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市委和政府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及時應對工業經濟形勢的新變化、新問題,全市工業經濟逆勢而上,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成為全市經濟的主要拉動力量。
一,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前三季度,全市工業實現增加值29.6億元,可比增長13.2%(佔76.3%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長9.2%),工業增加值為GDP貢獻1.6個百分點,佔GDP增速的30.2%,在三次產業構成中,工業的增長對全市經濟增長起主導作用。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製造業拉動明顯。製造業實現增加值可比增長27.9%,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6.3%,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個百分點,是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主要行業;採礦業實現增加值可比增長0.7%,比重為4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增加值可比下降0.1%,比重為21.7%。
二是重點行業支撐有力。前三季度,全市重點監測的13個行業七成行業增長。其中增長較快的有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加值可比增長34.4%,佔規上工業增加值27.8%,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9個百分點;醫藥製造業增加值可比增長40.1%,佔規上工業增加值2.2%,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7個百分點;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加值可比增長1%,佔規上工業增加值38.5%,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5個百分點;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可比增長7.1%,佔規上工業增加值0.2%,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2個百分點。
三是重工業貢獻大。重工業實現增加值可比增長9.2%,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92.8%,貢獻率達93%,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的增長起到決定性作用;輕工業實現增加值可比增長8.9%,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7.2%,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6個百分點。
四是四縣一區全部轉正。原州區累計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可比增長15.7%,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54.7%,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1個百分點;西吉縣累計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可比增長5.4%,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3.1%;隆德縣累計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可比增長32%,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2%;涇源縣累計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可比增長1.23倍,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0.5%;彭陽縣累計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可比增長0.8%,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9.7%。
五是主要產品保持增長。全市重點監測的18種產品六成增長。其中增長較快的有中空玻璃增長660.9%;夾層玻璃增長68.3%;初級形態塑料增長35.8%;燒鹼增長27.8%;水泥增長26.8%;自來水增長22.1%;碳化鈣增長18.1%;原煤增長16.3%。下降較大的有塑料製品下降27%;商品混凝土下降13.6%;飼料下降15.9%;發電量下降3.6%;原鹽下降1.6%。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停減產企業影響較大。前三季度,全市部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因生產調配、市場價格下降、原材料匱乏、季節性停產等因素影響,停產、減產企業達35家(含電力公司、六盤山熱電廠),佔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個數的63.6%,其中:停產企業10家,減產企業25家。停減產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減少產值4.8億元,下拉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7.2個百分點。
二是企業規模總體偏小。前三季度,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5家(含電力公司、六盤山熱電廠),其中大型企業1家,中型企業4家,小微企業50家。大中型企業僅佔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個數的9.1%,小微企業佔規上工業企業戶數的90.9%。從新增入庫企業體量看,前三季度完成工業總產值僅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2.9%。
三、對策建議
一要強化管理調度,提高服務水平。一是相關部門要緊盯當前工業經濟走勢,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監測,切實發揮好在穩增長等方面的作用,確保全年工業經濟穩步增長。二是要認真分析研判工業經濟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堅持一企一策,加強調研指導和管理服務,千方百計幫助企業穩產、增產。三是針對今年以來,融資成本、勞動力成本、生產經營費用不斷上升,企業壓力較大等情況,建議各級主管部門加大對重點工業企業的服務力度,強化對企業發展的保障服務,及時發現並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企業達產增效創造條件。
二要抓好企業入規,形成增量帶動。一方面,要從培育的現有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中,排摸出一批達到規模標準、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積極主動做好規下轉規上工作。另一方面,要大力抓好工業企業的招商引資和投資力度,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業企業,有效形成全市工業發展的增量帶動,確保全市工業經濟有效穩定增長。