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市教委、解放日報、上海圖書館繼續聯手推出「2016特級教師開課啦」系列公益講座,建平中學英語特級教師徐子祥傳授的英語閱讀方法吸引了不少學生和家長。徐老師用了大量的教學案例,在風趣的講述中、在輕鬆的氣氛中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
正確的英語閱讀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有效閱讀,使閱讀與生活情景結合起來、與異國他鄉的文化結合起來、感受東西方在思維和文化上的差異,以及在文字表述上的區別,以便更快進入積極的閱讀狀態?建平中學英語特級教師徐子祥認為,閱讀理解就是把樹木連成森林的過程。其中,詞彙和語法是基礎,激發英語閱讀興趣,還需多讀英語原著。
▲「2016特級教師開課啦」系列公益講座上,建平中學英語特級教師徐子祥傳授英語閱讀方法
▲建平中學英語特級教師徐子祥傳授的英語閱讀方法吸引了不少學生和家長
一位學生在剛結束的英語期中考試中考砸了,特別是閱讀題部分失分過多。分析其失分原因,老師覺得,可能還是這位同學閱讀中遇到的生詞太多。
「語言的學習離不開閱讀,閱讀離不開語言的基礎。」徐子祥認為,語言的基礎知識就是詞彙和語法。他向現場聽眾展示了一張英語學習的「大腦金字塔」,其中最底層的基礎就是詞彙和語法。沿著金字塔往上,則是理解與記憶、閱讀與寫作、創造力等部分。「位於最底層的基礎部分——詞彙和語法,為之後的閱讀能力、讀寫與批判性思維等,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徐子祥說。
「有效的閱讀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英語詞彙是語言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詞彙量越大,解決閱讀問題的能力就越強。」
徐子祥分析說,生詞往往會成為學生閱讀理解的「絆腳石」,這些「絆腳石」既影響閱讀速度,又容易破壞學生閱讀的思路和興趣。閱讀方法再好,思維再敏捷,如果閱讀中生詞很多,可能寸步難行,而閱讀中不停地查詞典直接影響閱讀速度。一詞多義也是英語詞彙的主要特點,僅靠查詞典不一定能為學生提供單詞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具體或確切的含義。
有學生問:既然閱讀離不開基礎知識,掌握了詞彙和語法,就一定能解決閱讀的所有問題嗎?
「閱讀的過程是大腦對信息的處理過程。閱讀理解是從樹木開始,把樹木連成森林的過程。」
「如果僅是樹木,不能連成片,閱讀能力也相對困難。」閱讀中,大約30%是語法和詞彙的知識,70%考察的是閱讀能力。
「進入大腦信息的量和質,決定了學生的思考和決策。綜合閱讀是一種思維質量和能力的反映,需要平時不斷積累。與此同時,閱讀方法也很重要,做題時更不能靠『猜』。」
提高閱讀效果可以從分析文章的基本要素、段落結構、閱讀理解的命題思路等幾方面著手。從了解文章段落的結構開始,比如:分析文章到底是演繹法,還是歸納法等,從而掌握閱讀的細節和主旨。有時還考查學生根據文章的字面意思,通過語篇邏輯關係,研究細節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態度、理解文章的寓意等。提高閱讀能力,反過來對學生英語寫作,也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比如:一道關於「香菸對人體是有害的」題目,核心詞是「有害」。圍繞「對身體有害」,如「尼古丁是有害的」「吸菸可能引發腫瘤」「吸菸對新生兒不利」等展開討論,但如果同學例舉「抽菸很花錢」「抽菸容易口臭」等,則偏離了核心關鍵詞。
▲一位初二生和媽媽一起來聽講座,媽媽說母子倆是上海圖書館講座中心的常客
英語學習要在語境中、情景中學習,有效閱讀更離不開文化和生活。比方說,中國成語中「胸有成竹」,如果不考慮語境,老外可能直接翻譯成「there is a bamboo in the heart」;而英語中「his lips pursed at the bad news」」they cut the corner in the production to make more profits」,結合上下文語境,應翻譯成「聽到壞消息噘嘴」「偷工減料」的意思。徐子祥建議,英語學習要多結合生活與實際,可以多讀英語原著。
隨著學英語低齡化趨勢,不少家長希望孩子從小學好英語,但有的孩子在學母語過程中不喜歡英語,甚至排斥英語閱讀,令家長困惑不已。徐子祥認為,學英語要從生活、從興趣開始,找一些孩子適齡的書。英語學習不能光靠死記硬背,要從思維形成的過程來學習,否則可能成為一種負擔。在書目選擇上,建議選些適合自己生活、自己能讀懂、富有情節的書籍。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許沁;攝影:陸嘉輝
物理是什麼? 高中物理學什麼?高中物理難學?初、高中物理學習的差異在哪裡?如何使」難學」的高中物理大道至簡?
物理來自生活,又高於生活,它在你的想像之外,又在你的推理之中,是客觀感知,也是合理假設和嚴謹論證,本課將和大家共同討論有趣的現象、有效的學法、物理思維使你腦洞大開等話題,幫助你透過現象看本質,紛繁之中見真諦,把握大千世界的內在規律!
【主講嘉賓】物理特級教師 袁芳
【嘉賓簡介】袁芳,上海市虹口區教師進修學院教研室副主任,上海市物理特級教師,上海市物理教材審查組成員,上海市初中物理競賽複賽、高一物理實驗比賽命題成員。編寫出版《高中物理愉悅教學的探索和實踐》《淺議物理概念教學》《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微擾」及反思》等專著和論文。曾獲上海市園丁獎、區教育系統拔尖人才等。
【講課日期】2016.5.13
【適合聽眾】初三和高中學生、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