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0年11月1日最後一場「上海開放經濟論壇」落下帷幕,我校6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順利結束。除了還有幾篇專題稿正在撰寫中,海鷗們也逐漸從「前線」回歸到了日常的學習工作中。
把相機放回防潮櫃,脫下黑色的小馬甲,打開電腦或者用手機翻閱官方微信——校史館開館、大師劇《裘劭恆》首演、舉行上海開放經濟論壇、外灘亮燈宣傳、推出校慶文創產品、校慶文藝晚會、校慶紀念大會、校友會會長論壇順利舉辦……歷數與校慶相關的每一個專題,幾乎都有海鷗們參與其中的身影。他們是現場的記錄者,有時也是活動的參與者。他們用鏡頭、文字、創意、責任向大家傳遞了校慶的信息,記錄了校慶中的一個個精彩瞬間。
「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海鷗!」這是最近海鷗們調侃最多的一句話。
有幸能參與到「記錄海鷗」的這個專題,去記錄「記錄者們」的故事,我們也希望通過這些微不足道的付出,做好特殊的工作總結,留下海鷗們飛行的痕跡。
作為浦東正大廣場亮燈點的主拍攝影師,胡晨威提到:「17點02分時,我們小組在正大廣場主屏正下方觀察了三分鐘還沒有看到貝貝的宣傳海報,在和指導老師溝通後,我們現場把拍攝計劃調整到更精確的方案。「
經過計算,學校校慶元素在正大廣場的亮燈頻率是每12分鐘亮一次,每次亮大約10秒(2張圖各停留5秒鐘)。回想那天的天氣,陰雨綿綿,海鷗們都只穿著校慶短袖和一件透明的薄雨衣,亮屏間隙需要設計造型、測光,並趕往不同地點拍攝。另外,相機的外置閃光燈每次拍完照片都需要4-5秒充能,這使得短短10秒亮燈時間非常寶貴,真是要分秒必爭。
海鷗們趕緊設計好兩套動作,準備在每個10秒亮燈裡出至少2張照片。第一套拍完之後模特立刻換造型、場務遞道具、待閃光燈充能完成之後立馬拍攝第二套照片.
讀者們可能看到的是鏡頭下的陸家嘴流光溢彩,官微推出後閱讀量迅速到達10萬+的宣傳效果,但其中單就拍攝環節的複雜程度並不是隨意「咔嚓」幾下快門就可以做到的。這個細節只是海鷗通訊社的學生記者參與校慶系列活動的一個縮影。
「甲子崢嶸、共譜華章」,海鷗們承擔了學校6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中大量的攝影工作,他們也記錄下校園內外濃厚的宣傳氛圍。只要你翻一下隨便某個海鷗的照相機,都能看到不少校園美圖或活動照片。另外,大量的微視頻、GIF動圖,甚至無人機視角作品的剪輯,都需要強大的「後期組」來保障完成。
攝影師的底氣就是對攝影工作的一往無前和精益求精,他們勇敢地衝在前線,他們有能力拿出優秀的作品,他們默默奮鬥在深夜。可喜的是,團隊裡有很多這樣的海鷗。
「身為上經貿大人,我們都有一份責任、榮耀與擔當。海鷗是學生也是記者,既是上經貿大歷史的見證者、參與者,更是上經貿大歷史的創造者與傳承者。」龍怡霖參與了校史館開館專題採訪後,感慨頗深。
喜迎六十華誕,今年學校對校史館進行了全面改造升級。10月11日下午,作為校慶系列活動之一,校史館開館儀式暨校史、口述史發布會在校史館舉行。龍怡霖和專題組的小海鷗一同認真採訪了負責校史館項目的老師,並在開館活動現場採訪了第一批參觀者。從老師那裡可以了解到校史館建設以及兩本書的編撰過程中的故事、難點和細節;現場的參觀者則提供了第一視角的觀感和感受;志願者講解團那裡也非常值得挖掘,可以從側面豐富採訪的內容。
當晚,大師劇《裘劭恆》首演成功。散場後,小海鷗們也不失時機地抓緊採訪。社長郝婧在採寫這個專題時感慨道:「通過對大師劇劇組的採訪,我發現劇組和我們通訊社很像,本質上我們都更像是一個大家庭。專注於自己熱愛的『事業』並不是一種精神上的消耗,反而是一種滿足。」要做好一次採訪不容易,海鷗們必須提前準備採訪提綱,充分了解活動背景,與不同的採訪對象進行深入交流,挖掘素材中的亮點,然後組稿、統稿。在這個過程中,校慶活動在腦海中又復盤了一遍又一遍。
所有與文字相關的專題,都需要潛下心來細細打磨。寫得不好,就推倒重來。從校史館到大師劇,從「綻放奇蹟」文藝晚會到「10萬+」亮燈,還有一個個返校校友的故事……比起用視頻和相片記錄的影像檔案,海鷗們還需要在電腦屏幕前建立起有價值的文字檔案。
記錄者的使命是講好屬於上經貿大人的奮鬥故事,而把故事講好的同時,海鷗自己也成為了故事的一部分。
在海鷗通訊社,有句戲謔:「DDL是第一生產力。」其實參與活動越多的海鷗的真實體悟是:「熱愛才是第一生產力。」熱愛也有不同的體現方式。從今年五月起,官微君每天都要更新推送,至少一天一篇,多的時候一天推送五六篇。這其中,有對校慶系列活動的信息預告,有關於校慶文創產品和吉祥物的發布,也有海鷗們大開腦洞製作的各種專題。刷爆朋友圈的推送背後,攝影、文案、排版、校對環環相扣,離不開海鷗們的齊心協力、默默付出。
回憶起外灘亮燈,大師劇的學生領隊計雯婕感慨道:「當時看到推送當晚就能出來,我們整個劇組都在稱讚海鷗速度,這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團隊!」 尤其面對像外灘亮燈、校慶紀念大會、校慶文藝晚會這一類時間緊、任務重的推送製作時,指導老師通常會在活動前期就做好詳細的分工安排。海鷗們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忙而不亂。所有重要活動的推送,必須提前策劃、組織文案、排版預覽。這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因忙亂出現紕漏的可能,同時有效合理分割時間,把主要精力聚焦到各項活動的最難點上,保證完成連續的、高強度的推送任務。一個個專題,就是海鷗們打贏的一場場硬仗。
儘管已十分追求效率,但踩著宿舍區門禁的時間點「下班」,對海鷗們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官微小編的手機相冊中,有不少凌晨時分的校園夜色。月色下的思源湖、燈火將熄空無一人的文匯路、辦公室中來來往往的忙碌身影,這些也都是專屬於海鷗們的獨家記憶。
指導老師對宣傳工作負責任的態度和長期的嚴格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感染著小海鷗們。同學們耳濡目染,也漸漸形成了嚴謹的工作態度,培養起敢於嘗試、「骨頭專挑硬的啃」的挑戰精神。
越是高強度、有挑戰的工作越能磨礪人。辛勤的付出終會帶來回報。最近半年來,官微推送中有62篇閱讀量超過5000,其中20篇突破1萬+,一篇突破10萬+,這些數字較往年同期均有大幅提升,大量與校慶相關的推送獲得了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熱切關注。
我們的故事,細微卻不瑣碎。
我們的付出,沉默卻不孤單。
我們的收穫,簡單卻不平凡。
據不完全統計,在此次學校60周年校慶工作中,SUIBE海鷗通訊社參與校慶宣傳工作的學生記者共有72人,參與活動的海鷗總人次達350餘次。他們珍惜每一次活動的鍛鍊機會,也在工作中切實提升了能力,發揮了作用,收穫了友誼和成功的喜悅。
作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60周年校慶
的親歷者、記錄者和傳承者,
我們的每一步,都走在自己的熱愛裡。
記錄SUIBE的每一天,
祝所有「記錄者們」記者節快樂!
全新視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視覺形象識別系統(VI)正式發布!
從武漢來,到進博去!這對00後雙胞胎「小葉子」把人逗笑也讓人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