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 潘子璇拍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國家衛健委今天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中國婦幼健康事業發展報告(2019)》。婦幼健康是健康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應該說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婦幼健康事業取得了很大提升。報告顯示,2018我國孕產婦死亡率從2017年的19.6/10萬下降到18.3/10萬,嬰兒死亡率從6.8‰下降到6.1‰,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0歲,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前,婦幼健康服務能力缺如,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缺醫少藥,孕產婦死亡率高達1500/10萬,嬰兒死亡率高達200‰,人均預期壽命僅有35歲。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我國婦幼健康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充分保障了婦女兒童生存權、健康權和發展權。報告顯示,1990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88.8/10萬,2018年下降至18.3/10萬,較1990年下降了79.4%。其中,產科出血導致的孕產婦死亡大幅減少。2000年全國產科出血死因別死亡率為20.8/10萬,2017年下降至5.7/10萬,下降幅度為72.6%,對全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的貢獻比例達45.2%。尤其是農村地區下降更為明顯,2000-2017年間下降幅度達80.9%,對農村地區孕產婦死亡率下降的貢獻比例達52.4%。此外,兒童死亡率也明顯下降。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從1991年的33.1‰、50.2‰和61.0‰,下降至2018年的3.9‰、6.1‰和8.4‰,分別下降了88.2%、87.8%和86.2%。其中,5歲以下兒童主要疾病死亡率顯著下降。2017年,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前5位死因是早產或低出生體重、肺炎、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臟病和意外窒息,佔全部死因的55.7%,與2000年相比下降了79.1%。值得一提的是,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下降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延長作出了重要貢獻。據測算,2000-2015年間,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的4.9歲中,有23.5%歸因於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下降。
婦女兒童健康水平顯著提高的同時,服務網絡更加健全。逐步形成以婦幼保健機構為核心、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以大中型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相關科研教學機構為支撐的保健與臨床相結合、具有中國特色的婦幼健康服務網絡。至2018年全國共有婦幼保健機構3080家,婦產醫院807家,兒童醫院228家,從業人員近64萬人,年門診量4億人次,年住院1379萬人次,床位33.8萬張,各類醫療機構中婦產科和兒科床位數持續增加,保障婦女兒童健康的主陣地更加穩固。
國家衛健委婦幼司司長秦耕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婦幼健康事業迎來了新的歷史時期。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消除新生兒破傷風,標誌著我國婦幼健康服務質量和可及性達到新水平,婦幼健康工作由「保生存」向「促發展」轉變。一是推行母嬰安全五項制度。通過全面落實妊娠風險篩查與評估、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產婦死亡個案報告和約談通報等5項制度,全力保障母嬰安全。二是開展婦女兒童全生命周期醫療保健服務。以《母子健康手冊》應用為抓手,加強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保險等相關政策有效銜接,努力實現從胎兒到生命終點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三是積極推進兒童早期發展。加強兒童早期發展示範基地建設,強化師資隊伍培養,健全工作規範和標準。積極推動兒童早期發展均等化,促進兒童體格、心理、認知、情感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發展。四是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加強頂層設計,健全防治體系,落實三級防治措施,加強重點出生缺陷疾病監測和救治,不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新民晚報見習記者 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