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和適應「走出去」新常態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認識和適應「走出去」新常態(專題深思)

  「走出去」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是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一些國家實施「再工業化」和「經濟再平衡」。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產能過剩問題突出。面對嚴峻複雜形勢,我國提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著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迎來重要機遇、面臨新的任務,必須與時俱進,加強頂層設計,在「走出去」戰略思維和實踐操作上不斷創新。當前,尤其要進一步認識對外直接投資領域的新變化、新特徵,創新「走出去」的內容和形式。

  增添「一帶一路」新內容。中央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是「走出去」的有力抓手,給「走出去」注入了新的內容。「一帶一路」戰略以具體項目為支撐,重點開展交通基礎設施和能源項目等的合作建設,擴大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具有重要帶動作用。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加大與東南亞、中亞、中東、歐洲、非洲等的合作力度……眾多舉措將建設「一帶一路」與落實投資項目緊密結合,為「走出去」注入新活力、提供新載體。

  打造重質量、可持續新內核。近年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迅猛,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由2002年的27億美元增至2011年的746.5億美元,年均增長26.9%,遠高於世界同期增速;2014年達到1029億美元,成為全球三大對外投資國之一。但我國離世界投資強國還有很大差距,我國的跨國公司存在大而不強、國際化程度低問題,海外投資收益不甚理想。應繼續鼓勵對外投資,但在擴大投資規模的同時應更加重視投資的質量和可持續性,更加重視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和軟實力的儲備,優化對外投資的國家和行業布局,強化企業投資主體地位,並更多地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對外直接投資。

  實施從核准制到備案制新監管。深化對外投資體制改革,應加快從核准制向備案制轉變。這一轉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減少對外投資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二是轉變政府職能,從注重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後監管,加強信息、法律、融資、保險等服務。以國家發展改革委2014年5月施行的《境外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辦法》為例,其體現的新變化主要是:大幅提高境外投資項目的核准權限,縮小核准範圍,對一般境外投資項目一律實行備案制;簡化程序,明確時限,提高境外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規範化、便利化水平;突出依法行政、明確責任、加強監管、維護秩序。

  適應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新規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是現今國際上普遍實行的雙邊投資協定模式。我國一些企業對外投資受阻,原因之一就在於部分國家缺少透明的約束機制和評判標準。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對於我國對外投資企業來說是有利的,雙向的開放和透明有利於維護我國企業合法投資權益,也有利於我們按照國際規則和標準辦事。這對於減少對外投資風險和盲目性、提高投資效率和效益大有裨益。當然,機遇背後也有風險。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是雙向的,既有利於我國企業「走出去」,也有利於外資企業進入我國;既要求外國政府放鬆對我國投資的管制、允許我國企業參與公平競爭,又要求我國有關政府部門轉變職能、提高行政效率。

  建立確保投資安全、實現投資效益新機制。認識和適應「走出去」新常態,應建立健全對外投資損益問責制、對外投資決策長效機制,以保證對外投資安全、提高對外投資效益。中央企業是對外直接投資主力軍,是其境外國有資產管理的責任主體。2011年頒布的《中央企業境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和《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產權管理暫行辦法》強調,對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情況,國資委將按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而對於為數眾多的其他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來說,如何進一步明確海外投資責任主體,避免對外投資盲目性,是一個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加快出臺境外投資條例,完善國家層面的宏觀戰略規劃和企業層面的具體決策機制。

  明確當地化經營新理念。當地化經營和屬地管理,對於「走出去」的中資企業來說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當地化體現在原料採購、產品研發、市場銷售和僱傭員工等生產經營活動各個方面,是跨國公司國際化水平和企業競爭力高低的重要體現。隨著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完善和國際化管理經驗不斷積累,我國跨國公司當地化經營將邁上新臺階,而當地化經營也將幫助我國企業更好地融入東道國,貼近市場,規避風險,實現共贏。

  強化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新約束。近年來,企業社會責任逐漸成為對外投資的軟法律。相關部委不斷加強對企業海外責任的規範和指導,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文件;對外投資企業也不斷強化責任意識,從長遠發展角度主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包括重視勞工權益、加強環境保護、助力社區發展等,大型國有企業還定期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我國企業在履行海外社會責任方面已有所作為,但還需進一步提高認識並積極踐行。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

相關焦點

  • 屈曉東:科學認識新常態 主動適應有作為
    原標題:科學認識新常態 主動適應有作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分析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九大趨勢性變化,全面闡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我們要科學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應對新常態,保證我省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
  • 人民日報:適應新常態 邁向新階段
    在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作了系統闡述。這一重要講話對統一全黨認識、指導今後各項工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學習講話和會議精神,可以得出以下幾點體會和認識。
  • 江西日報:適應新常態 要有新狀態
    原標題:適應新常態 要有新狀態 在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上,省委書記強衛從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新常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新常態、從嚴治黨新常態等四個方面,就紮實做好2015年全省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
  • 安永:疫情「新常態」下中企如何走出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宛霏)10月29日,安永在北京發布了發布《中國走出去》第十期《疫情「新常態」下的中企走出去》報告。報告通過分析疫情過後經濟「新常態」的特點,海外國家外商投資政策的變化及其對中企海外投資的影響,展望未來中企「走出去」的趨勢,從而幫助中企更好地應對全球經濟新局面,把握契機,獲得新的增長點。報告顯示,疫情推升了以交通運輸為代表的傳統基建和以醫療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領域的建設需求。
  • 適應新常態 人人享健康
    時間:陽山縣第二小學2100多名師生參加《開學第一課》 金秋時節,又迎來新一年的開學。任妮娜以《適應新常態,人人享健康》為主題,就新冠病毒病原學特點、傳播途徑、臨床表現等進行詳細講解,並根據返校後容易在校園內出現人群高密度聚集的現象,科學精準指導學生做好疫情防控措施。
  • 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經濟工作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2014年12月9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245頁 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深化理解、統一認識。
  • ...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關於促進經濟持續健康...
    原標題:九、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關於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
  • 部分幹部不適應經濟新常態 慣性行為被指最大心障
    今年從一季度開始,中國經濟的波動性持續增強,儘管季度增速數據波幅微小,但經濟速度的放緩已日趨明顯,以中高速增長為特徵的「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逐步成為了全社會的統一共識。  然而,「新常態並不會從天而降,適應新常態的過程,也不會是閒庭信步,更不可能一帆風順。」
  • 「十三五」開局良好 穩中求進總基調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
    「十三五」開局良好 穩中求進總基調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 新聞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6年12月12日 15:50
  • 關係全局的重大判斷——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
    認識新常態,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是一個必須深入思考回答的大課題。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不斷深化對新常態的認識,不斷增強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能力。今年年中,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我對『三期疊加』進一步作了分析,強調經濟工作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他認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 順應新形勢 適應新常態 桑村學區召開2020年暑期師德培訓會
    第一階段,於民主任領學文件 、傳達區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學區主任徐欽國就縣管校聘、核編定崗、規範課時量、人員調整、提高教學質量等工作做了詳細解析,要求大家要順應新形勢,適應新常態。  會議第二階段,「齊魯名校長」王志作報告,題為《新時代教師賦能健康幸福的理性思考
  • 深刻認識新發展理念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這些都抓住了新形勢下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要害關鍵,體現出我們黨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更加鮮明地突出調整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內在矛盾。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 泰安泰山區「加減乘除」法適應新常態發展大旅遊
    泰安泰山區「加減乘除」法適應新常態發展大旅遊近年來,面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及旅遊產業發展形勢,泰山區立足當地旅遊發展實際,審時度勢,搶抓機遇,積極探索,推行了「加減乘除」旅遊工作法,取得了良好成效。  近年來,面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及旅遊產業發展形勢,泰山區立足當地旅遊發展實際,審時度勢,搶抓機遇,積極探索,推行了「加減乘除」旅遊工作法,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1—5月份,泰山區接待遊客總人次612.14萬,實現旅遊總收入45.91億元。其中景區入園遊客102.02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39億元。
  • 人民日報專題深思:經濟新常態下的「四個不等式」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戰略判斷,並要求各級幹部正確認識、努力適應、積極引領新常態。面對經濟新常態,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更新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思路,堅決擺脫傳統思維方式和工作慣性,堅持用與新常態相適應的新理念來謀劃、推動經濟工作。
  • 把握客觀實際與適應歷史階段新特點的哲學
    第二,準確把握客觀實際,就要正確認識、主動適應歷史階段的新特點,使主觀世界更好符合客觀實際,這是著眼「歷史新特點」的「求是」哲學。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照唯物辯證法辦事」。他從過程和階段的辯證關係入手,科學剖析了不斷發生變化的我國基本國情的內涵,揭示了歷史階段的新特點。
  • 李偉:新常態下,以創新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而要做好2015年的工作,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準確理解、正確遵循「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這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深刻認識新常態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的必經階段,而實現這一階段演化的重要標誌,一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二是結構調整及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三是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基本形成。
  • 國企如何充當「走出去」的主力
    這一階段的「走出去」主要是為了取得戰略性資產,國有企業對外投資主要關注生產加工企業,這一期間大量民營企業也加入「走出去」的行列。亞洲成為重點的區域,但歐美也開始有明顯增加。第三階段:2001年到2013年。2001年我們加入了WTO,2013年之前我們稱為經濟新常態之前。
  • 人民網評:實事求是校準新常態下的政績量尺
    一個最顯著的表現是,各地紛紛依據自身的發展狀況,制定本省的GDP增速,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重慶將增速目標從11%下調到10%,陝西則要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速,而上海,乾脆就取消了GDP增長的具體目標。在過去的30年,高速的經濟增長,是「中國奇蹟」的重要特徵,也塑造了唯GDP是尊的政績觀。
  • 切實以「新常態」統領新疆經濟工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消息一經公布,新疆幹部群眾對新疆2014年取得的來之不易的成績深感欣慰,對自治區黨委提出的明年經濟工作要求、任務和目標信心滿懷,表示要深刻理解「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這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切實以「新常態」統領各項經濟工作。
  • 深刻認識新發展理念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們要從歷史、現實與未來的發展脈絡中,從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面臨的時代課題中,深刻認識新發展理念對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突出理論貢獻和重大實踐價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