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有位班主任被家長舉報上了熱搜。
原來,班裡有位老師懷孕,就有同學很好奇,問老師懷孕是怎麼回事?
班主任覺得有必要,對孩子們普及一下性教育。
就跟大家講解了一下,孩子們聽得很有趣,有個孩子回家跟家長說了,沒想到家長大怒,找到老師狂懟一頓。
「我女兒才9歲,是能聽這些事情的年紀嗎?」
「一個班級,除了女生還有男生,你不知道要避開嗎?你還當班主任?」
班主任看到消息馬上解釋,但家長把她拉黑,並傲嬌地說:「你別跟我說了,我們明天去找你們校長說。」
說實話,我看到這個消息時,能夠感受到老師的無奈,並不認為她說的有錯。
倒是這位家長,似乎有點太偏激了,女兒9歲,青春期的前期,不正是要明白這些事情的好時機嗎?
而家長一言不合就舉報,不僅讓老師感到束縛,也讓更多孩子錯失被教育的機會。
有句話說得好:「媽媽的格局,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對於孩子最好的愛,不是讓孩子生活在真空,而是讓孩子學會防患於未然。
總有一天,孩子要離開父母身邊,到那時,他們擁有足夠的能力來保護自己,才是父母給予的最好禮物。
02.
孩子的性教育,宜早不宜晚。
在孩子3歲左右時,大多會問一個問題:「媽媽,我從哪裡來?」
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著實為難住了很多媽媽,有人含糊其辭,有人說是撿來的,還有人說是從耳朵裡鑽出來。
我還記得母親說我是從路邊撿來的,後來有次因淘氣被批評,我就坐在路邊不肯回家,說要等親生父母,後來母親再也不說我是撿來的了。
對於孩子來說,在還沒有辦法辨別真偽時,會選擇相信父母,父母的錯誤答案,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有的女生到了青春期,第一次來例假時還會手忙腳亂,並害羞的不肯去上學。
也有女生在接到男生的情書時,感到惶恐,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也不敢跟父母說,擔心會受到父母的責備。
在父母的心裡有2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以為對孩子什麼都不說,孩子就會一直純潔。
這樣的方法,無異於自欺欺人。
孩子的求知慾很強,你越不說,他越會感到好奇,就如一顆種子,被石頭壓住,你以為他會一直保持種子的形狀,其實搬開石頭,會發現種子早已生根發芽,並且形態變得扭曲怪異。
第二個誤區,只要我拒絕談它,孩子也會遠離它。
父母的思想,無法阻攔孩子的求知慾。
在孩子的心裡,越是不明白的問題,越想弄明白,當父母不能正確對待時,孩子就會通過自己的途徑去了解。
所以,父母與其談虎色變,不如跟孩子一起去面對,我很欣賞這位老師的態度,你越坦然,孩子越自然的接受。
03.
母親的格局,是孩子的起跑線。
《女人的一生》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女人變成母親,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這件差事,是任何女人都做得了的事,但要當好母親就不容易了。」
在孩子的成長中,母親的影響非常大,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會喜歡穿母親的高跟鞋,用母親的口紅,甚至模仿母親的一言一行。
母親的思維和言行,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你遇到問題冷靜,孩子也會理智;
你處理事情客觀,孩子也懂得為對方著想。
在我小的時候,有次被老師批評,因太調皮讓去走廊罰站。
那個時候真的很害怕,面對同學們的異樣眼光心裡很難受,就回家跟媽媽說,希望她能給去找老師我說情。
母親真的去了,而且當著我的面,感謝了老師,說自己沒教好孩子,麻煩老師了,回家也會配合老師的教育。
說也奇怪,從那以後我犯錯少了,還經常受到老師表揚,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提升。
現在想來,還是母親態度影響了我,不管什麼時候,遇到問題先找自己的原因,謙卑待人處事,自然容易獲得成長。
有位哲學家說:「母親的個性和受教育的程度,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將起著重要的作用。」
作為母親,遇到問題多考慮幾個層面,你的格局,將會影響孩子處事的態度和認知。
孩子的世界很純潔,他們願意接受自然美好的事物,我們也沒必要迴避孩子的好奇心,正確引導,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