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因為李子柒事跡被寫進期末試卷中,在網上引起巨大爭議。
對此,這套試卷的出題人給出的解釋是:
首先,感謝家長對語文教育的關注,但發帖家長弄錯一個基本事實,這是閱讀題,不是作文題。
其次,作為出題者的考量:「(袁隆平、雷海、李子柒)這三段並列的人物材料,主要考查學生的快速閱讀和理解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個人物都是為理想不畏艱難、克服重重困難圓夢的典型,對孩子來說,是正能量的鼓勵。
可以理解出題老師用李子柒的例子作為素材,是為了與時代接軌。
其實,刨除人物素材的爭議,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閱讀理解的題目,所考察學生的信息概括與歸納理解能力,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思維能力。
電影《教父》裡面有句臺詞,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隨著教育改革的趨勢,對孩子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到今天,普高的全國錄取率不過56%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不去努力,將來可能有接近一半的孩子,連普通高中都進不了!
現在的網絡誘惑太多了,直播、手遊、影視劇...每一項都佔據著孩子的時間,更有研究表明:如果兒童每日看屏幕時間超過2小時,那麼他們的認知能力發展,會變得更加緩慢。
孩子在體驗中長大,體驗越多,感受越深。想要提升認知能力,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參考:
1.做家務
日常生活中,可以陪孩子做做家務。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2.認字卡片
使用一些帶有文字圖案的卡片或者貼紙,幫助寶寶學習文字。
3.引導孩子提問
幼兒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家長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思考、理解因果的概念、各種類的物體。
4.閱讀
書籍作為孩子認知世界的一大重要工具,大量的知識儲備,能夠提升閱讀速度與認知能力。
在小詞典式獲獎遊戲書《萬物有故事》中,無論是《動物狂歡節》還是《我家門前》,都緊緊地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以簡單又不乏童趣的線條,與孩子一起去發現身邊的事物,發現自然界中動植物的奇妙。
醜醜,家有兒女愛讀童書,全網理智型薦書的媽媽
拆開書,一派清新風撲面而來,比如《動物狂歡節》,不僅讓小朋友認識了很多動物,而且還極富創意地將閱讀和遊戲結合了起來;
再比如《我家門前》,每一頁圖畫右下方的方位詞,成為下一頁線索的設計,也讓小朋友孜孜不倦的,一口氣把整本書看完。
隨書附帶動物對對碰桌遊卡片,英語、法語音頻,幫助孩子增強觀察力、專注力、邏輯思維力。
一個天天抱著手機,沉迷虛擬世界的孩子,註定會在人生的賽場上被無情淘汰,從小培養閱讀習慣,海量積累課外知識,不僅能提升閱讀速度,更能提升事物的認知和理解能力。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