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網絡防身術」!隱私洩露、沉迷網絡……統統抵擋

2020-09-11 粲然

這一代的孩子跟我們不同,早早地擁有屬於自己的智慧型手機。我們經常能在公交車、地鐵上看見這種畫面:

把自家孩子從電子屏幕前「拔」出來,這事兒對你或對Ta來說,會很困難嗎?

如果答案是「困難」,那麼你們是時候聊聊了。

除了「網癮」,網際網路還有許多深藏不露的危險,沒做好預防的孩子,很容易落入陷阱。

比較嚴重的,像2020年3月曝光的韓國「N號房」網絡色情黑幕。有26萬人在社交平臺Telegram上圍觀未成年性剝削視頻,其中兒童性剝削視頻超過9萬個。在受害人當中,未成年女孩16人,年齡最小的只有11歲。

還有許多被詐騙、見陌生網友、燒錢玩遊戲,各種深陷困境甚至受傷害的孩子們。

別問為什麼他們不懂躲開危險,要問問,有誰教過他們網際網路是個雖美麗但也危險的世界嗎?教過他們「網絡防身術」嗎?

最近我們發現一套《給孩子的網絡生存手冊》,想推薦給所有身處網絡時代的家庭。

《給孩子的網絡生存手冊》(共6冊)

適 齡 5-12歲

著:[英]本·哈伯德

繪:[阿根廷]迭戈·魏思貝格

譯:小砂

冊數:6冊

(文末有讀書會報名入口

許多父母教給孩子的「網絡安全知識」,僅有寥寥幾句「不要把隱私洩露給陌生人」、「不要跟陌生網友見面」、「不要點任何付款的地方」。既不全面,也不易說服孩子。

網絡安全的知識涉及方方面面,非一段視頻、一次說教就能覆蓋。我們一直試圖尋找寫網絡安全知識的書,書可以承載完善的知識體系。

當我們找到《給孩子的網絡生存手冊》後,一致認可它普及的知識內容,但不確定它是否能被孩子們喜歡並接受,一度動搖過。

直到我們的小小試讀員身上,顯現出因它帶來的影響——她的媽媽告訴我們,有次上網,同學教她創建某帳號時,她拒絕輸入自己真實姓名:「我不能在網上透露真實姓名,這是我的隱私。」

孩子進入網絡世界就像冒險,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那名小小試讀員一樣,冒險前已經備好鎧甲。

這套《給孩子的網絡生存手冊》,相當於為孩子打造了6副「鎧甲」——

1

2

3

4

5

6

書中普及的內容,既包括「預防詐騙」、「保護個人隱私」、「辨別危險陌生人」等等基礎知識,也涵蓋了「社交網絡規則」、「言論自由尺度」、「不進行網絡抄襲」等等易被忽略但重要的知識。

它們的表達方式很聰明,不讓小網民們感到被命令、立規矩產生排斥感,而像對話一樣,娓娓道來,他們更能發自內心認可。

比如,怎樣告訴小網民,保護好個人信息呢?書裡這樣寫: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肯定不會把自己的個人信息隨便告訴街上的陌生人。在網絡世界中,道理也是一樣的。」

解釋為什麼睡前最好不要玩手機時,書裡說:「你知道嗎?如果你在睡前還緊盯著屏幕不放,想要睡個好覺簡直就像要你剛跑完步就馬上睡覺一樣不科學。最好在睡前一小時就關閉所有的電子設備,這可以鬆弛你的神經,讓你整晚安睡。」

他們懂得了「為什麼」,才願意學習「怎麼做」。

針對不同情形的「陷阱」,書裡為小網民提供了「躲坑妙招」,可以清晰地對照、學習。

好比,如何讓小網民區分哪些個人信息屬於隱私,哪些可以公開呢?書裡用了不同顏色的框,羅列出來:

還有「辨別危險陌生人」、「警惕網癮和網癮的自查」、「網絡社交禮儀」各種等等。當孩子對於網際網路某些行為感到困惑時,甚至產生情緒上的困擾時,他們可以很快地在這套書查找到正確的方法。

然而除了各種各樣的危險,網際網路也有很多優點。

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使用網絡,絕不僅僅是教會他們躲避危險就夠了,還需要帶領他們看見,網際網路的美好之處。

這套書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它描述網際網路的美好,跟描述它的危險一樣到位。

比如,在《我懂網絡社交的規則》一冊裡,它指出:

通過社交媒體,人們能夠彼此相遇,有機會認識了解來自世界各個地區的人。網絡用戶都知道,與每個人都好好相處是很重要的,不管那個人來自哪個國家、皮膚是什麼顏色、信仰什麼樣的宗教。這就是為什麼網絡世界能夠幫助現實世界變成一個更加團結、寬容、和諧共生的空間。

網絡世界仍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未來的數字時代,由我們眼前的這些小網民來創造。

我們期待孩子們,可以勝任未來的數字時代,而這一切的第一步,是教會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網際網路世界公民。

勇讀者·YALA 推薦

想獲取更多

育兒乾貨、書評解讀?

把《給孩子的網絡生存手冊》帶回家!

相關焦點

  • 沉迷網絡讓傷害觸目驚心,如何幫助孩子打贏這場「網絡生存戰」?
    對於泡在網上長大的這一代孩子,雖然他們各個精通電子設備,2歲滑手機,3歲玩平板,6歲學編程,掛在網上的時間甚至可能超過我們大人,但是卻對網上存在的風險一無所知,這是想想都讓人後怕的事情。你一個不小心洩露的隱私就可能成為壞人的把柄。
  • 成都確診女子隱私洩露,身份證號等信息流傳網絡,警方介入
    這兩日,成都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患者趙某信息在網絡平臺流傳。澎湃新聞注意到,趙某的個人隱私信息在多個社交平臺上被轉發,疑似被洩露,涉及的圖片包含了其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照片等信息。12月8日,成都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針對「病例趙某個人隱私疑被洩露」一事,公安已介入調查。網傳信息是否屬實需等待調查結果,具體情況、調查結果可通過官方渠道了解。
  • 網上曬照片都能洩露信息,網絡方便人類生活,卻讓我們也丟了隱私
    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一場如何構建數據安全新秩序的高端論壇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回到如何避免隱私洩露的風險。從Facebook用戶數據洩露,到攜程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論壇嘉賓舉出的一個個案例讓大家意識到,隨著大數據產業的飛速發展,中國正在迎來一場空前的「隱私危機」。「國內電商和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直接增加了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吼叫沒有用,聰明媽媽用這6招
    尤其害怕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不如好好指導孩子如何利用網絡,為我所用,尤為重要。那麼聰明父母該如何做呢?第一,告訴孩子手機和電腦是價值是「用」而不是「玩」;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網絡知識,或者下載有趣的學習APP,讓孩子發現使用網絡的快樂。
  • 年終曬網絡消費帳單 當心洩露隱私
    年終曬網絡消費帳單 當心洩露隱私 市工商局提醒:面對記帳理財APP需提高警惕 作者:姜帆 2018-01-10 13:17   來源:北方晨報
  • 網絡是利器,學會這套「防身術」,為孩子保駕護航
    通常我們擔心孩子受到網絡的不良影響,就會儘量避免孩子接觸網絡,覺得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待在安全的一隅。然而這種將孩子和網絡隔離的方式,在2020年疫情的催生下,網絡直播課的大幅度普及,已然給了這最後的屏障致命一擊。
  • 孩子沉迷網絡如何是好?培養「控制力」,讓好習慣替代網絡成癮
    "而網絡就是當下最讓孩子充滿探索欲望的平臺,層出不窮的稀奇古怪的東西,只要你想得到,你就能在網絡世界中找到。孩子適當地使用網絡是可以的,但不能過於沉迷,一天二十四小時花費一大半的時間在網絡上會給孩子帶來不可忽視的危害,家長們要對孩子出現網癮這件事引起重視。那麼孩子沉迷網絡帶來的危害有哪些呢?
  • 《給孩子的網絡生存手冊》告訴孩子網絡世界裡可以做的和不能做的
    ,就連孩子都對各種網路遊戲和小工具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現在的孩子們頂著「網絡原住民」的頭銜,上網的年齡越來越偏小似乎已經成了毫不意外的事。只是,我們在享受網際網路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特別是針對孩子的網絡騙局層出不窮。而從小接觸網絡,但又涉世未深的孩子很容易陷入網絡陷阱。
  • 孩子沉迷網絡的真相
    >1、家庭決定是否成癮孩子對網絡的過度沉迷其實僅僅只是一個表象,背後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問題,他們的心理問題主要由來自家庭的傷害。2、網癮孩子是痛苦的 所有的成癮都是人感到痛苦後,想要找個東西依附,或者是依附人,或者依附物。所以有的孩子選擇菸酒,有的孩子選擇早戀,還有的孩子就選擇了網絡。
  • 四個技巧助孩子成功「戒除網癮」,不再沉迷網絡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自制力強的人能利用網絡獲取資源,學習知識,緩解壓力;反之,自制力差的人則完全抵擋不住網絡的「誘惑」,終日沉迷於網絡虛擬世界而無法自拔,以至學業、事業、家業盡拋腦後。中小學孩子正是自制力最差的那一批,許多家長對於自己孩子沉迷網絡也無可奈何,沒有合適的技巧解決,孩子網絡成癮,沉迷問題越來越嚴重。小編總結了四個技巧,希望能夠幫助孩子徹底杜絕網絡沉迷問題,家長可以參考。首先要明確的是:什麼是網絡成癮?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到底誰是罪魁禍首?
    網際網路迅速普及以來,網絡成為當代社會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方便了工作和交流。然而很多人對網絡的不當使用,最後導致長期沉迷網絡而無法自拔。尤其是青少年對學習失去興趣,又害怕進入社會,因此很容易染上網癮。父母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都收效甚微。孩子糟糕的成績單,不分晝夜的混亂作息,愈發沉默寡言的性格,讓很多家長除了在深夜輾轉反側以淚洗面,無計可施。
  • 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四大心理,有效解決青少年網癮的三種方法
    青少年沉迷網絡都有哪些心理?1、自卑心理青少年因為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自信,在現實世界中幾乎沒有非常要好的朋友,這類孩子內向又自卑,在虛擬世界中反而能找到自信。2、娛樂心理尋找新鮮和刺激是青少年的標誌,他們喜歡新鮮事物,新出的手遊和其他軟體,他們統統都能知曉。這類孩子就是對手機裡的遊戲軟體比較上癮。3、情感依賴青少年沉迷網絡還有一種原因是可以在網絡上情感宣洩,反正又沒有認識的人,而且和網友們聊天,可以百無禁忌,不需要帶面具。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如何破解?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老師和學校應該加強管理,嚴格控制;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就,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和人際交流,作為家長,也應該正確引導,面對「無法自拔」的孩子,不少家長打過、罵過,但是最終,效果似乎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好,那麼家長的作用到底應該如何發揮呢?
  • 疫情之下 美英如何防止學生沉迷網絡
    隨著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應用,網絡成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如何防止學生沉迷網絡,成為世界各國教育高度關注的焦點問題。新冠疫情爆發後,居家在線學習模式的開啟讓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更趨嚴重,本期聚焦國外的家長、學校和社會如何防止學生沉迷網絡。
  • 青春期的孩子沉迷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青春期孩子的「沉迷網路遊戲」「和叛逆不聽話」讓家長常常在「暴走」的邊緣。每天上完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面前的一片狼藉讓人對生活產生質疑,最終還是繼續去和孩子講道理,去督促他學習,可是他們不夠理解家長的苦心,只會覺得家長很嘮叨很煩人,理解不了自己的爸媽為何會如此的嘮叨。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並不無辜
    當今的社會是網絡的時代,所以每家都會有很多電子產品。大多數上班一族在平時工作累了,或者壓力大了的時候,都願意拿起手機刷一刷某音,某手,或者來兩把遊戲,瞬間感覺放鬆了許多,這其中也會有許多的家長朋友。甚至有一些孩子,還會沉迷到一些網路遊戲裡面無法自拔。學生沉迷網路遊戲就會,不愛學習,學習成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熬夜,還會影響視力,總之危害很多,就不一一給大家列舉了。如果學生沉迷網路遊戲無法自拔,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 孩子的網絡管教
    孩子對自己很想要且努力存錢買下的東西,會更珍惜。 ·不想鼓勵孩子擁有更多(私人)屏幕時間。 ·在孩子還沒培養出良好的自制力及重要興趣以前,限制他如何使用平板、不沉迷會是個大難題。 ·就連青少年也同意,紙本書還是比電子書好讀,且紙本書提供了單純不會干擾的環境,因平板可以做的事不止閱讀,容易讓人分心。
  • 防範網絡沉迷,別讓在線娛樂「綁架」孩子
    當代青少年是名副其實的「網絡一代」,玩遊戲、看短視頻和直播,深受未成年網民喜愛,防疫期間,線上消遣更是成為許多「宅」在家中未成年人的主要娛樂方式。但與此同時,孩子熬夜玩網遊、背著父母偷偷刷卡充值、看直播打賞主播十幾萬……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新聞,也不時見諸報端,因沉迷引發的種種問題也備受熱議。「目前來看,網絡沉迷已經成為影響未成年人成長的嚴重問題。」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的因出何處?
    你家孩子愛玩網路遊戲嗎?你知道哪些孩子更愛玩網路遊戲嗎?對待網路遊戲,家長應該持怎樣的態度呢?青春期的孩子,精力非常的旺盛,在學業上精力分擔的少,在其他地方精力就用的多,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學業上找不到成就感,他自然就開始在其他地方找成就感,比如玩手機、遊戲等。對此,家長應該合理引導教育孩子,不要陷入網癮這個「泥坑」。
  • 孩子沉迷網絡咋辦?關鍵是培養「控制力」,讓好習慣替代網絡成癮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的網癮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少,因為事實恰恰相反,長大後的孩子不僅更容易沉迷網絡,而且會為了上網玩遊戲做出一些極端舉動。孩子為什麼容易沉迷網絡?歸根究底,是因為孩子缺乏自控力。但是心流體驗並不一定都能產生好的一面,正如孩子在網絡中沉迷一樣,正是因為他們在其中找到了快感,所以才會深陷網絡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