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2020-08-20 無鬼品易經

文/老劉


有一位媽媽,她的兒子讀小學六年級,當她聊起這些年為兒子報的各種學習班、興趣班的時候,內心感覺很踏實。為什麼呢?因為她算了一筆帳,兒子從三年級開始參加英語興趣班,學費6000元/年;語文興趣班8000元/年;數學興趣班6000元/年;跆拳道學習班4500元/年,合計每年興趣班學習費用共24500元,三年級到六年級共四個學年,總費用是98000元。


我問她:「您的意思是因為您付出了金錢,所以您問心無愧,是嗎?」「是呀,因為他需要的我都做了,將來他考不好就不能怪我了。不像我小時候讀書,我媽一個補習班也沒有給我報,如果我那時上了補習班,也許我就能考取更好的學校,學歷也會更高,現在的收入或許會更高一些。」言語中有些責備的意味,所以她希望兒子能夠避免自己的不幸。


「您的意思是您對兒子的教育投資是全力以赴的,所以您很滿足,很踏實,是嗎?」我接著問到。媽媽說:「那當然,如果我不對兒子進行教育投資,自己內心是沒有底的,因為,我不希望兒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我理解也相信人生是有起跑線的,而且我更相信,人生的起跑線不是您做了多少教育投資,而是家長思想的深度和寬度,因為小河溝裡是無法養鯨魚的。


於是,我對這位媽媽說了我的看法:「我是這樣理解您的觀點的,首先,您是給兒子做教育投資,既然是投資,就會有風險,您有沒有做好投資失敗的心理準備呢?」這位媽媽陷入了沉思。


見過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了太多的學習班。我問他們:「為什麼要報這個班呀?」大部分家長都回答:「別的家長都報了。」也就是說,很多家長就像中國老年股民群體一樣,都是跟著別人的腳步做投資,心裡滿滿的期望。事實證明,這一波老股民的投資收益是失望的,但願二十年後,今日幼兒園小朋友的家長們不會失望。


孩子的起跑線是家長思想的深度和寬度。為什麼?


首先你得明白,什麼是「成人」的標準?孔子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客觀地說,人既有美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一個人是否「成人」,就看他展現「美」的一面多,還是「惡」的一面多。


一位爸爸單刀直入地問我:「我兒子不愛學習怎麼辦?」我問他:「您愛學習嗎?」他回答:「我還需要愛學習嗎?」我說:「當然啦!您自己不愛學習,您有什麼理由要求兒子愛學習呢?」


我給這位爸爸講了一個我自己成長的故事。


小時候,我跟父親睡一張床,父親睡床南頭,我睡床北頭。在父親的床頭,有一個木製小柜子,用鐵鎖鎖著。每天晚上睡覺前,父親先是脫掉鞋襪和褲子,倚在床頭,然後拿出鑰匙打開鎖,從小木櫃裡拿出香菸和火柴。只聽到「哧」的一聲,香菸被點著,空氣中瀰漫著菸草的氣息,那時的我一直想,這個東西味道一定很好,價格很貴的,不然,父親怎麼會珍藏起來呢?而且每天只抽一根,不肯多抽。直到有一天,我在堂哥地帶領下,品鑑了人生的第一支煙。


長大後,離開了父親,也不知道父親什麼時候不抽菸了,可是我從高一到今年的四月份,一直抽菸。二十多年來,父親無數次勸我戒菸,而且給我分享他戒菸的歷程和戒菸後的好處,但是我沒有聽從他的勸告,所以每次他都很失望。


上個月,和父親聊到我是如何愛上香菸的?我說:「就是因為小時候,看著您從小木櫃裡拿出香菸,點著之後那個享受其中的神態,令我神往,心裡充滿著好奇。因為這個影響,我從抽第一支煙,到每天抽一包煙,並且持續近三十年。」


父親說:「那時候,我正在戒菸,採取的辦法是每天只抽一根,希望慢慢可以做到徹底戒掉。但是每天只抽一根,我保持了近十年,發現始終沒能戒掉,然後發誓一根不抽,最終才徹底戒掉。」


我說:「是嗎?您今天不說,我還不知道當時您在戒菸,我一直以為放在小木櫃裡的是名貴的煙,您捨不得多抽呢!」


父親為了戒菸,他的行為卻激發了我對菸草的好奇,導致我形成了將近三十年的抽菸習慣。今天的家長們,當您躺在沙發上玩遊戲的時候,您有沒有想過,您的行為正在影響著您的孩子呢?


醫院兒科門診隊伍總是很長,年輕的媽媽晃動大哭的孩子焦急地等待著,長時間地等待消耗了巨大的能量,再加上一群孩子們集體哭鬧,把那些年輕的父母們折騰得精疲力竭、心煩意亂。突然,一位媽媽拿出手機,打開一個兒童視頻或遊戲,塞到孩子手裡,只見那孩子立刻停止哭鬧,全神地投入到遊戲裡。這個有效的方法瞬間在年輕媽媽中推廣開來,於是,醫院裡所有孩子都沉醉在每個人的遊戲中。媽媽們注視著自己的乖孩子,疲憊的眼神中充滿著幸福;兒科醫生們更是舒心,因為沒有遊戲玩的孩子們實在是太鬧了,是遊戲讓天下的孩子們安靜下來,真感謝遊戲公司為安靜世界所做的貢獻。


可是,這種安靜有點兒可怕,仿佛天下的兒童都入定了。直到有一天,父母們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玩遊戲,不學習,於是把手機從孩子的手裡拿走。突然,孩子的一聲吼叫響徹雲霄,刺痛了父母那顆沉睡了近十年的心。這時候才發現,原來孩子的安靜是有條件的。於是一直安靜的家開始躁動起來,媽媽們開始咆哮......爸爸們準備摩拳擦掌......


作為一名父親,我一直都在問自己,假如這一生,不得不給女兒一點東西,我希望給她什麼呢?


金錢?我沒有。即使有,假如她是個敗家子,給金錢有什麼用?假如她不是敗家子,給金錢也沒有用,因為她完全可以養活自己和家人。


那麼給她什麼呢?一個養成優秀習慣的習慣。養成優秀習慣的習慣對女兒有什麼幫助呢?至少可以幫助她減少麻煩,度過挫折。因為人是習慣的產物,無論您收穫的結果是好是壞,都是由您的習慣決定的。


比如對於學生來說,先完成學習再玩遊戲算是一個好習慣,您的孩子要不要養成這個習慣呢?當然要。有些孩子沒有養成這個習慣,為什麼?因為有些孩子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父母都在外工作,老人家對孩子的溺愛,中國人都知道的。有的孩子雖然跟著父母,但父母對學習的認識有問題,比如,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用著急;有的父母認為作業只要做了就行,管他什麼時候做呢;還有的父母操之過急,結果把孩子逼出了問題等等。


再比如養成積極思維也算是一個好習慣吧!但是很多家長自己是消極思維,所以也給孩子帶來了較多的消極思維。比如,有的家長看到孩子考試成績下降,手心的汗都冒出來啦;有的家長被老師叫到辦公室,氣的像發瘋的公牛,比方說女兒曾經講班上一位同學的家長被叫到班主任辦公室談話後,隨即當場發飆要揍孩子,幸虧班主任年輕,否則都擋不住那個癲狂的爸爸。因為家長是消極思維,所以潛意識認為孩子現在遇到的情況不能改善,所以他才會有焦慮發怒的行為。


因為家長的思維及行為習慣,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設置了低層級的起跑線,然而很多家長不反省自己,反而抱怨外界,這個行為又無形中降低了孩子的起跑線,因為孩子會跟您學會抱怨。


沒有生來優秀的孩子,只有養成優秀的習慣。您看到的每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因為他擁有優秀習慣的原因。所以,人是習慣的產物,而作為家長,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那麼首先請您幫助他養成優秀的習慣,然後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如何養成孩子的優秀習慣呢?很簡單,您希望孩子養成一個什麼樣的優秀習慣,先要求自己養成,否則您對孩子的希望就是風吹的肥皂泡。


《大學》說:「一人定,則天下定。」無論您的家庭狀況多麼糟糕,大人孩子多麼不堪,都不重要,因為現在的狀況僅僅是您之前養成的不良習慣演變的結果而已。如果您從現在決定養成優秀的習慣,而不把這個夢想寄托在對方或者孩子身上,只要您一個人堅定去做,好孩子一定會出現在您前行的路上,此刻您就為孩子設置了嶄新的起跑線!


☆支持原創,轉發點讚,感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許多父母總是在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事實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糟糕的父母,他們的孩子註定會一敗塗地。有一個這樣的笑話。現實中,當然還有比這更糟糕的父母。北師大心理學教授邊玉芳老師說過:「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大量研究證明,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於他的智力、性格、品德的養成,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02孩子真正的起跑線,是父母前段時間,根據R.J.帕拉西奧小說改編的《奇蹟男孩》在國內上映,我跟朋友去看。影片講述了一個有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在父母的幫助下進入學校,重拾自信、積極面對生活的勵志故事。當初她因為帶病參加高考發揮失利,但父母不同意她復讀,理由是:家族都是農民,註定不出念書的料。最後逼著她報了幼師學校。通過自己這幾年幼師生涯的觀察,她更加堅定一個道理: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一個孩子有一對恩愛包容、尊重孩子的父母,那Ta何止是贏在了起跑線上,簡直就是贏了半輩子。
  • 喜閱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最近,書果星球創始人張洪勝老師在銀川「紅讀計劃」年會發言中,提出「父母才是最好的起跑線」。這個觀點很快引起了共鳴,也引發了教育人士更多地思考。 我們發現,儘管國家一直在呼籲「減負」,政策也在向人本教育轉變,但「起跑線」三個字像魔咒一樣,讓許多父母在關乎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表現得越來越瘋狂
  • 贏在起跑線?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相信大家都曾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那樣的父母,他們的素質有高有低,高者令人欽佩,低者令人不齒,而如果注意觀察的話,往往會發現這樣的對應關係:素質高的父母,身邊帶著的孩子往往也很有教養,讓人心生喜歡;而那些沒素質、缺教養的父母,往往帶著的都是熊孩子,令人心生厭惡。
  • 那些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要知道,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然而,擁有這樣心態的家長們,你是否想過,這是孩子的人生,你是沒有權利左右的。當你開始用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比較的那一刻,你就背離了「父母」這個稱呼最初的意義。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養孩子是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並不是都像《摔跤吧,爸爸》裡的爸爸一樣因為缺個冠軍才要生孩子。這是兩代人,你可以用你的人生閱歷教會孩子人生道理但卻不能決定他的生活和人生。
  • 父母內在的高度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起跑線!
    我們總在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殊不知,孩子的起跑線取決於母親的高度。一個心智不成熟、缺乏責任感、終日負能量滿滿的媽媽,給不了孩子家庭的溫暖,更給不了孩子足夠的尊重和愛。 社會學有個詞叫做「代際複製」。大意是子女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等,往往趨向於與其父母一致。
  •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孩子輸贏的背後其實是父母能力的體現
    別看很多人都在反對「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觀點,但是更多的人則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 絕大多數的父母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就是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父母本身也要做很多的事情。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底拼的是什麼?
  • 家庭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每一個成人,富二代、官二代除外,都要為生計奔波,讓自己、孩子、父母能夠生活的好一點,再好一點。夫妻之間的關係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以及對家庭的認知。有人說,陪伴是對孩子最長情的告白。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陪伴需要時間,有多少父母有時間陪伴孩子?更多的父母為了生計疲於奔命。陪伴也不僅僅是在孩子身邊,陪伴更多的是陪著孩子一起玩耍,又有多少父母能夠做到?全職媽媽們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已經佔用了很多時間,哪還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玩?
  •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幸福人生從「家」出發
    在教養孩子方面,一直流行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此追捧與批判的聲音從來不絕於耳。當我為人父母教養孩子時一度也很迷茫,起點在哪裡,終點何處去,怎樣才能讓孩子順利到達終點?在迷茫中,我參照自己的成長經歷加上零散的書本啟發把孩子帶到了7歲。
  • 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遠見
    孩子的起跑線,不是興趣班、不是學區房、不是進名校,而是父母的遠見。因為,父母的遠見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你的修煉、你的眼界、你的格局、你的婚姻都藏在孩子的性格裡。對於孩子起跑線的問題,讓父母內心的糾結與恐慌與日俱增:怕孩子太晚學,會來不及;怕別人跑得太快,自己孩子趕不上;怕現在起點低了,就永遠是低起點,不允許孩子落後,時刻盯著自己的孩子,也盯著別人。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因為很多時候,父母都聽過,「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響亮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正在努力「實踐」這個所謂的「教育理念」。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早教,甚至從孩子學會說話那天開始,就教他們識字,算術,學英語,背古詩詞,很多上小學甚至上幼兒園的孩子,幾乎失去了玩耍的時間,雙休日和假期
  •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給足於他們安全感才敢於勇往直前
    再不放慢一下腳步,我們的孩子就長大了,成長也許就在那一瞬間。等哪天孩子不再依戀你的時候,冷落你的時候,你是否有絲絲落魄感。今天,碰到一個10後大男孩,無意之間聊到父母。當他說起自己的父母從小不管他只忙於自己的工作沒有陪伴。儘管壓抑著情緒不顯露出來,顫抖的話語還表露出他激動的情緒。表面男孩大大咧咧,脆弱的內心是多麼渴望父母的關愛。
  • 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的教養
    教養也是如此,教養一定要在無意之間,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家長的行為不停的薰陶孩子,讓孩子自覺的有修養,展現出來的善意才是教養的意義所在。父母的行為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同時,孩子的行為也體現了一個家庭的教養,當真正做壞事的時候,一個小孩產生的影響可能並不比一個成年人要少。馬路上車來車往,小孩站在路邊,不知所措,這時候一個司機看到了,主動停了下來,讓孩子先過馬路,孩子看了看司機,向司機鞠個躬才走。其實看起來是一件小事,卻表達了孩子的感恩之情,我想司機下一次再遇到這樣的孩子,他還會給他讓路。
  • 如何做孩子才不會「輸在起跑線」?父母必須懂得這三點
    一「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折磨著家長更折磨孩子豆豆九月份就要上一年級了,她媽媽特別緊張,假期不僅給她報了幼小銜接班,還報了寫字、畫畫、語言表演班,這還覺得不踏實,打電話問我是不是應該再報個英語班。我很好奇,孩子不過才一年級而已,學習生涯剛剛開始,她為什麼那麼緊張焦慮呢?
  • 什麼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但姚局長說:「現在我們的孩子,關鍵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輸在哪條起跑線上!」好孩子的起跑線到底有哪些呢?首先,人生的「跑道」不是唯一的。姚期說:「人的一生中肯定有很多條跑道,但最主要的跑道應該是五條,就是德、智、體、美、勞。」作為一名孩子,這五條跑道都是要花時間跑的,「德智體美勞」平衡發展才是全面的教育觀。
  • 別怪孩子跑得不遠,只怨你當年目光短淺!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事實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1有一個這樣的笑話。一位父親回到家中,看到孩子拿出考了零分的試卷,暴怒之下,將孩子一頓亂打。過了幾天,父親回家又看到一張考了兩分的試卷,不由分說,又把孩子抓來暴打一頓。
  • 孩子的起跑線,父母的棺材板.
    這是被每個家長奉為聖經的一句話,為了把孩子的起跑線拉的比同齡人靠前再靠前,無數父母絞盡腦汁為此一搏。甚至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從懷孕就開始了。孩子尚在肚子裡的時候,很多媽媽就開始對著肚子135放英語,246放古典音樂做胎教了。她們無論胎位正不正都堅持順產的理由無非就是:這樣對孩子比較好。月收入剛剛過一萬的家庭,願意咬牙送孩子上兩到三個學費兩萬多的早教機構。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你真的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在中國家長群體中很盛行的說法,由此也引發了街頭巷尾各種學前班、興趣班、神童課、小天才培訓等等的大行其道。
  • 父母的準備,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如果父母不懂得準備教育,足可以毀掉孩子一生。」伊莎貝拉是黛安娜印象最深的一個學生,她父母長期吸毒,除了毒品沒有任何事情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更別說考慮她的生活和將來。在父母耳濡目染的影響下,小小年紀的伊莎貝拉學會紋身,混跡黑幫,每天都在重複著逃學、打架、抽菸的混沌日子。
  • 正能量的父母,是孩子最高的起跑線
    而看著這樣的變化,我愈發覺得,孩子真正的起跑線,真的不在於家長給報多貴的早教班、送去上什麼精英課程、多語教育,而是父母本身。從小在一個有愛的氛圍中,感受人間的幸福和良善,填充生命溫暖的底色,建構完整的人格,這才是最高的起跑線。而對於父母而言,最高級的「炫富」,不是孩子的考級證書,而是培養出一個知書達理、有教養、懂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