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虞姬這個人物,《史記》裡記載並不多,但是卻引起了歷代學者的興趣,《史記》裡只講到她經常跟在項羽身邊,並且最後在項羽唱歌的時候她和了一首詩,但對她的結局卻沒有片言隻語的描述。
關於司馬遷在《史記》裡為什麼沒有交代虞姬的結局這個問題,錢鍾書先生曾經說這是一種歷史的沉默。沉默,就是有意不寫,這可能會給後人造成一種遺憾。關於這個沉默有兩種解釋,其一,從美學角度來說,沉默自有它的審美價值,比如維納斯象徵最美的女人,但卻少了一隻胳膊。朱光潛曾經說:「這個宇宙之所以美,就是因為它不完美,所以它才完美。」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史料選擇方面的原因。因為司馬遷當時聽到的各種說法自相矛盾,他不知道哪種說法更準確,作為一位嚴肅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就暫付闕如,因此就形成一種歷史的沉默。既然 《 史記 》 中沒有寫明虞姬的結局,那麼到底是誰給虞姬添上了自刎的結局呢?
宋朝時由於國家局勢不穩,邊患危機嚴重,有些詩人就借這個題目聯想到許多。其中有個叫李冠的人寫了一首詞,詞中說虞姬是在軍營中自殺的。到了元代,就有小說、戲劇、詩詞和散曲等多種形式來詠嘆這個題材。明代寫得更加具體,馮夢龍就在 《 情史 》 裡面寫到項羽不忍心愛姬離去,而虞姬為了不拖累項羽,主動要求自刎,緊急形勢下,項王只好忍痛把劍交給虞姬,虞姬自刎。馮夢龍的說法對後世影響巨大,各種地方戲曲、文學作品都沿用了這個題材,久而久之,就逐漸形成了一種比較統一的說法:虞姬是拔劍自刎的,而且是在項羽的主帥營帳中。
但是,在泗縣的上馬鋪,還流傳著一個令人感到意外的霸王別姬版本。西楚霸王在和劉邦相爭的時候,吃了敗仗,從靈璧一路逃跑,跑到現在虞姬墓這個地方時,惱羞成怒,一怒之下親手殺了虞姬。
虞姬難道真的是被項羽殺死的?
據《 史記 》記載,項羽和虞姬的感情非常好。項羽除了生命之外有三樣最愛:天下江山、美人虞姬和寶馬烏雅。項羽有什麼理由要殺死虞姬呢?
史書記載,項羽在把馬送給烏江亭長的時候,曾經說了一句,這個馬非常好我不忍殺之,現在我把馬送給你。項羽不忍心殺愛馬,也不忍心殺虞姬。但是,馬可以送人,虞姬不可拱手相讓,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虞兮虞兮奈若何」,他實在沒有辦法處理,所以為了保住虞姬美好的形象,保住這段珍貴的感情,忍痛把虞姬殺掉了。
那麼,霸王到底是怎樣別姬的?虞姬是自殺還是他殺?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到底哪個說法更為準確呢?民間的說法很多,有認為虞姬是自殺的,有認為是被項羽殺掉的,也有認為是漢軍把她殺掉的。自殺也有許多版本。有的認為是在軍營裡面自殺的,有的認為是為了不拖累項羽在半路上自殺的。
這些民間的說法也都各有道理。因為司馬遷寫 《 史記 》 的時候,材料的來源,就和我們今天所獲取各種材料的渠道差不多。他在 《 太史公自敘 》 裡面就介紹自己是網羅天下散佚舊聞。他把所有古書上記載的,或者流落於民間、流傳在人們口頭上的這些材料都網羅起來。所以 《 史記 》 裡面記載的故事,有的在之前的史書中有記載;有的只是口頭傳說,在之前史書中並沒有記載。所以說,民間口耳相傳的事情也許就是真相。但是,真相需要佐證,這一證明的過程需要時間,更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歷史風雲就這樣無情地漫捲而過,只留下一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悲歌 ——霸王別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