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彙」Bubble/泡泡

2020-12-10 參考消息

對於疫情得到初步控制的國家,如何在重新開放邊境和避免疫情反彈之間保持微妙平衡,是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最近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一個共同構想,給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未來模板」(a model for the future)。雙方於5月5日達成一致——一旦兩國間的旅行恢復,將向對方放開無需隔離的人員流動(allow the quarantine-free flow of people)。因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分處塔斯曼海(Tasman Sea)兩側,這項安排名為trans-Tasman travel bubble。

也許「travel bubble」這一表述並不常見,英美媒體在報導時大多附上簡要說明:「旅行走廊」(travel corridor)、「安全區」(safe zone)。考慮到trans-Tasman travel bubble目前只涵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可能比較像「旅行走廊」;如果真如報導所言,未來其範圍進一步擴大到太平洋島國(broaden the bubble to include the Pacific Islands),就更接近「旅行安全區」了。

無論在中文還是英文中,「泡泡」(bubble)看上去都不太像一個「安全」的意象,尤其在金融危機讓「泡沫經濟」(bubble economy)的說法廣為人知之後。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包裹能安全運達,相當程度上要歸功於「泡泡」構成的氣泡膜(bubble wrap)。

Bubble作為「安全區」的用法雖不常見,但也並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首創。在美國等國家,墮胎(abortion)往往是極具爭議的社會議題。為了讓選擇墮胎的就醫者,以及提供墮胎服務的醫療機構免受「人行道幹擾」(sidewalk interference),可根據法律在相關醫療機構、甚至醫務人員住所四周劃定一個範圍(creation of a perimeter around a facility),以限制抗議者及示威活動接近(protests and other displays are restricted to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building)。而這個劃定的範圍就被稱作bubble zone。

如果說「泡泡」能帶來安全感,大概源於它的「封閉」(enclosure)屬性。「封閉」有時會帶來「排他」(exclusivity),所以「住在泡泡中」(living in a bubble)並不值得高興——它指的是「上網時只接觸迎合、進而強化自己已有想法的信息」(a situation in which an Internet user encounters only information and opinions that conform to and reinforce their own beliefs)。這種現象大多由算法(algorithms)過濾造成,又稱filter bubble。這裡的bubble,類似於常說的「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或「回音室」(echo chamber)。

說回travel bubble,正是由於其「封閉性」,也就是暫時限制嚴重疫區人員進入(restrict people from more heavily infected places),才能保證區域內旅行恢復後的安全性。因此即使未來能夠推廣,也基本限於「遏制新冠病毒表現同樣驕人的鄰國」(neighbors who share enviable records in controlling coronavirus)。但其「排他性」同樣引起注意。英國《金融時報》就指出,travel bubble存在「隱患」(potential pitfalls),其中包括「可能加劇與排除在『安全區』外的較貧困國家的不平等」(risk exacerbating inequalities with poorer countries that are excluded)。

不管怎麼說,這項安排總歸是回歸正常生活的一個小小開端。假如時間證明,travel bubble真能成為「未來模板」,看似脆弱的bubble也就成為報導中的「a first building block in something much bigger」(宏大建築的基石)。(張熠檸)

相關焦點

  • 【雙語彙】Bubble/泡泡
    因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分處塔斯曼海(Tasman Sea)兩側,這項安排名為trans-Tasman travel bubble。也許「travel bubble」這一表述並不常見,英美媒體在報導時大多附上簡要說明:「旅行走廊」(travel corridor)、「安全區」(safe zone)。
  • 《LINE Bubble 2》x「Moomin」合作 多角色現身
    《LINE Bubble 2》x「Moomin」合作 多角色現身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0-04-26 分享到: LINE GAME 旗下消除泡泡益智手遊《LINE Bubble 2》,正式公開與超人氣角色『Moomin』展開合作活動,活動詳情請參考以下資訊。
  • 「旅行泡泡」是什麼?帶你讀英文文章深入了解
    帶你看英文文章,了解「旅行泡泡」的相關英文用語!What is a Travel Bubble?What’s a travel bubble? What’s with all the hype?「旅行泡泡」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大家都在用這個流行語?
  • 清華幼兒英語家長課堂0a-2 Bubble
    孩子看到五顏六色的泡泡漫天飛舞時,總是無比興奮的。他們吹泡泡、追泡泡、想要小心翼翼地託起一個,知道所有的泡泡都爆了……這就是童年的天真和快樂!這首兒歌非常簡單,孩子一學就會。Game 1: Bubble bubble pop!媽媽和寶寶一起玩戳泡泡的遊戲。寶寶用手圍成泡泡狀,媽媽唱著兒歌當唱到「pop」的時候邊伸出食指邊假裝戳破寶寶圍成的泡泡,此時寶寶配合媽媽將手打開為pop。Mummy: Baby. You will be the bubble. Ok?Baby: ok! I am a bubble.
  • 「旅行泡泡」是什麼?帶你讀英文文章深入了解
    帶你看英文文章,了解「旅行泡泡」的相關英文用語! What is a Travel Bubble?Here’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Buzzy New Term in Travel 文章一開始提到,世界各地的旅遊業因疫情受影響,導致國內經濟嚴重跌落,而各國政府正在想盡辦法讓國家能有金錢上的交流,於是產生了「旅行泡泡」。 What’s a travel bubble?
  • 快樂之旅:3.5-6歲佳音幼兒泡泡英語課程
    佳音英語打造全新課程體系英語跨界 打開世界泡泡糖英語課程Bubble就是「泡泡」,可以是泡泡糖(bubble gum)吹出的泡泡或水中的泡泡,而在英文裡,講話的泡泡框就叫bubble。「Pop!Bubble Gum」以生動的對話呈現故事的主要情節,同時也帶出實用的英語句型與字彙,老師可以和小朋友進行戲劇的角色扮演,藉此讓小朋友充份應用句型及口語的對話練習,熟練英語的表達,也讓英語的觸角從故事延伸到真實生活中!
  • 「教學診療室」從了解幼兒開始雙語教學歷程
    透過教學診療室的動指小調查(請見下圖),可以看出老師們對幼兒雙語教學的確有許多疑問與考慮。本期特別邀請到深耕幼兒教育多年的廖紀晴 Mignon Liao 老師來與大家分享幼兒雙語教學相關議題。幼兒語言發展有其一定的階段順序,在這以雙語幼兒園學童(2~6 歲)的語言發展做介紹:◆ 2 歲語言發展特徵:約有 300 個字彙,開始學習語法,也可以說出簡單的句子;同時,對周遭事物的好奇,為自我思想的萌芽期。
  • 新加坡和香港的「航空旅行氣泡」
    作為動詞,blow可以指「把某物吹出形狀」,比如「吐煙圈」的英文就是blow smoke rings,即「吹出煙圈的形狀」,那麼blow bubbles自然就是「吹泡泡」。與此同時,blow作為動詞還有「浪費機會」的含義,標題裡的don’t blow it是一句常用口語,意為「別搞砸了」。
  • 「泰國旅遊」新奇酒店體驗!住進「雨林泡泡」房看象群、星空靚景
    位於北泰古老雨林山巔上的「金三角象園安納塔拉度假酒店 Anantara Golden Triangle」,佔地160英畝,俯瞰湄公河與洛克河,可以欣賞到河流在泰國、寮國和緬甸三國匯流的壯觀景象,而大象就在這美麗的自然環境中生活。
  • 泡泡瑪特:坐上潮流玩具「快車」的頭等艙
    發展歷程&持股情況   泡泡瑪特於2010年在北京創立,2016年開始天貓旗艦店業務,在同年推出公司第一個自主潮流玩具產品系列——「Molly星座」盲盒系列。   「Molly」作為公司首個自有IP,各系列產品一經推出,廣受歡迎,持續推動公司業務快速發展。北京泡泡瑪特在2017年1月25日在新三板上市。
  • 「千言」願後來的相遇,是在餘生裡的日日夜夜
    多喜歡看著你吃著幾顆泡泡糖,然後吹一個大大的泡泡,炸滿嘴臉的蠢笨模樣。「千言」愛上你,只需要一瞬,想念你,卻需要一生「千言」記憶裡的初見,總能輕易,成為永恆的畫面「千言」青春的味道,是運動過後的汗臭,和你走過時,帶起的芳香
  • Living in a bubble(二)
    They live in a bubble.鮑勃和他的朋友們認為氣候變化不是真的。他們不接受新觀點。 Nelson lives in a bubble. He never tries new food or goes out with new people.尼爾森不願意接受新事物。他從不嘗試新的食物,也從不與新的人約會。
  • 「戳破美夢」英文怎麼說?
    We say: Burst your bubble. ↓↓↓burst someone's bubble Definition: to make someone suddenly realize that something is not as good as they thought it was.
  • 「泡泡麵膜」月銷6000萬的爆品投放方法論
    7月,在抖音上飛速躥紅了一個超級護膚爆品——泡泡麵膜。 如果你常刷抖音,最近一定刷到過:博主拿出一張黑色的面膜,貼在臉上後面膜會自己發出泡泡,號稱「臉越髒泡泡越多」。 珀萊雅泡泡麵膜在7月登頂「抖音美容護膚榜」第1名,賣出80萬盒,幫助珀萊雅面膜銷售額從2000多萬增至6000萬。(數據來源以下,7月珀萊雅阿里全網面膜銷售額) 其實,大部分國貨老牌在流量種草、社交媒體製造「網紅」的時代,日子並不好過。
  • 2021考研英語詞彙備考:bubble什麼意思及同義詞
    相似短語bubble with沸騰著,洋溢著bubble chambern.<美>[原]泡沫室prick the bubble戳破肥皂泡;戳穿西洋鏡bubble counter計泡器bubble formation形成氣泡bubble generator磁泡產生器bubble inclinometer氣泡測斜儀
  • 「觀點」幼兒雙語學習這樣教最上手
    繼在《教學診療室》中分享幼兒雙語教育教學歷程後,接下來筆者將透過一系列的觀點文章,介紹如何在幼兒學習階段實施雙語教學臺灣幼兒教育漸趨向「開放式教學」,主張幼兒自主學習,因此在教室環境的配置上大多是開放式的角落空間,提供孩子自由探索與學習,教師的角色則為引導者或協助者,孩子才是學習的中心,決定主題的延伸或是終止,教師其中一個重要工作,便是收集與幫孩子預備足夠的素料與題材,並引導孩子自行取用與創作。
  • 「配角」張一鳴、巨頭「賣菜」夢碎和「盲潮」瑪特|極客一周
    如果網際網路公司沒意識到,會有相關的人和部門「教」他們的。蛋殼公寓爆雷引起的大量糾紛仍在處理中,ofo 的押金還沒有返還給用戶,現在並不是網際網路公司刻意「高調」的時刻——風向已經變了。也許,「穩妥創新」才是正確答案。
  • 專注蛋白質分離純化填料,「匯研生物」完成千萬級A輪融資
    據悉,「匯研生物」已於近日完成千萬級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上海綠河投資獨家投資,所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建設一條10000L瓊脂糖微球生產線,以滿足生物製藥行業對蛋白質分離純化填料的需求。該條生產線計劃由兩套5000L反應釜組成,單批次能生產5000L瓊脂糖微球,最高年產量可達50000L。
  • 【主題展】值得擁有的一整套主題美陳方案「幾米吹泡泡裝置展」
    新開業不久的臺灣CITYLINK南港店今年與幾米合作,以幾米繪本為主題,設置了大型立體美陳裝置藝術「幾米吹泡泡裝置展」,將這股溫暖插畫風延續,用光影和色彩打造出一個夢幻世界,開啟人們對生活與未來的想像。
  • 《LINE Bubble 2》與《水豚君》合作暖洋洋登場!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0-02-03 分享到: LINE GAME 旗下消除泡泡益智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