然風骨,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他書寫著一種忠貞:忠貞於英雄之名,忠貞於丈夫之氣。他無愧七尺男兒身。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個勝利者的興奮難抑、躊躇滿志,善於納諫,善於用人,都溢於言表,融入這詩中。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個勝利者的興奮難抑、躊躇滿志,善於納諫,善於用人,都溢於言表,融入這詩中。

項羽失天下,擁有四十萬大軍的他,卻不夠堅決,不夠果斷。在鴻門宴會上,只是舞劍,卻遲遲沒有下手,錯失了一次絕佳機會,他還無意放走了劉邦,他若是派軍立刻去追,也許歷史也就會更改了,可是偏偏卻沒有,反而神色淡然。他是婦人之仁,項伯與劉邦的一番說詞,就讓他六神無主了,原先的怒氣也一掃而光。我記得曾經的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一個傳奇人物,可在一場「鴻門宴」中悄然的改變了他的命運。

你戎馬一生戰功顯赫,烏騅馬所踏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招無不降。徵南闖北滿地殍櫓,先不說彭城之戰你以三萬楚軍奇襲五國聯軍五十六萬造就一個軍事上的神話一個奇蹟,就說巨鹿之戰你破釜沉舟擊殺秦軍二十萬,招降二十萬,締造了你一生的傳奇。「先入關者王之!」也正因此戰導致劉邦先入鹹陽欲稱關中王。如此奸險小人不殺之不快,出徵前的盟約雖確實是先入關者稱王,但為何你要先被派去解巨鹿之圍後,才能帶著一身的疲憊入關?試問劉邦去解巨鹿之圍他有何德何能去挫敗四十萬的秦軍?有何能力先入鹹陽?我相信如果你去解巨鹿之圍歷史將被改寫,大漢王朝將不會出現。

可否記得劉邦入鹹陽約法三章?

這三章可所謂深得人心,為阿房宮裡的金銀珠寶不為所動,假如張良沒有阻止,可能劉邦就會一頭栽進去了吧。項羽打打殺殺,還不如劉邦兵不血刃,但劉邦可是退了回來。是劉邦畏懼於項羽嗎?是,是的。劉邦所不能小覷的就是項羽的兵力,哪怕劉邦是有一萬個捨不得鹹陽城,他都必須放棄了。至此後,劉邦去赴鴻門宴,要在項羽心裡樹立威信和信任。劉邦的心可真夠狠啊,把後路全部燒斷了,為了不讓項羽懷疑,暗度陳倉,可知道,劉邦門客很多,在這期間,劉邦自封漢王。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不滿足於自己的小小地盤。他想謀取天下,結果他成功了。

這三章可所謂深得人心,為阿房宮裡的金銀珠寶不為所動,假如張良沒有阻止,可能劉邦就會一頭栽進去了吧。項羽打打殺殺,還不如劉邦兵不血刃,但劉邦可是退了回來。是劉邦畏懼於項羽嗎?是,是的。劉邦所不能小覷的就是項羽的兵力,哪怕劉邦是有一萬個捨不得鹹陽城,他都必須放棄了。至此後,劉邦去赴鴻門宴,要在項羽心裡樹立威信和信任。劉邦的心可真夠狠啊,把後路全部燒斷了,為了不讓項羽懷疑,暗度陳倉,可知道,劉邦門客很多,在這期間,劉邦自封漢王。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不滿足於自己的小小地盤。他想謀取天下,結果他成功了。

爭霸中的項羽與劉邦懼懷統一江山的大志,項羽稟賦優於劉邦,可是有時性格也很重要,遇事率性而為,便成了成功的大忌。我們往往視為項羽的悲劇,這或許是對一個英雄的侮辱。項羽的失敗並不是他個人的過錯,而是源於社會的黑暗無序、百姓的愚昧無知。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庸俗小人的勢利偏見。項羽話說雖然失敗了,但他仍是一個英雄,一個光彩奪目的英雄。鴻門宴的結局,最終決定了楚漢之爭的結果,四面楚歌時,項羽迷惘了。最終,他選擇了自刎,一命嗚呼,一代天驕自此隕落了。

項羽奈若何?

說完項羽再來說一下《霸王別姬》程蝶衣。

《霸王別姬》大概是陳凱歌藝術成就的巔峰,歷史文化深厚,演員演技完美,尤其是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堪稱中國電影史上最經典的幾個銀屏形象之一,而他作為絕對主角,與劇中人物複雜的關係網也撐起了這部年代大戲。

一、程蝶衣與段小樓。

當程蝶衣還是小豆子的時候就認識段小樓了,當時的他身為蝶衣的師兄對蝶衣百般照顧,又在蝶衣堅持唱「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的時候用一根菸斗搗進了蝶衣的嘴裡,幫助蝶衣完成了性別轉換。在蝶衣初轉換性別意識開始,他就始終擔任了蝶衣的保護者角色,後來的蝶衣也自然而然的愛上了段小樓,但與痴迷演戲,人戲不分的程蝶衣不同,段小樓就如他自己所說:「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他娶了從八大胡同裡搶回來的戲子菊仙,卻又在時代的巨輪面前同時背叛了蝶衣和菊仙兩個人,供出了蝶衣曾經給日本人唱過堂會和菊仙的妓女出身。面對霸王幻想的破滅,剛烈的蝶衣選擇了在舞臺上、與霸王再次同臺時,用那把兩人糾纏了許多故事的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程蝶衣與菊仙。

蝶衣對菊仙的情感複雜又矛盾,他嫉恨菊仙得到了自己師哥的愛,又因為菊仙與自己母親相似的身份而依賴,而菊仙的母性也在影片裡得到了體現,蝶衣毒癮發作時,是菊仙始終陪伴在他的身邊。而這個同樣出身下九流的女人身上又有著自己的傲骨,為了請蝶衣為日本人唱堂會救段小樓,她寧願一生不見小樓,而在最後她被自己的丈夫背叛時,選擇了身穿嫁衣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當真是鐵骨錚錚。

三、程蝶衣與袁四爺。

袁四爺懂戲,袁四爺也懂他,身為一個老戲骨,袁四爺看出了蝶衣人戲不分的境界,他欣賞蝶衣了解蝶衣,相比於段小樓,他才更像是真霸王。我始終認為這是葛優喜劇之外塑造最為成功的一部影片,將袁四爺文人的形象把控的很好。但這個一直活的很好的男人最後還是被歷史的車輪碾壓,槍斃而死。改朝換代就必定要流血,袁四爺只是歷史中犧牲品的一個縮影。

四、程蝶衣與張國榮。

程蝶衣與虞姬人戲不分,張國榮也與程蝶衣人戲不分了,最後虞姬死了,程蝶衣死了,張國榮也死了。而張國榮之後,再無程蝶衣。無論是看李碧華的原著,還是他演出的陳凱歌的電影版,程蝶衣與張國榮都好像已經融為一體,最高的演技莫過於此,他是在拿生命去演戲。

《霸王別姬》從一個戲子的角度展示了家國巨變,其中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對這些特殊人群不同命運的哀歌,李碧華奇詭豔麗的文字風格也得到了完美演繹,作為中國第一部獲得金棕櫚獎的影片,它必將永駐電影史!

關注小編,還有更多關於歷史的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王者榮耀虞姬同人畫作,虞兮虞兮奈若何?
    王者榮耀虞姬同人畫作,虞兮虞兮奈若何?評論留言下期你希望出現的英雄
  • 《霸王別姬》:自是風華絕代,卻只嘆一聲,虞兮虞兮奈若何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紀念,永遠的哥哥。
  • 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別姬演繹不一樣的曠世愛情
    當霸王烏江自刎時,喊出的那句話,「虞兮虞兮奈若何」,氣壯山河,可歌可泣。虞姬聽後為了霸王轉而拔出劍殉情。一代美人就此香消玉殞。這個畫面,霸王別姬京劇和電影完美的演繹了出來,由此也產生了霸王別姬這個成語。現在霸王別姬這個成語多含貶義。比喻那些獨斷專行,脫離群眾,最後功虧一簣的人的做法。
  • 項羽: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悽然唱出一首詩,然後拔劍自刎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之戰,韓信利用心理戰術,令漢軍圍著楚軍營大唱楚歌,項羽大驚:難道漢軍已經盡得楚地?自知大勢已去,項羽飲酒帳中,感慨萬千,良久,他不甘地喊道:力量之大,足以拔山海;氣勢之盛,足以蓋世界,然而時不利我,寶馬烏騅亦難以疾馳。
  • 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項羽想必大家都知道,年輕時不愛學習,項梁教他讀書,但他學了沒多久就不想學了,後來項梁又教他學劍,沒多久又不學了,項梁特別生氣,嘆息朽木不可雕也!可是項羽卻說:「讀書識字頂多就記住個人名而已,學劍只能和一個人對敵,最頂多也就再多殺幾個。學這些有什麼用,要學也應該學做萬人敵才對。項梁一聽非但不生氣還很高興,認為項羽並非池中物,好好教導必成大器。
  • 一舞傾城奈若何——垓下歌
    虞兮虞兮奈若何!戰亂、家鄉、父母、妻兒,那些引人惆悵的人與事都在這首楚歌中,聞者傷情。之前,《採薇》中就寫過徵戰之人的苦楚,離家數年,不能歸,相伴徵人的只有明月與刀劍。這場戰爭一步步走向勝利還好,若走向敗局,那麼,人心便越來越慌亂。當年,項羽率軍四十萬,威震天下。如今,自己的親信所剩無幾。
  • 一折羽兮,奈之若何;朔風凜凜,終不離兮
    北嶺有燕,羽若雪兮;朔風哀哀,比翼南飛;一折羽兮,奈之若何; 朔風凜凜,終不離兮。
  • 虞兮虞兮奈若何!--別樣的《霸王別姬》
  • 霸王別姬時,項羽問「虞姬虞姬奈若何」,虞姬回復了什麼讓人斷腸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遭遇人生重創之時,項羽感嘆自己蓋世英雄,怎奈時運不濟,即使身邊有寶馬良駒,此刻卻再難沙場奔馳。昔日的雄心壯志難敵命運的無常,一無所有的項羽原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可是沒多久,上天有把給予他的東西一件件拿走。
  • 「何」的常見用法
    (《資治通鑑·赤壁之戰》)還可以同「如」「若」組成雙音詞「何如」「何若」,相當於「什麼樣的」。如:「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歐陽修《與高司諫書》)「此為何若人?」(《墨子·公輸》)(二)做疑問副詞,相當於「為什麼」「怎麼」「怎樣」「怎麼樣」。如:「夫子何哂由也?」(《論語·先進》)「吾何愛一牛?」(《孟子·梁惠王上》)可以和其他詞組成雙音詞。
  • 《霸王別姬》丨虞兮虞兮奈若何?卻原來「不瘋魔不成活」
  • 虞兮虞兮奈若何,魂化美人草的項王虞姬,項羽虞姬的催淚史
  • 希望還在,何懼遠方,心若向陽,何懼風雨
    努力奔跑,大雨中,未曾迷失方向,苦難中我們努力拼搏,也曾在絕望之中尋找希望,也曾在傷痛裡,尋找那些愛情來過的痕跡,趁我們還年輕,心若向陽,何懼風雨,希望還在,何懼遠方。我們都曾經歷過很多事情,甚至快要忘記最初的自己,無論生活怎樣,內心都要充滿希望,相信不如意總會過去,困境只是暫時的,我們終將迎來更好的自己,希望還在,何懼遠方,心若向陽,何懼風雨,與你共勉之,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最想成為的自己,跳出自己厭惡的圈子,成就最美好的人生。
  • 心若清淨,風奈我何?
    若靜靜的過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何為內心的清淨?李白說: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何為內心的清淨?蘇軾說: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 心若向陽,何懼悲傷,是什麼意思?
    心若向陽,何懼悲傷,是什麼意思?「心若向陽,何懼悲傷」這句話所表達的是一種心理狀態!從字面意思理解說的是:人在現實生活中,要有樂觀的心態,如果保持樂觀心態,就不會畏懼害怕憂傷!心若向陽,無畏悲傷!人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打擊,不論失敗了多少次,都不應該害怕和氣餒,一定要相信生活對每個人是公平的,你人生中遇到的任何事都是命中注定,是生命對自己的磨礪!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面對和戰勝一切,就算有暫時的失敗,也要從中積累經驗吸取教訓,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成熟!
  • 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別姬,經典徽菜之一
  • 詩詞丨心若清淨,風奈我何?
    若靜靜的過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何為內心的清淨?李白說: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真正的寧靜,不在於山水,而在於自己的內心。何為內心的清淨?陸遊說: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