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霸氣!居然有這麼多外姓人將楊姓人做為祖先!

2020-12-24 騰訊網

一、惲姓人

據惲氏家譜記載,惲代英是自常州武進有了惲姓後的第七十世孫。

從惲氏家譜中可以看出,中國的惲姓都是發源於常州武進。在漢宣帝時,司馬遷的外甥楊惲被封為平通侯,後來因為過失被貶為庶人,但他對此不服,在給友人的書信中表示了不滿,漢宣帝大怒降旨腰斬。楊惲的兒子得到信息後遠遁今天的新北區孟城一帶。為避禍患,他把父親楊惲的名「惲」作為姓,從此世上就有了惲姓。

二、桂姓人

河東楊氏始祖楊幹的四代孫楊靈橫,因避禍改姓桂,現在的姓桂人以楊靈橫為始祖。

三、林姓人

福建省寧化縣廠壁村林姓家庭,將楊姓人做為自己的始祖。林姓人從福建遷梅州後,生活不知所措,幸有住家楊姓人籍舊丁單,林家人依靠楊家生活,寄籍於楊,計租均役,歡如骨肉,不知自己的姓了,楊姓人去世後林家人繼承家業歲時為楊姓人祭掃,必誠必信。迄今四百餘年。

四、董姓人

南宋時杭州人董世興,官朝議郎,入閩任同安鹽稅時,與泉州楊夢齡友善,世興病時家貧不得歸,遂將其子君選附養於楊家,承姓楊。後六世孫楊道賓,字荊嚴,明萬厲丙戍(1586年)進士及第,榜眼,授東宮講官,禮部左侍郎,習練朝典,纂修國史,卒溢文恪,著有《楊文恪文集》,追賜董公楊,贈禮部尚書。其子楊錫緱,以父蔭,官至刑部侍郎,不忘其本姓董,題疏懇求皇上恩準複姓董,奉明神宗朱翊鈞御批:「既承代久,不準複姓,賜予董楊公,仍以楊傳嗣。」秉承聖旨,自此在泉州建楊氏宗祠,中奉「南宋始祖朝議郎董楊公神主」。1935年泉州董楊宗祠始創。1950年在菲華僑楊岱嶽倡建菲律賓董楊宗親總會。1971年,臺灣成立全球董楊宗親總會。一年活動一次,叫懇親會。不定期編寫「董楊研究」刊物。

五、石姓人

福建省廈門市坂美村,全村人都姓石,他們供的山西楊家將楊五郎的神像,聲稱楊五郎是他們的祖先。時至今日,該村的老年人也說不清,為什麼石姓人會以楊五郎為祖先。「我們從小就被長輩教導敬奉楊五郎,可誰也不知道有因。」坂美村的人告訴記者,楊五郎廟何時建造,也已經成了迷。

六、張姓人

在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河縣卡子鎮張家大院下院以北約一公裡處,有一處古建築遺址,當地人原來都叫它 「楊大仙廟」。白河解放後,「楊大仙廟」被毀,當地人又將這裡稱之為「楊大仙巖」。

楊大仙非神非仙,而是真有其人,原名楊道先,系湖北大邑人氏,是西壩張氏家族的恩祖,一位難得的義士,當年張氏落戶西壩,緣於此人的引領,張氏在西壩的發展壯大,也全賴此人的輔佐。據現存《張氏玿房支譜》記載,西壩張氏原籍湖北武昌,其三十八世祖——日普公與楊道先是生死之交的朋友。清嘉慶年間,日普公因遭人構陷,官府所逼,被迫攜家逃亡,楊公舍家棄業,不辭艱辛,一路追隨守護。日普公本是一位飽學之士,當他逃亡至安徽英山邑時,被當地晉紳望族延請設館教學,可惜禍不單行,時隔不久,日普公便因驟染痢疾,百醫無效,卒於學館之中,一家大小由此又陷困境,英山邑自難容身,楊公只好肩負起扶弱養孤之責,攜日普公妻兒繼續流亡他鄉,一路輾轉,歷盡艱辛,最後定居湖北的竹溪。在楊公的全力輔佐之下,日普公的長子、次子陸續成年,正當家境有所好轉之際,張母胡氏又溘然故世,兄弟之間猶如桶箍告散,只得分家析產,各立門戶,長子盈達遷往四川,次子盈國留守竹溪,唯有三子盈晉尚未成家立業,楊公依舊照拂左右,恪守撫育教導之責。時年,楊公得知距此百裡之外的興安府白河縣西壩尚有未經開墾之地,料想生計可求,遂攜盈晉逕奔西壩,並落戶於此。在楊公的悉心照料之下,盈晉得以成年、成家,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創業,家勢迅速發展壯大,逐漸成為與東壩黃氏家族旗鼓相當的一方望族,故當地有了「東壩黃、西壩張」之說。盈晉發跡之後,感念楊公的養育之恩,視其為親生父母,供奉天年。楊公謝世之後,盈晉以親子之禮予以厚葬,春秋祭掃,歲歲憑弔,每逢祭祖之期,也必供楊公牌位,並教誨子孫依此而行不得擅改。隨後,又於西壩臺子對面依山洞建造「楊公祠」,並塑楊公雕像供於祠中,又置備田產,以應香火之需。

七、歐陽姓

今湖南江永縣田邊楊姓人稱宋史學家歐修之後,其譜寫:「吾祖歐陽修,字永叔,宋朝元豐年間入翰林及第.....」「尋至元未,亂寇煽惡,賦役頻加,於世家尤甚。是以祖諱新喜,字信齊,三歲失怙,零丁孑立,奉母萬氏,潛身白水家,易歐陽為楊。」歐陽修的嶽丈楊大雅,是歐陽氏崇拜的人,歐陽後人拜楊氏為祖先,始於宋朝,盛於元朝。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楊氏家訓.祖訓.楊姓的來源
    晉武公(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伯僑之孫突食採於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突之孫肸,字叔向,又稱叔肸,因戴晉有功,被分封於楊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2、出自賜姓。
  • 武威楊姓流源與涼州楊家將述略
    武威楊姓流源與涼州楊家將述略王其英一、武威楊姓流源楊姓,據說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西周王族姬姓,另有源自揚姓和改姓(包括賜姓、收養、避難和少數民族改姓等諸種情形)。
  • 楊氏家族簡介
    明弘治二年(土489年)舉人,任黃州府(治在今湖北黃岡縣)通判,退休後居家四十餘年,閉門讀書,鄉人都稱他為長者。今天的雲南喜洲地區是楊氏的聚居地。滿族楊氏,滿族楊氏的祖先多為漢人。居住在吉林市的楊氏,祖先就居住在雲南貴州,後遷居山東登州。康熙年間遷居吉林,耕種官田,因為能提前交納5年的額糧,被批准入漢軍鑲黃旗,成為滿人。這支楊氏自始祖楊榮至今已傳十四世。
  • 楊氏族譜連載(二)第一編:楊氏溯源
    第一編楊氏溯源楊姓,中華姓氏之一,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隋朝、南吳的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楊伯僑為得姓始祖。以此為圖騰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楊氏族,由此產生了楊姓族徽,最終形成了姓氏。關於楊姓的來源,歷史上的記載有:一、周宣王曾孫說《元和姓纂》稱,「一雲,周宣王曾孫封楊侯,為晉所滅,其後為氏焉或曰,周景王后。」
  • 楊氏家族的部分歷史和我們這裡的字輩排序
    據統計全國姓楊大概有4000多萬人,是全國第六大姓,分部在世界各地,四川應該最多。當年創建楊姓的老祖宗也會感到安慰吧,作為這4000多萬人中的一員,我也感覺驕傲。古人對楊這個字是這樣解的,「楊」是太陽的意思,由「木」和「昜」組成。
  • 甘肅省正寧縣永正鎮南住村楊氏家族大事記
    周宣王之子長父(也叫尚父),被封為楊侯,其子孫以楊為姓,就是楊氏。春秋後期變亂,戰國烽煙又起,秦亡漢興,讓人間歷盡了滄桑,楊氏族人也在這艱難的時世中走出華山(陝西華陰),從此出現於華夏大地。2015年2月,楊姓總人口約有4270萬,是中國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楊姓人口約有380萬,是楊姓第一大省。
  • 「楊姓」郡望在弘農
    王密原為荊州秀才,由於楊震在荊州舉薦而任官。夜裡,王密帶著黃金10斤到驛館,拜見楊震,表示感謝,並說:「學生一介寒士,承蒙恩師舉薦提拔,方有今日,早欲報恩,苦無機會,今日天賜良機,請恩師收下。」楊震對王密此舉很是生氣,毅然拒絕,正色道:「過去,我知道你德才尚可,才推薦你當了縣令;但你卻不了解我,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 楊姓男孩取名如何好聽又有內涵?
    楊姓在《百家姓》中位列16位,截止2015年2月,姓楊的總人口數大約有4270萬之多,是我國人口第六大姓氏,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楊姓寶寶出生了,那麼楊姓男孩取名如何好聽又有內涵呢?這是一道擺在寶寶爸媽面前的難題,今天螞蚜網小編就從楊姓的起源發展、歷史名人、參考取名等幾個維度為您解開難題。
  • 世界最權威的維基百科:楊姓(文字版)
    周康王六年(約前1040年)首封唐叔虞次子為楊侯,食採於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其後裔以楊為姓。此說之楊姓起源矩今已近3060年歷史。其後特別是唐叔虞另一重要支脈第十三世孫、晉武公次子楊伯僑之後代子孫立足華陰弘農,開基各地,成為楊氏繁衍發展的主流。在做自我介紹時,通常會將「楊」稱作「木易楊」;但實際上「楊」字的右邊並非「易」,而是「昜」(音同陽)。
  • 寶寶起名字楊姓男孩霸氣有寓意的名字
    下面來看看楊姓男孩霸氣有寓意的名字。 楊姓男孩霸氣有寓意的名字 一、楊姓男孩霸氣有寓意的名字 楊弘 「弘」指大,擴充,廣大,用「弘」字起名給有大氣磅礴的氣勢,是一個非常大氣的字,選自「碧出萇弘之血,鳥生杜宇之魄」。
  • 楊氏宗祠千古對聯
    全聯典指楊姓名郡名堂。 程門立雪尊師道;孔聖傳家立美名。 上聯典指北宋哲學家楊時,有「程門立雪」傳說。下聯典指東漢的楊震。更多楊氏資料搜索關注公眾號天下楊氏一家親。 三相才華齊鳳闕;千金詩賦重鐘山。
  • 楊氏家譜總譜
    一、楊氏簡介 楊姓,中華姓氏之一,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隋朝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楊伯僑為得姓始祖。 楊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
  • 《中華楊氏通譜》(古代卷)首發式在北京舉行
    人民網訊 《中華楊氏通譜》(古代卷)首發式於日前在全國政協禮堂東南廳隆重舉行,前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楊斯德將軍、老紅軍、開國將軍楊思祿、前公安部副部長楊貴、前外交部副部長楊福昌、前全國記協副主席、解放軍報社長楊子才以及來自首都和全國各地以及海外的近200名專家學者和楊氏宗親代表出席。  與會的專家學者高度讚揚這部譜牒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 楊姓的來源_姓楊的名人有哪些
    你知道楊姓的來源嗎?你知道姓楊的名人有哪些嗎?小小的一個姓氏,背後其實都隱藏著大大的故事,作為中國的一大姓,楊姓當然也不例外。假如你還不知道關於楊姓的這些事,是時候來補習一下以教育後代啦!楊姓的來源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於唐,人稱唐叔虞。唐叔虞的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
  • 《中華楊氏總譜》例章(初稿)
    三、總譜以中文簡體漢字、阿拉伯數字、白話文並用橫排,縱敘史實,章、節、目結構;文獻篇、世系篇、輩語篇、人物篇、附錄篇共五章,前有序言,尾有後記,圖文並茂,彩色精裝,16開本,優質紙及印刷技術,布殼燙金付梓出版,向國內外楊氏族人公開發行;依據族人的需求,可再版或增補本,將整個總譜的浩大工程圓滿完成,資金來源由族人自願借支、捐助、收取總譜成本費等。
  • 潼南雙江楊氏家族傳奇
    在《楊尚昆回憶錄》中,有對楊世綏的記敘:「楊光基定居在蓬溪縣涪江左岸的姬家壩。他的第四代楊世綏,就是我的曾祖父。楊世綏大概是個精明人,那時荒地很多,別人都搶熟地,他卻僱人大量開墾荒地,憑藉涪江水利和兩岸適宜農耕的自然條件,變磽瘠為沃壤。若干年後,居然擁有土地500多畝,就像是『跑馬圈地』那樣。」從以上可以看出,楊世綏是靠『跑馬圈地』起家的。
  • 你知道楊姓的始祖是誰嗎?
    一首先,至2015年2月,楊姓總人口約有4270萬,是中國人口第6大姓,排在李姓、王姓、張姓、劉姓、陳姓之後。就楊姓的起源來說,一般認為楊姓起源自姬姓,源於周武王孫,叔虞次子,晉侯燮父之弟。晉武公(叔虞十一世孫)時,封次子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得姓始祖。
  • 楊姓男孩名字大全_姓楊的男孩名字_楊姓男寶寶起名
    楊姓男孩寶寶名字:  楊臣士 楊秉軒 楊合梧 楊恆罡 楊翼哥 楊昭帥 楊鴻驊 楊普磊 楊馳綱 楊旭梓 楊仁欽 楊百享  楊成震 楊彬延 楊鎧萬 楊崴允 楊同徵 楊霆益 楊凡群 楊禹佩 楊玹綺 楊力浩 楊易舜 楊奉星  楊楚輝 楊友育 楊伯奕 楊新如 楊舉惇 楊汐逵 楊煌穆 楊玟喧 楊睿雄 楊釣銳
  • 溧水駱山村驚現西周楊氏家譜
    金陵晚報記者 李學芹實習生劉瑩金陵晚報報導在已經開展的省非遺普查工作中,溧水縣文化局得到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該縣駱山村楊姓家族的家譜整整有14本,全部是線裝,毛筆書寫,其祖先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距今大約3000年。楊氏族譜的內容包羅萬象,既有楊氏譜系,駱山地圖,歷代名人圖像,歷代楊氏授官聖旨內容,各種家規,以及一些楊氏名人介紹等。
  • 天台姓氏文化:楊氏
    楊氏宗譜目前,天台楊姓人口數量超過1萬,狀塘楊氏和妙山楊氏,同出自榮王楊白。榮王楊白,隋煬帝楊廣之曾孫。楊廣之孫楊侗於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立為越王,楊侗生有二子,岐、白。村裡保存了14本楊氏家譜,記載了楊氏家族從公元618年到1947年的變遷史。還有16幅從宋朝到明朝歷代祖先的畫像。在歷經600多年後,不少畫像依然色彩豔麗。彩煙楊氏,尊奉楊震為第一世祖。楊震,字伯起,時人尊稱「關西孔子」,教育子弟長達二三十年,五十歲後開始始進入仕途,歷任荊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