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幹餐飲,避坑法則第二條:能不合夥就絕不要合夥;如果必須要合夥,一定切記3不要4個必須!
很多實體創業者會選擇合伙人共同開店。
實體餐飲創業,從籌備、選址、到裝修和開業營銷以及後期經營等等,千頭萬緒,個人精力和能力都有限,所以合夥開店成了很多人的必然選擇。
但合夥開店,也會有很多問題。
此前全網有關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兩口子爭奪當當網控制權的風波,就是合夥創業成功最後反目成仇散夥的典型案例。當然,李國慶最近在其創立知識付費項目早晚讀書課程中,也現身說法講述創業合夥的注意事項。
本篇是餐飲開店避坑法則專欄的第2節,將從合夥創業的4個優缺點、3個不要、4個必須等幾個方面,剖析合夥創業的相關避坑要點。
01一、創業開店,合夥有優點。
關於合夥創業的優點,最近噹噹創始人李國慶也在講,單從方法論上來說,普遍認同較多。
1、融資:一個人創業資金不夠,合夥可以融資。
創業開店,需要足夠的資金準備。
尤其餐飲創業,小店二三十萬,大店數百萬,資金需求比較大,而且經營期可能還需要持續投入資金。
所以,很多初始創業者,為了籌措足夠的資金,為了減輕個體壓力,會在親朋好友之間尋求資金支持,或者直接以共同出資合夥的方式,來創業啟動項目。
合夥可以有效解決資金不足問題,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融資。
2、省錢:合伙人更多看重分紅,工資可以少拿或不拿。
共同出資,利益共享,作為原始合伙人,看中的是開店成功之後的利潤分紅,而不是每月的定額工資。
為了在企業門店初創階段降低成本,有效資金更好地投入經營,很多初始創業者中的合伙人,都會不拿或少拿工資。
常有某某創始人、合伙人不拿年薪或象徵性一元年薪的說法,其實都是為了創業階段減少支出,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才能創業成功。
3、省力:一個人能量有限,有合伙人分工合作,事半功倍。
創業籌備階段,尤其餐飲行業,從選址、市場考察、選品牌、圖紙設計、裝修跟進、材料準備、人員招聘、證照辦理到開業準備等等,千頭萬緒,忙得不可開交。
籌備階段不可能招聘更多員工,很多事都需要創業者親力親為,但一個人當然精力有限,有合伙人可以共同分擔,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所以說,創業合夥,比一個人獨立創業當然是省力的多了。
4、高效:都是給自己幹活,執行力當然不會差。
都出了錢,所有的努力也都是為了自己,當然會不遺餘力。項目初期,創業合伙人一般都會不辭辛勞、激情滿滿,工作執行高效,巴不得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開業,實現成功夢想。
所以說,創業合夥,對工作推進的高效率、高執行力,也是正常經營階段的企業一直追求但卻始終無法達到的。
02二、創業開店,合夥也有缺點。
但合夥創業,畢竟不是一個人的事,需要統一意見和協調立場,自然也有很多弊端。
1、合伙人實力不同,抗風險能力不強。
很多時候,不同的合伙人,可能在專業熟悉領域上,各自都是專家裡手,但在各自的經濟實力上,可能卻參差不齊。
有些經濟實力比較弱的,或者拿不出合夥的入股資金,或者是七拼八湊出來的,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回本周期超出預期,或出現經營困難,就會無法承擔後續壓力,對整個項目的後續投入和穩定帶來極大隱患。
2、盈利預期不同,半路退場風險大。
有些合伙人對項目的預期可能不同,以為創業就是拿錢生錢、投了錢就坐等賺錢了,但事實一旦出現和預期偏差,便沒了耐心,中途會有各種消極、退場的想法出現,對項目的持續進展威脅極大。
半途退場,對一些實力較弱的中小創業者來說,無異於高速奔行的馬車突然被卸掉一個車輪,很可能就轟然傾覆。
3、信任度不足,互相牽制,影響決策。
合伙人畢竟不是一個整體,經常會有對帶頭大哥的決策質疑、對前景的不確定、資金使用的不放心等等,這一切的信任危機下,會產生一些列的負面動作,比如安插親信、互相牽制等等影響高效決策的小動作。
久之,自然人心散了,團隊也就散了,開店失敗幾乎是大概率的。
4、分配不平衡,小動作不斷,影響運營。
憑什麼出資差不多,付出的努力差不多,你佔的股比多,你說了算?
這是合夥創業中矛盾分歧產生的根源之一,人人都覺得自己貢獻大,誰也不服誰,都想要自己說了算,內耗不斷,最後大家都血本無歸。
03三、創業開店,切記合夥3不要
投資創業,尤其是餐飲行業,重資產投入,合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幾個必須避免的失誤,以免賠了錢還朋友親戚沒得做。
1、不要人多,越少越好,越精越好。
合伙人切記不能多。
能不合夥就不合夥,能一個人定就一個人說了算。
雖然說人多力量大,但那是指出出力的,對於指揮決策層,還是越少越好。
項目初期,籌備階段,總共就幾個骨幹,合伙人多了,個個都想說了算,到底該聽誰的?
所以,合伙人越少越好。
2、不要均權,誰都說了不算。
合伙人基本都是出資人,都擁有一定話語權。
但千萬不要在決策層中均分話語權。
如果大家說話分量差不多,那最終結果就是誰也不服誰,誰也不聽誰的,結果就是一盤散沙,簡單一個圖紙確認可能都要爭論個一兩天,那就只能耗死項目了。
3、不要沒有實力的合伙人,會扯項目後腿。
合伙人選擇上,切記沒有實力的人,哪怕關係再好,也不要選。
實力不均等,在資金比例上就會吃力,對盈利預期就更加急切和渴望,就更加輸不起。如此心態,一旦項目出現困難,對這種合伙人來說就猶如泰山壓頂,覺得支撐不下去了,各種負能量和退堂鼓就出來了。
一旦挺不住,實力弱的合伙人中途退場,就會對本已處於困境中的項目帶來滅頂之災,導致滿盤皆輸。
本人從招商到經營期間合作的一家大型網紅中餐,創始人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找了裝修公司的老闆參與合夥,結果是裝修品質跟不上、工期跟不上,不僅不能與商場同步開業,還遺留了拖欠工人薪資等惡性問題,最終導致經營困難,瀕臨倒閉。
沒有實力的合伙人,就是項目的拖累,千萬不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