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心理學專題

2021-02-22 蘇州大學學報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人格與社會心理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持人話語: ‍F. W. Nietzsche‍曾經說過:離每個人最遠的,就是他自己。自我的難題也使諸多心理學家們面臨窘境。William James將自我稱作心理學中「最難解之謎」(most puzzling puzzle)。G. W. Allport甚至質疑「自我」這一概念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並認為它可能會成為「心理學發展道路上的障礙」。當然,即使質疑時刻存在,心理學家們對自我這一主題的研究興趣卻並未消退。從1977年到2007年的30年間,美國《人格和社會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有33%的文章含有「自我」(self)這一關鍵詞。而且研究者們興趣廣泛,在學術研究中,我們幾乎隨處可見以「自我」開頭並帶著連接符的術語,如自我知識(self-knowledge)、自我展示(self-presentation)等。自我之所以能夠成為當代心理學的重要概念,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我」對人的存在的重要意義,離開「我」,人的行為就無法解釋。自我是人格的統合功能,是人格的核心,人的認知、情感、動機和行為都要在自我的統合下發揮作用。不僅如此,自我對人格的連續性和背景變異性還有重要的決定意義,而且極大程度上影響著心理健康狀況和幸福感。鑑於此,本次「自我心理學」專題分別從自我的描述層面——自我概念,自我的評價層面——自尊,自我的社會層面——關係自我,來介紹國內外對這一領域的研究現狀。目的在於激起國內更多研究者的興趣,促進本土化自我研究的開展,以期能更準確地把握中國人自我的本質,進而提高人們的幸福水平。

建構中的自我概念:形成及發展

王  燕   林鎮超   錢嘯雲

摘要:自我概念是心理學領域一個非常傳統且重要的概念。基於不同的理論視角和研究取向,其定義並不完全相同。社會比較理論、時序比較理論和維度比較理論都從建構的角度對自我概念進行了多方位闡釋。從更宏觀的角度講,自我是文化和社會的產物。文化意義上的自我概念的建構過程是循環式的、持續性的。不管是教育領域的大魚小塘效應,還是發展視角下自我概念的變化軌跡,也都強調了自我概念存在於動態的建構之中。

作者簡介:王燕,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

自尊研究範式的發展

張麗華 李  娜

摘要:自尊研究範式的轉變極大促進了自尊內涵的研究和發展。自尊研究的範式主要由早期測量階段發展到中期行為實驗研究階段,再到認知實驗研究階段,使得自尊的研究從外顯自尊轉向內隱自尊、自尊的純理論研究轉向應用研究、自尊的行為研究轉向神經機制研究。自尊研究範式的整合,會促進自尊內涵的豐富。隨著研究的不斷發展,自尊內涵和外延的界定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在未來有關自尊認知神經機制的研究中還需充分考慮到宏觀層面的社會結構狀況,同時要結合自尊結構自身的一些特點,例如複雜性和相關性,探索出更加有效科學的自尊實驗範式。

作者簡介:張麗華,遼寧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關係自我中也存在自我證實動機嗎?

——來自表徵激活與啟動的實驗考察

胡小勇  周西堉  郭永玉

摘要:採用移情的社會認知研究的表徵激活範式和自我證實領域常用的啟動程序,在中國文化背景下,考察關係自我與尋求他人的評價證實之間關係。研究發現:無論是在遇到與積極重要他人相似的陌生人發生移情的情況下,還是通過短文寫作啟動重要他人表徵時,關係自我與對自身的看法的重要程度這兩個因素都具有顯著的交互作用,重要他人的表徵激活或啟動條件下重要自我特質的評價得分在自評和期望他評得分上的一致性最高。結果證明了關係自我定義會在特定關係情景中向重要他人尋求對自身的看法的評價證實。

作者簡介:胡小勇,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助理研究員

    本專題3篇文章原載於《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年第4期。此處為文章摘要,如有媒體或其他機構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蘇州大學學報|中國第一本大學學報

微信ID:sdxb1906

長按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社長薦書」第三期·心理學專題
    「社長薦書」第三期·心理學專題 2020-12-11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自我心理學:01什麼是「自我」
    「自我」這個概念,太抽象了,也太複雜了,而且大多時候,在不同的語境下,我們對「自我」這個詞所賦予的意義又太不相同,所以我想要明晰自我心理學中「自我」一詞的含義。我們在生活裡,實在是會聽到太多有關描述自我的話了:
  • 淄博實驗中學開展「遇見自我 感悟成長」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活動
    為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12月13日淄博實驗中學2019級開展「遇見自我 感悟成長」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2019級全體同學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收看本次活動。整個活動包括心理劇展演、心理學知識講解等環節。
  • 華人應用心理學大會丨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題
    本次大會的主題為「植基於生活與社會需要的應用心理學」,會議邀請國際、國內應用心理學界的頂尖專家與會研討,圍繞大會主題集中展示應用心理學研究和實踐的最新成果,內容涵蓋臨床與諮詢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與心理測評、職業心理健康、用戶體驗、生涯發展、健康心理學、青少年學習障礙等重要專題。
  • 精神分析之自我心理學的創立與發展
    但在他研究的後期,尤其是跟榮格、阿德勒決裂後,慢慢意識到了自我的重要性。1923年弗洛伊德出版了《自我與本我》一書,正式提出自我、本我、超我新型人格結構模型。對自我的重視從此產生,在精神分析發展後期特別重視,以至於提出了很多跟自我相關的理論。
  • 2018「自我心理學」課程推薦用書~
    為北師大高年級本科生開設「自我心理學」這門選修課的目的就是為了嘗試回答以上這些問題,具體設計以理論思考為「經」,以實證研究為「緯」,同時追蹤最新的研究進展,讓學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自我心理學」研究的歷史、理論、方法以及成果。
  • 安陽市勝利中學舉行「認識自我 青春不迷茫」專題教育講座
    青春期,在心理學中又叫「危險期」與「心理斷乳期」,顧名思義2020年9月11日,我校在階梯教室組織了「認識自我、青春不迷茫」專題講座,講座由教務處張朝霞主任主講。 張主任向家長介紹了青春期孩子的典型特徵及容易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向家長提出了一些簡單易操作的解決辦法。
  • 2019自我心理學開課了 | 作業及推薦用書
    為北師大高年級本科生開設「自我心理學」這門選修課的目的就是為了嘗試回答以上這些問題,具體設計以理論思考為「經」,以實證研究為「緯」,同時追蹤最新的研究進展,讓學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自我心理學」研究的歷史、理論、方法以及成果。
  • 教育心理學:自我意識
    說到教育學、心理學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但是你聽說過自我意識嗎?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包括對自己心理傾向、個性心理特徵和心理過程的認識與評價。正是由於人具有自我意識,才能使人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控制和調節,使自己形成完整的個性。由此可見,自我意識在個體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 心理學:全面解讀自我效能感丨驅動與駕馭自我的力量
    心理學:全面解讀自我效能感丨驅動與駕馭自我的力量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班杜拉,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在諸多心理學派中,他的「社會學習理論」是對心理學界最大的貢獻,對實驗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均產生了重大影響,這種影響甚至擴展到了教育、管理以及大眾傳播等社會生活領域。1977年,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的概念。經過20年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他於1997年出版了《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一書, 對自我效能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
  • 心理學的意義之三:自我實現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學科,可以幫助去更好的自我認知,也可以幫助去更好的自我完善。如果個人可以不斷的自我完善,那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中,說人存在著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就是人天生存在一種自我認知、完善和實現的傾向,可以讓人更好的去做自己。如果個人可以不斷的去完善認知和人格,那就會達到自我實現的狀態。自己在這裡也只能去勉強描述對於自我實現的猜測。個人的認知?
  • 心理學:愛一個人是為了自我實現,還是在自我實現後才能去愛?
    關於為什麼會愛一個人的答案,在心理學的研究中並沒有定論,所以愛情產生的根源難以追溯。本期《心理學簡報》將引述兩位心理學泰鬥弗洛伊德和馬斯洛的經典理論來討論我們為什麼會愛上一個人,到底是為了自我實現還是在自我實現後才能去愛?
  • 心理學:愛一個人是為了自我實現,還是在自我實現後才能去愛?
    導讀:《心理學簡報》本期主要內容流動的水沒有形狀,溫柔的風看不到顏色,千滋百味的愛情難以追根溯源。關於為什麼會愛一個人的答案,在心理學的研究中並沒有定論,所以愛情產生的根源難以追溯。本期《心理學簡報》將引述兩位心理學泰鬥弗洛伊德和馬斯洛的經典理論來討論我們為什麼會愛上一個人,到底是為了自我實現還是在自我實現後才能去愛?
  • 心理學:為什么女人喜歡自我欺騙?
    據心理學專家講,女人一旦遇到她喜歡的男人,她根本不怕被騙,因為她自己會騙自己。例如,明知他是渣男,可是都投入了這麼久,說不定他是真的愛我?例如,明知他對你沒有意思,還戀戀不捨,說不定他明天回心轉意了?其實,不僅是女人,就是男人們,也都有這種自我欺騙心理,這是人們在生活困境中常採取的應對策略,它們可能能夠在短時間內暫緩我們的焦慮和抑鬱,但對於一個人的生活與成長可能形成阻礙。心理學提出,善於反思才是一種健康的心理能力。應該學會經常地去審視自己的內心,觀照自己的經歷,這樣便會發現,我們生活中不少的困擾,其實是自我編織的一種謊言。
  • 了不起的我,自我發展的心理學 陳海賢
    ……破解這些難題,心理學能夠提供很多有用的線索。陳海賢博士把自己13年心理諮詢的經驗和思考,結合多個心理學流派的理論,從行為、思維、關係、瓶頸期和人生地圖這5個層面出發,給你一套實現人生突破的系統方法。書裡不打雞血,不灌雞湯,而是提供一系列改變與發展的實用工具,直擊人生的種種問題。幫你創造更滿意的人生,成就了不起的自己。
  • 姓名表徵自我——心理學的視角
    姓名對個人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人們對自己的姓名也會格外關注和敏感,來自心理學的研究證據為我們揭示了姓名對自我表徵的心理機制。1959年,心理學家莫瑞(Neville Moray)發現了「雞尾酒效應」——即便是在嘈雜的背景中人們也很容易識別自己的姓名。在這一效應中,心理學家最早發現了自我姓名的認知優勢。
  • 自我實現、量子心理學、生態自我:與萬物相連,與自己的和解
    更多內容,請戳:榮格心理學:集體無意識、情結、陰影與人格面具真實的自我,在榮格的理論裡被翻譯成「the self」,就是「你自己」的意思,它是自然生長而成的整合人格。這個整合的過程中,意識與潛意識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你的意識,由於會受到教育、經歷、社會文化的影響,去引導你做些能夠得到社會認同的事情,就是「正確」的事情。
  • 心理學理論介紹——自我決定論
    本公號存在的意義是幫助粉絲觸摸心理學利用接地氣的心理學理論提升生活滿意度小燒工作以來
  • 儒家式的自我及其實踐:本土心理學的研究
    儒家式的自我及其實踐:本土心理學的研究 2019年04月09日 11:08 來源:《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作者:翟學偉 字號 關鍵詞:討論;文化;關係取向;倫理;中國人自我;自我研究;儒家式;取向自我;建立;需要
  • 自我實現、量子心理學、生態自我:與萬物相連,與自己的和解
    自我實現:你為什麼總是不滿足?,它常常會被自我設限給阻礙。量子心理學:你若相信,它便存在量子心理學生態自我:親近自然,為何會有療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