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劉
有一位媽媽,她的兒子讀小學六年級,當她聊起這些年為兒子報的各種學習班、興趣班的時候,內心感覺很踏實。為什麼呢?因為她算了一筆帳,兒子從三年級開始參加英語興趣班,學費6000元/年;語文興趣班8000元/年;數學興趣班6000元/年;跆拳道學習班4500元/年,合計每年興趣班學習費用共24500元,三年級到六年級共四個學年,總費用是98000元。
我問她:「您的意思是因為您付出了金錢,所以您問心無愧,是嗎?」「是呀,因為他需要的我都做了,將來他考不好就不能怪我了。不像我小時候讀書,我媽一個補習班也沒有給我報,如果我那時上了補習班,也許我就能考取更好的學校,學歷也會更高,現在的收入或許會更高一些。」言語中有些責備的意味,所以她希望兒子能夠避免自己的不幸。
「您的意思是您對兒子的教育投資是全力以赴的,所以您很滿足,很踏實,是嗎?」我接著問到。媽媽說:「那當然,如果我不對兒子進行教育投資,自己內心是沒有底的,因為,我不希望兒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我理解也相信人生是有起跑線的,而且我更相信,人生的起跑線不是您做了多少教育投資,而是家長思想的深度和寬度,因為小河溝裡是無法養鯨魚的。
於是,我對這位媽媽說了我的看法:「我是這樣理解您的觀點的,首先,您是給兒子做教育投資,既然是投資,就會有風險,您有沒有做好投資失敗的心理準備呢?」這位媽媽陷入了沉思。
見過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了太多的學習班。我問他們:「為什麼要報這個班呀?」大部分家長都回答:「別的家長都報了。」也就是說,很多家長就像中國老年股民群體一樣,都是跟著別人的腳步做投資,心裡滿滿的期望。事實證明,這一波老股民的投資收益是失望的,但願二十年後,今日幼兒園小朋友的家長們不會失望。
孩子的起跑線是家長思想的深度和寬度。為什麼?
首先你得明白,什麼是「成人」的標準?孔子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客觀地說,人既有美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一個人是否「成人」,就看他展現「美」的一面多,還是「惡」的一面多。
一位爸爸單刀直入地問我:「我兒子不愛學習怎麼辦?」我問他:「您愛學習嗎?」他回答:「我還需要愛學習嗎?」我說:「當然啦!您自己不愛學習,您有什麼理由要求兒子愛學習呢?」
我給這位爸爸講了一個我自己成長的故事。
小時候,我跟父親睡一張床,父親睡床南頭,我睡床北頭。在父親的床頭,有一個木製小柜子,用鐵鎖鎖著。每天晚上睡覺前,父親先是脫掉鞋襪和褲子,倚在床頭,然後拿出鑰匙打開鎖,從小木櫃裡拿出香菸和火柴。只聽到「哧」的一聲,香菸被點著,空氣中瀰漫著菸草的氣息,那時的我一直想,這個東西味道一定很好,價格很貴的,不然,父親怎麼會珍藏起來呢?而且每天只抽一根,不肯多抽。直到有一天,我在堂哥地帶領下,品鑑了人生的第一支煙。
長大後,離開了父親,也不知道父親什麼時候不抽菸了,可是我從高一到今年的四月份,一直抽菸。二十多年來,父親無數次勸我戒菸,而且給我分享他戒菸的歷程和戒菸後的好處,但是我沒有聽從他的勸告,所以每次他都很失望。
上個月,和父親聊到我是如何愛上香菸的?我說:「就是因為小時候,看著您從小木櫃裡拿出香菸,點著之後那個享受其中的神態,令我神往,心裡充滿著好奇。因為這個影響,我從抽第一支煙,到每天抽一包煙,並且持續近三十年。」
父親說:「那時候,我正在戒菸,採取的辦法是每天只抽一根,希望慢慢可以做到徹底戒掉。但是每天只抽一根,我保持了近十年,發現始終沒能戒掉,然後發誓一根不抽,最終才徹底戒掉。」
我說:「是嗎?您今天不說,我還不知道當時您在戒菸,我一直以為放在小木櫃裡的是名貴的煙,您捨不得多抽呢!」
父親為了戒菸,他的行為卻激發了我對菸草的好奇,導致我形成了將近三十年的抽菸習慣。今天的家長們,當您躺在沙發上玩遊戲的時候,您有沒有想過,您的行為正在影響著您的孩子呢?
醫院兒科門診隊伍總是很長,年輕的媽媽晃動大哭的孩子焦急地等待著,長時間地等待消耗了巨大的能量,再加上一群孩子們集體哭鬧,把那些年輕的父母們折騰得精疲力竭、心煩意亂。突然,一位媽媽拿出手機,打開一個兒童視頻或遊戲,塞到孩子手裡,只見那孩子立刻停止哭鬧,全神地投入到遊戲裡。這個有效的方法瞬間在年輕媽媽中推廣開來,於是,醫院裡所有孩子都沉醉在每個人的遊戲中。媽媽們注視著自己的乖孩子,疲憊的眼神中充滿著幸福;兒科醫生們更是舒心,因為沒有遊戲玩的孩子們實在是太鬧了,是遊戲讓天下的孩子們安靜下來,真感謝遊戲公司為安靜世界所做的貢獻。
可是,這種安靜有點兒可怕,仿佛天下的兒童都入定了。直到有一天,父母們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玩遊戲,不學習,於是把手機從孩子的手裡拿走。突然,孩子的一聲吼叫響徹雲霄,刺痛了父母那顆沉睡了近十年的心。這時候才發現,原來孩子的安靜是有條件的。於是一直安靜的家開始躁動起來,媽媽們開始咆哮......爸爸們準備摩拳擦掌......
作為一名父親,我一直都在問自己,假如這一生,不得不給女兒一點東西,我希望給她什麼呢?
金錢?我沒有。即使有,假如她是個敗家子,給金錢有什麼用?假如她不是敗家子,給金錢也沒有用,因為她完全可以養活自己和家人。
那麼給她什麼呢?一個養成優秀習慣的習慣。養成優秀習慣的習慣對女兒有什麼幫助呢?至少可以幫助她減少麻煩,度過挫折。因為人是習慣的產物,無論您收穫的結果是好是壞,都是由您的習慣決定的。
比如對於學生來說,先完成學習再玩遊戲算是一個好習慣,您的孩子要不要養成這個習慣呢?當然要。有些孩子沒有養成這個習慣,為什麼?因為有些孩子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父母都在外工作,老人家對孩子的溺愛,中國人都知道的。有的孩子雖然跟著父母,但父母對學習的認識有問題,比如,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用著急;有的父母認為作業只要做了就行,管他什麼時候做呢;還有的父母操之過急,結果把孩子逼出了問題等等。
再比如養成積極思維也算是一個好習慣吧!但是很多家長自己是消極思維,所以也給孩子帶來了較多的消極思維。比如,有的家長看到孩子考試成績下降,手心的汗都冒出來啦;有的家長被老師叫到辦公室,氣的像發瘋的公牛,比方說女兒曾經講班上一位同學的家長被叫到班主任辦公室談話後,隨即當場發飆要揍孩子,幸虧班主任年輕,否則都擋不住那個癲狂的爸爸。因為家長是消極思維,所以潛意識認為孩子現在遇到的情況不能改善,所以他才會有焦慮發怒的行為。
因為家長的思維及行為習慣,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設置了低層級的起跑線,然而很多家長不反省自己,反而抱怨外界,這個行為又無形中降低了孩子的起跑線,因為孩子會跟您學會抱怨。
沒有生來優秀的孩子,只有養成優秀的習慣。您看到的每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因為他擁有優秀習慣的原因。所以,人是習慣的產物,而作為家長,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那麼首先請您幫助他養成優秀的習慣,然後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如何養成孩子的優秀習慣呢?很簡單,您希望孩子養成一個什麼樣的優秀習慣,先要求自己養成,否則您對孩子的希望就是風吹的肥皂泡。
《大學》說:「一人定,則天下定。」無論您的家庭狀況多麼糟糕,大人孩子多麼不堪,都不重要,因為現在的狀況僅僅是您之前養成的不良習慣演變的結果而已。如果您從現在決定養成優秀的習慣,而不把這個夢想寄托在對方或者孩子身上,只要您一個人堅定去做,好孩子一定會出現在您前行的路上,此刻您就為孩子設置了嶄新的起跑線!
☆支持原創,轉發點讚,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