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實驗學校,原名香山慈幼院,由民國總理、著名慈善教育家熊希齡先生創辦於香山靜宜園。現為海澱區唯一的一所集幼小初高於一體、十五年一貫制的公立示範學校,是北京市一所十五年一體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學校。近八年來,在教育家型校長曾軍良同志的卓越引領下,北實人協同創新,辦「孩子嚮往、教師幸福、社會滿意」的魅力學校,創造更加適合學生發展的魅力教育,探究幼小初高可資借鑑的普適規律,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與幸福發展奠基,推動了75項教育教學改革,其中有48項獲得全國、市、區一等獎。學校的辦學成就得到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認可與讚譽,連續被評為「中國魅力學校」「京城最具加工能力領軍中學」「身邊的好學校」「中國好老師行動計劃基地校」「全國科研興校先進單位」「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實驗先進單位」。
新時代的北京實驗學校,在十五年一體化基礎教育改革實驗方面,走在了全國教育創新的前列,將為京津冀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先行先試」提供鮮活樣板,創建中國基礎教育現代化的卓越品牌。
一、傳承慈善教育 民國初年內閣總理、著名慈善教育家熊希齡,在棄政從教後,從戰略的高度,研究如何辦好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從為政府賑災到辦慈善教育;從找政府貸款到自己捐出家產;從辦幼稚園到辦各類教育;從課程的實踐選擇到改革創新,都是以國家的需要和學生的成長為出發點,先生的這種品質正是新時代北京精神的體現,熊希齡先生「面向社會,全面育人,追求高水平教育」的平民教育思想,始終成為我們不斷創新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
二、推進魅力管理建立現代學校治理體系,推進民主管理改革,建立由黨委會、校務委員會、教代會、家代會、學代會組成的五個一級機構,推進真正意義的全面民主;實現校務委員集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推進學部領導負責制、教師雙向選擇制,實施德育、教學、課程科研、後勤等工作一體化和扁平化管理;實現按責任大小、工作量多少、質量高低,決定收入多少的新績效工資制度,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構建學校行政文化與學術文化並行的管理文化,防止外行領導內行。每單周四晚上是行政幹部學習時間,提升幹部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成立學術委員會,每雙周四晚上進行活動,內容與形式涉及專題培訓、研討交流、思維碰撞、工作反思、總結升華,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讓幹部、教師走上專家型、教育家成長之路。
三、創建魅力文化 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弘揚熊希齡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全體教師勵精圖治,始終踐行「勇於擔當,善於超越」的學校精神,探究理想的學校教育方式:構造「一方池塘」,服務孩子「自然成長」;點燃「一束火焰」,啟迪孩子「自己成長」;敲打「一塊燧石」,引領孩子「自由成長」;推開「一扇大門」,促進孩子「自覺成長」;梳理學校文化,提出文化主張,創建等距文化、激勵文化、微笑文化、民主文化、包容文化、尊重文化、「團隊文化、創新文化、業績文化、理念文化、家庭文化、網絡文化、奉獻文化、廉政文化、環境文化、生態文化、關愛文化、 關係文化等,建設魅力文化,探索教育真諦。
四、建構魅力課程 深入落實國家和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以「魅力教育」為特色,立足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素養,整合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涵蓋基礎課程、拓展課程、探究課程、融通課程、綜合實踐課程與國際課程等多元課程類型,豐富基於雲平臺的網上選修課程,研發具有世界水平的課程,形成優質多元、開放共享、個性選擇的課程結構,建構適合學生發展的十五年一貫魅力課程體系,實現國家、地方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課程資源優合化,實現課程體系的橫向融合與縱向貫通,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實踐調研能力、難題解決能力、討論溝通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多元智能與優異成績,推進課程「整體育人」,使學生人人成才,盡展其才,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和實踐育人,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五、打造魅力課堂 針對高效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對青少年成長進行系統研究,曾校長提出了魅力課堂概念,並經過大量的實踐,總結了魅力課堂「三原則」「四歸還」「五不講」「六特別」「八追求」「八策略」「十要求」。 探討「激發學習活力」辦法,深究「增強教學魅力」策略,提高學生學力,推動學生思維發展、靈性生長;激發學習活力,培育學習激情,激活生命成長動力;增強教學魅力,提升教師品味,提高學科興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實現學科育人。魅力課堂是「引力場」、「思維場」、「情感場」。打造魅力課堂,形成體現「溫暖、思考、美麗、開放」的魅力課堂文化。
六、強化魅力科研 培養學習型、研究型、創新型教師,實現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強校,彰顯課程科研特色,豐富辦學思想,提升學校文化品位;與區、市、全國科研管理部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依託高校與科研院所優勢,建立教師與專家溝通平臺;打造課程科研聯合體,為學校的科學發展發揮智庫作用;實現四級課題聯動研究,切實發揮重點課題引領作用,形成全員科研,全面科研;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科研製度。以課例為載體,以備課組為單位,開展教學型科研活動;以課題為載體,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研究型科研活動;以讀書為載體,以讀書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型科研活動。
七、培養魅力教師 與區、市教科院聯合推舉魅力課堂探索研究課,培養出一大批魅力型與實戰型教師;舉辦魅力課堂教學節,讓來自全國各地兄弟學校的領導與教師,以及幼小初高的家長代表,市、區領導與教研員分別走進各學段的課堂,並開展系列多樣化的魅力課堂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活動,魅力課堂逐步成為美麗、合作、開放、分享、思考的課堂;開展魅力課堂調研活動,從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走向課堂教育教學調研,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編寫魅力課堂專輯,全校發表或獲獎的魅力課堂論文有300餘篇。
八、培育魅力學生 開展學法指導課題研究,以高中學法指導課作為實載體,從情感教育、勵志、腦科學、認知論及學習方法等角度,科學培養學生自主發展學力;開展學困生課題研究,探索學困生健康成長規律,引導邊緣生和學困生主動發展;實行導師制,啟迪學生心靈,增強學生動力;取消成績排名,採取過程性評價;開展優秀生幫學困生「一幫一」的活動,取得了滿意效果;開展雙語教學課題研究,培養學生國際交往能力。推進國際化戰略,成功申報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國際化課題實驗學校。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20餘國學校進一步達成合作意向,適應教育全球化發展潮流,與國際接軌,把世界引入「北實」,讓「北實」融入世界,培養「具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的現代人;創新學校人才培養模式,開設熊希齡人文實驗班、醫學科學實驗班,開展「1+3」教育模式試點培養,與清華、北大醫學部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達成合作協議,聘請清華、北大醫學部和海軍總醫院、空軍總醫院、陸軍301、304醫院的專家作為實驗班客座教授,常年聘請市區業務部門名家任指導教師,旨在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加適合的教育。
九、倡導魅力德育 成立班主任工作室,引導班主任工作;辦好家長學校,舉辦家長大課講堂,進一步形成德育合力;以人為本,真正落實全員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建立以激勵文化為中心的管理機制,幫助實現自我超越;以行為養成教育為核心,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以實踐教育 活動方式,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驗人格魅力;推行班級項目制管理改革,讓每位同學承擔責任、主動成長;創新團委、學生會的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培育了孩子們的團隊精神、合作能力,激發了孩子們的人生鬥志與奮鬥精神;創新課間運動方式,以華爾茲舞蹈、中華太極扇、華爾茲舞蹈等方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精神、集體主義精神,激發孩子們的精氣神;開展豐富多彩的遊學活動與入境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職業體驗與調研活動;開展志願者活動,積極關注弱勢群體、服務社會;創設有意義的「探春節、戲夏節、品秋節、暖冬節」等「四節」活動,讓師生共同參與、實踐體驗、增進互信、同生共長。
十、創新魅力培訓 推進高素質創新團隊建設,用好現有的人,培養有潛力的人,引進高端人才,加強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的培養,構建創新人才支持體系,完善以業績為核心,以品德、知識、能力等為要素的人才考核評價體系;開展有個性需求的教師培訓活動,提升了培訓效果;成立特級教師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王冬梅工作室、北京市周清華教科研名師工作室,成為培養教師的發動機;全員開展科學研究,教師人人參與研究,呈現多樣化研究形態;每年寒暑假都要開辦幼小初高教師高端研修班、教育管理高端研修班;成立「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課題組,始終把科研活動與常規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進一步促進了教師全職業屬性專業發展。
十一、營造魅力環境 營造氣息濃鬱、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環境文化。學校環境文化設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幼兒園在環境創設體現了如下理念:歷史積澱與現代文明相結合、藝術價值與教育價值相結合、幼兒成長與教師發展相結合、整體塑造與局布烘託相結合;小學部教學樓文化建設在亞克力牆裙上刻上了學校文化、北京文化、亞洲文化、世界文化等內容;中學部環境文化創設,如學校大門、文化理念牆、校園文化長廊、熊希齡先生銅像、鳳凰亭、名人頌、科技廣場、藝術廣場、體育文化長廊、初、高中大廳等無不體現一個設計高雅、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充滿活力的魅力校園。
十二、爭做魅力家長 創新家教培訓,成立了班級、年級、學部、學校家委會,由家委會與學校共同組織家庭教育培訓;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成長規律有針對性地對各年級家長開展系統培訓;走進社區、街道、教委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各班級、各年級、各學部經常有針對性地組織家長開展家庭教育論壇,讓家長引領家長,分學部開家委會與學校聯席會議,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智慧;定期印發親子讀物,公眾微信號中的【家長開講啦】,分享家教經驗,促進家長共同成長。
十三、拓展國際視野 常年聘請外籍教師上課,讓孩子們體驗到原汁原味的英語課堂,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增進對國際文化的了解;學校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荷蘭等國的二十餘所學校籤訂友好合作協議,開展幹部教師國際考察學習活動,借鑑國外優秀文化,增進國際理解、拓展國際視野;開展國際遊學活動,把愛國主義教育與學習西方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提升每一位孩子振興中華的責任與使命。
十四、承擔社會使命 組織38位教師編寫《新疆、西藏內地高中預科班國家教材》,其中羅霞、廖向群、周清華、王冬梅、燕飛5位教師擔任教材主編,成功編寫出25本國家教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並獲全國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為維護西部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做出了貢獻;遵照北京市領導的指示,承辦遠郊區縣平谷區四所分校,用改革的勇氣和頑強的意志,扛起歷史的責任與使命,集團化辦學已取得明顯成效;2016年,李嵐清首長走上北實魅力講壇,做了題為《知識分子與文化修養》的主題報告,對北實的魅力教育成果表示高度肯定;曾校長在寶島臺灣講學,魅力教育獲得臺灣同胞的普遍認同,打造中國教育普適品牌的理想,從理論到實踐都得到充分印證。
十五、創建魅力品牌 通過綜合改革實驗,致力於完成學校十二大新品牌建設,即:教育思想品牌、戰略管理品牌、現代治理品牌、特色文化品牌、魅力課程科研品牌、魅力教師品牌、魅力學生品牌、學法指導品牌、藝體科教品牌、多元激勵教育品牌、家校合作品牌、普適推廣品牌。
總之,新時代,新起點,新作為,新成果,北京實驗學校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創新集團化辦學的新形式、新途徑,為民族復興和文化傳承培養生力軍,為我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提供普適模式和改革樣板,把學校建成國際水準、中國示範、北京領先、海澱窗口的中國現代化基礎教育普適新品牌學校。 周清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