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是陳凱歌導演的一部非常成功的電影,是中國影壇最出名的電影之一。該電影以師兄弟程蝶衣與段小樓,圍繞京劇《霸王別姬》產生的愛恨情仇與不同時代間的衝突為劇情,讓我們見識了一代京劇名角的產生過程,以及在大動蕩時期人人自危的事實。劇情跌宕起伏、震撼人心,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戲劇世界裡別樣的人生。
很多人說《霸王別姬》耗盡了陳凱歌的才華,確實,該電影實為中國影視界不可多得的佳作,很多細節描寫的深入人心。其中對小賴子的描寫,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卻讓小賴子這個角色深入人心,非常壓抑。壓抑的不僅僅是他的結局,還有小賴子看到名角出廠時一邊擦眼淚一邊發的感慨。我相信對於這一畫面,很多上年紀的長輩會深有感觸,這一畫面也讓我們對中國傳統教育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國自古以來一直信奉著「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這就直接導致很多行業在授業出現了棍棒教育這一現象。看了這一畫面,我專門請教自己的一位跟師傅學木匠的長輩,結果老人表現很平淡,表示雖然不會像電影裡這樣的毒打,但是打罵也是正常的……
所幸,我國的教育者早就認識到了這種教育理念的弊端,也正朝著更陽光、更有效的教育方式轉變,素質教育也正是這種背景下出現的產物,雖然現在的素質教育仍然與我們期待的理想教育相差甚遠,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教育者做出的巨大努力。
說到劇中程蝶衣與段小樓的藝術造詣,我一直以為程蝶衣要高於段小樓的。程蝶衣對於京劇,是一種痴迷。不管是在臺上還是在生活中,他一直把自己當做虞姬,正像段小樓評價的程蝶衣一樣,不瘋魔不成活!不管涉足哪一行業,只有做到如痴如醉、如瘋如魔,才能在自己涉足的行業裡做到爐火純青。反觀段小樓,牽絆太多,竟在妻子的要求下放棄自己的根基----京劇。
說好了一輩子,少一年、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
對於很多人來說,最不可思議的是文革時期程蝶衣與段小樓的揭發。覺得這時候的段小樓是毫無人性的,我認為這種想法是完全不可取的,不管什麼事,都需要放到特定的歷史背景上。在那個大動蕩的時代,那個人人自危的時代,夫妻相互揭發、兒子揭發父親的情況有很多。每個人在那種大動蕩的環境下都是非常無助的,即便是曾經的京劇名角……
段小樓的餘生裡,一定會時刻記起那個從一而終的師弟,那個與其患難不棄,互相幫扶的小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