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的孩子跟我們不同,早早地擁有屬於自己的智慧型手機。我們經常能在公交車、地鐵上看見這種畫面:
把自家孩子從電子屏幕前「拔」出來,這事兒對你或對Ta來說,會很困難嗎?
如果答案是「困難」,那麼你們是時候聊聊了。
除了「網癮」,網際網路還有許多深藏不露的危險,沒做好預防的孩子,很容易落入陷阱。
比較嚴重的,像2020年3月曝光的韓國「N號房」網絡色情黑幕。有26萬人在社交平臺Telegram上圍觀未成年性剝削視頻,其中兒童性剝削視頻超過9萬個。在受害人當中,未成年女孩16人,年齡最小的只有11歲。
還有許多被詐騙、見陌生網友、燒錢玩遊戲,各種深陷困境甚至受傷害的孩子們。
別問為什麼他們不懂躲開危險,要問問,有誰教過他們網際網路是個雖美麗但也危險的世界嗎?教過他們「網絡防身術」嗎?
最近我們發現一套《給孩子的網絡生存手冊》,想推薦給所有身處網絡時代的家庭。
《給孩子的網絡生存手冊》(共6冊)
適 齡 5-12歲
著:[英]本·哈伯德
繪:[阿根廷]迭戈·魏思貝格
譯:小砂
冊數:6冊
(文末有讀書會報名入口)
許多父母教給孩子的「網絡安全知識」,僅有寥寥幾句「不要把隱私洩露給陌生人」、「不要跟陌生網友見面」、「不要點任何付款的地方」。既不全面,也不易說服孩子。
網絡安全的知識涉及方方面面,非一段視頻、一次說教就能覆蓋。我們一直試圖尋找寫網絡安全知識的書,書可以承載完善的知識體系。
當我們找到《給孩子的網絡生存手冊》後,一致認可它普及的知識內容,但不確定它是否能被孩子們喜歡並接受,一度動搖過。
直到我們的小小試讀員身上,顯現出因它帶來的影響——她的媽媽告訴我們,有次上網,同學教她創建某帳號時,她拒絕輸入自己真實姓名:「我不能在網上透露真實姓名,這是我的隱私。」
孩子進入網絡世界就像冒險,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那名小小試讀員一樣,冒險前已經備好鎧甲。
這套《給孩子的網絡生存手冊》,相當於為孩子打造了6副「鎧甲」——
1
2
3
4
5
6
書中普及的內容,既包括「預防詐騙」、「保護個人隱私」、「辨別危險陌生人」等等基礎知識,也涵蓋了「社交網絡規則」、「言論自由尺度」、「不進行網絡抄襲」等等易被忽略但重要的知識。
它們的表達方式很聰明,不讓小網民們感到被命令、立規矩產生排斥感,而像對話一樣,娓娓道來,他們更能發自內心認可。
比如,怎樣告訴小網民,保護好個人信息呢?書裡這樣寫: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肯定不會把自己的個人信息隨便告訴街上的陌生人。在網絡世界中,道理也是一樣的。」
解釋為什麼睡前最好不要玩手機時,書裡說:「你知道嗎?如果你在睡前還緊盯著屏幕不放,想要睡個好覺簡直就像要你剛跑完步就馬上睡覺一樣不科學。最好在睡前一小時就關閉所有的電子設備,這可以鬆弛你的神經,讓你整晚安睡。」
他們懂得了「為什麼」,才願意學習「怎麼做」。
針對不同情形的「陷阱」,書裡為小網民提供了「躲坑妙招」,可以清晰地對照、學習。
好比,如何讓小網民區分哪些個人信息屬於隱私,哪些可以公開呢?書裡用了不同顏色的框,羅列出來:
還有「辨別危險陌生人」、「警惕網癮和網癮的自查」、「網絡社交禮儀」各種等等。當孩子對於網際網路某些行為感到困惑時,甚至產生情緒上的困擾時,他們可以很快地在這套書查找到正確的方法。
然而除了各種各樣的危險,網際網路也有很多優點。
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使用網絡,絕不僅僅是教會他們躲避危險就夠了,還需要帶領他們看見,網際網路的美好之處。
這套書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它描述網際網路的美好,跟描述它的危險一樣到位。
比如,在《我懂網絡社交的規則》一冊裡,它指出:
「通過社交媒體,人們能夠彼此相遇,有機會認識了解來自世界各個地區的人。網絡用戶都知道,與每個人都好好相處是很重要的,不管那個人來自哪個國家、皮膚是什麼顏色、信仰什麼樣的宗教。這就是為什麼網絡世界能夠幫助現實世界變成一個更加團結、寬容、和諧共生的空間。」
網絡世界仍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未來的數字時代,由我們眼前的這些小網民來創造。
我們期待孩子們,可以勝任未來的數字時代,而這一切的第一步,是教會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網際網路世界公民。
勇讀者·YALA 推薦
想獲取更多
育兒乾貨、書評解讀?
把《給孩子的網絡生存手冊》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